華裔登山冒險家金國威去年完成並發表了紀錄片《攀登梅魯峰 MERU》,作為他多年來征戰這座絕峰的總結。
據紐約《僑報》報導,為了實現這一個近乎終極的登山目標,身背200多磅的食品和器材,連續20天攀爬,夜裡在零度以下的氣溫裡將自己像一件行李一樣掛在近乎垂直的花崗岩峭壁上,同時還要面對隨時可能致命的雪崩,這種瘋狂的挑戰對於普通人來說完全不可思議。但國際頂級的登山大師和攝影師金國威(Jimmy Chin)、Conrad Anker和Renan Ozturk三人冒着生命危險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功登上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難爬的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脈的梅魯峰(Meru)的峰頂。他們將這一過程拍成紀錄片,讓觀眾可以和他們一起體驗在夜空裡身處2萬尺懸崖的感覺。
梅魯峰(Meru)在印度佛經裡也被譯作須彌山,海拔21,850英呎,頂端1500英呎幾乎完全是花崗岩的垂直懸崖峭壁,自1980年代以來,眾多登山者都試圖爬上這座山峰,但都以失敗告終。這座山峰的中間一座山頭因形狀像是直立的鯊魚鰭,多年來被國際登山者們視為終極挑戰。
出生在明尼蘇達州的華裔登山者和攝影師金國威曾兩次登上珠穆朗瑪(聖母)峰。2008年,他和兩位多年的登山搭檔Conrad Anker、Renan Ozturk第一次挑戰梅魯峰。每人身背200多磅的行李,在近乎彈盡糧絶的情況下,他們到達了離頂峰僅有100米的距離,但是卻遇上了一場猛烈的暴風雪。他們被困在20平方英尺的帳篷內,但他們在最後一刻選擇理智地撤退,因為如果硬撐着爬上山巔,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活着下來了。最終他們飲恨回國,並且都相信這輩子不會再來第二次了。
有了第一次的失敗經驗,他們在2011年捲土重來,因為第一次攜帶的雙人吊帳(懸掛式帳篷)加上一張吊床不夠三人睡與保暖,他們這次訂做一個可以容納三人的吊帳,並準備了更充裕的補給品和器材。在國家地理網站的冒險部落格(Adventureblog)裡,金國威以文字與影片解釋了在結束了一天艱辛攀爬於世界上最嚴峻的陡峭山壁之後,回到這個「位於2萬英呎高空,但沒有電梯的頂級野營套房」是什麼感覺。他將之描述為「懸掛在幾千英呎的峭壁上,既小又潮溼還臭得要命的密閉空間」,但這總是個溫暖且舒適的救命小屋。「雖然聽起來裡面會讓人產生幽閉恐懼症,也很可怕,但它真的是你的保命天堂。」金國威繼續說,「你拉上門,就會在一天當中第一次感覺到溫暖與舒適。另外,只要不往外看,你就可以稍稍解除一下高空恐懼症,除非下大雪。我們在08年遇到的那場超級暴風雪,風大到把吊帳裡的所有人都往上拋,那才是真正的恐怖。」
父母分別是哈爾濱和浙江人的41歲的金國威,多年前不顧家人的反對走上登山之路。但他一直無法忘記母親的一句話:「你不要死在我前面。」他首次攀登梅魯峰那一年,母親已經去世,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他的愧疚感。在2008年一起攀登梅魯峰的Renan Ozturk也在一次雪崩中顱骨破裂,脊椎斷裂,幾乎成為植物人,但Renan終於靠着頑強的意志,奇蹟般地康復。他們經過三年多的糾結後,決定再次挑戰梅魯峰。2011年9月,三個人經過十多天的攀登,終於成為世界首次成功登頂梅魯峰的登山者。三個人在山巔上喜極而泣,在經歷過這些極端處境之後,這三位好伙伴終於可以安心地共享尿瓶、從山頂上摧殘吊帳的暴風倖存下來,並在挑高4,000英尺的峭壁上陪伴彼此安然入眠。這一過程,也在金國威的妻子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等團隊成員的協助下,被製作成90分鐘的紀錄片《Meru》。這個鼓舞人心的壯舉,詳實地紀錄在這部影片中,2015年初在日舞影展一上映便獲得觀眾票選最佳紀錄片的大獎,難怪已經被譽為有史以來最佳的運動紀錄片之一。這部影片也被視為角逐下一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大熱門。
如今和妻子一起居住在懷俄明州的金國威仍然繼續在全世界各地從事登山活動,並受邀成為North Face明星運動員,同時也為《國家地理》雜誌等著名刊物攝影。他不時也和家人來紐約居住。
《梅魯峰》這部影片目前沒有來台灣公開播映的計畫,不過您可以上他們的官網購買DVD來觀看:
http://www.merufilm.com/
酷熱盛夏,你在戶外跑步時是否也為爆汗所擾?痛苦程度隨著溫度越飆越高?在悶熱潮濕的戶外跑步,保持充足的水分是關鍵;而根據澳洲雪梨大學一份研究顯示,在這種天氣下運動,且汗液飆出皮膚滴下地板,這時喝清涼的冷飲比起相同量的溫熱飲料,更能幫助你增加訓練時間和強度。
要注意的是,這個技巧可不是任何環境下都管用!根據澳洲雪梨大學開特力運動科學研究所的一篇論文(作者為Ollie Jay和Nathan Morris)指出,喝冷飲的方式只有在潮濕悶熱的天氣才能帶來效益,因為這種天氣下你一定會出汗。但如果是炎熱但颳風乾燥的天氣,身體沒出大汗時,即便你在跑步前或跑步圖中途喝冷飲,也無法獲得更大的提升,因為這樣可能導致身體保留更多熱量,這意味著你可能需要比預期的速度更慢甚至提前停止。以下一一解釋其生理機轉。
首先,該篇論文以華氏50度(攝氏10度)或更低溫度的冷飲作為研究基準。研究發現喝冷飲時,身體為了溫暖這些液體,會造成一些熱量流失;而喝冷飲可以冷卻身體的關鍵機制在於,當冷飲進入胃部,胃中的溫度感受器會降低你的皮膚出汗率。
進一步探討「流汗」這件事,在正常情況下,流汗的主要目的是讓身體冷卻,而不是讓身體脫水。但當熱量的蒸發和流失從空氣中轉移到你潮濕的皮膚上,而你無法夠快速地補足流失的汗水時,流汗就會導致可能危害表現的脫水情形。若在不極端的環境條件下,當身體可以保持足夠的水分,越多的出汗意味著更大的熱量流失,讓身體必須承受更高的工作負荷。
為什麼天氣的差異會改變你喝冷飲後發生的狀況?有兩種環境情況左右這個機制。其一,想像你正在沙漠中度假,這是個炎熱但乾燥多風的日子,因為乾燥的空氣和風可以吸收水分、防止出汗,這時身體產生的汗水將幫助你冷卻;然而,如果這時你透過喝冷飲來降低汗液產量,這意味著你會保持更多的熱量,而因為你的出汗量不足以冷卻身體,最終就得放慢跑步速度。
第二種情況是你到南方城市享受一趟夏季旅跑,這邊溫度超過攝氏32度、濕度也高,跑步時,靜止的潮濕空氣阻止你的汗水蒸發,汗水在你的跑衣和皮膚上已達飽和,多餘的汗水只好如雨水般滴落在地上。而這些汗水並沒有真正讓你冷卻,你的體內熱量仍然很高,同時你不斷出汗;很快地,你必須更努力才能保持同樣的速度,否則就得放慢速度。這個情況下,喝冷飲降低出汗率就可產生冷卻效應。
該篇論文顯示冷飲可幫助跑者提升的溫度和濕度範圍:從低於華氏70度(攝氏21.1度)和濕度80%,到華氏約80度(攝氏26.6度)和濕度40%,以及高於華氏90度(攝氏32.2度)和濕度30%或更低。
總結來說,如果你的速度、熱量和濕度的結合導致汗水從皮膚上滴落,冰涼冷飲將有助於讓你保持涼爽,雖該篇論文使用的是冷水,但研究者Jay表示,冷的運動飲料也應該產生同樣的效果。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