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跑步的契機不同,有的是為了不斷突破個人PB,有的則是不斷累積自己的人生里程碑。而熱愛馬拉松的香港跑者莊曉陽,對他來說成績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喜歡到處跑是他更在乎的是沿路的美景與當地的歷史,若沒有這些,則失去42公里的意義。
曉陽其實從小就是一個愛運動的孩子,學生時期,體育課永遠都是他最期待的一堂課。出社會後反倒不如學生時期忙碌,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時間。好動的他在家坐不住,總覺得應當到外面去做些什麼…他想起了學生時代的體育課,老師教他們打球、跑步,那樣快樂的感覺,至今仍深深印在腦海。於是他穿上跑鞋,跑出家門,開始他的跑步人生。
不跑實在太對不起自己了
然而越跑是越有興趣,他開始關注香港當地的路跑比賽,就這樣一路從10K、半馬到全馬,很快地,他就橫掃了整個香港的馬拉松了。
另一方面,香港的馬拉松賽事也不如其他國家來的豐富。於是在2006年的冬天,他選擇了離香港很近的新加坡馬拉松作為他人生第一場海外馬,同時也開啟了他對於海外馬的興趣。光是那陣子,他就去了泰國…等五個國家。
努力的他很幸運地在2007年中,拿到外交部的獎學金,到英國攻讀研究所。他很興奮也很感動,因為對他來說這趟旅程不單只是讀書而已,更是他開始能在歐洲到處跑的一個大好機會。於是他一面攻研,一面開始攻馬。
倫敦到歐洲各地的交通很便利、廉價航空也很便宜。就像台北到台南一樣,只需花幾百元,就能到達想去的地方。曉陽說:「這樣難得的機會,不跑實在太對不起自己了。」
跑步和旅行一樣,不去太對不起自己了
寧願慢也不願什麼都沒留下
曉陽認為,在歐洲跑步最值得的絕對不是我跑得有多快,而是當地的美景與歷史故事。
身為專欄作家的他,在每一場比賽結束後,總會為那場比賽記錄下它們的足跡。他認為,大部分撰寫體育專欄的跑者,通常是以訓練為主,感受為輔,但他覺得,歐洲當地的每棟建築物都有著它獨有的意義,大會用心辦一場比賽,除了提倡健康外,其實最重要的是想要把城市最美的角落分享給大家。他不喜歡跑得太快,總喜歡在時間倒數的最後幾分回到終點。曉陽說:「我寧願慢慢感受,也不願意什麼都沒留下。」
跑進奧運的終點
印象最深刻的是希臘雅典的馬拉松比賽,由於雅典是奧運的起源地,所以當進入終點的那刻,他彷彿覺得自己就像跑進第一屆奧運的終點,與歷史結合,回到源頭,成為能留在歷史牆上的那位運動員了。這種意想不到的感動對曉陽來說或許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他很珍惜這得來不易的一刻。
跑進奧運的終點
演奏會馬拉松的感動
而後在美國蒙特雷半島的Big Sur馬拉松,在Bixby Bridge上面都有著一台大鋼琴,鋼琴師彈的不是輕快的音樂,反而是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溫馨小品,當曉陽經過那段路、聽到那樣的樂曲時,不知怎麼地竟流下了盈盈的淚水…聽著一場專業演奏會,配上自己最喜愛的跑馬,即使一生只能有一次,那麼一切也都值了。
雖然曉陽很享受馬拉松的過程,但是跑了那麼多的比賽,他也曾因為腳受傷而挫折過。
放下自我,重新認識自己
在2009年期間,正當他很興奮地在為自己的下一場海外馬練習時,很不幸地,他的髖關節嚴重發炎,導致他被迫必須休息半年而停止跑步…當時的他非常的自責與難過,因為他害怕自己不能再去看更多的風景,甚至不能再分享更多給身邊的朋友們…一想到這裡他更是無法接受,甚至後悔當初根本不該這麼拚…
但為了以後、為了自己的夢想,曉陽知道自己是沒有資格放棄的。於是他去尋找合適的醫生,醫生告訴他想要治療好這個痛苦前,首先得先認識自己的身體,才知道你的本在那裡。
曉陽聽從醫生的建議,開始由外而內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找到自己合適的跑鞋與按摩方法。他說:「其實認識自己的身體就像是重新尋找自己的過程,不要硬逼自己,放輕鬆用對的方式對待,才不容易受傷。」
受傷後更懂得自己
選擇一個最想去的地方
如果你想要將初馬選在海外的話,曉陽建議:選擇一個你最想去的地方、接著再去尋找當地的馬拉松,這樣才能值回票價。同時他不建議選擇開發中的國家作為人生初馬,因為自然因素等影響,所以狀況可能會比較多,這樣跑起來也會較其他地方辛苦喔!
「跑步和馬拉松是兩回事」曉陽說。跑步僅是跑步,若跑太快則容易失去眼前意外的美景,就好像人生一樣,每個階段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你只想快,那麼回頭看,會後悔當初怎麼沒能再用心一些。所以既然是去選擇一場馬拉松,那就靜下來好好享受,這樣才是真正的體悟阿!
曉陽也常去各個不同的地方跟大家分享馬拉松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