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這樣也能贏?巴哈馬田徑女將飛撲終點奪金
1
這樣也能贏?巴哈馬田徑女將飛撲終點奪金
2
跑步減重
我的體重適合跑步嗎? 破解「減重1公斤馬拉松快3分鐘」傳聞
3
跑步後雙腿肌肉一直抖?3種最佳方法幫你改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這樣也能贏?巴哈馬田徑女將飛撲終點奪金

2016-08-16
話題 跑步 里約奧運 奧運 故事

里約奧運女子400公尺決戰落下帷幕。巴哈馬田徑女將肖娜·米勒(Shaunae Miller)憑藉著最後時刻的奮力一躍,以0.07秒的優勢驚險戰勝美國名將愛麗森·費利克斯(Allyson Felix),奪得了該項目的金牌!成績為49.44秒。

米勒於第7道出發,她在槍響之後就一馬當先,遙遙領先所有對手。最後一個彎道出來,米勒至少還領先第二名的費利克斯有20公尺之多。但隨後費利克斯開始加速,米勒漸漸顯現出體力不足,兩人的差距越縮越小。

在最後一刻,眼看米勒已經跑不動了,費利克斯馬上就要超越了,這位巴哈馬女將突然一個前衝奮力「撲」向終點!

Shaunae Miller 奮力一撲 ©globalheadlines.uk

正是這個前撲讓米勒最終以0.07秒的優勢率先衝過終點線。這個像是游泳選手出發一般的動作讓她戰勝了美國傳奇名將費利克斯,飛向了屬於自己的奧運金牌。

拼到極限的米勒賽後癱倒在跑道上,為了這枚金牌她已經付出最後一絲力氣,而終點前的這一躍也註定成為奧運史上的經典畫面。

Shaunae Miller 飛撲終點 ©dr.dk

米勒的最後一躍顯然也是有意想奪金牌,不知道她是不是受到什麼啟發。這種跳躍的確可以幫助運動員在最後時刻肩膀率先過線,難道這樣的跳躍終點線方式會成為短跑比賽的新潮流嗎?

這也為剛剛在100公尺大戰中輸給柏特的加特林提供一些想法,要是在最後來個飛撲衝線,說不定在200公尺項目就能超越牙買加閃電了。只不過柏特應該完全不會擔心,他可能會想:「不管你們撲不撲,反正我都能拿第一」。

Shaunae Miller 飛撲終點線 ©vox.com

而世界田徑總會規定,過終點線一定要身體抵達才算,頭跟手和腳先觸碰都不能算抵達終點,所米勒沒有違反任何規定,只是在終點線前飛撲,成為里約奧運上的的精采奪金情節,而下圖很明顯能看到米勒的身體先觸碰到最右邊的終點線。

費利克斯今年參加400公尺項目,尋求個人生涯第5金,可惜米勒飛撲壓線,讓她無緣金牌。她說:「我盡力了,但是當下我還是感到很難受。」

Shaunae Miller 飛撲終點線 畫面翻攝nbc

而在2008年北京奧運上也出現過這樣一幕情節,美國短跑選手大衛·內維爾(David Neville)也是參加400公尺比賽以飛撲的方式獲得銅牌,如果當時他沒飛撲,就沒有獎牌可以拿了,這一幕真的讓人過目不忘啊!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我的體重適合跑步嗎? 破解「減重1公斤馬拉松快3分鐘」傳聞

2019-12-25
許立杰瘦身跑步知識庫

江湖傳聞:「減重1公斤,馬拉松快3分鐘」是真的嗎?

很多人會問我說:「我這體重跑馬拉松是不是太重了?」,或者「菁英跑者動不動就4、50公斤,我這體重是不是不適合跑步?」然後就開始覺得必須要先減重,才能開始跑步。

跑步減重
我的體重適合跑步嗎? 破解「減重1公斤馬拉松快3分鐘」傳聞

體重下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消耗的熱量大於吸收的,消耗的包括基礎代謝以及日常活動產生,而吸收的熱量自然就是透過飲食。因此對一般沒有運動習慣、飲食也不控制的人而言,規律運動(消耗熱量、增肌並增加基礎代謝率)、加上理想的飲食觀念(營養充足、總熱量降低),你很快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減重效果。

至於很多人擔心體重過重不適合跑步,我建議可以先從快走開始。選擇舒適的鞋子以及彈性優良的路面(例如操場),先建立1週3次快走的運動習慣。等到習慣這個節奏,可以加入慢跑與快走1:1比例,例如慢跑10分鐘、快走10分鐘重複循環,最後才是達到單次慢跑30-40分鐘的目標。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除了體重下降之外,也會伴隨著心肺能力、肌肉力量的增強。所以你不需要等到減到一個合適的體重才開始跑步,而是在合理的限度下,進行合理強度的訓練,對於整體的體力提升會很有幫助的。

減重跟跑步的關係,就是魚幫水、水幫魚。跑步可以幫助減重,而體重降低後,你也更輕盈、可以跑得更好。

快走適應跑步
擔心體重過重不適合跑步,建議可先從快走開始

菁英選手的體重

我們可以來看看現在世界頂尖的馬拉松跑者,男子選手Eliud Kipchoge(世界紀錄保持人):168公分56公斤BMI 19.9;大迫傑(日本馬拉松紀錄保持人):170公分53公斤BMI 18.3;Galen Rupp(美國馬拉松奧運國手):180公分61公斤BMI 18.7。女子選手:Mary Keitany(肯亞馬拉松菁英選手):157公分42公斤BMI 17.0;安藤友香(日本馬拉松好手):160公分42公斤BMI 16.4;Shalane Flanagan(美國馬拉松奧運國手):165公分48公斤BMI 17.6。

單看數字來說,他們確實很瘦。這些選手是天生這麼瘦嗎?多半不是。相反地,他們是為了長跑效率而刻意保持這樣的體重,是為了保持競爭狀態所必須做的犧牲。我看過很多選手私下的心路歷程分享,為了保持這樣的體重,很多時候與其說是「吃飽」,他們只能吃到「不餓」。而在大多數時候,他們吃的不是「想吃的」而是「必須吃的」,把握關鍵營養成分之外,還要儘可能的計算總熱量的攝取,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體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菁英選手都有專屬營養師把關他們的每一餐。 所以對於多數菁英選手來說,「不是因為跑得快所以體重輕,而是體重輕本來就是跑得快的條件之一。」

你真的需要這麼瘦嗎?

這麼說好了,菁英選手有人把關營養,而跑出成績是他們唯一關注的事,有時甚至會為了成績犧牲健康,但你可以嗎?

對於多數主業不是跑步的我們,跑步充其量就只是興趣、是自我實現的方式。我明白跑出一個好成績對於很多市民跑者很重要,但是除了跑步,我們還是一樣要上班、工作、過活。減重雖然能直接對運動表現帶來助益,但隨之而來的還有風險。例如很多女性跑者會因為過瘦導致受傷、經期不正常、骨質密度過低等影響,一味追求輕量可能反而有害。

另外,菁英選手之所以減重,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他們的程度已經到達了個體的極限,所以他們必須用盡一切手段追求更好成績。然而對於多數的我們,根本就還沒練到頂。透過規律訓練、避免受傷,所帶來的好處跟成長,往往可以超越透過減重本身產生的正面效益。

另外也要提醒一點,體重只是身體諸多數值中非常粗淺的一項,同時也要配合體脂、肌肉量、骨質密度等綜合評量,而不僅僅是看體重的絕對數字而已。

回到我自己的體重控制

我曾經是個非常愛吃、也非常能吃的人。因為運動量大,所以我總是仗勢著吃多也不會胖,每天都吃得飽飽的。長久下來體重都維持在65公斤左右。

自從投入長跑訓練後,我也開始針對飲食上做了一點控制。例如避免油膩、高油高糖的食物,並且吃大量蔬菜、膳食纖維含量高的澱粉,以及優良的蛋白質跟脂肪。

另外除了規律的跑步訓練之外,我也透過一些重量訓練來加強身體的肌肉量,降低體脂並增加基礎代謝率。目前我在訓練賽季的體重平均是63.5公斤左右,非賽季就會稍微重個2公斤、而到了比賽前一週可能又會再減個1、2公斤到62公斤。這個體重對我來說就是可以長久持續,並且不覺得辛苦維持的重量。

要提升運動表現,看重的是訓練、恢復、跟營養之間的均衡調配。如果增加1、2公斤的體重可以訓練效率更好、恢復速率更高,那說實話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減重。另外,每個人的骨骼重、肌肉量都不同,最適體重也不見得一樣,例如我身邊與我同樣身高的人,也有體重介於65-70公斤的,馬拉松成績還比我好。我們沒有必要看著菁英選手那幾乎完美的身材,就覺得自己非得要減到50公斤、甚至45公斤不可。耐力訓練不是單純靠減重,而減重也不一定就會增加運動表現。有氧訓練、肌力訓練、飲食控制、如何照顧身體、避免受傷,要跑好一場馬拉松要考慮的事情真的很多。跑步,從來就不只是跑步而已。

書籍資訊

• 文章摘自一心文化,許立杰著《Jay的跑步筆記:矽谷工程師激勵上萬人的科學化訓練與生活哲學》一書。

本書特色
日常跑步筆記+科學化訓練=心靈+生理同步變強!
跑步不只是一個運動,它更是一種生活。
如何在工作、家庭、興趣、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如何堅持日復一日一日的枯燥練習?
Jay熱血、暖心還不小心帶點幽默的文字會讓你獲得力量!

矽谷工程師、一個市民跑者,全馬238的訓練法!
一個在矽谷工作的全職工程師、市民跑者全馬跑進2小時38分鐘,這個「奇績」是怎麼辦到的呢?
一套扎實、週期化的訓練讓跑到挫折痛苦,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時可以有所突破!
詳細分析裝備挑選、訓練規劃、賽季飲食指南、全馬400、330、300、240課表……幫你打造一個適合跑馬的身體。

• 更多一心文化《Jay的跑步筆記》資訊 請點此 

Jay的跑步筆記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後雙腿肌肉一直抖?3種最佳方法幫你改善

2019-07-22
夏日跑堂下半身肌群觀念跑步知識庫

許多人在跑步過後,雙腿肌肉會不停的顫抖,有些人抖一下就自己緩解,但有些人卻會抖好幾個小時。其實,這可能是你突然增強運動強度,或是有一陣子沒跑步才會造成,以下為最佳3種改善跑後雙腿顫抖的方法。

跑步後雙腿肌肉一直抖?3種最佳方法幫你改善 ©verywellfit.com

運動完肌肉為什麼會抖?

肌肉除了我們用力去動它之外,也會受到神經的控制,當神經不穩定的時候,肌肉就很容易抖動不停。而神經之所以會不穩定,可能是因為藥物、食物刺激神經造成,像是茶或咖啡等;但另一個更常見的原因,是因為緊張、情緒壓力、肌肉過度受力,讓神經受到更直接的刺激而造成。當我們運動完後,肌肉在高強度的收縮、緊繃、拉扯中,會產生疲乏感,同時在流汗過後,體內的電解質會大量流失,導致失去幫助神經傳導的物質,加上缺乏水分,肌肉會覺得更緊繃,自然會產生抖動。所以在過高強度的運動之後,或是很久沒運動卻做了超出自己負荷的運動時,就可能會產生抖的症狀,這時候除了要放鬆肌肉之外,也要懂得補充水分跟電解質。

所以當發生肌肉抖動的時候,可以嘗試以下這3種方法:

©sciencefriday.com

適當伸展

當許多人在跑步過後出現下半身肌肉抖動的狀況時,可以做有關下肢的伸展,像是瑜伽動作。例如鴿子式、坐姿前彎式、龍式等,這些動作能讓肌肉、關節、韌帶等軟組織放鬆,同時透過緩合的伸展能加速血液循環,緩解下半身抖痛的症狀。

伸展抖動的部位 ©womensrunning.com

局部熱敷

當在跑完步發生肌肉抖動時,可以採用熱敷該局部的方式,溫度大約落在攝氏40~42度左右。用熱毛巾敷的時候,需要在局部停留5~10分鐘,之後休息10分鐘再重複一次,或是可以用熱水沖抖動與酸痛的地方,大概沖1~3分鐘後休息。

局部熱敷 ©besthealthmag.ca

補充電解質

在跑步後雙腳抖動也跟缺乏水分、電解質流失有關,所以建議運動完半小時內要補充500cc的水分,並要補充電解質,例如鈣、鎂、鉀,可以透過喝運動飲料、牛奶、豆漿,或是吃香蕉來攝取,在還沒發生手抖的時候就避免手抖的發生。

補充電解質 ©howstuffworks.com

如果真的上述三種方法都沒幫助,可以採用吃肌肉鬆弛劑的方法來改善,不過,畢竟吃藥不是一件好事。真的還是覺得不舒服,以免演變成更嚴重的問題。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VERYWELL FIT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