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青少年長跑運動員的營養補充原則
1
青少年長跑運動員的營養補充原則
2
2019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 515標鐵陳沐義奪冠
3
2019萬金石馬拉松x美津濃測5000m活動 六大馬素人跑者「
陳柏長
陳柏長

青少年長跑運動員的營養補充原則

2018-12-19
運動部落 跑步 飲食 觀念 營養補給 運動營養 運動補給 馬拉松 專欄 陳柏長醫師

碳水化合物是青少年選手主要能量來源,相對於成人,青少年選手儲存肝醣的能力沒有那麼好。因此在數天高強度訓練下,卻沒有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會造成肝醣耗竭,無法再進行有效的訓練,所以青少年運動員應以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為主(6-9g/kg/day)。

青少年長跑運動員的營養補充原則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運動營養對運動表現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力,弔詭的是,對於各類運動訓練的扎根時期-青少年時期,網路上針對他們的運動營養建議文章卻屈指可數。陳柏長醫師針對青少年長跑運動員,提出這個年齡層的營養需求和實際攝取策略、賽前賽後建議,以及常見問題,是難得完整而深入的青少年運動相關知識文。本文可跟給青少年運動員的長跑訓練建議一併服用,效果更好。

​青少年長跑營養需求

熱量
根據研究,青少年男性每天熱量需求平均是3600卡,女性則是2450卡。但是這是平均數,每個人的差異非常大,男性可以從2300-6450卡,女性則是1850-3050卡 。在這樣巨大的差異下,我們只能得到一個結論,青少年運動員需要非常多的熱量,除了正餐外,可能還需要吃些點心去填補能量缺口。

由於差異相當巨大,也很難有個測量方式,可以天天客觀去評估熱量的需求。但是我們可以藉由體重(變輕->熱量不足、變重->熱量過多)、精神狀態(energy level)、運動表現來評估熱量的攝取是否需要增減。

碳水化合物
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應該是主要從穀物、蔬菜水果中來獲得,這些食物來源相對較為健康,除了熱量外,還可以提供維他命、礦物質、纖維質。而加工食品缺少維他命等營養素,因此建議將加工食品作為碳水化合物熱量來源的一成以下。

脂肪
低強度或距離越長的比賽,消耗熱量來自於脂肪的比率就會增加。脂肪也是生長中青少年必須攝取的營養素之一。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脂率較不運動的人低,但因為脂肪能量密度高,少少的脂肪便足以提供比賽所需的熱量。脂肪相對於碳水化合物容易儲存於人體,因此過多的脂肪,反而會造成競賽時不必要的負擔(例如車子載越多東西越難跑得快)。

蛋白質
青少年運動員的蛋白質需求除了本身生長所需外,還因為訓練造成肌肉損傷,而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修復組織。沒有明確的研究,針對青少年運動員需要攝取多少蛋白質,但是一般建議是1.6g/kg/day,且一般飲食即可達到這樣的需求,不必額外使用蛋白飲或蛋白粉。

這個階段的運動員,尤其是女性,會受到媒體或是同儕的影響,心中對於理想身材會有一些想法。有時這樣的想法會造成熱量攝取不足,這除了會影響生長及運動表現,更可能會造成生病及受傷等等問題。

同時,家庭成員可能在飲食上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家人有心臟、腎臟病,飲食的限制、需求和運動員不同,因此需要為這類情況去做不同的餐食準備。這個階段如果能養成青少年長久良好的飲食習慣,就算未來不再是運動員,也會對長久的飲食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他營養素及水

除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外,食物還含有其他的營養素如維他命、礦物質、水,他們雖然無法直接提供肌肉收縮的能量,但是在產生能量的循環,或是修補受傷的肌肉,他們卻扮演著一定的角色。

維他命
維他命可以從蔬果、肉類取得。維他命B可加速能量的產生;充足的維他命C可減少感染及感冒的機會,並且能強化骨頭、肌腱、韌帶;維他命D對於骨頭的生長及股密度佔有很重要的角色。

既然維他命及礦物質這麼重要,是否需要額外補充?如果日常生活能夠均衡攝取健康食物,基本上是不需要去特別服用維他命的。但是每天補充綜合維他命及礦物質,一般來說也不會因為過量而造成傷害。(吃太多還是有可能造成脂溶性維生素堆積,而產生毒性,但是一般而言不容易產生。)

礦物質
礦物質可以從水、蔬果及肉類中獲取,礦物質在生成骨頭、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紅血球生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其中幾個重要的礦物質像是鐵,鐵是形成血紅素重要的成分,如果缺少了鐵會容易產生貧血狀況。尤其在跑步運動上,每次跑步腳不斷衝擊地面,會破壞紅血球細胞,如果鐵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跑者貧血。一些研究發現,女性青少年跑者有超過5成有鐵攝取不足的狀況。而鈣則是在骨骼生長及肌肉收縮上極為重要的礦物質。

水
運動員比一般人需要消耗更多的水,青少年運動員當然也不例外。教練及家長要避免選手出現脫水的狀態(尿少、嘴唇乾澀等),鼓勵運動員多喝水。如果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或是比賽後,對水產生反胃的狀態,則可以飲用運動飲料來代替。建議:
.訓練或是比賽前2小時喝500-700cc的水。
.訓練中每15-20分鐘喝150-250cc的水。
.如果比賽前攝取足夠的水分,在800-5000公尺的比賽中不需要水分補充。
.訓練或是比賽後每0.5公斤體重下降,喝500-700cc的水或運動飲料。

​

​賽前賽後的飲食建議

比賽前沒有進食,可能會產生低血糖的症狀、全身肌肉疲勞及無力,這在年輕運動員身上頗為常見,往往也造成比賽的結果不如預期。除此之外,比賽前過晚進食或是吃錯食物,都有可能會造成腸胃不適,進而影響比賽。

比賽會消耗大量的熱量,因此必須攝取足夠的熱量進入比賽。比賽前的早餐,應該在比賽前2-4小時進食完畢,並且以高碳水化合物的早餐為主(6成以上)。如果比賽在下午或是晚上,一樣是選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時選好消化的食物,並根據每一次比賽的經驗調整,逐漸去建構最適合自己的飲食組合。

根據研究,甜菜根汁可以增加運動表現,但是跟吃多少的量才能獲得最大運動表現,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而且甜菜根本身並不便宜,因此應該根據自身經濟狀況考慮是否使用。

比賽後的飲食,要去補充被消耗殆盡的肝醣,所以賽後還是以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為主,並搭配足夠的蛋白質,來修補受傷的肌肉。因為肝醣生成及肌肉的修補都有其黃金時間,賽後越快進食越好,最遲不應超過2個小時。

​女性運動員三病症(Female Athlete Triad)

身為運動員多少都有受傷的經驗,不管受傷的嚴重程度,只有少數人可以逃過運動傷害(但多數說自己沒有運動傷害的,多為騙子或是訓練不足)。往好處想,輕微運動傷害可以讓運動員在這段時間獲得充足的睡眠,補充足夠的營養,對長期的傷害性並不大。

然而有些傷害會產生長遠的影響,像是女性運動員三病症(活動力低下、經期混亂、低骨質密度)。活動力低下是身體缺乏足夠的熱量、營養,來維持身體功能正常的運作。會產生這樣的狀態,跟刻意或非刻意的限制營養攝取及過度訓練有關。經期混亂的表徵有:無月經、延遲月經、月經次數減少。低骨密度代表著骨質密度低於同年齡的水準,輕微的是骨質缺乏,嚴重則可到達骨質疏鬆的狀態。

女性運動員三病症在年輕女性跑者上頗為常見。像是在骨質密度上,青少年女性長跑運動員出現低骨質密度約為4成,非跑步項目的運動原員則約1成。根據研究發現,攝取足夠乳製品或是鈣質的女性運動員,發生疲勞性骨折的機率可以降低6成。

低骨質密度可能會成為一個長期的健康問題,因為骨質生成在青少年時期會快速累積,這時候骨質密度低下,容易因為重複訓練而造成疲勞性骨折,更可能在人生的下半場,有更高的機率發生骨質疏鬆問題。

相對於同年齡的非運動員女性,青少年女性運動員有2-5成有經期混亂的情況。這群運動員身體內的女性荷爾蒙相對較低,這對於經期、骨質密度、甚至心血管系統都有可能造成影響。因此對於之後是否會造成不孕、骨質疏鬆、心臟疾病都是無法被排除。

雖然女性運動員三病症是多因素造成,但基本上圍繞在營養攝取不足及過度訓練。許多女運動員,因為太忙或是有些運動項目需要維持一定體重,因而導致營養不足。而有些女運動員則為了瘦身而去限制熱量的攝取(認為這樣可以跑更快或是看起來更漂亮)。因此避免過度訓練,攝取足夠的營養,即能降低女性運動員三病症的發生。如果有其中一個以上的病症出現,就可能需要營養師去調整飲食習慣及攝取營養素的比例。

關於陳柏長醫師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個人簡介
素人跑者,熱愛跑步運動,追求最新的跑步知識,以挑戰六大馬完賽為目標。目前已完成芝加哥馬拉松(2014)、東京馬拉松(2014、2015、2017)、紐約馬拉松(2017)、倫敦馬拉松及柏林馬拉松(2018);正努力利用工作之餘,使用科學化週期訓練強化自己,以取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期許在2020年前完成六大馬拉松。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 515標鐵陳沐義奪冠

2019-04-29
賽事話題單車游泳跑步鐵人三項戶外運動

亞洲規模最大的鐵人三項賽事2019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於27、28日登場,今年創下超過4800名鐵人選手一同參賽紀錄,且有30個國家選手從世界各地共襄盛舉。其中51.5標鐵競賽有1700名參與選手,由台灣鐵人好手陳沐義以2小時20分35秒勇奪冠軍。

由台東縣政府與歐洲著名國際鐵人三項系列賽事組織「Challenge Family」合作的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已邁入第7個年頭,今天的51.5標鐵競賽於28日清晨6點在活水湖展開競賽,分別有1,700位參與51.5競賽、800位小鐵人及小小鐵人,在Challenge Taiwan執行董事羅威士 Jovi等人共同鳴笛後分梯次下水。

賽事當天台東天氣涼爽,相當適合鐵人三項比賽。比賽結果出爐,51.5公里競賽中男子組前三名分別為陳沐義(2:20:35)、李育仁(2:22:17)及劉光武(2:25:23),三名皆為台灣選手。

51.5公里男子組第一名為陳沐義(2:20:35)

台東縣長饒慶鈴特別出席恭喜各賽程的獲獎選手,她表示,經過幾年來鐵人三項賽事的舉辦,台東越來越像鐵人的故鄉,每年有6-7個場次的鐵人三項賽事在這舉行,也吸引非常多鐵人愛好者或初賽者前來,非常期待明年的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

台東每年吸引相當多鐵人愛好者或初賽者,連小鐵人都在家長陪同下前來競賽

資料來源/Challenge Taiwan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萬金石馬拉松x美津濃測5000m活動 六大馬素人跑者「

2018-12-24
賽事話題活動馬拉松跑步

邁入第17屆的「萬金石馬拉松」是各界跑友們每年引頸期待的指標賽事,為讓民眾在正式開跑前自我檢測,大會與主要贊助商台灣美津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首次舉辦萬金石馬拉松x美津濃17來挑戰 測5000m活動,今(22)晚在新北市板橋第一運動場熱血開賽,冠軍由開廣盃50km超馬紀錄保持人洪一仁以16分40秒成績奪得,活動吸引眾多跑友及跑團熱情參與,更邀請到「最速總經理」王冠翔為跑者鳴槍加油,一起為明年3月17日「2019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賽事進行暖身。

2019萬金石馬拉松x美津濃測5000m活動 六大馬素人跑者「最速總經理」傳承經驗

2017萬金石馬拉松以黑馬姿態奪下全馬男子組冠軍林育宏也參加本日測5000m活動。林育宏表示:今年3月參加日本靜岡馬拉松跑出2小時33分44秒的自己最佳成績,接著一周後參加萬金石馬拉松卻因未能好好調整而在中途棄賽,期許在2019年再次有機會拿下國內組男子全馬冠軍,距離賽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已全力開始備戰,未來計畫會在明年2月參加靜岡馬作為萬金石的測試賽,來為3月即將到來的萬金石做準備,並且爭取在全國運動會參賽的資格。

2019萬金石馬拉松x美津濃 17來挑戰 測5000m活動 百名跑者熱情參與一同挑戰

本活動有來自各行各業的跑者一同來挑戰,更有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賽的素人跑者「最速總經理」王冠翔到場為跑者們鳴槍加油! 有最速總經理之稱的安納特股份有限公司王冠翔表示:現在上班族工作忙碌,跑者們更要堅持且有計畫的規律訓練,跑步絕不會辜負你,投注多少練習,身體都知道。運動表現就能繼續累積,跑出自己的最佳成績。

新北市政府體育處副處長王泓翔(左)與完成六大馬素人跑者「最速總經理」王冠翔(右)共同擔任鳴槍貴賓 鼓勵民眾勇敢挑戰自我

台灣美津濃長期支持運動,更與大會合作舉辦測5000m活動,協助預計參加明年萬金石馬拉松的跑友提前了解自身狀況,明年1月5日將展開為期8週的「萬金石馬拉松 X 美津濃 8 週訓練營」,經過規律的訓練,期待與跑者們「17破PB」,在「2019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賽道上勇奪佳績!     更多「2019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相關訊息請上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團查詢。

資料來源/萬金石馬拉松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