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瑜珈球 EXERCISE BALL
1
瑜珈球 EXERCISE BALL
2
健身狂藝人李沛旭
健身狂藝人李沛旭:健身是一種救贖
3
BLADEZ SPADA智能磁控飛輪健身車——高等級智能系列 打造專屬教練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瑜珈球 EXERCISE BALL

2016-08-30
配備館 健身 瘦身 瑜伽球 減脂 運動器材

鄭秀文在電影《瘦身男女》中,在男主角肥仔劉德華的督促下進行地獄式減肥,戲中的減肥招式百百種,其中有一個就是瑜珈球的項目,可見,這項健身器材已經變成一種流行,大家都能接受的產品。

瑜珈球

瑜珈球又稱健身球。1963年由瑞士人阿基利諾開發研究。最早是作為一種物理治療的設備,用來幫助那些運動神經受損的人恢復平衡和運動能力。隨著它在協調、復健腰、背、頸、髖關節等功能作用的發揮,逐漸被延伸推廣為一種流行的運動,並流傳至美國、歐洲、澳洲等世界各地,廣泛流行,經久不衰。同時也適用於孕婦運動的首選產品。
 
此外,瑜珈球也是一種非常適合女性的塑身方式。其迷人之處在於能輕鬆地被玩弄於股掌之間,悄無聲息地雕塑著身體的每個部位,讓身體的線條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苗條起來。另外,它在訓練之中是屬於較安全的運動器材,符合人體的生理彎曲曲線,不容易受傷,還可以提高身體的柔軟度和平衡。

適合孕婦、女性的健身器材 ©John Brand

瑜珈球的材質與規格

瑜珈球的大小分為兩種,可根據不同人的體型來選擇。一般採用對人體無害的PVC材料製成,內部為空心結構,需充氣使用。它的直徑大約在65~75公分之間,依據個人身高做選擇,身高160公分以上的選擇標準球,以下的則選65公分以內的球,使用球時手能抱,腳能夾就是最佳的選擇。它的承受力有400公斤,手按下去感覺非常有彈性、柔軟舒適。

手能抱,腳能夾就是最佳選擇 ©watchfit.com

瑜珈球的特點

  1. 適合對象:瑜珈球運動適合所有的人訓練,包括需要康復治療的人,使大家在訓練的時候更為安全,避免對關節造成強大衝擊與運動傷害。有些腰背部有傷的人在做仰臥起坐時,很可能因為有傷而做不起來,但是在做瑜珈球的運動時,可以利用柔軟的瑜珈球來幫助運動者做運動,作為輔助的功能。

若腰背部有傷者,可利用瑜珈球的輔助來做 ©stepzapp.com

2. 趣味性:一般在利用其他運動器材做訓練時,如跑步機、仰臥起坐時,通常只能透過長時間重複幾個動作來消耗熱量,這會使得學員的健身過程非常枯燥、乏味。而瑜珈球改變了以往模式化的訓練方式,讓運動者隨著熱情奔放的音樂,與球一起玩耍。學員能時而坐在球上,時而舉起球來做做跳耀的動作,這些有趣的動作使得整個過程增添了不少的娛樂性。

3. 平衡:瑜珈球有助於訓練人體的平衡能力。一般的健身運動較偏向於地面或穩定性很強的器材上進行,不用考慮太多身體的平衡問題。但瑜珈球則不同,我們必須借助瑜珈球脫離地面,例如:坐在球上是一種平衡訓練,抬起其中一隻腳,平衡難度就增加一點。將抬高的腳稍作移動便會難上加難。若讓雙腿攤至球上,雙手撐地做俯臥掌撐,學員若要完成這個動作,首先要保持身體的平衡,不讓球滾動,就得靠腿部、腰部、腹部的力量來控制,同時也能讓身體的協調性以及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

瑜珈球有助於訓練人體的平衡能力 ©greatist.com

4. 按摩:瑜珈球的最高境界是人與球融為一體,它的動作設計到達人體與球面的充分接觸,柔軟的PVC材料與人體接觸時,內部充氣的瑜珈球會均勻地撫摸人體的接觸部位而產生按摩作用,同時也有益於促進血液循環。

5. 矯正坐姿:當人坐在球上時,身體不一定能完全放鬆,你的背部、臀部、膝蓋…等部位仍不斷地在做出細微的調整,使自己能保持平衡。這些細微的調整有助於脊柱中的椎間盤的血液循環,加強背部的力量。藉由隨時隨地調整自己的身體重心和平衡,增加脊椎的活動、背部力量,保持正確的坐姿。同時,利用瑜珈球的彈性也能糾正自己的坐姿。因此,坐在瑜珈球上,運動者便會不由自主地挺直腰背、肩膀向後收緊,這是身體本身為了防止摔倒而做出的本能反應,也是一種正確坐姿。

瑜珈球除了能健身之外,還能矯正坐姿 ©salubritas.pl

瑜珈球的服裝選擇

在做瑜珈球的運動時,建議穿著緊身運動服,由於身體時常會和球接觸,寬鬆的衣服會使動作不夠靈活。鞋子則要選擇軟底或赤腳,可幫助訓練腳背、腳跟及腳踝,還可穩定身體。此外,學員在做瑜珈球運動時應準備水與毛巾,隨時補充水分。

建議著緊身衣褲及止滑鞋底 ©wikihow.com

瑜珈球適合各個年齡層,在從事此項運動時,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在球上完成,所以想要控制這顆大球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中最難的就是保持平衡,若要練好,全身上下的肌肉與核心皆必須收緊,不能鬆懈,稍不留神,很可能會摔個四腳朝天唷!

©greatist.com

【延伸閱讀】
五種瑜珈球訓練  強效瘦下半身
10分鐘瑜珈球訓練  為女性打造好身材
超實用!10組強化核心肌群的終極瑜珈球訓練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健身狂藝人李沛旭:健身是一種救贖

2021-05-05
專訪故事減脂增肌重量訓練人物誌健身

知名藝人李沛旭,2018年開始進軍健美賽,2019年起更決心轉職成為一位業餘健美選手,成為臺灣健美界令人矚目的新星。而以40歲高齡才進入專業健美領域,這其中有怎樣的心路歷程與人生轉折?日前我們在健身工廠桃園經國廠訪問到了李沛旭,且聽他娓娓道來:

健身狂藝人李沛旭
知名模特、藝人李沛旭:健身對我來說是一種救贖。

李沛旭透露,最初開始接觸健身是19歲,剛開始進模特圈,公司要求健身,當時公司前輩余凡鏮身兼他們的老師,帶他們進入公司合作的健身房,帶領他們認識這項運動,也要求他們以後要好好做這件事,因為「模特兒是用來撐衣服的」。不過李沛旭記得他第一次摸到鐵片就覺得自己會喜歡這東西,而且沒想到日後比前輩更瘋狂在從事這項運動,雖然之後課業關係變得更為忙碌,他反而轉往學校的健身房,也慢慢養成健身習慣。

李沛旭轉型成為業餘健美選手
知名模特、藝人李沛旭轉型成為業餘健美選手。

李沛旭說,「你喜歡了這東西之後自然而然會去研究它到底是什麼」,因而從健身、健美到健美比賽慢慢有點概念。不過20多年前的台灣,資訊傳播不如現在發達,很多國外資訊都要靠報章雜誌獲得,他當時對健美的概念都是從前輩放在健身房的一兩本國外健身雜誌獲得,所以「那時候能吸收到的資訊很有限」。不過他已經知道國外有健美比賽這件事,而且裡面的選手都要「練得很大隻」,他想,「原來經過努力、經過鍛鍊是可以變成那樣的」,對於健美的嚮往於此開始生根發芽。

然而,從早期當模特到後來當藝人,業界的標準往往和他的理想有所扞格,「他們給你另一套標準就是有線條、有腹肌,但是不要練太壯。」於是前面10多年,李沛旭總是遵循著這樣的標準,「你會容易自我滿足。」因為身為一個公眾人物,做什麼事都很容易會被放大,健身也一樣,他雖然覺得自己沒練怎樣,「就是一點點腹肌,也沒什麼維度」,但相較於其他藝人來說,他往往被捧為「猛男」。

熱愛健身的李沛旭
因大病改變人生觀,熱愛健身的李沛旭因緣際會投入健美比賽。

人生觀的改變,是在他2016年8月生了一場大病開刀治療,腸沾黏這個宿疾又再一次找上他,因為這個病讓他不能好好吃東西,既不能繼續健身也開始暴瘦,他沒想到一個他幾乎已經忘記了的病會再一次找上他,他19歲曾開過刀,當時醫生便告知以後還會再復發,但「沒辦法告訴你什麼時候會再復發,也不是你做了什麼就一定不會發生」,於是他當時就在想,既然不知道它下次還會不會再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那麼要不要把以前很想做但還沒做的事情做一做?

病癒之後,李沛旭開始努力回復健康、回復可以運動的狀態,並找回自己的體型,日積月累下來,「變大隻變很壯」這個年輕時很想要追求的理想就慢慢地變成他努力的目標,到了2018年,在他覺得自己「回到以前體態,甚至更加前進了」時,因為認識一些有在比賽的教練,曾聊過這方面話題,也因為這幾年有了「健體」這項目的比賽,他突然有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試試看?」

他記得那時是10月底,他剛完成電影拍攝工作,到年底好像都沒什麼事,於是「就來準備看看」,在基於多年來從前輩與網路上吸收的資訊,在沒有告訴任何人的情況下嘗試著自己默默備賽,報名了年底健身工廠所主辦的IFBB職業卡資格賽,也就是他人生第一次比健美賽。

李沛旭圓人生健美夢想
為了一圓人生夢想,李沛旭毅然決然成為業餘健美選手。

他透露自己第一次真的只是「想到此一遊,想要圓夢」,因為雖然一直很想站在台上當一個健美選手,但是他知道自己靠土法煉鋼是不可能和那些每天很執著、很專心在研究這些東西的業餘健美選手們比,不過也因為他上台了,知道自己「你可以的」,他又是健身圈知道有在健身的藝人,因此事後獲得關注度非常高,他也很感動因為健身,喜歡他的人變多了。雖然因為台灣酸民文化,他預想自己以雙重身分上台,有可能會接收到惡意攻擊,不過當天他卻沒有,迎接他的是台下滿場的歡呼,他真的蠻開心會收到這麼多正向的回應,也讓他更堅定往自己要走的這條路闊步向前,「如果我只是這樣初試啼聲、趕鴨子上架,我可以做到這樣,那如果我很認真,我可以做到怎樣?那如果我再更認真一點,我又可以變成怎樣?」

因為看到自己一段時間的改變,加上一點一滴成就感的累積,這些念頭慢慢成形,於是他在2019年年初時就決定轉型,成為一個專職的業餘選手,「我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我在做一個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雖然40歲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是很大的年紀,場上的其他選手幾乎都小他十來歲,但是「趁我還能舉得起鐵片、還能夠上台,我為什麼不做?」

李沛旭的備賽訓練
前後三場比賽可以明顯看出李沛旭的備賽訓練成果。 (李沛旭提供)

於是,2019年,李沛旭出賽了6月在北京舉辦的奧林匹亞健美賽(奧賽)」,以及年底第二屆亞洲IFBB健美資格賽。對他來說,那場比賽不僅僅是拓展眼界而已,「那是另外一個世界」。不用談西方選手,光是中國選手的水平就非常高,而且「那邊經費夠,擁護的人多,風氣又好,然後比賽的規模又很龐大」。他表示,當然每個人都是盡全力在準備,但過磅時看到那一排選手就知道自己差多少,因為健體比賽沒有體重限制,他說他這組幾乎都在80–90公斤,而他當時都已經減完收乾了也只有76公斤左右,光視覺上就差了一截,「走出了這個小圈圈,走出了你的井,你才會知道你差多少,不然就只是回到井裡那隻覺得自己很壯的青蛙。」因此那趟回來他便努力增重,到年底再上一次IFBB台時,已經明顯與前一年有很大差別。

增重其實是李沛旭最大的課題。有腸沾黏病史的他,吸收能力較一般人為差,因此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看到他的改變,可見這一年多來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當一個選手,不是「下個月要比賽,我現在開始準備,今天吃一些雞胸肉,明天吃一些魚肉,我這樣就可以去比」,不是這樣,它不是只有這一兩個月,「你這一年都活得是一個選手,不管訓練、休息、飲食都是。」

備賽的準備,李沛旭透露,在增的時期,他會刻意提高熱量的攝取,他會把碳水(化合物)加倍吃,超過TDEE(每人每天所需要的總熱量),當然對健身的人來說,注意的不僅僅只是熱量法則,還有三大營養素(澱粉、蛋白和脂肪),這三個要素比例上的配置。他透露自己飲食都比較傾向低脂,倒不是害怕吃油,而是在備賽上面,油脂很容易讓熱量超標。當熱量超標,第一不容易減下來,第二則是容易讓胰島素極端地分泌,會讓你無形中累積脂肪的機率提高。因此他無論增或減,脂肪都設定在60g左右,蛋白質也吃差不多一樣,只有澱粉的設定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是腸胃不佳的他讓自己能在增期大幅增重的應對措施。

從事健身讓李沛旭感覺活著
從事健身讓李沛旭感覺活著。

而從事健身,對他來說有什麼影響?李沛旭認為,就運動習慣而言,「它讓我感覺活著」;就動機而言,「它可以給我一個證明我活著的機會」,所以就是「Be Alive」。他說,他可以來訓練一天,就表示他可以克服身體上的缺陷或疾病,以及年紀帶來的困境,也就表示他在證明自己並沒有被打倒。他常聽到一般人或粉絲說沒時間運動,他覺得那都是藉口,如果「你好手好腳又吃得飽吃得下,也沒有像我開過刀、有半月板磨損、三尖瓣回流等等問題,每天有時間上網玩手遊,怎麼會沒有時間來運動?」因此,健身對李沛旭來說就是讓他感覺自己活著,並且「一直持續戰勝自己」。

對於現在的李沛旭來說,前方還有無數的挑戰在等著他。每天都想要追逐「更大、更重、更漲、更好」的他,不服輸的精神讓他持續鞭策往自己更理想的境界前進。「增的時候不夠大、減的時候不夠乾」,每個選手追求的不外乎「又大又乾」,但是大跟乾之間的拉鋸戰在備賽期間是每一個選手最需要克服的難題,「我要如何在身體可以擁有最大輸出、巨大維度的狀態下,還可以讓皮下脂肪很乾,這是比較不符合生物邏輯的事情」,所以每次比賽完就會重新檢討修正下一季備賽的操作模式,他設定的目標就是要讓自己往以90公斤上台的目標前進。

臺灣健美界前輩黃建智(左)與李沛旭情同師徒。(李沛旭提供) (李沛旭提供)

而在健美這條路上,他覺得自己最大的貴人就是前輩黃建智(獅王),他和獅王是2018年在IFBB賽中獅王的自營營養品牌攤位上認識,沒想到後來獅王便很熱情地寄一大箱給他試喝,「大概是一個健美選手半年的量」,後來因為李沛旭那一陣子很常待在南部,獅王看到他的FB動態便找他出來吃飯,並詢問他有沒有意願當品牌旗下的選手,讓他深覺受寵若驚,開始合作之後,身為臺灣健美大神的獅王也慷慨分享許多備賽經驗與訓練法則,讓他「求之不得」,所以,他說獅王是他這輩子唯一真正請的教練,也是他的師父,有獅王的帶領,讓他在2019年的兩場比賽明顯進步許多,他深表感激。

以前,演藝工作對李沛旭來說是職業,健身是興趣;而現在,當一個業餘健美選手是職業,演藝工作對他只是興趣,是嗜好,「進入健美競技界本來就是一個異於常人的狀態,每天在健身房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跟這些不會對你笑、沒有溫度的鐵片臭臭地流汗,每天都酸痛」,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做這種事情,「這是一種瘋狂。」

以前藝人身分投入健美比賽有優勢嗎?李沛旭認為沒有,唯一有的是上台展現自我這件事,這是他過去20多年都在做、駕輕就熟的事情,所以他可能比一般選手更沒有「上台會緊張」這種顧慮,唯一的顧慮則是,以往他上台純粹是一個表演者,他就是主角、是全場焦點,某種定義來說他已經贏了;而現在站上健美舞台則是一個選手,來比輸贏的,要站上去讓別人評比看看「是輸還是贏」,所以也是一個對自己過去備賽期以來有沒有做好的一個檢視。另外一個是優點也是缺點的是,身為一個藝人會被放大檢視,「他就該練好啊」「他練這樣也敢上台喔」,因為他今天是李沛旭,他就會被拿來跟場上最強的來做比較,這是他覺得身為一個公眾人物的必修課題。

以藝人身分投入健美賽
以藝人身分投入健美賽,李沛旭認為沒有特別優勢,反而會被放大檢視。

在演藝圈內,因演戲認識,來自日本的夢多(大谷主水),也受到李沛旭的啟發而開始投入健美比賽,「我受到你的鼓舞了,哥」,本來就是日本奧運跆拳道國手的夢多,去年也參加了包括IFBB資格賽在內的兩場比賽,李沛旭認為他是國內很認真在投入健美而且也做的很好的一位朋友,「我們算是演藝圈的代表」。

對於國內健身產業的觀察,李沛旭透露,在他剛開始健身時,國內已經有一波健身熱潮,當時健身是一件很流行、很時尚的事情,但那風潮竟像蛋塔一樣,四五年就消失了,大家都不運動了,因此很多健身房都倒光光。但這幾年這波「燒很久」,健身房一家家開,雖然背後有商業行為和利益的考量,但是就運動風氣來說,他認為這是很好的,在現代的生活型態,他覺得大家真的都需要運動,不僅僅是外在的鍛鍊,心理上也有很高的紓壓成分在,他非常樂觀其成。另外他認為近來健美比賽熱潮,對於帶動健身產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例如他非常肯定健身工廠引進IFBB PRO這個協會、辦資格賽,對於台灣健美圈都是一個很大的事,「自己在一個小圈圈裡面玩沒意義,要跟國際上一起玩,不管在眼界上、能力或方向上才會有長足進步」,「跟國際組織接軌辦國際賽就會有外國人來,你就會知道他們強在哪裡」。

業餘健美的李沛旭
李沛旭將持續在業餘健美道路上精進自己。

展望未來,李沛旭表示自己還是會將眼光放在國際賽,今年規劃去參加至少一場奧賽,5月在北京的這場賽事,因為疫情影響,現在還有一兩個月,目前不知道會不會舉辦的狀況下,他希望先花長一點的時間把自己的準備得「更厲害一點」,因此目前目標是鎖定10月在蘇州舉辦的奧賽,長遠計畫,他希望自己有機會進軍古典健美,但「首先要把腿練好」。

對於給新手的建議,李沛旭倒是很簡單:「不要想那麼多,練就對了。」現在資訊發達,年輕人太習慣從手機上面看到的一切,他常遇到粉絲朋友擔心「這個會代償」「那樣會訓練過度」等等,他的建議是不要擔心這麼多,不實際試一次怎麼知道那適不適合你?「你沒有運動過度過,怎麼知道你運動過度了?」「你怎麼知道你的極限在哪裡?」因此,他覺得受不受傷是難免,重點是在於你要實際嘗試過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你才會知道怎麼做才對。

至於健身對李沛旭來說是什麼?他說,日前上一個網路節目訪談時,主持人當下歸結出一句話:「健身對我來說是一種救贖」,他覺得這就是對他最貼切的定義。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BLADEZ SPADA智能磁控飛輪健身車——高等級智能系列 打造專屬教練

2016-10-06
有氧運動BLADEZ運動器材飛輪瘦身配備館

想要快速燃脂,同時能訓練肌力,飛輪車是許多運動愛好者的不二選擇。許多人喜歡在騎乘、衝刺的過程中享受爆汗的快感。但隨著程度的提升,對於器材的需求也相對提升;當進步到某一階段時,光是坐在原地踩踏,早已無法滿足進階運動愛好者的需求。

BLADEZ Spada智能磁控飛輪健身車

與所有的有氧運動一樣,飛輪車也是在充分活化身體的運動細胞後,在消耗能量的同時達到減脂的目的。

然而在健身房或是家中,飛輪車和跑步機是大家最常作為有氧運動的首選,但若以一次30分鐘有氧運動為基礎來說,兩種器材之中,往往選擇其中一種就已經綽綽有餘了,尤其是在家裡,礙於空間的限制,飛輪車佔地小的優勢,成了多數人的有氧運動首選。

不只高規格,還需訓練進化

BLADEZ所推出的飛輪車,一向在市場上大受好評。這個品牌早在1999在北美發跡,最早的合作對象為Walmart及SEARS的健身器材供應商,以提供最適合終端消費者使用的健身產品所受到歡迎,以高CP值著稱,集團同時也設計生產健身俱樂部的高耐用器材,並與其他知名品牌代工廠合作,銷售到西班牙、墨西哥、英國、波蘭等近65個國家。

至2012年,BLADEZ Taiwan的團隊碰頭,當時飛輪健身風氣盛行,BLADEZ開發熱賣的3台家用款式,主打高鋼性骨架及耐用車體,專屬網路限定款式,直深受28~35歲潛在運動族群青睞。同年開始尋找合適產品製造商,以多年觀察歐美家用終端消費者的經驗,落實更多符合亞洲市場的家用設計。

該團隊不斷研究,將飛輪車打造成不只高規格,還要訓練再進化。全新設計的雙模式BLADEZ SPADA DUAL 智能磁控飛輪健身車,採用兩段式傳動系統,以科技磁電控系統方式傳動飛輪的帶動,擁有磁控飛輪的順暢騎乘感,卻不失鑄鐵輪的慣性帶動力量;配合專屬E-Coach電子教練,具備休閒輕騎及三鐵需求訓練模組,提供消費者一套有方案的訓練計畫,可以隨著自己的訓練強度安排訓練的方式,本身內建的12組訓練模,搭配強度設定,可提供:間歇、爬坡、無氧運動、衝刺….等多元的訓練,在程式的帶領下更可以有效的運動。

另外BLADEZ 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推出擁有程控的飛輪, BLADEZ 將跑步機才有的程式控制系統移植到飛輪車上,只要一鍵設定,就可以擁有多元的訓練方式,除了讓飛輪運動更有趣多變化性外,也解決了一次僅能選擇一種器材做訓練的困擾。

BLADEZ SPADA DUAL特色介紹

BLADEZ SPADA DUAL智能磁控飛輪健身車是一款專為飛輪客群打造的智能高效訓練器材,其特色如下:

E-Coach電子教練:12組訓練模組和24種強度等級,可自行設定目標強度,在家也能陪你一起完成專屬自己的運動計畫。
Belt +雙皮帶傳動:免保養6PK(6溝6槽) POLY-V皮帶,帶領你極致靜音、高滑順度的騎乘感。
Hybrid 混合動力:健身車科技磁電控阻力調整系統+飛輪車慣性傳動設計,讓訓練更多變化。
EN957規範:同時符合EN957-7(室內健身車)與EN957-9(飛輪健身車)測試標準之進化產品,完全符合進階訓練需求。

E-COACH電子教練,功能最全面

為何叫做智能磁控飛輪呢?除了擁有智能E-Coach電子教練功能之外,也要給使用者一個最安全舒適的體驗。

E-COACH電子教練的內容有:

程式 program:12組預設訓練模組24種強度訓練
用戶程序User program:可從預設訓練模組設計出個人的訓練菜單
心跳模式Heart rate control:讓訓練維持在預設的心跳區間,理想的優化心血管鍛鍊。
恢復測試Recovery test:程式自動恢復設定
隨機程序Random program:隨機生成新的訓練程式
體能測試Fitness Test:在給定的8分鐘行進的自我測試,F1(教練等級)-F6(還需加油)的健身評級。
心率測量(胸帶可選)Telemetric pulse option (chest belt optional) :遠程測量心率顯示於面版資訊上

BLADEZ應用戶外自行車車架的校正技術,更精準的校正出車架結構,採用航太級3D量測儀進行量測分析,讓你即使在高速訓練之下也能穩暢騎乘。SPADA智能磁控飛輪健身車強韌輕巧的鏈蓋設計,完整包覆電磁控系統,能有效保護精密零件,同時保護騎乘者安全無虞。

E-COACH

安全舒適,最驚奇的感受

BLADEZ特別為不同族群設計出「mix飛輪健身車」,SPADA除了搭載高智慧的E-COACH電子教練訓練模式,在機構的設計與組裝配備上也同樣精進,希望提供給不同層次的使用者最全面的騎乘感受與E-COACH電子教練內建程式的訓練模式,功能最全面、使用對象無設限!

專業Magnetic阻力系統:最高等級的磁控阻力控制系統,踩踏最靜音,同時確保順暢、無需保養的飛輪。

快速設定四向座椅:上下高度及前後座椅微調,可根據不同使用者身材進行快速調整。

競賽型三叉把手:高密度吸震泡棉完整包覆,上下高度及前後座椅微調,可根據不同使用者上半身進行快速調整。

一體式阻力調節及緊急剎車旋鈕:整合式阻力調節及緊急剎車設置於同一旋鈕,左右旋轉時可進行阻力調整,直接按(下)壓可進行剎車停止動作。

側式旋鈕調整:側式旋鈕免抬舉即可輕易調整機台,維持與地面的水平。

便利輪設計:前搬運輪設計搭配車身造型提把,增加搬運便利性。

設計上著重功能性的高端智能飛輪車,其售價為26,999元,與其他許多大廠牌的飛輪車相比,他們更注重的是消費者的訓練優化,因此才會由程式去控制,不會讓你漫無目的的訓練。即使你是一位初學者,上述所提到的E-Coach電子教練的12組訓練模組和24種強度等級,就好像有一位教練再帶著你練習,依照個人的程度,只需簡單按幾個按鈕,便能讓你快速上手,不會因為沒有嘗試過,而減低信心。相對於高階使用者來說,SPADA也可以提供你更多元的訓練強度與模式,足以讓你在邁向精進道路之中,更加茁壯。

雖說「日日運動身體好,男女老幼做得到」,但驅動口號持之以恆在現今的工商社會並非易事,一旦我們有了「動機」,還能找到能輔助自己達到運動效果的工具,就是划算的投資。還等什麼,衝刺吧!一起來體驗一場飛輪的刺激。

BLADEZ SPADA DUAL 智能磁控飛輪健身車​ 
尺寸規格                                
規格(長x寬x高) 130x59x116cm
重量 57KG
最大使用者重量 150KG
阻力調節方式 電控阻力、手動無段式旋轉
最大承重(kg) 150
機身重量(kg) 57
產地 中國
驅動方式 高規6PK (6溝槽) Poly-V皮帶
軸承/軸心 飛輪車專用高剛性BB軸心
腳踏 SPD雙向功能腳踏,附競賽卡鞋卡座
電子錶顯示資訊 功率、速度、時間、距離、卡路里、轉速、訓練模組、心跳顯示
建議售價 26,999元

產品購買,請洽: BLADEZ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