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美女辣媽陶子教練:運動是改變人生的起點
1
美女辣媽陶子教練:運動是改變人生的起點
2
adidas ULTRABOOST 19增量20%Boost中底 舒適腳感全面進化 &n
3
想要健康,跑走就對了!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女辣媽陶子教練:運動是改變人生的起點

2016-06-23
人物誌 跑步 瘦身 專訪 故事

第一次在adidas Running EXPO Gym&Run課程上遇到陶子教練時,一下子就被教練的熱情與活力感染,讓當天訓練的課程體驗起來特別有勁,然而有著高挑健美的身材的教練,很難想像她已經是一個小孩的媽媽了!當時更令人震驚的是,曾在產後足足胖了快20公斤,並藉由正確的運動方式,順利減下懷孕增加的20公斤體重,並且維持健美的身材,同時也向我們分享了很多關於媽媽的運動方式,如何利用正確的方式,找回產前美麗苗條的自己。

陶子教練

成為教練的起點

從小陶子教練就非常活潑好動,總是有滿滿活力與體力,對於運動也是充滿熱愛,從國小的舞蹈社開始,一路到高中大學的舞蹈系,在求學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參加學校的運動活動,運動對於生活已是不可或缺。

在未正式成為健身教練前,因為懷孕的關係,讓陶子在短短的一年中體重快速增加20公斤,雖然在生產完後,藉由月子餐順利瘦下了12公斤,但是仍舊有8公斤的體重是怎麼樣也減不下來,所以嘗試了當年相當流行的鄭多燕健身操,因為有著深厚運動底子的關係,也漸漸的小有成效,但是也同時發現這套的運動系統其實很容易受傷,無論有沒有運動底子的人來說,很容易只透過影片的教學方式而受傷。

陶子教練說道,雖然這樣的健身影片並不是很好的運動辦法,但是仍舊是很正向鼓勵,只要正確的運動就還是有機會可以瘦。從那時候開始陶子教練開始接觸AFAA美國體時能協會的培訓課程,正式成為健身教練,也同時成為adidas Gym & Run的培訓教練。

媽媽們開始運動吧!

現代許多女性開始轉換成媽媽的身份時,犧牲了過去的苗條身材,還需要大量的心思照顧家庭與小孩,根本沒有剩下的心力來保持的自己的身材與健康,但是再怎麼忙各位媽媽還是要照顧到自己的健康。

陶子教練說,現代的媽媽不比以前的媽媽輕鬆,也需要處理很多家事,所以要在這麼忙的生活中運動,真的很困難,如果家中還有人可以分擔照顧小孩的工作,也許媽媽們還有時間可以運動,可是並不是每位母親都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教練建議到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可以挪出時間運動,那就利用平常的做家事的時候運動吧!將平常的做家事的動作做些改變,雖然會比較辛苦與疲累,但是終究還是有運動的效果。

對於小孩年紀比較大的媽媽來說,小朋友比較容易照顧,或是可以交由保母照顧時,這時候的媽媽就比較有時間可以運動了,再加上現在許多的健身房開始推出托兒服務,讓來上課的媽媽,在這段運動時間中可以安心地將小朋友安置在健身房的托兒區,讓媽媽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認真運動。

陶子教練建議一些平常就有健身習慣的媽媽來說,懷孕時的運動就要特別選擇,雖然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媽媽挺著懷孕的肚子運動,要斟酌自己的狀況選擇,即便自己有很好的底子,但是終究要小心。對於懷孕媽媽或是剛接觸運動媽媽,教練推薦比較溫和的瑜伽搭配彼拉提斯,是很好的雕塑運動,有助於媽媽訓練核心的肌群。

最後教練也鼓勵媽媽們,即便再忙再辛苦,也為了家庭犧牲了很多,但是也對自己好一點,運動不是僅僅是塑身減重,是改變自己的開始,自己的身體好了,小朋友的身體也會跟著進步,運動不會只是運動如此,更是開啟新人生的鑰匙。

撰文/Macario Pei
​攝影/楊仁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didas ULTRABOOST 19增量20%Boost中底 舒適腳感全面進化 &n

2019-02-22
鞋子ADIDAS跑步配備館

adidas正式推出革命性跑鞋Ultraboost 19,外型設計與鞋款性能全面進化,帶給跑者全方位升級的舒適腳感。外型採前衛科技感的Ultraboost 19不只擁有搶眼造型,其中增量20%的Boost中底,讓此款成為adidas史上回饋能量最強的跑鞋!Ultraboost19即日起全球同步上市,男女款6色齊發,預計將再次掀起運動機能結合生活潮流的風潮。

adidas ULTRABOOST 19增量20%Boost中底 舒適腳感全面進化

Ultraboost自從2015年問世後,制霸潮流界與運動界,被譽為「最強跑鞋」。而今adidas將之解構為17個部位,去蕪存菁並優化性能,淬煉為4大核心元件,打造超越經典的Ultraboost 19。
 
其中最獨特的是中底的革新,Ultraboost 19增加20%BOOST含量,是adidas史上回饋能量最強的跑鞋,為跑者的每一步挹注推進力,呈獻進化升級的舒適腳感。另外,鞋面採全新的Primeknit 360針織技術,以襪套式設計完美包覆整個足部,從鞋面一路延伸至腳底,不但輕量同時更加透氣;新型Torsion Spring抗扭轉系統,則可讓雙足在起步與落地之間有更好的穩定性;後側鏤空的3D Heel Frame立體後跟穩定結構,為雙足提供優異的支撐性,前衛感十足的外型也讓跑者可自由變化穿搭造型。

Ultraboost 19增加20%BOOST含量,是adidas史上回饋能量最強的跑鞋;後側鏤空的3D Heel Frame立體後跟穩定結構,為雙足提供優異的支撐性

全新Ultraboost 19已於2月21日全球同步上市,同時推出男、女鞋款共6種配色。其中最亮眼的是以米色為主的基調,揉合藍、紅兩色交織為中性配色的鞋面;另有經典不敗的黑白撞擊、時尚百搭的裸色系,以及女性專屬的藍紫配色,各種配色滿足日常造型的搭配需求,讓跑者或是街頭潮流愛好者都能盡情呈現自我。

Ultraboost 19推出男女款米白(左上)、裸色(右上)、黑白(右下),以及女性專屬籃紫色(左下)等6種配色,NT$5,990

資料來源/adida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想要健康,跑走就對了!

2016-09-22
跑步知識庫趨勢路跑觀念

最近兩、三年,路跑取代了單車,成為台灣最熱門的全民運動,想要參加一場路跑或馬拉松也總是一位難求。根據統計,十幾年來路跑活動每年場次從42場增加至626場(2015年),成長了將近15倍。不僅路跑活動數目增加,活動內容也越來越多元,例如Hello Kitty路跑、Trick or Run萬聖節路跑、螢光夜跑等都讓許多沒有路跑習慣的民眾體會到,路跑不再只是埋頭跑步的活動。根據體育署統計,路跑竄升為台灣人最愛的運動前三名,有四分之一的運動人口,選擇慢跑做為平日的休閒興趣。
當身邊的親朋好友們紛紛拿出運動鞋,準備起跑,你是否也想跟進呢?但對剛入門的人來說,跑步有兩點需要克服,第一是體力不足,擔心跑到筋疲力盡、喘不過氣;第二是怕膝蓋關節磨損,造成運動傷害。別擔心,試試看「跑走運動」一次解決兩種擔憂吧!

想要健康 跑走就對了

什麼是「跑走運動」?

先來介紹「運動」的定義:對人體來講,只要有在動,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效果,所以不管是跑步也好、走路也好,都一定有消耗能量的作用。

「跑」的定義:當人體以時速6公里以上在前進的過程當中,會有兩腳離地的狀況。
「走」的定義:當人體以時速6公里以下在前進的過程當中,隨時會有一腳保持踩地的狀況。
「跑走」的定義:簡單來說,它就是跑步的一種。不過它混合了「一腳踩地的走」跟「兩腳同時離地的跑」,在慢跑跑到肌肉疲勞前,改為快走進行,走一會兒再恢復為跑步,以「慢跑、快走、慢跑、快走⋯⋯」輪流交替進行,而且它的速度通常不會太快。

「慢跑+快走」=「跑走運動」
有些人如果身體有過舊傷、肌力或耐力不足、膝蓋不好等等的因素,使得他沒有辦法直接跑步,他必須由慢速的走,慢慢變成快速的跑。在過程中,走跟跑之間會形成一個比例,譬如他可能先走路9分鐘、跑步1分鐘,變成走路8分鐘、跑步2分鐘;進而慢慢去調整比例,提高跑步的時間;到最後也可以變成純粹的跑步運動。所以現在有一派運動人士認為「跑跑走走、跑跑走走」可能比單純的跑步更好、更有效果。

跑走運動的由來

「跑走運動」是由美國奧運田徑選手Jeff Galloway所提出的,他從1978年開始研究不會造成運動傷害的馬拉松訓練方式,發現跑走運動非常適合跑步初學者,並且對於身上有舊傷、體力較弱的中老年人來說,也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跑走概念提出者Jeff Galloway ©athleteonfire.com

為什不能單純跑步就好?

理由一:跑越快反而越無法燃脂,瘦得越慢!

有些人說「我跑得越快,才會瘦越快」,其實不然,運動強度越高,燃燒的脂肪比例越少。怎麼判斷「運動強度」的高低?
在學理上我們用「新陳代謝速率的當量,MET」(M是新陳代謝,ET是當量)來定義運動強度。MET數字越大,代表運動強度越大。而較為普遍的定義
第一級:指競技型的運動,是運動強度中最強的,像職業足球、籃球、排球、游泳等。
第二級:指一般休閒性的運動,大概是中等強度的運動,像休閒的足球、籃球、游泳等。
第三級:指一般的活動,是最適當的運動強度,像步行、日常活動等。
第四級:指一般不太能動的,如臥床睡覺等。
以一般群眾來說,我們建議第三級強度的運動就好,並不建議做到第一級強度的運動,有可能會產生乳酸堆積等,導致身體上出現一些副作用,如酸性物質累積、鐵腿等。
了解運動強度的高低後,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運動強度越高,燃燒的脂肪比例越少?」我們身體內的能量來源有兩種:一種是醣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一種是脂肪,而這兩種能量彼此是可以轉換的。當我們人體進行運動強度較強、較激烈的運動,像是舉重、衝刺跑步等等,對身體來說是一種緊急狀況,通常會先消耗較容易轉換成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快速地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而走路時,因為速度沒有那麼快,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將脂肪轉換成能量,所以走路時會先消耗脂肪。
不論你是跑步,或是走路,理論上消耗的能量都一樣,只是醣類和脂肪的比重不同。以走來講,你可能消耗的脂肪多一點;以跑來說,你可能消耗的碳水化合物多一點;所以不管你跑得再快,其實不會燃燒更多脂肪,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說「運動強度與燃脂不成正比」。
而卡路里的燃燒多寡不僅跟「運動強度」有關,也和「運動時間」有關。我們都知道,運動時間只要夠久,燃燒的卡路里也就越多。

舉例來說,以時速4公里走路1小時,可以燃燒100多卡;以時速5∼9公里跑步1小時,可以燃燒320多卡。同樣運動1小時,走路與跑步的卡路里燃燒率相差大概一倍。不過,如果同樣的時速(時速4公里)再多走一倍的時間(多1小時),也可以燃燒與跑步1小時相當的卡路里。

跑得快不代表就能燃燒的多

*MET:「1個MET」是「基礎代謝速率」,表示一個人在靜態的時候,每單位時間內所消耗的能量。大概相當於運動強度在普通定義裡的第四級;3~6個MET是第三級強度;6~8個MET是第二級強度;而第一級強度的運動通常是10個MET以上。

*基礎代謝速率:「基礎代謝速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指「生物體在安靜狀態時候所消耗的能量」,也就是說,一整天躺著靜止不動,什麼事都不做,身體也會消耗掉的卡路里。它其實跟每個人的本質有關係,譬如說身高、體重、年齡、性別,或平常的活動度程度等等,基本上這些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基礎代謝速率。

理由二:就算是單純慢跑,燃脂效果也會不斷遞減!

一般大眾都知道,相同的時間內,如果慢慢地走,能量消耗比較少;相較於走路,跑步的速度更快,能量消耗自然相對較多。但是跑步有個很大的問題:如果跑得很快,除了非常耗能,對心肺功能也是很大的挑戰,可能會因此沒辦法持續運動很長的時間。如果無法持續運動超過一段時間,該有的成效不大。若是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持續跑兩個小時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持續走路兩個小時卻是任何人都能輕鬆做得到的,對吧?
另外,在運動方面,單一速率的活動對身體來說作用不大;不管是時速6公里的走路或時速6公里跑步,能量消耗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的身體是非常厲害的適應者,如果一直維持一樣的速度,它所需要使用到的能量會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地減少,不管你一開始跑很快還是跑很慢,效率都一樣會降低。

舉例來說:我先用100分的力量跑1分鐘,很快地,身體進行了調整,接下來的這1分鐘只需要用70分、80分就可以了。由於身體的自我調整,所以能量使用效率是下降的。
如果用不同的速度去調配它,身體神經及肌肉自然會承受不同的生理狀況,不僅對我們的肌肉跟關節反射都會有助益,燃脂能力也自然較好。不同的速率,我們稱為「速度區間」,像是運動員常常進行的「間歇跑」。事實上,跑走運動就是一種間歇跑,只是它的強度不會像運動員的間歇跑那麼強烈,相對比較和緩,更適合一般大眾。
在跑走的過程中,當你慢慢抓到跑走之間的時間比例時,也會各自產生出一個約略的速率。所以我們說,如果你維持這樣的時速或跑或走時,不僅能量消耗較多,又可以避免掉運動傷害。
所以,為什麼建議「跑走運動」呢?除了它的能量其實消耗較多,最主要是因為一般人較容易達成,也就容易推廣了。

不管快慢 燃脂效果都一樣

理由三:「跑+走」才能增強後燃效應,躺著都能瘦!

「後燃效應」是什麼?
運動時加速了身體代謝,理所當然消耗脂肪,當你停止運動後,回到正常的代謝速率之前的時間,還會燃燒掉許多的卡路里,這就是「後燃效應」。有氧運動(像是步行、快走、慢跑等等)的後燃效應比較好,越劇烈的運動反而後燃效應越差。
為什麼跑走的後燃效應比較好?

因為跑走運動活動了你全身的大肌肉,使用很多的能量,運動的時間較長;而劇烈運動的時間很短,回到正常狀態的所需時間也比較短,要回復正常所使用的能量也比較少。
譬如說,你不會衝刺一百公尺超過1個小時,但可跑步或走路就可以很容易地超過1個小時。像是踩剎車讓火車停下來,要比較長的時間,大型肌肉就像火車一樣,啟動它比較慢,讓它停下來也比較慢。但是要讓小車停下來,一踩剎車就立刻停住了。

所有人都可以做「跑走運動」?

不同人有不同的身體狀態,需求自然也是不一樣的。老人全身性的關節都有些退化、女性肌力比較不足、或是過重導致膝蓋負荷太大,他們怎麼跑走運動?就是要「調配運動強度」。
以老年人來說,女性和男性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因為老年女性會有老年期、更年期的骨質疏鬆,但老年男性的骨質疏鬆不會那麼嚴重。所以老年女性運動的地點要更講究,可能要在有太陽的地方,補充所需的微生素D;而上班族為了加強肌力,需要注重在速度的部分,需要稍微快一點,像是時速8公里,但跑個5分鐘就好。
如果是體重過重的人,要更注重燃脂力,他需要比較低強度且長時間的運動,像是時速4公里,走大約1個小時。

老年人也能跑走,但要注意地點 ©juimg.com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資料夾文化出版,葉文凌醫師著作:《跟著奧運級隨隊醫師「跑走」就對了:燃燒脂肪、改變體態、擺脫三高、避免痠痛,一次解決!》一書。PRO級的【長庚奧運級隨隊醫師+運動防護員+營養師】聯手出擊,打造「跑走運動」各族群都適用的完美燃脂計畫!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