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Hey, fixed gear!
1
Hey, fixed gear!
2
2019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 515標鐵陳沐義奪冠
3
環法第九站!!Team GIANT-Alpecin選手Tom Dumoulin冰雹大雨中勇奪單站冠軍

Hey, fixed gear!

2016-08-25
知識庫 戶外運動 生活流行 單車

fixed gear 迷人的地方是什麼?這種類型的單車特別在於一台車能有很多類型的延展,像是爬山、街頭、場地、玩招,雖然這只是眾多自行車品項的一個小區塊,但在這區塊中能衍伸很多不同的面向,也就是 fixed gear 好玩之處。

Fixed gear 一般人稱為「固定齒輪」、「死飛*」,而在臺灣許多人稱之「單速車」,只是單速車的定義較廣泛,只要是無法變速的活飛輪車種都包含在內。而固定齒輪則是一台零件簡單、沒有手煞車、無法空轉、腳踩才會前進的腳踏車,所有零件都可以自由拆換,打造個人專屬風格,因為沒有變速與煞車系統,在基本的維修與保養更容易讓大眾入手。以最少的零件組合,最直接的方式操控,即是 fixed gear 的本質。近年也因為極簡主義的興起而深受人們喜愛,呈現出獨特的街頭次文化。

* 死飛,指的就是將鏈條與後輪固定起來,相對於不需由鏈條帶動的、可自由轉動的飛輪,不能活動的飛輪就稱作死飛。

說到腳踏車的起源,18 世紀的一群修士在修復達文西的手稿時,即發現類似單車的結構圖,只是當時並未被實際製造出來。直到 19 世紀初,據傳是一位法國人西夫拉克(Comte de Sivrac)在一個下雨天的街頭上,被疾駛而過的馬車濺了一身泥,這一濺使他突發奇想:四輪馬車這麼寬,駛過地上泥巴容易濺到旁人,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寬度減半,四個車輪也變成前後兩個車輪了,第一台類似單車的原型就此問世。

而 fixed gear 的歷史可回溯到 19 世紀末,英國的 J.K. Starley 開發的鏈條傳動與菱形骨架兩大基本元素。早期的車體結構採用固定齒輪,踏板和後輪是連動式的,與現代的死飛同一結構,運行時,雙腿無論如何都必須跟著轉動。
 
到了 1980 年代,美國紐約、舊金山單車快遞興起,讓原本在奧運場地賽的 fixed gear 延伸至一般街頭。有另一說是因當地的單車快遞,在有限的資金下,從淘汰的車架與各式零件中拼湊組裝成 fixed gear,除了反應快速,便於穿梭大街小巷,少了繁瑣的變速套件系統,也更方便維修。在各部零件混合搭配下,不但不互相衝突,反而營造出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後期也因各種個性化穿搭以及組裝,而引領出 fixed gear 強烈的個人特色。
 
自 2007 年之後,臺灣的道路上逐漸有 fixed gear 的蹤跡出現,可能相繼受到美國與日本的影響。當時 fixed gear 專門店並不興盛,要直接購買 fixed gear 的車架與零件相當不容易,還要能夠自行組裝成車;相對於現今 fixed gear 車店的普及化,對許多想入手的民眾來說,組一台專屬打造的 fixed gear 已經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1980年,原本在奧運場地賽的 fixed gear 延伸至一般街頭

挑選自己的單速車

入手第一台 fixed gear 之前,可以先思考:你想要如何運用這台單車?
 
自行車的用途大致分成幾個不同的領域,像是代步通勤、休閒娛樂、專業競賽等等;因應不同的使用方向,所挑選的車架與零件也不盡相同。fixed gear 起初是自行車場地賽中的競賽項目,車體的幾何構造也隨著年代有不同的設計。
 
大部分車友在入手第一台 fixed gear 時,可能會選擇水平上管的鋼管車,除了騎乘舒適度較好外,低階的鋼管車(中高碳鋼管)價格也相對便宜;但入門款的車架材質重量偏重,零件品質也較參差不齊。購買前先思考未來應用,可詢問店家以及老手的建議,都有助於在入手第一台 fixed gear 時,將預算花在刀口上。
 
騎乘 fixed gear 一段時間後,可能會開始講究零件及配備的升級,在搭配上依照個人需求、喜好有所不同,像是為了爬山而選擇將單車與零件輕量化;也有玩家喜歡裝上老品,呈現出復古風味。雖無一定的形式,但車架大小與零件尺寸必須以自己的身材範圍去衡量,把騎乘舒適度列為第一考量,才能盡情享受騎乘 fixed gear 的樂趣。

如果想要找一台代步通勤的 fixed gear,各部零件的選擇無需太頂級,必須考量到面臨風吹雨打的天氣狀況,以及停放在戶外碰撞的種種風險。如果想要追求一定品質的車架或零件,則需要多花點心思照顧愛車。Fixed gear 也是通勤生活中機動性最高,且又環保的選擇。

在休閒方面來說,fixed gear 的搭配就像每個人的穿衣風格,而在整體選擇上可能有復古、街頭潮流、時尚等等。光在車架選擇上就有許多國家之分,不管是喜歡日系或是歐系,皆有車友到處蒐集零件,將整車搭配到極致,一眼便能看出是以哪個國家的特色為基準去做搭配,除了凸顯出個人品味外,也傳達了自我的風格理念。

如果是將 fixed gear 應用於運動競賽上,則需考量如何在騎乘上發揮最大效用。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總重量,對於有意投入賽事的車手,在車架、輪組與零件選擇上,會傾向重量輕但強度高的碳纖維,材質的重量與價格相對成反比。車架設計上經過研究產生出「後傾上管」、「水平上管」、「pursuit *」等;針對不同的騎乘功用,在幾何與造型也有所不同。而穿著會選擇減少負擔又兼具快速排汗的專業車衣、車褲,配上增加踩踏效率的卡鞋。

*pursuit 通常指的是車頭較低,前輪較小,以降低風阻的競賽用車。

Fixed gear 的零件大致可分為握把、腕組、車架、輪圈、花鼓、外胎、內胎、座管、座墊、大盤、曲柄組(牙盤)、踏板、狗嘴套、鏈條、齒片、固定環、輻條等大項。用最少的零件組成一部高效率的單車,也是 fixed gear 極簡主義風格。在許多不同的顏色、材質、等級的零件挑選上,搭配出自己喜愛的款式吧!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WAYNE新書《單速車上路》——配件風格/零件保養/旅行拆裝/路線玩法/社團活動/車店故事 第一本.Fixed gear.實用.全指南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 515標鐵陳沐義奪冠

2019-04-29
賽事單車游泳跑步鐵人三項戶外運動話題

亞洲規模最大的鐵人三項賽事2019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於27、28日登場,今年創下超過4800名鐵人選手一同參賽紀錄,且有30個國家選手從世界各地共襄盛舉。其中51.5標鐵競賽有1700名參與選手,由台灣鐵人好手陳沐義以2小時20分35秒勇奪冠軍。

由台東縣政府與歐洲著名國際鐵人三項系列賽事組織「Challenge Family」合作的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已邁入第7個年頭,今天的51.5標鐵競賽於28日清晨6點在活水湖展開競賽,分別有1,700位參與51.5競賽、800位小鐵人及小小鐵人,在Challenge Taiwan執行董事羅威士 Jovi等人共同鳴笛後分梯次下水。

賽事當天台東天氣涼爽,相當適合鐵人三項比賽。比賽結果出爐,51.5公里競賽中男子組前三名分別為陳沐義(2:20:35)、李育仁(2:22:17)及劉光武(2:25:23),三名皆為台灣選手。

51.5公里男子組第一名為陳沐義(2:20:35)

台東縣長饒慶鈴特別出席恭喜各賽程的獲獎選手,她表示,經過幾年來鐵人三項賽事的舉辦,台東越來越像鐵人的故鄉,每年有6-7個場次的鐵人三項賽事在這舉行,也吸引非常多鐵人愛好者或初賽者前來,非常期待明年的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競賽!

台東每年吸引相當多鐵人愛好者或初賽者,連小鐵人都在家長陪同下前來競賽

資料來源/Challenge Taiwan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環法第九站!!Team GIANT-Alpecin選手Tom Dumoulin冰雹大雨中勇奪單站冠軍

2016-07-14
賽事新聞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Team Giant-Alpecin選手Tom Dumoulin (都穆林)於7/10禮拜天在環法賽於安多拉高山上的賽站獲得另人印象深刻的單站勝利。 這位25歲的荷蘭籍選手騎著TCR Advanced SL於最後一個爬坡,在大雨與冰雹襲擊下發動攻擊,甩開另外兩外試圖追上他的爬坡高手Rui Costa 與Rafal Majka,獲得第9站單站冠軍。

在猛烈的大雨與冰雹下,僅靠著Giant-Rev-安全帽的庇護,都穆林展現他計時賽專家的本領,抵擋追趕者直到終點,在這個三週賽事中最艱難的賽站,為他目前職業生涯中畫下最偉大的勝利。

這個勝利,讓都穆林成為少數能在環法、環義與環西班牙這三大賽都獲得過單站冠軍的選手。都穆林表示:「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天,在安多拉贏得環法中最困難的賽站,太棒了!!!」

對Tom-Dumoulin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天

這一站184公里,從西班牙出發,最後10公里必須爬上HC級坡(HC級 - 難度最高等級,此段平均坡度7.2%),在安多拉(法國與西班牙邊界,庇里牛斯山上的小國家)的Arcalis結束。都穆林是這一站中,很早就攻擊出去的突圍集團之一,最多領先主集團多達9分鐘的差距。比賽尾聲,領先集團一連串混亂的攻擊後,他選擇在最後12公里衝了出去,在爬坡半途拉開與領先集團約1分鐘的差距,領先主集團最多約9分半鐘。
在猛烈的大雨與冰雹下,僅靠著Giant Rev 安全帽的庇護,都穆林展現他計時賽專家的本領,抵擋追趕者直到終點,在這個三週賽事中最艱難的賽站,為他目前職業生涯中畫下最偉大的勝利。
 
「我下定決心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在每一個踩踏, 沉浸在非常煎熬的過程,沒時間去注意外在天候,大雨、冰雹對我沒有太多影響。」
 
環法第一週都穆林騎得非常辛苦,這對於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激勵。「我對於自己在環法第一週的表現不滿意,但隊友不斷給予我鼓勵。現在我在最困難的賽站之一獲得勝利,我對於我們車隊與自己感到非常驕傲。」
 
都穆林的隊友Warren Barguil(巴吉爾)則緊跟著GC領先選手們,在這9天辛苦的賽事後,目前在個人總成績上排名第15。

25歲的荷蘭籍選手Tom Dumoulin騎著TCR Advanced SL於最後一個爬坡,在大雨與冰雹襲擊下發動攻擊,甩開另外兩外試圖追上他的爬坡高手Rui Costa 與Rafal Majka,獲得第9站單站冠軍。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