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杆在整體的訓練上,難度算較低的,也是較具有變化的道具,可以藉由欄杆訓練全身性的肌肉。
欄杆側面跨越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握住欄杆,膝蓋微蹲,準備進行跳躍動作。
STEP 2 正式動作
以側身跳躍的方式,跳躍過欄杆,落地時動作放輕,來回做跳躍動作,一組跳8~10次,跳3~5組。
欄杆側跳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握住欄杆,膝蓋微蹲,準備進行跳躍動作。
STEP 2 正式動作
正式動作:以側身跳躍的方式,跳躍過欄杆,落地時動作放輕,來回做跳躍動作,一組跳8~10次,跳3~5組。
欄杆側面甩動跳躍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握住欄杆,膝蓋微蹲,準備進行跳躍動作。
STEP 2 正式動作
以靠近欄杆的腳為啟動腳,先向前做擺盪動作。
STEP 3 正式動作
以靠近欄杆的腳為啟動腳,先向前做擺盪動作。
STEP 4 重複動作
來回做跳躍動作,一組跳8~10次,跳3~5組。
在不知不覺中又即將來到夏天,但疏於訓練的你還敢穿上短褲和背心嗎?徒手健身又稱自重鍛煉(Self-weight Training),顧名思義是不使用器械,利用自身重量進行肌肉訓練,徒手健身可以有效地鍛煉背部肌肉和胸肌和其他身體肌肉,徒手健身的效果絕對不比健身設備差!
Burpee是一種高強度的無氧燃燒脂肪運動,具有燃脂大師的美譽,完全不需要任何的器材設備就能執行,是居家運動最佳的訓練動作。在同一運動中持續1分鐘,跑步僅燃燒約10卡路里,而Burpee能燃燒約20卡路里,是跑步的兩倍!
動作步驟
1.腳與肩膀分開,手臂放在兩側。
2.向下推臀部,彎曲膝蓋蹲下。
3.將你的手放在腳前的地板上。
4.彎曲肘部並將整個身體固定在地面上時,你的腳向後跳。
5.用手臂的力量向上推動上半身,同時用腳跳半空。
6.記住要伸直雙臂並越過頭頂跳起來。
7.當雙腳跌落並蹲下至第2步時,請立即彎曲膝蓋。
8.重複步驟2-7的操作,每20次一組(取決於體力,慢慢增加每組的次數)
伏地挺身可以說是強化上半身肌群十分常用的訓練動作,但我們這次要介紹的是以單腿下壓式伏地挺身(SINGLE LEG PIKE PUSH-UP)來進行,這個訓練動作可以針對背部肌肉、胸肌、肩膀和三頭肌等肌群來進行強化,持續訓練將能看到相當不錯的徒手健身效果。
動作步驟
1.身體的姿勢從向下的頭朝地開始。
2.將一隻腿向上伸到天空中,臀部保持與地面成直角,並且將眼睛保持在地面支撐的重心腳上。
3.彎曲肘部,將身體推到地面,將頭部盡可能地放在雙手之間,並注意頭部不要撞擊到地面。
Jumping Jack與Burpee都是徒手健身中最基本的訓練之一,它結合有氧和肌肉耐力訓練來增強心肺功能,並有效地訓練核心肌肉和肩部肌肉。這種徒手健身的效果不僅可以訓練出肌肉之外,還可以保持身體健康;有研究表明,經常進行跳躍的動作可以幫助提高骨骼密度並保持心血管健康。
動作步驟
1.兩腳分開站立,將雙手放在身體的兩側。
2.在張開雙腿至與肩同寬時同時跳起,並抬起手臂至頭頂的高度。
3.再次跳起來,放低手,雙腿併攏,然後返回動作。
4.一組重複10次,一次重複3組。
一般人想要加強核心肌群都會採用仰臥起坐或平板撐體,這時你不如採用Spiderman Plank這個訓練動作,不僅可增強核心力量和身體敏捷度之外,它還能訓練到全身不同的肌群,例如背部肌肉、胸肌、肩部和手臂肌肉。
動作步驟
1.從高平板撐體的姿勢開始。
2.將左膝蓋彎曲朝左前方移動,碰觸到左手肘關節外側。
3.將左腳移動回起始位置,接著換右側進行步驟2。
4.保持完成30-50組的速度進行。
資料參考/exercise、spotebi
責任編輯/David
沒有規律運動經驗,想動卻怕受傷?曾有運動傷害,不甘就此退出競技場?努力追求卓越成績,但成果卻停滯不前?也許,你該換個運動環境了。DR. GYM是全台首創,唯一擁有專屬醫療團隊的健身房,能夠透過詳細的科學化檢測,找出最適合你的運動方式,讓你的運動更安全也更有效率!
DR. GYM顧名思義,就是醫生與健身房的結合,是由兩位各有所長的醫師,加上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教練所創立,其執行長康鈞尉醫師為復健科診所院長,對於運動傷害有深入的研究,並常與媒體合作,為一些常見的復健與運動傷害問題釋疑,深受民眾信賴與崇敬;共同創辦人江研壹醫師亦主持復健專科診所,對於運動與肌力訓練有獨到的研究;首席教練James歷任Boxing+等知名健身房,三位對於運動訓練與運動傷害都有極大的求知慾,也是在研習場合認識,由於有共通的追求,因此攜手創立了DR. GYM。
走進去年甫開幕、位於地下室的DR. GYM,迎面而來的是一整個沈穩的開放空間,除了划船機與重訓架之外,就是一些零星的壺鈴與自由重量訓練器材。康鈞尉醫師表示,這樣的空間配置是針對DR. GYM多元的課程設計來規劃的,不管是一對一還是團體課程都能夠靈活運用,該館的器材都是採用奧運規格的等級,確保會員可以使用到最優質的器材。另外,館內還備有骨骼肌肉高層次超音波儀,能在會員受傷或身體不適時做第一時間的掃描,再由醫護人員做後續處理的判定。
康醫師說,DR. GYM是根據美國REJUV MEDICAL健康管理體系的概念發展而來的,是一種先驅式的醫療服務,其主旨就是「Medical Fitness」,藉由專業醫療分析檢測與處方,與全功能的健身房課程與設施,讓客戶達成減重或運動目標。未來,DR. GYM除了架構自己獨創設計的服務項目,也將引進其體系,讓台灣民眾能接觸到最先進的運動醫療服務。
新會員加入時,DR. GYM的專業人員會為您做FMS功能性動作檢測系統,這是用來檢測活動度受限和動作不對稱的檢測工具, 在每位受測者沒有疼痛困擾與已知的肌肉骨骼傷害中,運用七個基礎動作型態測試,確保功能性動作品質的關鍵。這些檢測可以用來觀察受測者的基礎動態動作、操作性與穩定性的動作表現,當受測者沒有足夠的活動度與好的動作控制時,便能看出其肌力與平衡的缺失。教練透過拍照與錄影記錄會員的幾項大動作,再加上醫療等級心肺機、呼吸分析儀與前述的骨骼肌肉高層次超音波儀,便可以精確紀錄每位會員的身體條件與缺陷,再根據檢測結果為每位會員設計適合的階段性訓練菜單,一段時間之後再來做一次FMS檢測,便能明顯看出該會員的進步情形,如此專業且細緻的服務,目前堪稱獨步全台。
James教練則表示,他們會注意每位會員的運動表現,先讓他們身體的活動度與穩定度強化了,再追求肌肉的力量。來到DR. GYM,第一講究的是訓練的安全,再來才會協助會員做到訓練的功能。若會員本身受傷程度較為嚴重,他們會轉介出去給相關醫療單位,等到治療得差不多了,館內的物理治療師也給予治療並評估該會員身體條件恢復,才會讓他正式進來上課。James教練說,DR. Gym與其他健身房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會員身體條件的分級,檢測過知道每一位會員的身體狀況,才能夠知道他最適合怎樣的訓練。
James教練表示,以前的運動治療是以骨科為主導,若選手受傷往往給予止痛藥或消炎針治療,若是更嚴重則開刀處理,但是從痛到開刀往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運動傷害也並不一定都要落到開刀的下場,也許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讓它慢慢好起來,而這就是他們現在正在努力的,希望透過新的科技與國外學術研究的引進,讓運動傷害復健這個領域更加完善。現在已經有「運動處方」這個新概念,而運動處方是誰要來開?這位專業人士就必須兼具醫療與運動背景才行,未來他們也將會成立一個新的協會組織來推動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培訓與認證的事宜。
台灣現有的狀況是醫療歸醫療、訓練歸訓練,許多人運動受傷求醫,醫師只能給予治療,往往無法提供後續運動的諮詢服務,因此這些人傷好了之後就不敢再做運動,或者不知道要怎樣做運動來將身體恢復到受傷前的水準。在DR. GYM,藉由完美整合醫療資源,除了兩位復健專業醫師之外,還有一整個醫療團隊能為會員提供完善的諮詢服務,加上包括國家隊教練葉俊昌以及6位專任執有國際四大私人教練證照的專業教練為您服務,不管是9歲還是93歲,在這裡都能夠安心運動,改善身體功能!
尹奶奶
洪嘉和(拳擊選手)
陳小姐(旅遊業)
DR. GYM
撰文/Oliver Wu
攝影/Oliver Wu、楊仁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