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核心訓練
  • 跑步
  • 跑步訓練
  • 增肌
  • 跑5K
  • 徒手訓練
  • 跑10K
  • 瘦身
  • 上半身肌群
  • 運動生理
  • 瑜伽
  • 飲食
  • 觀念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飛輪車 Spinning Bike:快速燃脂的好幫手
1
飛輪車 Spinning Bike:快速燃脂的好幫手
2
如何成為性感尤物?讓Kate Upton告訴妳
3
居家健身正夯!給入門者的有氧及重訓建議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飛輪車 Spinning Bike:快速燃脂的好幫手

2016-09-01
配備館 健身 瘦身 飛輪 減脂 有氧運動 運動器材

或許你會認為,一直在原地不停地踩踏飛輪車的踏板是件非常無聊的事。但實際上,這項健身器材是針對快速燃脂的好幫手,而且很適合跑者做肌力與模擬爬坡時的訓練,只要30分鐘,便可以消耗500大卡,訓練心肺和肌力,同時雕塑腹部和腿部…等,到底為什麼會這麼神奇呢?

飛輪車Spinning Bike ©philsreviews.com

何謂飛輪車?

飛輪車,英文名字SPINNING,是由美國私人教練兼極限運動員的JOHNNY Goldberg於1991年首創,是一種結合了音樂、視覺效果等獨特的充滿活力的室內飛輪車訓練課程。
 
飛輪車的外型與一般的自行車非常相像,包括車把、車座、踏板和輪子…等幾個部分,車身穩固地聯結成一台車體。與一般自行車不同的是,它的結構可以做很大的調整,使騎行的人感覺更舒適。

飛輪車的發明者JOHNNY Goldber ©spinningafitness.cz

飛輪車的好處

與所有的有氧運動一樣,飛輪車也是在充分激發身體的運動細胞後,在消耗能量的同時達到減脂的目的。飛輪車是健身房中運動量最大的器材之一, 對體能的要求非常高,通常30分鐘即能消耗500卡左右的熱量,同時也排出許多汗水,身體的水分流失很快,因此要及時補水。但是大量的水分流失並不代表它是靠減水來減肥,如果你在運動的時候戴上心率錶,就會很清楚地看見自己在運動過程中,從哪一刻開始就完全是在消耗脂肪了。在以腿部為中心的訓練過程中,臀部、腰部、背部、手臂的肌肉都能得到充分的訓練,同時還能夠增強你的心肺功能。

起源於美國的飛輪車活力四射、熱情奔放,因此頗受25~35歲的人群的青睞。不過在國外這項運動可沒有年齡限制,因為它以科學化的訓練方式,確保參與者的安全,而且可以完全掌控運動的強度,適用於所有有運動能力的人。不過建議膝蓋有受過重傷的人不要選擇此項器材,因為整個騎行過程中,膝關節的摩擦很大,再加上高強度的壓力,很容易加深潛在的傷害,在日後的運動過程中就會慢慢體現出來。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也不宜參與,以免在高強度訓練中發生危險。

©fitnessbestreviews.com

騎乘前的注意事項

1. 無論什麼運動,在開始前一定要花點時間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可以慢跑一圈,或者做依些動態熱身操,待身體熱起來之後再開始。   否則非常容易受傷。
2. 應該先站直在踏板旁邊,將坐墊調到跟自己骨盆一樣高的高度,把手和坐墊的高度至少呈一平行線,這樣才是適合你的座位。

將坐墊調到跟自己骨盆一樣高的高度

3. 上車子後,先別急著坐下來,兩腳平行站直,膝蓋保持微彎,不要鎖死,將阻力器調至最重狀態,背部夾緊,腰打直,屁股向後夾緊坐下,雙手肘不要鎖死,保持微彎,輕鬆放置手把上。 

背部夾緊,腰打直,屁股向後夾緊坐下 ©exercisebikesexpert.com

4. 將車子前面的電子錶歸零,即可開始。

電子錶歸零後,即可開始 ©shoptime.com.br

騎乘中的注意事項

騎乘飛輪時,呼吸方法非常重要,應該要運用腹式呼吸的方式進行。在進行腹式呼吸時,由於腹部肌肉緊張與鬆弛交替發生,而使局部肌肉內的毛細血管也交替出現收縮與舒張,加速了血液循環,擴大了氧氣的供給,同時也有利於新陳代謝,對全身器官有調整和促進作用,增強心肺功能。

服裝選擇

服裝方面最好穿專業的車服,初學者則選擇彈性好的棉質運動服裝即可,盡量選擇硬底的鞋子,因為這樣可以很牢固地把腳固定在踏板上,防止滑落。

進階者建議可擇專業的車衣 ©2dagdietplan.com

飛輪車與健身車的差別

訓練身體或美體塑身建議選用飛輪車;若平時運動量較少,只是想稍稍活動一下筋骨,建議可選擇健身車。

健身車 ©chanson

1.飛輪車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一項團體的運動,它的運動強度相對於健身車更高。   
2.飛輪車透過剎車片來控制阻力,健身車則透過磁控輪來控制阻力。   
3.飛輪車的效果主要呈現在飛輪本身上面,透過音樂來進行節奏性的運動,更容易堅持,並對於減脂、塑身也更有效果。   
4.健身車一般都附有心率測試,而飛輪一般沒有,當然有些車型是可以選配的   
5.飛輪車適用於15-50歲之間的運動者,而健身車男女老少皆宜。

飛輪車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一項團體的運動 ©modernhealthandfitness.com

目前飛輪車在健身房仍是相當受歡迎的項目,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以提高身體的彈性、柔韌性及反應速度,並且使精力更加旺盛,心情更愉悅,將不好的情緒完全釋放出來。
 
台灣這幾年運動的人口,有比往年多了不少,但運動並不一定是挑戰自己,因為當你達到這個目標後,接下來呢?所以更多的可以是從運動中獲得什麼?可能是健康或是不同的人生觀,只要是正面的新意義,那便是一種獲得。

©washingtonpost.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成為性感尤物?讓Kate Upton告訴妳

2016-12-15
健身話題重量訓練瘦身故事

被票選為全美國最性感的凱特·阿普頓(Kate Upton)是美國《體育畫報》的專許泳裝模特兒,同時還是2012、2013年票選為全美最性感的女人,天使的臉孔加上凹凸有致的身材,讓她成為全世界男人們心目中的完美女神,但是,這樣的身材對她來說還是不夠,為了要再讓身材更完美更加性感,於是最近開啟了一系列的健身計畫,來打造她最理想的體態。

凱特·阿普頓(Kate Upton) ©monthlymale.com

在這個健身計畫中,凱特阿普頓一週有5天都在訓練,每天都花1~2小時在做特訓,其中訓練肌力部分最為重要。凱特阿普頓的教練將這套肌力訓練制定成一套循環訓練方式,並讓全身上下部位的肌群都可以訓練到,想要再加強特定部位的訓練也可以,這些肌力訓練菜單包括:硬舉、臀部上推、弓箭步、槓鈴推舉、深蹲等多種混合訓練來訂製。

凱特阿普頓(Kate Upton)健身
凱特阿普頓(Kate Upton)健身 ©moejackson.com

除了這些肌力訓練,必須配合還要搭上有氧運動才能讓凱特阿普頓的身材更加完美,每天在做肌力訓練前,凱特阿普頓都會在跑步機上跑個30分鐘讓身體活動起來。凱特阿普頓:「肌肉訓練能幫助我體態更加結實,但教練說,如果搭配有氧訓練可以讓我燃燒更多脂肪,更體態更加美麗,所以肌力訓練與有氧訓練的關係是密不可分,如果單純只做肌力訓練,沒辦法讓體態更輕盈,如果也只做上有氧訓練,身上的肉也不會緊實。」

凱特阿普頓(Kate Upon)的健身秘訣 ©getmascular.blogspot.com

但是在訓練過程中計畫嚴格的飲食是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凱特阿普頓:「我每餐都會攝取大量蛋白質和維生素,大約是4~6盎司的量,像是在蔬菜沙拉我總會加上一些雞肉丸或是鮭魚,在制定飲食計畫時,一定要避免吃許多加工食品,像是可樂、含糖飲料等,如果吃上太多加工食品會引響健身訓練後的成果,還有,一定要定時、定量的喝上天然的蔬果汁來補充維他命,因為蔬果可以幫助我排走身上許多廢物。」

凱特阿普頓(Kate Upton)飲食秘訣 ©Instagram/kateupton

這每一個健身方式都是漸進式進行,不管是否能承受多少重量或是進行的次數與組數,都需要慢慢來,如果一次大量進行,不僅會徒勞無功,對身體還會有更大的傷害,在還沒開始健身前,凱特阿普頓只能拿起20磅重的壺鈴(約10公斤),現在的她可能拿起200磅(約100公斤)的重量了。

在凱特阿普頓的社交平台上,還可以看到她還時持續的在健身,有時候還會與她的愛犬一起進行。

現在的凱特阿普頓,對自己的身材相當滿意,在拍攝寫真時更讓人目不轉睛。這幾個月扎實的特訓下來讓凱特阿普頓相當有感觸,凱特阿普頓:「很多事情需要一步一腳印來完成,時間久了再回頭看這一些,發現一切都值得,最神奇的事情就是,你會越來越沈迷在其中(健身)。」

凱特阿普頓(Kate Upton) ©stylebrity.co.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居家健身正夯!給入門者的有氧及重訓建議

2016-11-17
健身知識庫重量訓練無氧運動有氧運動BLADEZ觀念

現代人的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就算有心想運動也會常常因為下班時間太晚、外出需注意衣著打扮,或是自己太弱怕在健身房被人投以異樣眼光等因素而一直沒有付諸行動。然而,這一切進入到網路科技發達的社會都可以被改變,居家運動更可以因應自己需求量身規劃。

針對忙碌的人們能善用閒暇時間來從事運動,現在許多的健身網站或是線上課程漸漸開始推崇「居家訓練」,除了節省時間之外,還能持之以恆的在家中落實該有的訓練。

居家訓練正夯

對於剛開始想接觸運動的人來說,光用想的汗就流下來了,更別提從哪開始。《在家練肌力 體脂少10%》一書提出;無論做什麼運動,是該配合個人體力的程度、依照理想中的身材進行訓練。假設你的肌力較弱,就要針對現狀,從強度低的訓練開始做起,拋開不必要的煩惱;如沒時間、踏出家門、金錢考量…等,只要一個舒適的空間,甚至不必考慮穿著,對於初學者來說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除此之外,在決定訓練前,我們也會考慮購買器材的問題,其中動機、需求、空間、預算...等,都屬考慮範圍內。以有氧訓練的器材來說;飛輪車、跑步機、健身車等都是大眾最常的選擇,其器材特色是能快速燃燒脂肪,屬於體積較大的器材。而重訓則像啞鈴、壺鈴、槓鈴等這類型較小型的器材,不佔空間,又能練出結實的線條。

破除有氧及重訓的迷思

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建議不要太拼命,若太過全力以赴,非但效果不佳,反而會覺得相當無趣而產生不好的經驗,往後,不只是放棄,甚至感到厭惡。為了增加運動所帶來的愉快感,除了一般的徒手訓練之外,家中其實還可以放置一些輔助的健身器材增加訓練的強度,也讓自己的選擇變得更多元。

由於是初學者,我們必須先了解有氧訓練與重量訓練的效果與迷思;不少人認為只要有做有氧訓練就能達到減重效果,結果往往比預期相差的多,因為僅透過有氧運動來增加能量消耗有一定的極限,除基礎有氧訓練外,應再搭配各種不同的形式,如:間歇、高強度訓練、重量訓練…等,除了增加挑戰,也增加身體的肌肉量。

給入門者的飛速體驗選擇

如果不知道該從何時、何種器材開始,建議可將自己的身體做一個基準,由下到上,有氧+重訓,做一個完整的菜單:

飛輪車是很常見的有氧訓練器材,它是針對快速燃脂的好幫手,而且很適合跑者做肌力與模擬爬坡時的訓練,只要45分鐘,便可以消耗500大卡,訓練心肺和肌力,同時雕塑腹部和腿部…等,飛輪車的訓練共分為四階段訓練,從暖身、間歇、衝刺到伸展等步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全身性鍛鍊。以初學者來說,除了外型酷炫以外,在規格、造型、廠牌等考慮的眾多因素以外,關於使用者最在意的騎乘感受、品質穩定性、以及坐墊或整體的舒適與否,都是對於初學者來說最重要的考量。

除了價位與外觀因素之外,以下幾點也可以提供您作為選擇飛輪車的參考:
1. 車架的大小:關係到使用者的身高限制
2. 煞車阻力的表現:一般的煞車有羊毛氈與牛皮剎、磁控阻力的表現較優秀。
3. 騎乘時的音量:飛輪在騎乘時都會有點轉動的聲音,其中以磁控飛輪的音量為最小。
4. 飛輪盤的重量:這會關係到騎乘時的帶動慣性,大部分介於16-25kg之間。
5. 傳動方式:目前多為鍊條與溝槽皮帶,鍊條的傳動強度較高,壽命較長,但騎乘時的震動與聲音明顯,皮帶騎乘時較為平緩滑順,但長期的使用可能會有硬化或是斷裂的問題屬於耗材。

選擇好適合自己的飛輪車之後,就可以開始來參考我們的建議訓練菜單囉。

 有氧訓練  飛輪車

在開始前要先調整好飛輪車,坐墊;應該先站直在踏板旁邊,調到與腰帶一樣高的高度。

把手和坐墊的高度至少呈一平行線,測量的長度為手指到手肘的程度,上臂與前臂成90度至於坐墊前端與手支架處,指尖距離把手底部再抓約3指寬的空隙,初學者可選擇將把手調高(目的是減低下背及頸部的不舒服感),這樣才是適合你的座位。

知道如何調整飛輪後,就可以開始與菜單一起訓練,如果過程中跟不上運動強度,可依自己能力做調整,千萬不要逞強。

站姿抽車

 2  每次三組,阻力加重,加上趴姿騎乘

1. 阻力不變,坐姿騎乘一分鐘。
2. 阻力加重一圈,趴姿騎乘一分鐘。
3. 阻力不變,站姿抽車一分鐘。
以上坐姿、站姿和趴姿來回三組,待結束後,休息一分鐘,再進行第3組。

趴姿騎乘

 3  連續坐姿騎乘

阻力可在加重或是固定,連續騎乘10分鐘,轉速則維持在每分鐘70轉。

坐姿騎乘

收操伸展:將阻力調至最鬆,輕鬆踩踏5分鐘。

 有氧訓練  跑步機,跑出屬於自己的好成績

除了飛輪車以外,跑步機可說是家喻戶曉、百年不敗的健身器材。即便現在很流行在戶外路跑,但是這項器材對於許多健身房或是家庭來說,仍是一台必備的用品,大人小孩都適用。

不過多人跑步的姿勢並不正確,跑步技巧没有掌握好,造成全身肌肉不協調,這些因素容易對關節造成損傷。比如腳落在跑步機上時應當前腳掌著地,在緩衝至整個腳,大腿和小腿的肌肉既要協調又要有一定的收縮張力。這樣落在跑步機上發出的聲音會較小。而有的人,落腳至跑步機上時發出特別沉重,很可能是用腳掌直接落地而缺少緩衝所產生的結果。整個腳撞擊地面,地面對腳對身體有個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會對腳踝、膝關節產生撞擊,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在跑步機上訓練時,請記得肚子收緊,抬頭挺胸,收緊腰背部肌肉。若擺臀或擺手不正確,也容易對姿勢有所影響。擺臂時應當前後擺臂,而非左右,否則會造成重心左右擺動,對膝關節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現在的跑步機設計都越來越科技化,結合專屬APP搭配程式控制的功能或是心跳測試更能有效達成運動目標。

使用BLADEZ ARES S30 跑步機來做訓練,只要掌握好我們的心跳率來做自主訓練。在30分鐘內就可達到超越快走1小時的功效。

 有氧訓練  三階段踏板,依自己的程度,決定高度

若家中空間較小,放置一台飛輪車或體積較大的器材有困難時,我們可以選擇體積較小,且能收納的器材。貼心的BLADEZ知道大家有著這樣的困擾,所以推出一款三階段階梯踏板,這個器材在健身房是必要的課程,學員們在階梯上來回上下集各種花式變化,很就能適應動作且熱在其中,揮汗如雨後讓人更有運動滿足感。相較於其他大型器材複雜零件,BLADEZ三階段階梯踏板只有一塊主踏板和四個墊圈,踏板長度110公分,既穩固又輕盈,且不佔空間,依著自己的程度,來決定階梯的高度,給自己一個挑戰的新課題。

BLADEZ三階段階梯踏板

 重量訓練  多功能雙桿訓練器

此外,考量居家收納以及移動的方便性,能夠快速拆解、組裝的器材也相當受歡迎。雙桿訓練器能讓使用者利用自身的重量來訓練到全身的肌群和肌耐力,尤其是重要的核心肌群,其訓練簡單又多變化,常見的訓練可做伏地挺身、反向划船、加強臂力訓練還能做棒式撐體、敏捷訓練提升反應能力…等,精確的做好動作的每一步驟,讓肌群一同協力運作,使身型與肌肉結實提升反應力,以達到訓練最佳效果。

BLADEZ DT1多功能雙桿訓練器,可承受150公斤重量,考量方便收納,此器材須用簡單的螺絲自行組裝,採用六星防滑螺絲,除了安全防止桿與桿之間鬆脫外,同時也是穩定器材的另一道鎖,完全解決在訓練之中的安全顧慮問題。

 1  伏地挺身 (一個雙桿訓練器)

利用其中一個雙桿訓練器,並將訓練器倒下,雙手握住鋼管兩側,雙腳併攏,身體挺直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同高。手肘彎曲至與地板呈現90度時,停頓一秒。以身體軀幹的力量回復到預備動作,每組做10~15次,做3~5組。可訓練到前三角、胸肌、三頭、核心。

 2  側撐體 (一個雙桿訓練器)

利用其中一個雙桿訓練器,身體側身,以單手掌支撐身體,另一隻手叉腰,一腳放置地面,另一腳放置加寬泡棉上,動作開始時,用腹部的力量把整個身體向上帶起,讓身體與地面呈現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形狀。持續15~30秒為一組,做2~3組,時間到時身體放鬆,可以利用身體接觸地面來休息,可訓練到全身核心肌群。

 3  反向划船 (二個雙桿訓練器)

利用2個雙桿訓練器,身體放於雙桿之中,雙手掌朝上,握緊扶手,用身體上下做反向划船的動作,一次10下,做3-5組,可訓練二頭、背肌、核心。

 重量訓練  可調式壺鈴

除了有氧及肌力訓練外,如前面所述,光靠單一的訓練,效果也不那麼足夠,還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整體的線條看起來也更勻稱。壺鈴這個訓練器材近年來在亞太地區流行起來;多項研究和實驗也已證實,壺鈴運動是一個很好的全身訓練,對消脂、訓練肌肉,以及提升心肺功能都有很大的正面的影響,也是一個對新手至老手都需要的訓練器材。傳統常見的壺鈴重量有 8, 12, 16, 20, 24, 28, 32 公斤不等,每一個就代表一種重量,若想循序漸進訓練,家中所堆積的數量很可能超過10個以上,原本一個小小的器材,累積排列之下,近乎於一台跑步機的長度。

BLADEZ的HCB1可調式壺鈴光用一只壺鈴,加裝槓片,便可做5~25公斤的重量調整,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以常用的槓片為考量下去開發的多功式壺玲,如果家裡本身就有槓片啞鈴組多添購一只可調式壺玲即可有多種的器材訓練變化 。
光是壺鈴本身就有5.3公斤的重練,即便不加裝任何槓片,對於初學者來說也綽綽有餘,此外還解決了家庭訓練想要不佔空間、省錢還能增加重量的需求。

 1  壺鈴硬舉 (不加裝槓片)

雙腳打開略比肩寬,背部打直,重心向後,雙手輕勾住壺鈴握把,站起時再將雙手順勢提高,做10次。此動作拉高於胸前,可訓練到手臂與大腿肌群。

 2  盪壺

首先蹲下提起壺鈴,利用臀部與腿後的力量將壺鈴提起,順勢往前甩起,核心收縮維持身體穩定,壺鈴墜落過程利用下蹲緩衝力量,做20下,可訓練肩膀、背部、臀部、腿部肌群。

 3  俄式旋轉

坐姿,膝蓋微彎,雙腳張開與臀部同寬,抬起雙腿保持懸空,雙手壺鈴握於胸口高度,上身後躺45度,呈V字型,利用腹部的力量從左到右旋轉身體,讓壺鈴通過身體上方,左右來回為一次,共做1分鐘,可訓練直腹肌、腹內斜肌。

以上雖然是基礎的個人訓練,但最重要的還是要依照個人步調以及家庭的實際狀況進行,無論使用什麼器材,其宗旨皆是持之以恆的訓練,因為有練就有回饋,還能夠使生活步調變得更健康;久而久之,甚至可以影響身邊的家人或朋友,讓所有人都能更順心如意的過每一天。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核心訓練
  • 跑步
  • 跑步訓練
  • 增肌
  • 跑5K
  • 徒手訓練
  • 跑10K
  • 瘦身
  • 上半身肌群
  • 運動生理
  • 瑜伽
  • 飲食
  • 觀念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