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隨著年齡增加,眼部的沉積物會逐漸堆積,血管會開始增生,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會逐漸上升,也是老年人常見視力退化及失明的原因。不過,平常只要多攝取「4大營養素」就能降低風險,最好還要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才能遠離失明危機。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中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主要是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位萎縮,造成視力減退、模糊等症狀。AMD好發於50歲以上長者,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也大增,65歲以上長者更是約每10人就有1人罹病,為中老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
根據《美國眼科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的老年黃斑部病變研究指出,每天至少200克蔬菜、每天2次水果、每週2次魚,就能顯著降低42%罹患AMD的風險,其中每週2次魚就將風險降低24%;衛福部則建議每日至少需攝取300公克以上蔬菜及2個拳頭大小的水果,然而多數長輩攝取不足。
另外,根據《臨床營養雜誌》(Clinical Nutrition)的雞蛋攝取量與黃斑部病變研究指出,與每週吃少於1個蛋黃的人相比,每週吃2~4顆蛋黃的人,15年後發生晚期AMD的風險降低了49%。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表示,護眼食物「蔬菜、水果、魚、蛋黃」皆有助於降低AMD發生風險。魚含有Omega-3脂肪酸(包含DHA、EPA);蔬果含有葉黃素及玉米黃素;蛋黃含有葉黃素及玉米黃素,都是對眼睛很好的營養素:
魚:鯖魚、秋刀魚、柳葉魚、鮭魚等包含Omega-3,其中DHA能保護眼部感光細胞免受氧化傷害,而EPA能降低視網膜血管內皮細胞發炎。
蔬菜、水果: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芥藍菜、地瓜葉、綠花椰菜等,水果如奇異果、芒果、葡萄、柳橙等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此外,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為脂溶性營養素,可在烹調時加入些許油脂助其吸收,以達到更好的護眼效果。
蛋黃:澳洲雪梨大學視覺研究中心表示,攝取較高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人罹患AMD的風險會增加,而蛋黃含有這兩者,故每週2~4顆最為合適。若每天吃1顆或以上,其預防AMD的效果可能會減弱。
董氏基金會呼籲,50歲以上樂齡族,每日至少需攝取300公克以上蔬菜、2個拳頭大小的水果、每週2次魚、每週2~4顆蛋黃,這樣就不用花冤枉錢購買葉黃素與玉米黃素。除了飲食以外,建議每週180分鐘運動、減少太陽直射眼睛等也很重要,最好還要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放暑假了,到哪都塞車⋯平日工作、熬夜、運動時,很多人習慣買瓶能量飲料來喝,因為裡面含有咖啡因、牛磺酸和維生素B群等提神成分。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喝能量飲料只能短暫提神,不代表可以解除疲勞,尤其是「這6類人」攝取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頁發文表示,能量飲料之所以能讓人有精神,大部分是因為裡面含有咖啡因、牛磺酸和維生素B群等提神成分:
咖啡因:協助提神、幫助代謝、燃燒脂肪、抗氧化
牛磺酸:幫助我們保持高強度或高腦力的重要營養素
維生素B群:幫助新陳代謝、穩定情緒、降低疲勞感
高敏敏提醒,人體會感覺疲勞、精神不濟,正是身體發出需要休息的訊息,若是靠喝機能飲料,只能說達到提神效果,而非真正能補體能,一定要先具備這個認知,才不會陷入疲勞負債。若長期喝提神飲料、不注重休息,也會讓身體的體力透支累積,進而影響健康。
高敏敏說,咖啡因是一種神經興奮劑,攝取後會刺激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有消除睡意、提振精神、增加專注力的效果,但不代表能消除疲勞。咖啡因的作用一般可達3~4小時,隨每個人體質不同而效果不一。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應超過300毫克,若過量恐會產生心悸、睡眠障礙、心律不整等症狀。
至於添加牛磺酸跟B群,是因為當身體進行長時間活動,會開始耗損體內的牛磺酸,因而產生疲憊感、精神不振等現象,此時適當補充甲硫胺酸、半胱甘酸及維他命B6,身體會開始製造「牛磺酸」緩解疲憊感。
但高敏敏特別提醒,上述能量飲料所含的咖啡因、牛磺酸和維生素B群等提神成分,對於以下「6類人」需要更加注意攝取:
1.心血管疾病者:短時間內攝取較多能量飲料會改變心率和血壓。而能量飲不只有咖啡因成分,有些還添加了其他興奮劑,都會帶來負擔。
2.心律不齊者:短時間內大量飲下含大量咖啡因的機能飲料,容易造成心肌細胞過度釋放鈣離子,進而引發心律不整。
3.長期失眠者:飲料中的咖啡因含量會導致難以入睡,進一步減少總睡眠時間。能若是晚上飲用容易影響睡眠品質,使身體無法進入深睡狀態,甚至引發失眠。
4.孕婦孩童:避免咖啡因透過母乳傳遞給新生兒,加上某些配方所添加的草藥成分安全性尚未確認,也不建議哺乳媽媽們飲用。而未成年的孩子不應飲用:主要是咖啡因會干擾神經系統和骨骼的生長發育,且能量飲料通常碳水化合物含量也較高,經常喝可能會提升體重超重、肥胖及牙齒腐蝕的風險。
5.腸胃疾病者: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導致消化不良和泛酸。特別是有胃潰瘍和燒心症狀,或是喝完咖啡出現胃悶、胃灼熱、胃痛等症狀的人要少喝咖啡。
6.骨質疏鬆者:咖啡因具利尿作用,導致體內水份排出體外,使體內鈣、鎂、鉀等電解質的流失,因此將咖啡因列為造成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
高敏敏指出,能量飲料屬於機能飲料,是藉由身體代償機轉提取儲備能量,將來還是要償還的;且機能飲料的提神時間只能延續約2~4小時,如果體能相當疲憊情況下飲用,不但提神效果變差,甚至消失;還會加速身體疲勞,種下健康隱憂。
美國小兒科學會也聲明,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該飲用能量飲料,以免造成神經系統發展受損,以及危害心血管的健康。因此,高敏敏呼籲,能量飲只是輔助品,若想增進活力、緩解疲勞不適,最好的方式還是適當的休息加上充足的睡眠。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