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第一位百米破10秒的黃種人蘇炳添
1
第一位百米破10秒的黃種人蘇炳添
2
路跑女神雷艾美 公開跑前熱身3大秘訣
3
美國長跑名將Ryan Hall:「做到以下重點,就可參加馬拉松比賽了」

第一位百米破10秒的黃種人蘇炳添

2016-06-01
人物誌 跑步 新聞 故事

路透社2015年5月31日報導,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賽中,來自廣東的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獲得季軍,成為歷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關的黃種人。

據報導,蘇炳添告訴記者:「我很自豪於這個表現,能夠把我的名字寫進歷史,從現在開始我也會更加努力,希望能跑得更快,」「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推動我自己前進的里程碑。」

蘇炳添這個成績也打破了中國選手張培萌在2013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半決賽創造的10秒00中國紀錄。

日本選手伊東浩司在1998年也曾跑出10秒00的成績。而1995年出生的日本明日之星桐生祥秀在2015年3月曾創出過9.87的成績,但當時的風速卻超過標準。

在此之前,卡塔爾選手費米·奧古諾德曾跑出9秒93,山謬·弗朗西斯也曾跑出9秒99,但他們都是非洲出身的選手。因此,蘇炳添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首位突破10秒大關的亞洲本土選手。

©Reuters
©新華網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路跑女神雷艾美 公開跑前熱身3大秘訣

2019-05-15
伸展跑步訓練路跑跑步話題

「路跑女神」雷艾美14日受邀參加Reebok新品發表記者會中,特別示範「雷氏」獨家跑前熱身技巧。跑齡已十多年、從小跟天才跑者妹妹雷理莎一起跑到大,她自稱跑步就像吃飯喝水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跑步成績亮眼的她,這次大方公開成為路跑女神的3項跑前小秘訣,快來學學吧!

路跑女神雷艾美 公開跑前熱身3大秘訣

1. 原地小跑步

每次在比賽開跑之前,參賽選手們都會聚集在起跑點前,沒有太多活動空間。雷艾美指出,最基本且一定要做的是原地小跑步或高抬腿,這個動態暖身在空間狹小的場合相當有用。等動態暖身後身體熱了,再開始做靜態暖身。

2. 大腿前側伸展

雷艾美表示,跑步最常使用到的是前大腿和後小腿,所以我會盡力以這個動作伸展我的前大腿﹕用手拉住單腳的腳踝位置,並盡量靠近臀部,保持平衡、膝蓋靠攏,直立的另一隻腳可稍微彎曲,慢慢放下後換邊重複相同動作。她提醒,如果平衡有困難可扶牆或椅子;進行時注意不要抓腳背,減少拉傷機會。

3. 高壓腿&低壓腿

高壓腿可伸展到整條後大腿﹕站立雙腳打開約兩個肩膀寬,雙手撐在大腿上,右腿伸直、左膝蓋彎曲到右大腿內側肌肉感到緊繃,停8-10秒;做完換邊重複此動作。雷艾美強調﹕「這動作我一定要做,一整條(大腿後側)完全都拉得到!後大腿開了,步伐才會跨得比較大、比較輕鬆。」

進階可採低壓腿:右腳完全下蹲,左腳伸直,感覺大腿後側肌肉緊繃時停8-10秒。做完換邊重複。此時後大腿及小腿能同時拉到,不過初學者或空間狹小的情況下,建議僅採高壓腿。

雷艾美分享跑步穿搭重點

雷艾美在記者會上同時搶先體驗Reebok的FLOATRIDE ENERGY,並穿上SMARTVENT系列服裝。熱愛跑步的她從一開始陪著妹妹跑,到後來征戰各大賽事,從裝備到暖身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當真正開始進入跑步領域,才發現有好的裝備有多重要,尤其一雙好的跑鞋更能事倍功半;我最在意的就是跑鞋的穩定性,要有好的抓地和牽引力,同時回彈能力也要好,Reebok FLOATRIDE ENERGY就完全符合這些需求,現在跑步都離不開它、回不去了!」。

雷艾美跑齡已十餘年

談到運動穿搭,雷艾美認為挑選重點應放在簡約、透氣、剪裁好看。她指出﹕「很多運動服都有透氣問題,曾穿過排汗不好的上衣,在跑步時衣服太濕黏在身上、太重又不舒服,當時乾脆把衣服綁在腰間繼續跑。因此在透氣和剪裁的選擇上格外重要!我認為簡單設計的款式就是最安全的選擇,很推薦SMARTVENT系列」。

雷艾美推薦Reebok的FLOATRIDE ENERGY以及SMARTVENT系列服裝

資料來源/Reebok    
採訪攝影/Dama, Moos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長跑名將Ryan Hall:「做到以下重點,就可參加馬拉松比賽了」

2017-03-01
觀念跑步訓練馬拉松知識庫跑步

萊恩‧霍爾 (Ryan Hall),美國長跑運動員,曾以59分43秒成為美國半馬紀錄保持人,也是美國跑步史上第一位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半馬的運動員。到底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一起來看看他提供的跑步訣竅。

Ryan Hall ©alchetron.com

跑步姿勢

當你開始跑步,必須確認所有的動作都是朝前的,不能讓自己的手臂在整個身體範圍擺動,這會浪費我們的能量。你必須保證雙臂向前擺動,雙臂的位置不用很高,同時你的腳尖要自然落地。保持身體的直立也非常重要,手臂和肩膀向後夾,這樣才能敞開我們的胸部,保持呼吸更加順暢。

肩膀向後夾緊,手臂放低,腳尖自然落地,即使你在進行加速跑或者間歇跑時,這些動作也要維持,避免變形。進入加速跑後,略微抬高你的腿,手臂也抬高一點,同時還是要保持身體的直立與放鬆,當進入衝刺後,膝蓋和手臂還會抬得更高一些。

長距離間歇跑

霍爾本身很喜歡這項訓練,因為這能使他的雙腿更加有勁,同時也為節奏跑和長跑做好準備。長距離間歇跑的一個基本課表是1.6公里跑6組,每組中間休息2分鐘。另一組好的訓練是跑5公里跑3組,每組中間休息3分鐘,配速要比節奏跑快,中間短暫的休息用以恢復體力使你跑的更快。

短距離間歇跑

霍爾偏好一周進行一次短距離間歇跑練習,下一周則進行長距離間歇跑練習。然後在後面的訓練中繼續交替進行這兩項練習。很明顯,在短距離間歇跑時跑動距離要短,速度要更快,中間休息時間也短。全力跑一分鐘後,減速、停下,然後稍微休息一下,休息時間通常是你跑步時間的一半,比如30秒。

另一個霍爾也喜歡的是短距離間歇跑400公尺的反覆跑,他通常會跑12次400公尺,每組中間休息一分鐘或者30秒。抑或是800公尺反覆跑,當他以5公里跑或者10公里跑的配速跑800公尺反覆跑的時候,每組中間的休息時間可以是跑步所用時間的一半;例如跑2分鐘或者超過2分鐘,休息1分鐘。
 

衝刺訓練

當霍爾開始訓練馬拉松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做的衝刺練習相對的少。事實上,衝刺練習也應包含在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5公里等不同距離的跑步規劃,將這項訓練整合到自己每週的訓練中。也因此才能清楚的發現自己哪些動作需要加強;正常你手臂抬高,通過雙腿帶動,你要盡你所能跑出最快的速度,用多少時間來休息並不重要,但要確保你所跑的距離合適,並能夠讓你使出全力。

通過這項練習,可以讓你更有信心,為節奏跑、間歇跑及其他訓練做好準備。然後你會發現,在做間歇跑訓練的時候,做過衝刺練習會比不做衝刺練習感覺更加舒適,你也可以將衝刺練習進行變化,在平地和山路上進行轉換。
 

節奏跑

節奏跑是準備馬拉松比賽時身體狀態的指示器。在霍爾的訓練中,每兩週就會進行一次節奏跑練習,這項練習真的很重要,因為它所鍛煉的正是你在跑馬拉松時所需要的。剛開始進行這項練習的時候,可以先選擇距離較短的節奏跑,例如跑半個小時或者6公里,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每兩週增加5公里。
 
一般在節奏跑的訓練中霍爾都會跑40-42公里,但你可以不跑這麼長的距離。通常來講大家跑16公里的節奏跑就差不多了,基本上要用跑馬拉松時的配速來跑,節奏跑可以增強你的體能,並且告訴你在跑馬拉松比賽的時候應該用什麼樣的配速。

馬拉松模擬訓練

最有效的馬拉松訓練之一,就是馬拉松模擬訓練,這對於半程馬拉松也有不錯的效果。我們需要將本訓練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馬拉松模擬訓練和其他長跑一樣,可以以自己比平常馬拉松的配速每1.6公里再慢一分鐘,最多持續一個小時。不過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建議跑半個小時到40分鐘及可,之後,可稍做休息,換成比賽時要穿的鞋,然後開始以更快的配速進行第二部分訓練。
 
在第二部分訓練中,首先可以以馬拉松比賽時的配速持續跑30分鐘,對於剛開始訓練的你來說也許有些困難,你只要確保時間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就可以,從30到40分鐘開始,然後逐漸增加到一個小時。試試馬拉松模擬訓練,當你能夠做到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準備好參加馬拉松比賽了。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