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增肌
  • 瘦身
  • 運動生理
  • 徒手訓練
  • 觀念
  • 飲食
  • 跑5K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建立屬於你的跑步方法
1
建立屬於你的跑步方法
2
冬山河超馬人數創新高 跑界鋼鐵人周平記刷新全國分齡紀錄
3
波士頓馬瘋狂領跑者改變人生 聲名幫他找到工作和新家

建立屬於你的跑步方法

2016-11-02
知識庫 跑步 觀念 跑步訓練 書摘

鍛鍊跑步體魄是一種個人經驗,不像工廠大量生產的肯尼或芭比娃娃,你的身體狀態是獨一無二的,包括體內各種肌肉纖維、過去的體態歷史以及健身目標也是如此。不論你是誰、住在哪裡或鍛鍊動機為何,只要你願意小心翼翼對待身體每個與跑步相關的部位,勇敢完成訓練計畫,你就能變瘦、變得更快,也能保持健康避免受傷。

鍛鍊跑步體魄是一種個人經驗

跑步方法是什麼?

「跑步方法」不只是你的訓練時程而已,它是一種讓你進入鍛鍊狀態的態度和經驗,是你期望完成的健身目標,也是願意適應的生活方式與變化。訓練自己成為競賽型跑者,與目標是健身的跑者有很大的差異,要花多少時間在鍛鍊計畫上全憑你自己決定,哪種層級的健身狀態最符合你的生活方式也是取決在你,而你做決定時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
 
▲非競賽訓練 vs 競賽訓練
▲時間管理
▲延續性
 
一旦你下定決心,可以從第十五章中選擇最適合的訓練菜單,或是利用你從本書習得的知識(加上個人經驗),設計專屬的訓練計畫。有了訓練菜單後,你會想複習幾種訓練法則,好讓自己從各種訓練動作中獲取最大助益。

選擇你的跑步方法

選定一項跑步方法後,先不要考慮訓練內容,也就是跑步、訓練、阻力訓練、伸展和其他部分,先思考你想完成的目標,接著實際一點,想想你有多少空閒時間可以訓練並完成目標。下列是幾項會影響你決定的因素。

競賽訓練 vs 非競賽訓練

你為什麼而跑?這是第一章的第一句,也是你在開始訓練計畫前,必須回答的問題。如果你的理由是減重、改善健康或減壓,你的計畫就該納入更多全方位的訓練動作(例如阻力訓練和交叉訓練),跑步特定的相關訓練(像是節奏跑和長距重複跑)可以少一點。非競賽訓練的優點在於,既然不用背負跑贏比賽的體能調適包袱,訓練時程就有更多餘裕,你不會因為訓練較少和強度較低而受傷,比起受傷和疼痛,你會感覺自己更加強壯,更能衝刺且更有活力。
 
如果想參加比賽,但目標是跑完全程而非拔得頭籌,你就必須決定選擇完整的訓練課程,還是跑步量更多的訓練方式。不論哪一種,你都需要加上第二十四章會提到的特定比賽訓練。
 
如果你的目標是來場精采的比賽,就在訓練內容加上更多跑步量和提升強度。你得考慮到日常可能會有的疲勞感、痠痛與疼痛,還有可能受傷的風險。這類訓練時程的彈性較少,且每種訓練都與下一個(和前一個)密不可分,略過一項或改變訓練,可能會破壞連續幾週的訓練,當然你會發現自己的跑步體魄有驚人潛能,並在跑步期間感到更快活(有時也心滿意足)。

時間管理

本來很有野心想參加訓練課程,卻發現自己沒有足夠時間完成訓練,這樣一點都沒用。開始時,選定一個你在家庭、事業、社會義務和社群活動之外,還能切合日常生活的訓練時程。如果不這麼做,你很快就會被迫在訓練和生活中抉擇,通常生活會是贏的一方。不要自我設限,要記得,一項訓練需要的不只是完成它的時間,比方說,六十分鐘的跑步至少需要十分鐘才能穿戴好跑步配備,跑完步還需要二十至三十分鐘淋浴和更換衣服(如果你非常厲害,還可以有十至十五分鐘做跑完步的伸展和運動)。千萬別在不對的地方硬做不對的事,充分運用你的時間吧!

延續性

你需要一個可以長期堅持的訓練方法,太過用力或太急的訓練將讓你受傷、生病或精疲力竭。當身體無法快速適應時,你也無法堅持當初的動機,而且欲速則不達。身為一名跑者,你可能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才能看到跑步成果和健康體態有所改善。沒錯,就是十年,這無關乎年齡多少,就算看到明顯的進步,你也必須維持身體健康且堅持下去,這就意味著訓練可以控管。跑步的好處像是對身體、健康、心情和社交生活的優勢,都需要長期投入參與,因此要像選擇朋友一樣選擇訓練課程,把它當成你每天看到時都會開心的生活元素。

訓練法則

一旦選定好跑步方法,就要記得幾項基本的訓練原則(以及一些絕對不能違背的規定):
 
以自己身體訓練:你擁有獨一無二的生理狀態和潛能,不能將自己當作他人來訓練。
 
以現有體態訓練:過度訓練無法使你更快達到健身目標,反而容易受傷、生病和精疲力盡,身體還會感到痛苦。
 
訓練是段旅程而非目的地:健身目標和比賽目標就像明燈,努力向前然後持續下去,只要你的身體有所改善,訓練方法就是正確的。
 
不要顧此失彼:除非你已經強化跑步體魄所有部分,不然千萬不要顧此失彼。本書提供的訓練內容可以讓你準備好參加五千公尺到馬拉松的跑步競賽。
 
百分之十規則:每週以不超過百分之十的漲幅增加訓練量,但是這項規則並不等同於實際跑者訓練的比例,因此可以換成三週規則。
 
三週規則:身體需要時間來適應增加的跑步里程和強度,因此進行任一項重大改變後,保留至少三週的時間,再做下次的訓練增幅。
 
高—低強度訓練:拚命幾天後可以輕鬆幾天,努力幾週後可以放鬆幾
週,奮力一季結束後就能更輕鬆幾週。
 
熱身運動:要讓生理準備好更用力的訓練,需要十至十五分鐘進行熱身活動(比如慢跑、動態伸展、跨步)。
 
緩和運動:雖然在生理循環上,緩和運動一直備受爭論,但教練和運動員從未對其價值產生質疑,就遵從教練和運動員的做法吧!
 
肌肉纖維範圍:你需要足夠的訓練量(距離)來鍛鍊慢縮肌纖維,還有良好的訓練品質(重複動作、上坡跑、訓練等)來鍛鍊快縮肌纖維。沒有任何單一訓練可以同時鍛鍊到全部。
 
重複循環規則:在做跑步重複動作時,記得在還可做一、兩次動作時就結束訓練,這可以保護你避免過度鍛鍊。
 
上坡跑的價值:如果你想成為表現突出的跑者,那就一定要進行上坡跑:長距上坡跑,長時間的上坡反覆跑,還有短距上坡加速跑和下坡加速跑。
 
特殊性原則:訓練一定要符合你現實中打算一較高下的活動。像是騎自行車很好,但騎自行車的訓練無法讓你成為更好的跑者。
 
加倍:一天跑兩次對有經驗的跑者來說有所幫助(跑步量提升、HGH 釋出量增加、更好的跑步效益),但對新手來說負擔過重。
 
不需在鍛鍊時競力:一場比賽通常要用上百分之百的努力,而在比賽前和恢復體力後,這份努力多少有點變少,百分之百的鍛鍊亦然,至於需要百分百力量的多種重複動作,請參考下一個法則。
 
訓練不足比訓練過度好:訓練不夠時,你會感覺還好,永遠都有進步空間;訓練過度時,你會覺得身處地獄一般,需要休息數週才能恢復。

事實證明,保守且足以等待的跑步方法幾乎都有非常好的結果,因為鍛鍊跑步體魄需要時間,你不可能光靠單次、兩次或十幾次的鍛鍊就一步登天,你需要數十次的訓練才能開發潛能。
 
走捷徑不會有用。
過度訓練也不會成功。
殺手式的訓練和超級魔鬼幹部訓練營也做不到。
 
如果你想謹記一條本書提到的訓練重點,就這一個吧:沒有完美的訓練動作,只有完善的鍛鍊課程。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彼特.馬吉爾、湯瑪斯.舒華茲、梅莉莎.布瑞兒著作《跑步的科學》一書。掌握關鍵數據,調校9大身體機能引爆動力鏈,讓你突破瓶頸,超越自己!

第一本跑者精準訓練指南,從短跑到超馬都適用的全方位體能計畫,以科學訓練提高跑步經濟性,打造超完美跑步體魄!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冬山河超馬人數創新高 跑界鋼鐵人周平記刷新全國分齡紀錄

2018-11-26
賽事跑步話題超馬馬拉松

2018宜蘭冬山河超級馬拉松於選舉日當晚在親水公園開跑,今年參賽人數多達1500人,創歷屆新高!100公里由台灣跑界鋼鐵人周平記,以8小時35分05秒蟬聯冠軍,並刷新高掛7年的全國男子分齡45歲組紀錄。

冬山河超馬人數創新高 跑界鋼鐵人周平記刷新全國分齡紀錄

冬山河超馬賽道沿途經傳藝橋、利澤簡橋、嘉冬橋等,來回一圈20公里,往返交錯的賽道非常適合新手初挑戰。今年賽事第一次在低溫夜雨中開跑,低溫與溼透的裝備是跑者面臨的第一個難關;隔日上午豔陽高照、溫度飆高,又是跑者另個考驗。
 
100公里男子組第一名周平記表示,選擇夜間組是因為可以不受跑者與攝影師影響,專注在自己的步伐上,他也在領獎時與即將開跑的全馬跑友分享自身經驗。而100公里女子組第一名是來自中國的吳益華,她首次來台參賽就以9小時41分40秒的好成績拿下后冠。

參賽者中值得一提的是,來自越南的越野情侶檔阮青林、黎芳薇,本身就是越野賽事的主辦人,這次來台交流,挑戰他們不常跑的柏油平路與從未嘗試過的百公里夜間超馬,賽程中更比照越野賽自行背負補給。兩人第一次嘗試就獲得女子總排第六名與男子分齡第一名。

來自越南的越野跑者黎芳薇,首次挑戰不常跑的柏油平路與從未嘗試過的百公里夜間超馬,就獲得女子總排第六名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波士頓馬瘋狂領跑者改變人生 聲名幫他找到工作和新家

2016-11-13
波士頓馬拉松跑步人物誌六大馬馬拉松故事

一位原本沒沒無名的跑者,因為在波士頓馬拉松衝進菁英選手群,還領先了一段路程,於是成為媒體焦點,後來,在媒體的短暫曝光,居然為他帶來了好運。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德瑞克·約雷克 (Derek Yorek) 參加了2015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結束之後兩個星期裡,約雷克還在一直在收到來自於各界祝福的臉書私訊、留言和電話。雖然他沒有奪冠,也沒有創造個人最佳成績,甚至可以說,當年波士頓馬是他跑過成績最糟糕的馬拉松之一。但是為了讓他的兩個女兒在電視前能夠看到自己,他在比賽前一英里時拔腿狂奔,甚至超越了菁英跑者群,也是因為此舉,他成為去年波馬各大媒體競相報導的對象之一。

Derek Yorek(圖中綠色背心者)在2015波士頓馬拉松開跑後前幾分鐘衝到了菁英跑者之前。 畫面翻攝 Universal Sports
Derek Yorek(綠色背心者)在2015波士頓馬拉松前幾分鐘衝到了菁英跑者之前。 ©reddit.com

同時,約雷克是失業的,並且可以說是無家可歸的。約雷克當時正與家人開車準備從德州沃思堡搬到奧斯汀,他稍早在當地的奧斯汀自行車店找到一份工作。就在高速公路上,約雷克被店方以電話告知,當初那個職缺已經沒有了。因為要舉家搬到奧斯汀而賣掉房子的他們頓時手足無措,因為他們可能無法負擔一個新家的貸款了。

「在兩個星期的時間裡,我簡直是從雲端重重摔落地面。我那時是Twitter上面被瘋傳的熱門人物,兩週後,我和我兩個女兒突然間連住的地方都沒了。」約雷克回憶時表示,「這真的是瘋狂的一年。」

約雷克不得不去找朋友幫忙,讓他和家人能夠借住幾天。同時,恭賀的訊息還是不斷湧入,約雷克被搞得快爆炸了。

約雷克知道他在2015年4月20日這天就像個瘋子一樣,他在比賽第一英里中幾乎是自殺式的狂奔。比賽前五分鐘,約雷克不顧一切地衝在隊伍的最前面,雖然獲得瞬間的強力曝光,同時也引起廣大批評,萬一絆倒了這些世界頂尖選手們該怎麼辦?萬一引起模仿效應的話怎麼辦?

回顧當時這個瘋狂行為,約雷克並不後悔。這位全馬最佳成績為2小時30分的跑者知道他當時身體狀況很好,才能與那些世界頂尖選手們匹配並領先,還能夠不干擾到他們,「這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他說。這個波士頓馬拉松的瘋狂行為,後來竟也成為約雷克改變人生的救命稻草。

一周之後,約雷克到阿肯色州北部的一家健身中心GPPfitNWA面試並獲錄用。在面談時,這家健身房的老闆談到最近讀到的一個在波士頓馬拉松一個瘋子在前段領先的故事。「我告訴他們我就是那個傢伙,」約雷克說。「那場面試就差不多結束了。接下來我們的話題就一直圍繞著那場馬拉松打轉。」他在同年5月舉家搬到了阿肯色州。

Derek Yorek 終於在阿肯色州找到工作。 ©BRIANA DUCH/Runner's World

賽後九個月之後,他仍然收到來自於世界各地人們的訊息。最近,一位匈牙利部落客還採訪了約雷克,「這個事件至今還這麼火熱實在很令人訝異,我無法相信人們居然還在談論它。」約雷克說。

一些公司不斷詢問約雷克,希望他能夠在一些大型路跑賽上穿著印有該公司LOGO的衣服跑在前面亮相,一家公司甚至提出了一次1,000美元的待遇,不過約雷克全部回絕了。他表示,他跑在前面僅僅只是為了他的女兒們。

約雷克說他永遠不會忘記當他超越美國頂尖選手 Meb Keflezighi 和那場馬松冠軍 Lelisa Desisa 的時刻。他仍然記得後來的新聞車追逐和接下來令人永生難忘的25英里。「就像是昨天一樣。」

但,約雷克表示,他將永遠不會再去做這樣的事情。不僅因為這是他有史以來最糟的一場馬拉松:在以4分27秒跑完第一英里之後,耗盡力氣的他在接下來的25英里痛苦不堪,而且,他覺得自己沒法再做出一件可以勝過它的事了。

「我在這一生中想盡自己的全力去做一件很厲害的事,」他說。「我認為我能夠贏得一些超大型的比賽,但是我後來覺得別忘想了,我只想做一些事情讓我的孩子們能在電視上看到我,而這件事居然也打動了千百萬人。如果我知道這樣做會有這麼大的效應,我真的應該更早就要開始用一些特別的方式去跑馬了,現在,我真的比以往任何時刻都要快樂。」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增肌
  • 瘦身
  • 運動生理
  • 徒手訓練
  • 觀念
  • 飲食
  • 跑5K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