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健身教練,曾獲得全國健美比賽金牌,2015年7月於台北開設私人教練指導健身房「Fit in健身訓練工作室」。
你有想過健身房裡那些充滿肌肉線條的巨巨們,到底訓練了多久才能擁有這樣的肌肉量?然而,真的只要透過重量訓練就能讓你建構出更強壯的肌肉嗎?那一個月內我們的身體能增加多少的肌肉量才合理?這些問題一定都是許多進入健身房的你,非常關心的問題!根據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運動生理學家兼CSCS私人教練的Mike T. Nelson博士說,只要經過有效率的訓練安排,我們平均每個月能夠增加0.5-1kg的肌肉量,但這並不表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樣的增肌進度,因為,這將與我們每個人的基因與身體結構有所區別,接下來我們將告訴你有關增肌的秘密!
時常聽到健身老手都會說:「要好好把握初學者的健身蜜月期」,但為何新手們會有健身蜜月期呢?Nelson博士說,當你沒有經歷過所謂的重量訓練時,你在初期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身體有大幅度的轉變,就算是在新手過程中做了一些不是非常標準的動作時,同樣會獲得有效率的進步,當然,這樣的蜜月期大約在六個月之後就會消失。而許多的初學者們在第一個月的訓練過程中,會因為進行所謂的肌肥大循環而獲得更多的肌肉成長,這是我們人體肌肉受到刺激之後的成果,但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你的肌肉能適應越來越大的訓練量時,你就必須要提高強度來刺激它的生長。
在美國密蘇里中央大學的一項為期八週的訓練計劃研究中發現,經驗豐富的健身老手在重練訓練的過程中,平均只增加了2.18-2.33磅(0.98-1.05kg)的肌肉量,而且這是兩個月的成績,這時候也明顯的發現與不像當進健身房的新手有這麼快速的增肌成果。如同前面所說隨著訓練時間的推移,身體建立肌肉的過程,將會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預設的增肌「上限」,可以積累多少肌肉?Nelson博士說,一旦你的身體肌肉達到能應付日常活動時,我們從人類的生存角度來說擁有太多的肌肉,其實是沒有太多的必要性,因為,如果身體是以生存做為基礎的設定之下,它會盡一切的可能性確保身體運作的效率性,而增加10磅(4.5kg)的肌肉就會有降低身體效率的可能性,但這一切都建構在最基礎的生存條件之下。
肌肉的成長速度與成長量在遺傳學上也有很大程度的關聯性,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應用生理學實驗室主任Abbie Smith-Ryan博士指出,為何有些健身者能快速且極端的增加肌肉量,而大多數的人則需要更多的時間累積才能達成?在一項人體阻力訓練期間強效肌纖維肥大的研究中發現,當舉重運動員花費16週時間(肌肉科學研究的永恆性)訓練他們的股四頭肌時,其中四分之一的人肌纖維增加了58%,二分之一的人增加了28%剩下四分之一的人則完全沒有增加,這項研究是針對訓練人員的股四頭肌進行檢測,他們發現肌肉相對數量的專用幹細胞(又被稱為衛星細胞)可以預測肌肉在訓練過程中的生長情況。
Smith-Ryan博士表示,雖然你無法控制你身體與生俱來的遺傳DNA,但你如何設計你的訓練計劃和營養,對你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遺傳潛力有很大的影響。例如,雖然長期建構肌肉的訓練都以3組10下做為首選目標,但在2017年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期刊中表示,只要訓練到肌肉疲勞,這個疲勞意謂著你無法在正確的做出任何一下這個動作,無論你做幾組都能刺激肌肉成長。另外,美國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NSCA)也建議,將訓練的強度重點放在一組之間,次數抓在6-12下之間並組間以休息1分鐘以獲得最佳的肌肥大過程,並且在每次的動作過程中放慢速度以增加肌肉緊張的時間,也是建構肌肉肥大一個重要的方式。
除了訓練方式要特別注意之外,保持高蛋白質的攝取量也是建構與修復肌肉很重要的一塊,2018年發表在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的一篇評論指出,為了獲得最佳的肌肉生長,男性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消耗0.4至0.55克蛋白質,所以,如果你體重180磅(大約80公斤)的話,那麼每餐可以吃到33到45克蛋白質,目前的NSCA是建議每天每公斤1.5-2g的標準略高,但基本原則是相同的。只要你能保持肌肉修復與成長的蛋白質量,再搭配上有計劃性的重量訓練,3-4週內你就可以期待從鏡子裡看到肌肉的增加。
資料參考/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多關節運動需要橫跨一個關節以上、兩個或更多肌群的參與。關節的活動通常需要一組肌群的協同作用來達成,這一組肌肉被稱為作用肌和擷抗肌。作用肌是造成特定動作,像是彎曲關節的屈曲或打直關節的伸展動作的肌肉。擷抗肌則是造成相反動作。
在手臂的部分,肱二頭肌收縮使手肘彎曲,此時肱三頭肌放鬆使這個動作得以產生。同樣地,當手肘伸直展開時,肌肉的動作就相反。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當各個關節與肌肉一起參與時,這個基本的收縮與放鬆機制就變得更加複雜。為了更加了解這個複雜的動作,你需要認識一些關於肌肉收縮與關節動作互動的基本觀念還有關於肌肉訓練的觀念。肌肉會以肌肉維持同樣長度的等長收
縮、肌肉變短的向心收縮、肌肉變長的離心收縮等方式來產生收縮或製造張力。基本的重量訓練使用的是開放鏈與閉鎖鏈兩個運動技巧。還有更高階的技巧,但就需要特殊器材。在開放鏈訓練中,力量與動作的產生只靠一個關節,所以手和腳等遠端肢體可以自由活動,像是坐姿腿彎舉或二頭彎舉等動作。閉鎖鏈訓練則是把遠端肢體的手或腳固定在地板上,像是伏地挺身或深蹲等動作。開放鏈與閉
鎖鏈訓練之間明顯的不同點就在於作用肌與抗拮肌之間的交互作用。在弓步動作(閉鎖訓練)中,作用肌與抗拮肌同時收縮,可以減輕施加在關節上的力量和壓力,預防可能的運動傷害。閉鎖訓練在鍛鍊整體運動功能上比較有利,開放鏈動力訓練則是獨立鍛鍊某個肌群,對於肌力成長最有幫助。在訓練和比賽中,會依據使用到的關節角度而產生結合等長、向心和離心的各種肌肉收縮。
增強式訓練是結合離心和向心的爆發式肌肉收縮訓練,用來產生快速和有力的動作。這些訓練被證明可以有效改善力量與速度等運動表現。當肌肉在負重或伸展的狀態下被迫快速收縮產生動作時就稱為增強式訓練。在雙腳爆發跳躍的動作中可以看出肌肉的回彈力機制(elastic recoil mechanism)。當肌肉向心收縮時可以產生最大的力量。肌肉的離心負荷稱為預負荷(preloading),創造出一個讓肌肉預備產生力量的狀態。肌肉伸展的程度和速度是影響肌肉產生力量的兩大關鍵。縮短離心到向心收縮間的時間也會產生更多力量。當執行雙腳爆發跳躍動作時,下肢肌肉會在身體落下和蹲踞時伸展。在跳躍和接下來的肌肉收縮之間的轉換讓你可以離開地面,完成回彈力的機制。肌肉的感覺神經纖維在回彈力機制發生時也同時受到啟動和訓練。這類型的訓練可以增加大腦和肌肉之間的效率。
增強式訓練被證明在配合其他像是肌力、平衡感和伸展等訓練下,可以降低下肢的受傷風險。不過由於這些運動中會產生巨大力量,因此也可能造成受傷。增強式訓練應該要在完成初階的肌力和柔軟度訓練後才能進行,進行前也應該進行適當的暖身。
這些訓練被認為是對全身訓練很有效的動作。配合專為增加優異的三鐵運動員表現而精心設計的訓練計畫,適當地執行兩種訓練動作就是成功關鍵。因為全身性訓練的特色是活動性比較高,有時候也需要展現較強的爆發力,因此強烈建議要有適當的暖身,包括一系列的動態伸展。
至於訓練組數和動作次數,許多教練會設定一個時間長,在這之間讓運動員用正確的技巧盡可能多做幾次,這可以鼓勵運動員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並注意體能的進展與改善。以波比跳這個動作為例說明,要在30秒內盡可能重複動作次數或是設定一組10到15次來執行。最終還是要由教練和運動員來決定哪種方式最有效果。不管是哪種狀況,都建議運動員要能在1到2分鐘的每組休息時間下,完成2到4組10到15次的動作。
波比跳是一個很好的全身性運動,可以同時訓練心肺功能、肌力、耐力與全身的體能。泳者將因上半身肌力增加而受惠,在訓練時也能更有力地推牆出發。自行車騎士和跑者會因波比跳讓腿部肌力和力量增強,整體的靈敏度和速度也會增加。運動員們很快會發現,若能在有組織的陸上訓練計畫中持續進行每組10到15次的動作,將能加快心率與增進全身體能。
步驟1:一開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站立,然後將手放在地板上。
步驟2:將腿往外踢,把背打直,形成伏地挺身預備姿勢。身體往下做一次伏地挺身,身體保持一直線,然後用力將身體推回。
步驟3:將腳縮回身體下方,然後猛力往上跳,同時伸直手臂過頭。
步驟4:落地時膝蓋微彎。依所需次數重複動作。
鍛鍊肌群
主要: 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臀大肌、胸大肌、肱三頭肌
次要:膕旁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豎棘肌群、三角肌前束
跳箱動作可以鍛鍊出對自行車騎士和跑者有益的爆發力。跳箱可以提供目標性的挑戰,因為跳箱高度可以在體能和力量隨著時
間增進時而調高。自行車騎士將透過在上坡和衝刺時發揮爆發力而從這個動作中獲益。跑者也將鍛鍊出在跑上坡路段時帶動更多力量與速度的能力。做這個動作的取巧作法是在跳上箱子時過度抱膝,如果你發現自己得抱膝才跳得上箱子,請考慮降低箱子高度。
步驟1:將一個約膝蓋高度的跳箱牢固放在地板上,離箱子15到20公分遠。
步驟2:用力跳上箱子,落下時膝蓋微彎。
步驟3:在箱子上站直身體,完成動作。
步驟4:踏回地板回到起始姿勢。依所需次數重複動作。
鍛鍊肌群
主要: 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臀大肌、臀中肌、腓腸肌、比目魚肌
次要:膕旁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豎棘肌群
綜合運動的運動員需要強壯的核心與上下半身的肌群協調。伐木動作提供動態的全身大幅度伸展,在運用到許多重要肌群的同時也提供全身性的協調訓練。正確執行這個動作並將其視為高強度的鍛鍊,也能夠在動作時讓心率加快。這個動作針對優異的運動員需求設計,也能增強尤其對長程跑步很有用處的核心穩定性和耐力。
步驟1:站在高位滑輪器材旁邊,雙腳打開稍微比肩寬。
步驟2:用雙手握住握把。
步驟3:啟動手臂、肩膀和胸部肌群,將握把往身體斜下方拉下。
步驟4:在將握把往地板拉的過程中運用核心肌力同時彎曲膝蓋。
步驟5:慢慢在控制力道下回到起始姿勢。依所需次數重複動作。
參與肌群
主要: 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三角肌、闊背肌、胸大肌
次要: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臀中肌、臀大肌、臀小肌、大圓肌、前鋸肌
這個動作對泳者來說是特別有用的陸上訓練,但也能轉化成訓練跑者核心、上臂和腿部肌力的有效動作。建議跑者膝蓋可以彎曲多一點,以運用到更多股四頭肌的力量。其中一項重要技巧是在身體往上斜拉的過程中專注於手部的移動路徑,這將讓這個重要區塊獲得最大的鍛鍊。
步驟1:站在低位滑輪器材旁約90公分處,雙腳打開比肩稍寬。
步驟2:膝蓋微彎成半蹲姿勢,用雙手握住滑輪的握把。
步驟3:在協調的動作下將滑輪握把往斜上方拉起越過另一邊肩膀後身體站直。
步驟4:慢慢將身體往下回到起始姿勢。依所需次數重複動作。
參與肌群
主要: 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臀大肌、臀中肌、豎棘肌群、腹外斜肌、腹內斜肌、三角肌、肱三頭肌
次要:膕旁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前鋸肌、大圓肌、斜方肌、棘上肌、小菱形肌
產生爆發力的能力是所有體育活動成功的關鍵,包含特別需要耐力的騎自行車和跑步。爆發跳躍是最簡單的運動,可以讓腿部產生巨大的爆發力,但卻不需要酷炫或昂貴的運動器材。由於這是個動態十足的訓練,所以要在肌肉充分溫熱下才能進行。特別注意每次落地時的動作要輕柔並控制力道。所有程度的運動員都能受惠於這個挑戰性訓練所帶來的力量增強與心肺功能改善。
對於優異的三鐵運動員來說,透過爆發跳躍所增強的力量可以改善自行車爬陡坡時的短暫爆發速度也能增強跑者跑上坡路段時的力量。
步驟1:雙腿打開比肩稍寬,雙膝微蹲呈約45度角。
步驟2:運用手臂向上的動力和股四頭肌產生的力量,猛力往上和稍微往前跳到最高的高度。
步驟3:落回地板回到起始的蹲姿。依所需次數重複動作。
參與肌群
主要: 臀大肌、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
次要:豎棘肌群、膕旁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比目魚肌、腓腸肌、髖內收肌群
像弓步二頭彎舉這種多關節的全身性訓練,會讓三鐵運動員在最短時間達到最大成效。弓步對於耐力運動員在鍛鍊下半身肌力和力量這一區塊是很重要的運動,而二頭彎舉則是針對上下臂和某種程度的肩膀鍛鍊。自行車騎士將能在握住手把爬坡或衝刺時更有力量抬升雙腿,跑者則將增強跑上坡路段時手臂的推進力。
步驟1:開始時雙手各握住一個啞鈴,手臂垂於身體兩側,身體直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步驟2:將一隻腳往前呈弓步姿勢。
步驟3:在弓步姿勢穩定後,將啞鈴向上彎舉再放下。
步驟4:站立回到起始姿勢後換腿重複動作。依所需次數重複。
參與肌群
主要: 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臀中肌、臀大肌、三角肌、肱二頭肌
次要:膕旁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肱肌、前臂
這個全身性訓練結合了深蹲與肩推的成效,雖然很費力但卻是個成效良好的動作。綜合性運動員將受惠於腿部與肩部肌力的增強,不管程度為何,都能改善游泳、騎自行車和跑步的表現。除此之外,結合兩大肌群的訓練也能增加時間效益與效率同時增強協調性。
步驟1:身體直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將槓鈴舉在胸前,手心朝外。
步驟2:將身體往下蹲,直到股四頭肌幾乎與地面平行為止。
步驟3:伸展身體回到站立姿勢,接著將槓鈴上舉過頭,然後控制力道將槓鈴往下。
步驟4:身體往下回到深蹲姿勢。依所需次數重複動作。
鍛鍊肌群
主要: 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
次要:髖內收肌群、膕旁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豎棘肌群、斜方肌、腹直肌、胸大肌上部
地板擦拭是具有挑戰性的動作,可以有效訓練核心肌群,讓三鐵運動員可以有力量並自行轉動身體。這對自由式泳者來說很有作用,因為游泳時協調的身體轉動很重要,這動作同時對騎自行車爬坡或衝刺時也很有用。這個動作就連對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來說都有難度,訓
練後也能讓核心力量更上一層樓。
步驟1:仰躺在地板上。
步驟2:雙手握住槓鈴,將手臂打直置於胸前。
步驟3:抬起雙腿並盡量伸直,不過可容許膝蓋稍微彎曲。
步驟4:將上半身穩定後,將腿往下靠近槓鈴一端,然後將腿像做擦拭動作般掃向另一側。
步驟5:依所需次數重複動作。
參與肌群
主要: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肱三頭肌
次要:恥骨肌、縫匠肌、髂腰肌群、股二頭肌、胸大肌
重物拋甩是另一項運用到許多身體肌群的全身性訓練,可以促進爆發力和整體協調性的發展。這對三鐵運動員來說尤其有幫助,因為他們必須在大型的開放水域中突破重圍,在攻克上坡路段時注入活力,或在終點前衝刺。舉例來說,從海灘入水的游泳比賽需要抬高雙腳和躍入浪花之中,這些都需要仰賴這個訓練所帶來的肌力和協調性。
步驟1:將適當重量的鈴壺、健身球、啞鈴或鐵餅放在兩腿間,雙腳打開稍微比肩寬。
步驟2:身體往下彎時將背部打直,用雙手抓住重物。
步驟3:用力挺直身體來開啟動作,運用腿部和核心的肌力將重物從地板上拿起。
步驟4:使用爆發力所帶來的動力將手臂打直,把鈴壺上甩至眼睛高度處。
步驟5:將鈴壺放回起始位置,此時同樣要彎曲膝蓋。依所需次數重複動作。
參與肌群
主要: 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三角肌、豎棘肌群、腹直肌
次要:髖內收肌群、斜方肌、膕旁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前臂、胸大肌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