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91歲阿嬤打破800米世界紀錄 此前已高掛15年
1
91歲阿嬤打破800米世界紀錄 此前已高掛15年
2
用手「跑」進帕奧 輪椅競速世界紀錄保持人Tatyana McFadden
3
微笑隊長蕭湘凌現身臺北市運動熱區 分享運動疲勞恢復術防止運動傷害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91歲阿嬤打破800米世界紀錄 此前已高掛15年

2016-06-03
人物誌 跑步 高齡 故事 路跑

據Runner’s World等外媒報導,2016年5月24日,在愛茉莉大學 (Emory University) 的亞特蘭大徑賽俱樂部 (Atlanta Track Club) 的 All Comers meet 比賽中,91歲的貝蒂·林德伯格 (Betty Lindberg) 以6分57秒56的成績跑完了800米,成為新的90歲以上年齡組別的女性選手中,跑完一次800米短跑的最快世界紀錄保持者。

©DANIEL MCCAULEY/Runner's World

「我一點也不清楚這個世界紀錄是怎樣來的,我甚至完全沒想到會打破記錄,當然也不會去查之前的紀錄是多少。」貝蒂阿嬤告訴記者說,「我只是想著,能夠在大會關燈之前完成比賽就很好了。」

貝蒂阿嬤打破了由一位來自墨西哥的Rosario Iglesias在2001年以6分59秒所創造的世界紀錄,雖然僅超前2秒,不過她在美國國內則大有進展,超越了2013年由Mary Kirsling締造的9分26秒紀錄有近兩分半之多。

貝蒂阿嬤說,「我幾週前參加了一場200米的比賽,這次有這場800米的比賽,我想,何不給自己一個挑戰?就報名了。」

貝蒂在她63歲的時候重拾跑步這項運動,她在一次開車載女兒和女婿去參加亞特蘭大的「桃樹路路跑賽 (Peachtree Road Race)」之後做了這個決定。[註]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有這樣熱鬧歡樂的活動,」貝蒂阿嬤說。「我看到坐輪椅的殘障人士也能夠以飛快的速度前進,接著是一些很厲害的跑者,然後是一大群各形各色的跑者,有的是為了突破自己的最佳成績,也有的只是單純享受那個過程。我想我也可以做得到,所以我就自己開始訓練跑步了。」

在這之前,貝蒂阿嬤說她自己一直是個「沙發馬鈴薯」,常常窩在沙發上看電視,什麼運動也不做。

「在我們那個年代,年輕女孩一般是不會做什麼運動的。」貝蒂阿嬤說,「那時候,我做過活動量最大的事情可能就是『跳房子』,或者其他類似的事情而已。我根本沒有興趣出門從事一些運動。」

自從開始跑步,貝蒂已經跑了25屆「桃樹路路跑賽」,她還計劃今年7月4日 (美國國慶日) 再跑一次。她希望今年可以參加10場亞特蘭大徑賽俱樂部的比賽,從200米到10公里都想挑戰。她過去常常跑半馬,但因為身體狀況,不再參加這麼長距離的路跑賽。

貝蒂阿嬤說她喜歡參加比賽,是因為她享受這個可以測試她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的機會,並且,她現在幾乎每天都出門運動。

「我保持運動習慣,因為我認為人要活下去就要運動,」貝蒂阿嬤說。「從你坐下去休息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會變得更難起身去做什麼事。我並不是個天生的運動員,不過,我努力保持自己身體的靈活度。」

貝蒂阿嬤的先生曾是一個熱衷於跑步活動的志願者,不過他在2006年死於帕金森氏症。

貝蒂阿嬤說,她有時也會自己想,若她以前有請教練指導,搞不好能在跑步上成就更高。

她說:「我想我一直非常幸運,沒有遇到什麼重大事故。我前幾年做了臀部人工關節手術,現在這些『新零件』在我身上也運作得很好。我常在想,為何場上沒有很多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家在參與這些活動?不過,我也會想到,也許其他老人真的有他們不能出來參與這些運動的理由吧!」

貝蒂阿嬤說,只要她身體能夠負荷,她希望能夠一直從事這些運動。他也提到,她從沒想過,跑步會為她帶來這麼高的關注度,不過,她希望她的故事能夠激勵更多人走出戶外來運動。

她說,「所有人都應該走出門,保持運動的習慣。一開始你可能很慢,但是,一旦你開始並完成它,那你就完成了一件好事。更奇妙的是,也許有一天你就這麼破了紀錄也說不定。」

[註] 喬治亞州以出產桃子聞名,州徽便是以桃子做代表,首府亞特蘭大也有許多地名與桃樹有關。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用手「跑」進帕奧 輪椅競速世界紀錄保持人Tatyana McFadden

2021-09-27
故事跑步人物誌
圖片來源:John Loomis

我一直保有這種態度:「下定決心,就能做到。」

歷史上很少有運動員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談到美國女子馬拉松,你一定要認識 Tatyana McFadden;她共贏得了 17 枚帕奧會獎牌(包括 7 枚金牌),獲得了 23 項世界大馬拉松冠軍,並在田徑上打破了五項世界紀錄。

面對受疫情影響而賽事銳減的一年,McFadden 並沒有停擺,維持每週約 190 公里的訓練量,更出演並參與製作由國際帕委會(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IPC)與知名線上影視平台Netflix推出的帕運選手紀錄片《帕奧精神:鳳凰高飛(英文名稱:Rising Phoenix)》,該片在2020年8月於美國首映,搭著帕運會的熱潮,在美國掀起廣大的回響,而 McFadden 正是該片中九位帕運選手之一。

從孤兒院到帕奧會頒獎台的亮點之旅

Tatyana McFadden 出生即有脊柱裂,腰部以下癱瘓,六歲前的她沒有輪椅及妥善的醫療照護;當時 McFadden 並不知道,為了移動身體而發育的手臂,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把他帶至世界各地,甚至成為世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

與美國的養父母相遇後,他們讓 McFadden 透過體育課程來增強自己的力量,這使 McFadden 愛上了輪椅競速(wheelchair racing),強而有力的手臂為讓 McFadden 在這項運動中有著出色的表現。

2004 年,15 歲的 McFadden 代表美國隊出征雅典帕奧,首戰即獲得 100 公尺銀牌與 200 公尺銅牌的戰績。接著,McFadden 又分別在 2008 年的北京帕奧獲得四枚獎牌;2013 年的世錦賽中,成為第一位在錦標賽上獲得六枚金牌的運動員;2016 年的里約帕奧中,再度獲得四枚金牌與兩枚銀牌。總計獲得 17 枚帕奧會獎牌:七枚金牌,七枚銀牌與三枚銅牌。

圖片來源:women’s running

投入身障平權倡議行動

在社會認同的轉變下,McFadden 在職業生涯中參與了可口可樂等贊助商的廣告,為身障運動員開啟了更多可能性。

「直到投入運動生涯 15 年後,我最近才終於感到自己是一名運動員。」McFadden 說道。

每位倡議者都有他們的任務。McFadden 目前擔任 USOPC(美國奧林匹克與帕拉林匹克委員會)的歷史檔案管理員,並同時推動馬拉松平等宣言。在平等理念的推動下,McFadden登上《People》 雜誌,參與訪談節目艾倫秀(The Ellen Show),更於 2018 年受邀至金球獎頒獎典禮。2021 年 1 月,《Women’s Running》雜誌將 McFadden 選為 24 屆「年度傑出女性」之一。

危機即轉機,疫情之下的完美時機

當 2020 年奧運會宣布延期舉行時,原本要將紀錄片《帕奧精神:鳳凰高飛》也同樣暫緩上線,後來 McFadden 與其他製作人意識到「這是一個完美的時機」,人們被迫待在家,但內心仍嚮往戶外運動,這時他們需要一點刺激與好故事。

身為一個倡議者,McFadden 希望在 2028 年洛杉磯殘奧會前繼續自己的職業運動生涯。「成為倡議者就像在訓練馬拉松或奧運會,它可能會漫長且艱苦,而且很累人」她說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學會退一步欣賞,並感謝自己擁有的一切。

資料來源:Tatyanamc Fadden、women’s running

文章出處/don 1 don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微笑隊長蕭湘凌現身臺北市運動熱區 分享運動疲勞恢復術防止運動傷害

2018-10-31
新聞運動傷害跑步話題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配合體育署運動運動i臺灣計畫,於定點規劃多元體育活動,辦理一系列運動指導課程以增加市民參與運動機會,並規畫不同項目靜態課程,指導其正確運動知識與技能及運動傷害防護,有效推展全民運動交流及培養市民規律運動習慣。今年以「舞跑俱熱部」為主題,將核心課程─街「舞」、「跑」步訓練課程為名稱,「俱樂部」的形式更代表邀請民眾一起參與團體運動課程,透過呼朋引伴的效果,讓全民運動推廣更加彰顯實質效果。

2018臺北市運動熱區運動疲勞恢復課程。

10月30日運動疲勞恢復課程,特別邀請今年亞運排球國手蕭湘凌到現場,與民眾分享不管在國家訓練中心或是企業隊長期比賽過程中,強度訓練、比賽間、比賽後後如何迅速解除疲勞,微笑隊長蕭湘凌提到:「備戰國際賽期間幾乎沒有放假,通常在訓練後會先使用滾筒放鬆緊張的肌肉,再利用冰桶緩解肌肉痠痛。如果沒有讓身體緩解疲勞,隔天練球可能就會變成瞇眼隊長了。」

亞運排球隊長蕭湘凌與市民一同分享按摩滾筒使用方法。

課程講師李利晨也表示:「競技型的激烈運動對身體負擔是很大的,需要休息恢復的時間也較長,若身體一直處於疲態,不但生理機能會變差,也會影響心理層面,甚至降低活動意願,因此不管是競技選手或是一般愛運動的民眾,都要注意運動後的休息,要確實讓身體緩解疲勞。」活動現場除了授課及經驗分享外,蕭湘凌也與現場學員一起實作滾筒放鬆,透過競技選手及專業講師的引導,加強學員對運動傷害防護的實作認知。

蕭湘凌與李利晨老師一同傳授按摩心法。
活動現場透過競技選手及專業講師的引導,加強學員對運動傷害防護的實作認知。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表示,運動熱區結合地方和熱愛運動的民眾們,除了培養運動習慣同時也要學習正確的運動知識,愛運動之餘也要好好放鬆身體恢復運動疲勞。

資料來源/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