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挑戰人類極限!從大氣層邊緣直接往下跳,你敢嗎?
1
挑戰人類極限!從大氣層邊緣直接往下跳,你敢嗎?
2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攜手「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
3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挑戰人類極限!從大氣層邊緣直接往下跳,你敢嗎?

2016-06-02
話題 戶外運動 趣味 新聞 極限運動

高空跳傘已經屢見不鮮,若是直接從同溫層跳進地球,還能平安落地,這可能辦到嗎?2012年10月14日,奧地利極限運動員菲利克斯·鮑姆加特納 (Felix Baumgartner) 就以如此破天荒的一躍震驚了全世界,當然,是好的那一種。

©Felix Baumgartner/Red Bull

當天,他以一座氣球動力艙飛行來到地球的大氣層邊緣,並一躍而且成功打開降落傘並平安降落,為人類寫下歷史新頁,以這個壯舉打破多項記錄:

©Felix Baumgartner/Red Bull

★人類第一次突破音速的自由落體降落,以每小時843.6英里 (1357.6公里) 或1.25馬赫的最高速度落下。
★最高的自由落體降落:從127,852英尺 (38,969公尺) 的高度掉落到地面
★最長的距離的自由降落

©Felix Baumgartner/Red Bull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攜手「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

2018-10-03
球類話題戶外運動棒球新聞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攜手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的「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於10月3日舉辦『追夢工程計畫』啟動記者會。為提供台灣年輕棒球員多元的發展方向,期望透過『追夢工程計畫』,協助台灣年輕球員赴日本高中就學、學習語言、精進球技及增加國際觀,並提供生活支援照顧、生涯發展等全方位規劃,培養更多文武雙全之棒球選手,在未來能將旅外經驗帶回台灣,提升台灣棒球環境,成為台灣棒球向上的力量。為支持『追夢工程計畫』,中職教練林威助及職棒球星蕭一傑也現身力挺,透過世代對談,分享自身旅日的心路歷程及經驗,鼓勵所有年輕球員不斷精進自己、勇於追逐夢想。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攜手「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致力協助有夢之棒球選手

棒球被封為台灣的國球,許多台灣的年輕球員為一圓棒球夢,努力追尋更高、更好的棒球殿堂。其中,前往日本高中留學打球也成為年輕棒球員們未來發展的選項之一,資料顯示,赴日野球留學人數在20年間成長超過10倍,但之前一直沒有公開的申請管道,直到「台日野球留学支援」的出現。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至今邁入第三年,創辦人暨執行長晁菘徽也曾赴日本高中打球留學,期望透過自身經驗,致力協助努力追逐棒球夢想之年輕選手們,提供多元的未來發展規劃,以公開、透明之平台,提供青少棒球員赴日學校媒合、生活支援、生涯規劃等全方位完善服務。至今已成功媒合7位球員至日本高中就讀、學習,並給予生活上的輔導及照顧。晁菘徽表示:「赴日留學可讓選手們兼顧學業及技術,透過到日本留學,也可以學習到語言及體驗文化的交流,使選手有機會發展不同專長,提升未來投入社會的競爭力。」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發言人歐陽劭偉表示,「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長期關注台灣基層棒球斷層問題,期望透過自身公益資源的挹注,協助更多有棒球夢的球員們赴日圓夢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的「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多年來關注台灣基層棒球斷層問題,藉由長期捐助球具裝備與教育訓練等項目,扶植基層少棒,支持台灣基層棒球正向發展,至今已有近1,000位小球員受益。因認同「台日野球留学支援」之精神,並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照顧基層、培育棒球幼苗的理念相符,決定於今年攜手合作共同推出『追夢工程計畫』,期望透過自身公益資源的挹注,協助更多有棒球夢的球員們赴日圓夢。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發言人歐陽劭瑋表示:「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長期關注台灣棒球環境,不僅關心球員的發展,也重視球員的品格及教育,與台日野球留学支援的理念不謀而合,期望透過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的資源挹注,能有更多球員獲得實質的幫助。」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攜手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的「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共同啟動『追夢工程計畫』

首度推出『追夢工程計畫』 公開徵選3位優秀選手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的「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為提供台灣年輕棒球員更多元的發展,也有感於赴日留學的球員需面對費用、語言、文化及生活上等多種挑戰,首度推出『追夢工程計畫』,規劃對象以青少棒為主,透過公開徵選、招募說明募集台灣優秀之國中選手,並將舉辦測試會及安排日本高中教練親自赴台測試,自8月徵選開跑,已有近百位台灣選手報名。未來將徵選出3位球技、品性兼具之選手,由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赴日3年之全額獎助學金,至日本高中就學、接受訓練。希望透過『追夢工程計畫』,提供更多有心旅日挑戰的小球員,能有追逐夢想的管道與機會。

同樣有旅日背景的中職教練林威助與中職球星蕭一傑也現身力挺,林威助表示:「選手隻身赴日後,除了必須馬上適應日式訓練並融入團隊,也會面臨到語言不通、文化習慣不同等各種問題及挑戰,有追夢工程計畫提供的照顧與支持,選手可以更放心、專注的融入新環境與訓練中。」

蕭一傑也表示:「以前若希望到日本打球,大多需要透過人脈介紹,現在有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讓每個潛力選手有機會受到更好的訓練,並可以獲得所需資源的協助。」透過『追夢工程計畫』提供的全方位支援,選手可全心投入學業及訓練,幫助選手圓夢的同時,也藉此培養出更多文武雙全之棒球選手,在未來將旅外經驗回饋台灣,提升台灣整體棒球環境。    
 
『追夢工程計畫』徵選辦法:http://www.hedefoundation.org/news_show.php?NID=34

【關於「台日野球留学支援」】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成立自2015年,為全台第一個公開、透明的赴日野球留學平台。創辦人晁菘徽過去也曾赴日本高中打球留學,在赴日的過程中,體會到棒球選手的人生不僅是棒球,在傳統的訓練中仍然有追求學業成就的可能性。因此期望透過自身經驗,協助並鼓勵努力、勇敢追逐職棒夢之年經選手們多元的發展方向。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以想提升棒球技術的國中生為對象,提供前往日本留學的機會及協助,選手於國中畢業後,可接受本計畫提供之服務,包含協助與日本高中媒合進而取得赴日留學打球之機會、輔導在日之生活及提供留學獎學金等支援。透過到日本留學,選手們可以學習到語言及文化的交流,進而有機會發展另一種專長,提升未來投入社會的競爭力。全心全意的投入棒球訓練之餘,仍可兼顧學業。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官方網站:https://ace.college/
「台日野球留学支援」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udyingJapan.greenproject/

【關於「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及深耕台灣基層棒球發展,發現台灣這20多年來基層少棒隊伍銳減近半,憂心棒球人才的流失與斷層,因此自2016年底起推動「接棒未來」棒球公益計畫,透過長期捐助基層球隊棒球球具裝備、舉辦教育訓練及講座等項目,投入推動台灣基層棒球的經驗與資源,期望讓國球的根基更加穩固與茁壯,成為台灣基層棒球最穩定、友善的陪伴力量。

「接棒未來」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aseonfutur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2017-05-08
極限運動觀念運動配備戶外運動話題

近期台灣最熱門的話題,不外乎就是台灣情侶梁聖岳、劉宸君在喜馬拉雅山區失蹤47天後被尋獲,有許多報導指出,男子能在環境惡劣與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存活,真的是個奇蹟。

然而,山難事件一向也是新聞的焦點,它有別於日益頻繁又可悲的車禍或令人髮指的兇殺事件。從新聞報導的角度看山難事故的發生始末似如一部連載小說,有離奇失蹤但夜夜托夢者、有孤軍奮鬥茹素渡日而奇蹟獲救者、有慘遭黑熊精神虐待至今仍然無法人語者、有踢石作樂,殃及摯友而終生懺悔者…等撲朔迷離,異乎尋常的故事。人要出名實非難事,而山難扮演者只會令世人惋惜,家屬哀慟而已,你覺得呢?
 
其實只要有過登山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在深山中發生危急時,唯一能救你的不是奇蹟,而是專業知識。有登山超過30年登山專家表示:「凡事都有風險,即便你有在多年的經驗,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都不是我們能夠預測的。」
 
所以為此,我們也針對這個議題了解到知識的寶貴與重要性,請登山專家給出一些登山的基本常識。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風險問題關鍵在於準備不足遇上麻煩:墜崖、失溫、迷路、運動傷害、穿刺傷、動物、閃電、體力不支、獨自一人…等,這些也都是不可測的因素,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我們的準備足夠,其實當這些問題發生時,能解決的方式也更多、更快速。越野、登山就是要為自己的風險承擔負責,所以做好最大的準備,失誤就會減少很多。

登山必備物品

做足功課後,在上山前也別忘了以下東西,它們能幫忙你度過許多難關。

衣服、褲子、鞋、帽、領巾、風衣外套、護目鏡、腿套、綁腿、水袋、吸管、衛生紙、夾鏈袋、補給食物、頭燈、登山杖、哨子、繩索、健保卡、悠遊卡、零錢、手機、GPS(指北針) 、功能手錶、衛星電話、醫護包、緊急避難物。

登山必備用品 ©sofar.co.za

如何面對高山症

山上經常是,越容易發生危險,越不容易發生,越不容易發生,反而常常出事。許多登山客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卻因為高山症而打亂行程。
 
所以面對高山症,首先必須先對自己的身體有所了解,若還是不清楚,可以以上合歡山是做為測試;開車上去後,做一些重度的運動,並在那裡住上一晚,再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會頭暈目眩、平衡不穩等狀況發生,若有此情況產生,再立即將高度往下降。這個過程中,若身體機能能全部恢復,那就是高山症的徵兆,如果下去後身體依然無法恢復,那則有可能是感冒。
 
另一點重要的是,假設這次沒有高原反應,不代表下次就沒有。因為每座山的高度不同,加上身體狀況也不同,沒有不代表不會發生,所以無論上哪一座山,隨身攜帶適合的藥物也很重要,像丹木斯、Nifedipine都是很好的選擇。從預防的角度來看,也是降低發生的可能性,因為若真發生高原反應,後果嚴重的話,致命的機率甚高。爬山是開心玩樂,建議在可以應付的狀況之下,再做這些事情。

防止失溫,才是最佳策略

山的狀況很多,怎麼發生的很難說,有時候突然下大雪,使得你動彈不得,等待的過程,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是聰明的選擇。
 
像山上失溫也是一大的危險,沒有水、沒有食物一個禮拜還不會有事,但如果在高原失溫的話,身處的環境溫度夠低、身體的熱量流失的速度夠快、暴露的時間夠久,就有可能導致失溫的危險。
 
《原來百岳離我們這麼近》的作者黃政豪曾在書中提到;失溫應以事先預防為主,登山前做好防寒準備,早期察覺並迅速給予適當處置,才是防止失溫的最佳策略。

該如何預防失溫呢?在衣著方面,應以理想的登山穿衣方法由內到外應為排汗衣、中層保暖層及防水排濕外套。一天以上的登山活動,更應該攜帶至少一套備用衣物,以塑膠袋或防水袋包好。另外,頭部也會流失大量體熱,所以必須攜帶頭巾或保暖帽。若是在冬天時節登山,四肢部位因為處於血管末端,離心臟最遠,也最容易感覺冰冷,因此也必須做好禦寒措施,防寒手套、毛襪等都是冬天登山必備的衣物。

食物方面則是在登山途中應隨時隨地補充能量,在行進間嘴裡含顆鹽糖或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在休息時則可吃麵包、混合堅果、葡萄乾等,這些都是補充熱量的好方法。另外,登山應攜帶保溫瓶裝溫熱開水,登山途中應飲用溫熱開水以增加身體的熱量。
 

登山前,清楚自己的能耐

登山沒有快速,只有循序漸漸,不只自己,與你同行的人也要了解你的狀況,才不至於在危急的時候拖累對方。
 
確認身體的方式很簡單;首先先測試背負能力,請隊友背負15-18公斤的裝備,前往陽明山的東西大縱走,確認對方身體的能力。因為體能是無法被替代的,所有的登山都要為自己做好準備,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風險的另一部分也是看清自己,你會知道大自然就在這裡。祂就像來到另一個新環境一樣,必須學會與祂們相處,所以爬山最大的勇氣不在於登頂,而是在於撤退。

登聖母峰是許多人一生的夢想,很多人上的去卻下不來,無法想像的惡劣氣候,被白雪覆蓋的冰封大地,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所以當要實現夢想前,如果只有自己,你可以義無反顧的登上,但當還有家人與其他責任時,這也正是我們學習著取捨的時候。
 

當有夢的時候,一定要勇敢跨出那一步,勇敢做自己,但在做這些事情之前,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將觀念整理清楚,多蒐集資訊,對自己有多一點的了解,能助你跨的更大步且獲得更多。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