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有個巨大輪子的滑板也叫「Hoverboard」
1
有個巨大輪子的滑板也叫「Hoverboard」
2
SCOTT新雙霸 碟煞空力車FOIL與越野林道車GENIUS
3
生涯第三次 馮俊凱環杜拜順利完賽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個巨大輪子的滑板也叫「Hoverboard」

2016-05-24
配備館 戶外運動 滑板 生活

根據TechCrunch網站報導,有一款加上一個超大獨輪的滑板,被稱為「Hoverboard」,並將於明年量產上市,該網站的記者也前往採訪並實際做了試滑。這位創立「漂浮滑板科技(Hoverboard Technologies)」的瘋狂科學家聲稱他這個創新的滑板是「學經驗」,這意味著它得花一點時間去學才能上手。儘管和電影《回到未來》裡面的漂浮滑板同名,這個“hoverboard”並不會漂浮在空中。相反地,它使用像賽格威一樣的獨輪車原理來幫你的腳在一個巨大的、像輪鞋一般的滑輪兩邊取得平衡。

這家漂浮滑板科技近日推出了預覽影片,並在2015年9月17日於Kickstarter網站上集資募款,每台要價約4,000美元(!),並將於明年出貨。事實上,在Kickstarter上面集資的截止日2015.10.21,也正好是《回到未來》電影中Marty McFly乘上時光機所來到的日期(影片音樂也好八零年代XD)。

這款hoverboard是由電動馬達驅動,由你的身體前傾或後仰決定要加速或煞車。要轉彎時,你不需要像在滑一個正常的滑板或滑雪板一樣將身體傾斜,而是扭一下你的腰就能將它重新定向。

©hoverboard.com

TechCrunch的記者花了一個小時試圖找到玩這個hoverboard的竅門,最後他非常艱難地維持走在一條直線上,並只是勉強轉了小彎而保持不掉下來。這對於擁有一塊「Boosted Board electric skateboard」電動滑板、已經玩滑板玩了12年、會玩滑雪板,並且有在玩衝浪的一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難上手的學習經驗,更不用說一般人了。

該記者說,這是至今他試過最困難的個人電動載具。若你想玩,他警告你起初會有許多挫折,類似於學習玩滑雪板。甚至他也不確定你會不會希望用這玩意做上下班通勤。

講講加分的一面好了,它每次充電可以走15英里(24公里),這倒是擊敗市面上大多數的電動滑板,並且,它的時速可達每小時20英里(32公里)。它每次充電需要一至二小時,或可以用一款選購的增壓充電器以大約12分鐘完成充電。它理應可以爬坡。該滑板採用高品質的材質如鎂,並且是模組化的,所以你可以很輕鬆地把它拆開來自行更換零件或修理。

©mancve.com

不幸的是,顧慮到電池的使用壽命和頂級的材質使它重量非常重 - 大約20到25磅(9-11公斤)。若要用手攜帶會太沈重,並且它不適合放進背包。它的成本也至為可觀,能令人望而卻步。除非你是一個錢多到不知道怎麼花的極限運動狂熱者或者想寵壞你的孩子,TechCrunch的記者說,「我不知道誰會買它。」

當然,這從來不是這種夢幻機種被發明出來的意圖。在出售機器人自動化啟動系統「Animatics」並賺了一筆錢之後,Robert Bigler發明了這款獨輪滑板。他夢想要創造出一個漂浮滑板,並渴望將它變成現實。他告訴記者說,若是Kickstarter集資失敗,他還是會做出幾十個獨輪滑板送給朋友和家人,並將這個計畫束之高閣。

如果這款滑板在一年前推出,它可能會造成更大的轟動。Arx Pax和Lexus都已經推出自己研發的漂浮滑板,而且是真的漂浮在空中。況且,也有許多人錯把類似的獨輪車滑板取名為「hoverboard」。

在最後,記者調侃說,「這也可能只是一個有錢科學家的中年危機,而不是交通科技的一個大飛躍。但也許你會用你的財富來發明更糟糕的事情。」

雖然這次的募款行動並未成功,不過我們相信這種設計未來還是有實現的一天。

©hoverboard.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SCOTT新雙霸 碟煞空力車FOIL與越野林道車GENIUS

2017-09-22
配備館單車戶外運動

美國世界頂尖自行車品牌SCOTT,日前發表2018新車款,除了展現其以輕量化碳纖科技聞名全球的技術,與揭櫫2018將以29"大輪徑與碟煞兩大趨勢,場上最受矚目的便是SCOTT為全新改款的FOIL和GENIUS帶來了怎樣令人驚豔的新特色。

SCOTT 2018新車發表會主打FOIL與GENIUS兩大車系。

2018:碟煞公路車元年

2018 SCOTT發掘出公路車的第五元素,在具備輕量化、空氣力學、舒適性能、強度剛性這四大基本要素後,再度增添了『駕馭制動』這個全新項目,碟煞公路車的發展就在此元素之下油然而生。

競賽時分秒必爭,而煞車則是影響速度表現關鍵性因素之一,當你在快速衝刺而需要減速轉彎時,煞車所需時間越短,越能夠以最佳效率完成比賽,因此,能夠有效率煞車的碟煞系統,將是未來無論競賽或一般騎乘使用的自行車標準配備新趨勢。

2018年SCOTT發掘出公路車的第五元素:駕馭制動。

碟煞四大優缺點

SCOTT發掘出公路車的第五元素「駕馭制動」這個全新項目,除了在全車的結構與操控性做不斷改良,最重要的就是碟煞系統的正式引進。與傳統煞車片相較,SCOTT研究發現,碟煞有下列優缺點:

四大優點
1. 在下坡與雨天騎乘時,安全性更高。
2. 適合台灣車多擁擠與凹凸不平的道路環境,碟煞可以在更短時間內煞停。
3. 絕不燒框,這是碳纖輪框搭配傳統煞車片最大致命傷。
4. 外觀更加科技先進。

四大缺點
1. 重量較重
2. 價格較高
3. 維修困難、零組件取得不易。
4. 血滴子迷思:團騎發生事故、摔車時容易被割傷。

大眾對於碟煞使用於自行車仍有疑慮。

Faster for Longer, FOIL DISC讓速度延續更久

2018 New FOIL DISC搭載全新的車架設計,專屬的空力前叉有著特殊的3:1不對稱式導流罩,可將碟煞卡鉗隱身在車體結構後方,大幅降低了風阻係數。而SCOTT在針對碟煞車架空氣力學設計的同時也加大了輪組安裝間隙,最大可達30C的輪胎寬度,更符合近年公路車改裝較寬輪徑的舒適安全趨勢。

SCOTT New FOIL DISC以碟煞增添制動性能,能大幅提升競賽表現。
SCOTT FOIL DISC專屬的空力前叉有著特殊的3:1不對稱式導流罩,可將碟煞卡鉗隱身在車體結構後方,大幅降低了風阻係數;一體成型的革新架構也大幅提升車體的強度。

FOIL DISC這組全新的碟煞前叉是SCOTT史上第一支達成真正一體成型完全無黏著的前叉,除了剛性強度再提升,更可貴的是重量的減輕,這領先的車架科技貢獻,幫助FOIL碟煞車架的重量只比輪煞版本增加僅僅40克。

針對前述碟煞四大缺點,SCOTT FOIL DISC可說完美解決這些問題,因為:
1. FOIL碟煞車架僅增加40克。
2. SCOTT宣布,2018年度的公路車產品線售價『碟煞 = 輪煞』,同樣規格等級的成車或車架組,兩者定價完全相同,讓消費者可以更單純的思考,選擇自己喜愛的制動方式。
3. 零件的部分,SCOTT已與主要零件供應商SHIMANO取得共識,將在明年針對該品牌各車款所使用的零件增加備貨量,屆時不怕找不到零件可更換。
4. 血滴子迷思,通常發生在頂尖大賽,在車隊密集度、速度都極高的狀態下才可能發生, 一般車友的車速和密度,都不太可能發生碟盤割傷事件,SCOTT表示大家可以安心選購。

SCOTT FOIL DISC為空力車頂級車款。

登山車大賽 趨勢指向29"大輪框

有登山車界的環法賽美名的「CAPE EPIC  (開普之役)」,每年吸引世界頂尖好手前來挑戰,根據主辦單位的統計,近年來選擇使用29"大輪框的選手,比例已經超過九成,可見其擁有相對的競賽優勢。

來自瑞士的越野登山車選手Nino Schurter (尼諾‧修特),在2017年World Cup世界盃系列賽以6/6出賽全勝的驚人成績,締造史上第一人的不敗紀錄,獲得2017世界盃年度總冠軍,並且在兩週後的World Championships世界錦標賽以現任世界冠軍之姿再度出賽,並且衛冕彩虹衫成功,成為他職業生涯的第6座世界冠軍!身為SCOTT SPARK愛用者的Nino,近年來也都是選擇以29"輪框出賽,而據了解,Nino的身高約172公分,顯示不需要高大身材,就連我們亞洲人的身高也能駕馭這種大輪框!

CAPE EPIC 統計顯示,29"大輪框已是主流。

全新GENIUS DISC 多工競賽幾何讓你輕鬆駕馭高難度路線

在SCOTT 2018登山車款中,最新的林道越野車GENIUS順勢成為主打商品,因為「讓New GENIUS成為高性能車架組關鍵特點之一就是使用了SPARK車上搭載的Turnnion後避震器座。這個設計讓我們能夠創造出市面上最短的後避震結構總成,這也是目前SCOTT家族史上最先進的車架結構!」

全新GENIUS同時可以具備了27.5”和29”雙輪徑的切換功能,只要反轉裝避震器上的專屬套件,就可以讓車主依照不同騎乘環境來選定對應的輪徑尺寸!

全新SCOTT GENIUS登山車可在兩種輪徑間輕鬆變換,是業界最輕最強的越野林道自行車。

2018 New GENIUS將下擺式連桿,改成雙轉點搖臂搭配Trunnion後避震器座,並且將後避震器上下反置,比較碩大的那一端朝下,讓大部分的重量落於車架較低處,藉此創造出數個優點,由於Trunnion後避震器座的寬距、下管、主轉點三者完美整合,讓車體發揮最大的潛力。

全新SCOTT GENIUS登山車以雙轉點搖臂搭載Turnnion後避震器座,發揮車體最大優勢。

三段避震模擬 因應不同路況選擇

SCOTT獨家TwinLoc懸吊避震系統,提供全開(下坡)、循跡(上坡)與鎖死(踩踏)三種避震選擇,令GENIUS成為一款具備輕鬆高效攀爬與安全緩震抓地的越野林道自行車。除此之外,全新GENIUS頭管角度變緩、下叉變短,讓下坡加速變快,操控更靈活。SCOTT自豪的碳纖技術更不在話下:全新GENIUS車架以900多層碳纖紗堆疊交織而成,除了打造出業界最輕,僅2249克重量車架,穩定度與剛性都再度增強,務求提供每一位騎乘者最佳的操控性與安全性。

全新GENIUS獨家TwinLoc懸吊避震系統,提供三種避震選擇,因應山野各種地形挑戰。

❊更多產品與購買資訊請洽SCOTT台灣總代理:極鴻KARED。

官方網站
粉絲專頁

資訊、商品圖片與影片提供/SCOTT台灣總代理:極鴻KARED
攝影、責任編輯/Oliver Wu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生涯第三次 馮俊凱環杜拜順利完賽

2017-02-05
賽事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環杜拜進入收官站,雖說今年的賽程規劃增加一站,但由於當地的強風肆虐,狂風夾雜著風沙,嚴重影響了一眾車手的能見度;即便大會緊急調整路線,依舊因為安全的考量,讓第四站與本屆環杜拜無緣,選手們也罕見地賺到一天“狂風假”。
 
第五站全長124公里,開賽伊始,選手們便以近50公里的均速運行,雖然前段多有成員嘗試進攻,突圍集團仍遲至賽程30公里後才出現。其中,巴林美利達西班牙小將伊萬·加西亞·科爾蒂納(Ivan Garcia Cortina),也是四人當中的一員。他在2016年巴黎盧貝、環法蘭德斯、世錦賽公路賽等大賽的U23組別,均以前十的成績完賽。單日賽強悍的演出,讓這名1995出生的後起之秀,成為陣中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

阿凱完成新賽季第二場多站賽,也是生涯第三次環杜拜達陣。

在大集團的嚴密管控之下,兔群的優勢始終在一分鐘左右徘徊,科爾蒂納本日在兩座衝刺點拿下七個積分,表現相當精彩,一直到最後十公里,兔群全員遭到大集團收編,才回到主集團當中;此時此刻,巴林美利達的衝刺列車也已經在集團前緣集結,與其他衝刺勁旅高速並行,無非是想為義大利衝刺主將索尼·科爾布雷利(Sonny Colbrelli),再次爭取終點前率先破線的契機。
 
最終,我們的衝刺主將科爾布雷利,在環杜拜第五站拿下第九的成績。運動總監阿爾貝托·沃爾皮(Alberto Volpi)賽後認為,看得出來選手們都相當賣力,在十公里處組織衝刺列車,但也許時間點早了一些,若是在終點前3~4公里會最理想。
 
通過終點,也宣告阿凱連續三年完成亞巡賽最高等級的環杜拜(2.HC);通過本屆四站的賽程,阿凱感覺今年的天候狀態特別艱難,風沙明顯比前兩年大;本站也嘗試突圍的工作,最終協助衝刺主將科爾布雷利完成大集團衝刺的任務。賽後,凱哥也自信地說:「我覺得環杜拜要完賽不會太困難。」

新秀伊萬·加西亞·科爾蒂納(Ivan Garcia Cortina)本站突圍近百公里,展現實力。
環杜拜帶隊的運動總監阿爾貝托·沃爾皮(Alberto Volpi),是運作全場戰術的靈魂人物。

2017環杜拜第五站單站成績
 
索尼·科爾布雷利(Sonny Colbrelli) 第9名
伊萬·加西亞·科爾蒂納(Ivan Garcia Cortina) 第59名
恩里科·加斯帕洛托(Enrico Gasparotto) 第76名
馮俊凱 第98名
格雷加·博萊(Grega Bole) 第99名
博魯特·博日奇(Borut Božič) 第113名
大衛·佩爾(David Per) 第115名
盧卡·比貝爾尼克(Luka Pibernik) 第116名
 
2017環杜拜第五站總成績
 
恩里科·加斯帕洛托(Enrico Gasparotto) 第56名
格雷加·博萊(Grega Bole) 第72名
索尼·科爾布雷利(Sonny Colbrelli) 第85名
伊萬·加西亞·科爾蒂納(Ivan Garcia Cortina) 第88名
大衛·佩爾(David Per) 第95名
馮俊凱 第103名
盧卡·比貝爾尼克(Luka Pibernik) 第104名
博魯特·博日奇(Borut Božič) 第117名

資訊、圖片提供:巴林美利達車隊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