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具有歌手、演員兩種身分的李千那,出道12年仍保持最佳狀態,絲毫不受年齡、工作壓力的影響,即便演藝工作忙碌,從不輕忽健身、運動的重要,除了基本的重訓外,她也做瑜珈、有氧,有時間則選擇走出戶外,透過運動讓她看到更好的自己。
現在有著人人稱羨的纖細身材,不過李千那回憶起剛出道時的外貌,她笑說:「那時候嬰兒肥很嚴重,透過不斷地學習、摸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她坦言,一剛開始和一般人一樣,盲目地追求「瘦」、「穿衣服好看」,雖然透過有氧運動、飲食控制可以達到目標,卻沒有線條,也讓她逐步調整身材管理的方式。
李千那認為,運動的真諦是要完整地照顧到身心靈,不是只有瘦下來而已,「很多人壓力大甚至有憂鬱症,都可以透過運動來改變人生,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運動後心理狀態很健全、精神也很好,可以用更好的狀態去面對工作、生活。」
李千那平時維持一週至少到健身房報到3次,但為了在電影《山中森林》中呈現最好的狀態,她在開拍前若不用工作,幾乎每天都到健身房報到,「基本上我平常訓練全身都會練到,包含練背、深蹲、硬舉、臀推等,工作上有特殊需求,比如禮服會露手臂,我會在幾天前開始加強訓練肩膀和二頭部位。」
李千那透露,自己的訓練菜單會和飲食一起調整,並分享要在短時間內達到瘦身的小撇步,「假如要快速達到目標,通常一週要至少訓練4天,重訓搭配有氧一起,飲食則要嚴格的斷澱粉、斷糖,採取一天吃一餐的168斷食法,這一餐得含有油脂、蛋白質,另外就是一定要喝足2000CC以上的水,水分可以幫助人體代謝,且不管有無運動都一定要維持多喝水的習慣,另外,我運動還會喝BCAA放鬆肌肉。」
健身多年的李千那建議,剛入門時可找具有專業教練證照的教練指導,除了增加訓練成效,也能避免運動傷害,若真不知道從何找起,可詢問身邊在健身、運動的朋友,請他們推薦。另外,可選擇有防護員的背景,或是曾指導過運動員的教練,都是相當合適的人選。
平常工作繁忙,若沒辦法上健身房,李千那也有一些居家運動的道具,「家裡有健腹器可以練到上下腹、後背,彈力繩也是超好用的道具,一條可以訓練到全身,另外我也會用壺鈴來練腿和練臀,另外,我還在家裡裝了一隻單槓,用TRX做高強度的訓練。有氧的部分,我會到河堤跑步或是在家開合跳,這都是不用任何裝備就能做到。」除了訓練,李千那強調運動後肌肉放鬆的重要,「滾筒世界上最必須要有東西!有氧、重訓後都必須放鬆肌肉避免乳酸堆積,平常沒事也可以多滾,尤其女生可以多按摩腋下、胸腺及大腿內側,不只是幫助代謝,也可促進女性荷爾蒙分泌,讓妳更美麗。」
李千那近期在電影《山中森林》裡擔綱女主角,該角色為酒店女子,為挑戰突破以往的尺度,李千那做足準備,「床戲的部分可能會裸露到全身,雖然不會露點,但不知道導演會怎麼拍,所以這段期間盡可能鍛鍊腹部、肩膀、手臂跟臀部線條。」她也提到,近期除了工作,每天幾乎都會進健身房訓練,希望屆時能在螢幕前有最完美的體態。
首度和影帝李康生合作,又有大尺度演出,李千那認為,李康生給足她安全感,且開拍前一起讀本、勘查拍攝場景,已培養出一定默契,「過去看過他很多作品,他也是電影藝術家,這是我們第一次合作,互動過程中發現,他和我過去遇到的演員不太一樣,這部戲有很多新的突破、嘗試,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期待。」
影、歌、視三棲的李千那,近期除了準備電影拍攝,也在籌備新專輯和演唱會,她也期待在演藝工作持續突破自我。她表示,成為武打明星是她心中最大的目標,「台灣武打明星很少、戲劇也不多,有很多因素大家不敢嘗試,但我會想要去突破,所以開始嘗試拳擊、格鬥等運動,希望透過這些訓練來累積自己,未來能爭取到這樣的角色。」她笑說,之前在電影《狂徒》演出,本來以為終於有動作戲,「但我在裡面是擔任物理治療師,根本不會有武打戲。」
不只在演藝工作勇於突破自我,李千那在運動方面也從不設限,「未來還會想嘗試更艱難的運動,像是登百岳、跳傘、高空彈跳等,另外就是游泳,因為我一直無法克服怕水的心理障礙。」李千那透露,曾有家人因溺水過世,讓她內心總有陰影,「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成功突破,還有克服赤腳踩進游泳池的那種不安全感。」她也鼓勵大家,對於運動、飲食要為自己設立清楚目標,一旦目標確立,就沒有做不做得到的問題,「健康和愛自己非常重要,要好好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且愛護它。」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有從事運動或訓練的你一定都有過肌肉痠痛吧!所謂的肌肉痠痛大多數的人都會稱之為「鐵腿」,這時常發生於重量訓練、跑步或單車運動者身上,然而,這個正式名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也是許多運動訓練後較為不愉快的副作用,但有許多的人都認為運動訓練後,肌肉沒有產生酸痛就代表這次的訓練沒有成效!所以,運動訓練後的肌肉痠痛是件好事嗎?首先,我們就必須從肌肉為何會痠痛開始了解起!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定義,運動後的肌肉酸痛也稱為延遲發作的肌肉酸痛或DOMS,表明你的運動對肌肉組織造成些微的損害。南卡羅來納大學哥倫比亞分校運動科學系主任Shawn Arent教授解釋說,當這種肌肉損害或微撕裂發生時,我們的身體會透過觸發受傷部位的炎症來啟動修復過程。
另外,Arent教授也解釋說,身體組織的液體會積聚在肌肉中,給受損區域帶來額外的壓力,通常在運動訓練後12到24小時,開始出現你熟悉的肌肉緊繃感和疼痛感。
雖然,每次的運動訓練都會造成肌肉組織一點點的傷害,但是某些類型的訓練卻會造成更高程度的傷害,並且從廣義上來講還會引起痠痛等不適感。特別是,比起其它類型的常規訓練新的訓練動作,會比平常更激烈的訓練或涉及許多離心運動的訓練動作,都可能造成肌肉更大的傷害和痠痛感。
長灘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運動機能學系系主任Jan Schroeder博士說,離心或延長的肌肉收縮,實際上更容易導致肌肉出現痠痛感,你試著想一下,在小山坡上行走或慢跑或在二頭肌彎曲或胸部臥推期間,肌肉通常承受的傷害要大於向心動作(在肌肉不斷縮短的運動範圍中)。根據2019年5月發行的Frontiers in Physiology雜誌內的一篇評論說到,在離心與向心這兩種運動中,肌肉纖維組織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但是與向心的肌肉相比,更少的肌肉纖維被徵召來進行離心收縮。
肌肉組織撕裂或發炎,聽起來好像事件十分糟糕的事情!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說我們當然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炎症的發生,因為,根據過去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將會導致許多慢性疾病,但某種程度的炎症可能是肌肉生長和修復的重要信號,據Arent教授說,如果肌肉組織能從炎症中修復過來,那就能讓肌肉組織或得更加強大的力量,因此,雖然我們不希望肌肉經常出現發炎的狀況,但希望能盡快從發現的現象中恢復。
請記住,運動訓練後肌肉不一定要出現痠痛才表示訓練有效,會痠痛只是意謂著肌肉組織面臨一些小損傷,你不必每次訓練都要造成肌肉痠痛,Arent教授說,肌肉痠痛不應該是你判別訓練是否有效的指標任務,你只需要專注於訓練當下肌肉的感受度即狀態即可。
資料提供/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