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SKECHERS 前所未有路跑賽,今天2月26日於大佳河濱公園開跑!己連續舉辦第五年的前所未有路跑賽,自去年首創團體賽制在跑友間獲得熱烈迴響後,今年更在原有22.5與14公里組別之外,新增8.5公里組別提供不同程度跑友挑戰。雖然今晨氣溫寒冷,但跑友仍不畏低溫,以跑者的熱情與堅持衝破冷氣團,為自己創造佳績。
去年團體組冠軍-22.5公里組「涼山魂」與14公里組「Mars 樂跑社」誓言今年再次爭奪冠軍!為讓此次賽事競爭氣氛升溫,還為去年冠軍隊伍設置冠軍帳,讓其他隊伍眼紅,令金牌保衛戰的煙硝味更加濃厚,可惜今年冠軍寶座易主,22.5公里組由「熱血好馬」以八取六總成績8小時54分31秒獲得第一名,14公里組由「桃園雙連長跑」以八取六總成績5小時36分27秒獲得該組第一名;個人組除了有SKECHERS贊助選手劉耀群與邱韋強的參賽外,另一亮點為去年台北馬國內冠軍蔣介文以大會時間1小時13分44秒勇奪總排名第一名。
帶著感冒出席的劉以豪,不願錯過為跑友加油的機會,依然熱身小跑至賽道第一補給站,偕同剛結束拍攝人氣電視劇的簡嫚書,一同在補給站為跑友們加油打氣,更趕在第一位選手跑回終點前,衝至衝刺線,為第一名的跑者親自掛牌。劉以豪、簡嫚書雖然身為啦啦隊,也要別上趣味號碼布,過過乾癮。劉以豪選擇了自己的幸運號碼7777,做為自己號碼布上的編號。簡嫚書以圓周率3.1416做為號碼,因為她認為,除不盡圓周率,有著活力不斷循環的感覺,正適合熱情無限的路跑賽。
為了讓選手們開跑前就能感受到團體的榮耀感。主辦單位特別將所有團體隊伍旗幟,在舞台兩側串掛成壯觀旗海。賽道沿途還有桃園雙連長跑、好時光、路跑女王&R2R、博愛511路跑組成的加油團,為現場跑者加油打氣。活動區另提供籃球機、電子拍照看板與拍貼機,讓跑友完跑後能放鬆玩樂並留下與夥伴的賽事回憶。
SKECHERS積極推動社會公益,自2016年12月29日起至報名截止,凡報名參加比賽,每位名額就撥出100元做公益,讓跑友們的愛心將轉為實質助力。依最終統計,總計新台幣貳拾肆萬五千五佰元整,將捐給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一同守護兒童的健康。
近年來,大大小小的路跑活動,讓臺灣的跑友們趨之若鶩。運動有助身體健康,但是!打破以下五大關於跑步的迷思,能幫助你跑得更好!
說到傷膝蓋,似乎是不少跑者擔心的事情,甚至坊間還有人建議不要跑步,因為跑步會造成膝蓋過度使用而退化。不過,你大可放心,因為我們生活中有更多更傷膝蓋的事情等著你去避免,像是:打籃球、看著《Chandelier》MV學現代舞、大掃除跪在地上擦地板、半夜不小心在浴室滑倒等等。跑步可不在以上名單內。至少,跑步不會是影響你膝蓋長期健康的主要因素。
跑者的確可能有過度使用膝蓋的受傷風險,特別是膝蓋附近的肌腱。但根據2013年的美國研究報告指出,不跑步的人有明顯更高的機率,需要在晚年執行膝關節或髖關節的置換手術。為什麼愛跑步的人比較不容易遇上關節退化的問題呢?研究人員認為,給予膝關節適宜的日常訓練,能讓膝蓋軟骨更健康。而且,有跑步習慣的人,通常體態都比較輕盈,所以對於膝關節與髖關節的負擔更低。
這樣你還擔心跑步會傷膝蓋嗎?快來跑步吧,除非你已經存好人工關節手術的鉅額費用了!
跑到「撞牆」雖然聽起來不妙,但這是讓你進步的好方法。這裡的「撞牆」指的是,在跑步過程中,由於能量耗盡,讓身體不聽使喚、停頓下來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撞牆期」。偶爾挑戰自我極限,並在事後補充大量的休息與修護,這是長跑選手提升成績的絕佳方法。具體來說,為了一步一腳印完成長距離路跑,如何教導身體有效的運用能量,成了至關重要的課題。
跑步訓練中,「撞牆」的經驗會告訴身體,在進行運動時該燃燒多少能量,避免再一次遇上「撞牆」的窘境。但也要注意的是,太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可是會影響到跑步的品質喔。人在「撞牆」時,就代表供給身體能量的肝醣即將耗竭,而在此時是非常難以維持跑步這種中高強度的訓練。「撞牆」應偶一為之,這樣將提供身體絕佳的刺激,讓你下次參加長距離路跑時,更加得心應手。
越野路跑的確能減低你受傷的機會,不過並不是因為野外的路面比較軟。在生物力學的觀點上,地面軟硬程度對於跑步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人體能巧妙的在不同地面狀況下,改變其吸收衝擊的方式,讓身體能維持恆定狀態。例如:跑在堅硬的水泥地上,你的腳步就會不自覺地輕一些;而跑在充滿落葉與泥巴的路面上,你的身體會花更多力氣克服,讓你覺得跑起來有些舉步維艱。
既然跑在什麼路面上沒有太大區別,那麼,越野路跑好在哪裡呢?許多跑者都會遇上「重複施力傷害」(RSI),也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某項動作,肌肉又沒有獲得足夠的休息,在長時間下累積造成的傷害。而越野路跑與一般路跑最大的差別,在於跑者需要不斷調整步伐,適應每一步都不太一樣的狀況。這不僅讓RSI的機率降低了,更讓身體的力量與靈活度更加掌握自如。
這可是一般路跑難以達成的——除非你總是跑在很需要路平專案的路面上,還請您特別留意安全。
關於這個迷思,我們要特別謝謝James O’Keefe這位心臟學家,由於他的說法被廣泛刊登在各大媒體上,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權威性報章,讓我們有機會在這裡多寫一個段落告訴你:你永遠不會跑太多,當然也就沒有反效果的問題。
根據O’Keefe的看法,每週跑一百公里或以上的人,會對身體會有不良的影響。可是事實上,到底有多少人每週會跑到一百公里以上啊?在目前可得的研究報告中,高里程的路跑對你的健康可說是利大於弊。所以,放膽跑吧!你永遠不會跑太多!
喜歡跑步的人總是說,跑步帶給他們很多益處,像是成就感、滿足感、充滿挑戰性等等,特別是在跑下坡路段時,那樣的爽感更是難以言喻。但在跑到下坡路段之前,大部分的時刻都很難稱得上是「有趣」,至少跟「躺著玩、坐著玩、趴著玩」的水上樂園比起來,跑步一點都不有趣。
完成一段通體舒暢、達成目標的路跑的確感覺不賴,更不用說跑完之後來些清涼有勁的啤酒——我們並不建議您仰賴這個方法來增添跑步的樂趣。正因為跑步本身真的不是太好玩,讓許多人會透過一些獎勵大腦的手段來強迫自己跑步。同時,因而放棄跑步的人們也不在少數。
誠心建議跑步新手,不要相信臉書上那些路跑後純騙讚的打卡動態,也假裝沒看到一些路跑廣告片中五彩繽紛的歡樂場景。維持跑步的習慣需要恆心與毅力,但在你為自己設定目標與著手實踐的同時,帶給你的成就感與自我實現感,會讓你更有動力堅持下去。這才是跑步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