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里是個相當「親民」的路跑距離,無論是初跑者嘗試身手、馬拉松選手突破個人成績,或是鐵人三項51.5中的跑步項目,都是從10K開始。在台灣長跑歷代排名中,男子10K最快29分12秒01、女子34分16秒09,無論我們想在路跑賽或標鐵51.5中突破PB,甚至在馬拉松成績上有所進步,縮短10K的速度是相當重要的。多次拿過鐵人三項世界冠軍的Mike Trees 10K跑在30分鐘內,而他特別制定出一套12週的週期化訓練課表,助你10K破40分鐘!
要實現目標,不是猛衝狂練就能達標,你需要計畫。比方說,現在就應開始計畫未來6個月的訓練;如果你在年末的鐵人三項賽季報了一場人生初標鐵51.5,你得現在就開始規劃如何提升跑速!
首先,每週至少花4小時在跑步訓練上,這是改善跑速的最低要求。Mike Trees建議可把高強度訓練放在周六日,他更進一步把訓練分成3個階段的「4週訓練週期」。
Mike Trees訓練理論的基礎是﹕起初速度比耐力更重要。這樣的理論可能與一些訓練方式相左,但Mike表示,為了達到比賽的速度節奏,訓練時就應以比賽的配速練習,有了速度再建立起耐力,而每個小週期都會漸進增加一些距離。Mike強調,從長時間慢跑來開啟訓練是錯誤的!因為這會讓人疲憊不堪且更難以提升速度。
.剛開始訓練時,你需要透過上坡跑、跳躍練習來增加步幅。
.練跑起初,也需要透過跑在75公尺的平坦道路上,增加步頻。
.耐力則透過逐漸增加強度的間歇訓練來強化。
.在每個4週訓練週期期間,保留1週的減量週。
每一個4週訓練週期,都以3週正常、1週輕鬆為循環,這是因為任何生理變化發生的最短期間為3週。如果你離10K比賽還有很充裕的時間,也可以重複每一個正常訓練的週期;要注意的是,如果重複正常訓練,請確保進行3週後有1週減量。
此外,切記同一個階段不要超過6週持續進行,因為沒有改變,身體將適應這樣強度的活動,也將停止進步。以下是為期12週的訓練課表,以10公里目標打破40分鐘而制定,當然,你也可以輕易地把它改為24週。
Mike Trees曾是創造出5次世界冠軍的鐵人三項職業運動員,現為國家隊及國際選手教練。他曾在1994年寫下鐵人三項英國紀錄,直到他從職業運動員生涯退役後,2004年還在極富盛名的曼徹斯特世界大師錦標賽中獲得10,000公尺組冠軍;現在年過50的他,仍陸續在各大鐵人三項與跑步項目中拿下分齡組冠軍。
資料來源/TRI247, Mike Trees Coaching, 台灣長跑競技網
責任編輯/Dama
即使避開夏天,在台灣春、秋季期間比馬拉松、鐵人三項這類耐力型競賽,仍可能增加選手們熱到「爆掉」的機會,所以台灣的跑者、鐵人們該如何應對炎熱的比賽顯得特別重要!以下5大策略讓你在耐力比賽途中較能適應酷熱天氣、避免爆汗脫水導致運動表現下降,甚至造成痙攣、高血鈉症、熱衰竭等運動傷害。大熱天比賽前,先規劃好你的抗熱策略吧!
無論如何,「準備」是你最好的朋友!適應炎熱就像任何運動項目一樣要事先練習。因此,如果你已經報名了一場歷年來溫度偏高的賽事,那就從夏天起增加自己的熱適應能力,例如熱瑜伽、三溫暖、讓你爆汗的室內飛輪課都相當適合。其他熱適應方式可參考《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除了配速計畫,對比賽同樣重要的是補水和營養策略。我們都知道,在耐力運動中身體含水的多寡,與脫水和運動表現降低息息相關。除了比賽期間補水策略,開賽前適當喝水也相當重要;同時須確保賽前幾天身體都有充足的水分,將尿液外觀維持在淡淡的稻草色,可作為水分適當的標準。此外,賽前避免酒精,因為攝取酒精會造成利尿作用,當身體內水份減少過多,就會降低有氧運動的能力、增加脫水現象。
雖然鼓勵從游泳轉換成自行車(T1)之後盡早補水,但每位選手的補水策略有些許差異。在開放式場域游泳,可能吞下大量的湖水、海水以及空氣,可能對胃造成嚴重破壞,這可能是大多數鐵人都曾經歷過的。因此,當你離開T1轉換區騎上自行車,先暫時給胃一點時間冷靜,採取小口啜飲而不是大口大口地喝,請記住這個喝水方式並全程使用,尤其在游泳後必須遵守,以避免胃痙攣。
T1之後就必須掌控好你的補給節奏,然而多久該補給一次,每次該補充多少水﹖因為每個人流汗率各異,也會有不同標準。為了更瞭解自己的補水需求,建議在賽前先進行60分鐘流汗率測試﹕在1小時模擬比賽強度的訓練前後,分別測量自己體重,如果途中沒有進食、上廁所或休息等外在因素,那就很容易測量出1小時運動中身體流失的液體(詳細補水計算方法可參考《跑步前、跑步中精準補水攻略》)。流汗率測試能避免你過度補水狂跑廁所、或是補水過少嚴重引發高血鈉症。
除了水,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是耐力運動中出現疲勞的關鍵原因,所以你的水瓶裡裝了什麼就是重點。當你爆汗運動,身體排出大量礦物質和鹽,而這些流失掉的水、碳水化合物、鈉、鉀、鎂和鈣,都是維持肌肉功能不可少的營養素,缺乏可能會引起痙攣,甚至毀了整場比賽。市面上戶外用品店、馬拉松用品店都會販售各類果膠、果凍、鹽錠等補給品。更詳細的能量補給可參考《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資料來源/British Triathlon, 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