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Garmin全馬PB班開課:科學化訓練挑戰渣打馬最佳成績
1
Garmin全馬PB班開課:科學化訓練挑戰渣打馬最佳成績
2
恢復跑步
停練1週要花兩週恢復! 10個關鍵助你強勢回歸跑步生涯
3
為什麼你不記得跑馬痛苦? 跑馬者不斷跳坑的科學實證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Garmin全馬PB班開課:科學化訓練挑戰渣打馬最佳成績

2016-10-07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訓練營 GARMIN

由Garmin與知名教練徐國峰領軍,號稱台灣唯一「肯亞級」跑步訓練營,於10/1正式開始先修課程。
這70位訓練營精英,是Garmin歷經兩個月選拔,從兩百多位報名者脫穎而出的最終參加者。三天的先修訓練課程,由徐國峰與 Garmin專屬心率教練傳授科學化跑步訓練的基礎技術與知識 ,並在未來的18週內接受教練群的個人化指導,完成為全程馬拉松量身訂做的跑步訓練課表。最終,70位學員將在明年2/12的台北渣打馬拉松一口氣訓練驗收成果!

Garmin全馬PB班於10/1正式開課

Garmin推廣科學化跑步訓練以久,18週的馬拉松專屬訓練課表以週期化訓練的概念,根據心率制定每個人專屬的訓練強度,用最經濟的練習量達到最佳的目標訓練效果。身為北體現役選手的心率教練梁哲睿表示「在過往選手生涯的訓練中,都以土法煉鋼的方式居多,希望科學化訓練的方式能夠帶領大家更聰明地進行訓練。」Garmin行銷部副理Jason,同時也是一手催生Garmin全馬PB班的大家長:「 我們非常重視這次訓練營,我們認為這是Garmin的使命,希望大家能更嚴肅的看待訓練、但是要以輕鬆的態度看待結果,因為你已經把該準備的都準備完了,接下來只要照著訓練把成績跑出來就好了。我們希望大家能用更系統化的方式與工具,來挑戰自己,用最少的跑量來達到最好的成績,這就是我們開設這個訓練營的目的。」

余文彥教練講解跑者肌力訓練的實作練習

同時值得高興的是,Garmin會將完整的18週訓練課表對外公佈,所有完整課表與訓練進度將於Garmin心率訓練社團公開分享,並歡迎所有有興趣的跑步朋友同步練習,也歡迎大家提出疑問,不定期會有專人上線回覆。首個週末的先修課程與實作講義已經完成上傳,包含跑步的標準跑姿的訓練動作教學、與跑者的肌力訓練理論與實務說明,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討論。

學員實地練習跑姿技術

Garmin心率訓練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09109535899954/?fref=t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停練1週要花兩週恢復! 10個關鍵助你強勢回歸跑步生涯

2020-02-20
跑步知識庫運動恢復運動傷害跑步訓練

跑步生涯中,有時我們會因為工作忙、天氣不好、感覺乏味,或是運動傷害而停止訓練。每當我們要恢復跑步時,即便是小跑5K都可能遇到麻煩。研究顯示,停練12-21天內有氧適能減半,而專家指出「停練1週要花兩週恢復」,那該怎麼恢復才能避免再度傷害、跑得比以前更好呢?以下是美國跑步書暢銷作家Hal Higdon的建議。

恢復跑步
停練1週要花兩週恢復! 10個關鍵助你強勢回歸跑步生涯

停練12天 體能減半

科學家目前已對停止訓練,或是如何加速恢復訓練的概念有了輪廓。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Edward Coyle博士,曾說服一群高訓練量的跑者(週跑量約128公里)和自行車手(每週騎約400公里)停止訓練,並測量他們的攝氧量,起初迅速下降,接著下降幅度減小。

諷刺的是,訓練量最大的受試者下降幅度最多,訓練量較少的則損失較少。測量結果顯示,這些受試者在停止訓練12-21天內,都失去了一半的有氧適能;在接下來的12-21天內,他們的體能水平也只剩一半;停止訓練3個月過後,所有人都有「停訓症候群」。

然而科學家們發現,要測量恢復訓練花費多長時間是更加困難的,因為數據資料很少,不過,仍可以從中做出一些有根據的猜測。Edward Coyle建議,每停止訓練1週,就需要兩周時間才能恢復到原來的體能水平。

知識便利貼|停訓症候群

根據Israel(1972)認為,停止訓練又可稱之為減訓或停訓症候群。我們知道當運動員在經過長時間運動訓練後,儘管在身心方面已藉由訓練獲得改善。但是,如果運動員為了維持訓練水準,甚至欲使其臻於顛峰,將需要更為高難度的運動訓練刺激,否則運動員將有可能因而面臨身體功能的減退,甚至情緒不穩的情形發生。然而,如果運動員因為生病、發生事故,甚至是賽季結束的休息期,暫時停止訓練是相當常見的情形。因此,停止訓練的發生對於運動員而言,如何保持生理、心理的健康與運動技術水準,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資料來源:運動生理學網站)

體能降低主因血量

依據Coyle的停止訓練相關研究,他確認導致體能立即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血量(Blood Volume)流失。在停訓後的第一個12-21天內,你將流失多達500毫升血液。

以往研究者們認為,停訓症候群是心臟功能惡化所造成;實際上,是因為心臟能泵送到肌肉的血液減少了。幸好當恢復訓練時,你可以重新獲得失去的血量,這不僅能更有效地將氧氣輸送到肌肉,體內還會有更多液體可出汗,有助身體降溫。一般來說,跑者可在1周內恢復血量。

不過,並非所有身體系統的停止訓練和恢復訓練時間都相同,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像是骨骼系統可能無法承受和以前同等程度的訓練壓力。

(實用恢復計畫請見:短暫休息後,你需要這些計劃來恢復跑步)

高齡骨骼系統承受的壓力
隨年齡增長,骨骼系統可能無法承受和以前同等程度的訓練壓力

10 大關鍵助你恢復訓練

恢復訓練並不會那麼困難,而且肯定比你人生第一次跑步容易許多。無論你出於任何原因,在一段日子後想重新跑步,以下10個關鍵提示,能讓你的恢復之旅更加愉快。

1. 訂一個目標  目標可以像你初嘗試跑步時一樣簡單。首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想重回跑步?為了苗條身材?要比以前過得更好?參加特定比賽?提前規劃好訓練計畫來實現這個目標吧!

2. 考慮你離開跑步多久  你將度過輕鬆或是艱難的恢復時光,取決於你離開速度訓練的時間多久。估計每一天的流失至少花兩天來恢復。

3. 忘記過去自己的豐功偉業  以前訓練多少年,與現在的你能做什麼訓練無關!如果硬做跟以前同等的訓練,可能造成傷害。當你恢復基本的體能後,問自己是否要恢復以前的訓練模式,包括速度訓練。

4. 別用舊習慣重蹈覆轍  在這次回歸後,你能避免過去跑步生涯中犯下的錯誤嗎?請重新評估你的整個訓練方法,不要陷入可能無法產生最佳效果的舊習慣中。

5. 考慮你的年齡  20多歲的跑者能像沒停止訓練過過一樣重回賽道,然而一旦進入30、40、50歲或以後,想要追回以前的速度將越來越難,但也要記住,這不是不可能。

6. 謹慎運用速度訓練  雖然想恢復最佳表現需要一些速度訓練,但是,在重建有氧基礎之前,劇烈跑步可能會導致過度疲勞,而使你更加挫折,因為你的肌腱和韌帶可能無法支持肺和肌肉產生的新力量。

速度訓練
在重建有氧基礎之前,劇烈跑步可能會導致過度疲勞

7. 了解恢復力量需要最久  停止跑步時,力量下降的速度最慢,所以它也需要最長的時間才能恢復。你將會發現,即使你找回良好的體態,最難的是重新獲得體能。

8. 不要急著參加比賽  競賽是能衡量復出後表現的好方法,但過度努力將冒著受傷風險,應該花一些時間訓練。如果恢復早期有報名比賽,抱著輕鬆的心情參加即可,別去擔心速度快慢。

9. 小心再小心!  如果你因為受傷停止訓練,那復出後要格外小心。必須先問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已經確定受傷的原因了嗎?」有時候休息不夠又用以前的訓練程度來練跑,可能會再度傷到自己。

10. 保持紀律和耐心  恢復跑步的路很漫長,但你仍可以回到路跑賽道並取得漂亮成績,需要的只是紀律和耐心。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為什麼你不記得跑馬痛苦? 跑馬者不斷跳坑的科學實證

2018-05-09
跑步知識庫觀念馬拉松

在跑全程馬拉松的42公里途中,跑者常承受著各種不堪的痛苦與疲累,但為何每次當你回想起比賽,痛苦經歷總是在腦海中缺席,只留下所謂「跑者的愉悅感 (Runner's High)」。所以即便每次剛完賽總喊著「我再也不跑全馬了!」不久後又重回馬場,一而再、再而三跳坑也不怕。難道這些跑者都暫時失憶嗎?國外研究顯示,這可能與大腦對耐力性活動的痛苦記憶有關。

為什麼你不記得跑馬痛苦? 跑馬者不斷跳坑的科學實證

研究:馬拉松完賽者低估跑馬痛苦

根據《記憶(Memory)》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研究針對62名馬拉松運動員,測試他們在馬拉松完賽一周、一個月、三個月和六個月後的記憶,發現他們都低估了跑馬當時的痛苦。
 
該研究作者Przemysław Bąbel表示,雖然跑馬是痛苦的,但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正面經驗,特別是對有完賽的參與者來說。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只針對全馬完賽的跑者,而這些研究對象可能比沒有順利完賽的跑者更能感受到積極正面的情緒。

建議:學習辨別不同程度的痛苦

雖然事後能忘卻痛苦,但跑者仍比一般人更容易理解和體驗疼痛。英國伍爾弗漢普頓大學體育心理學家Tracey Devonport分析,無論是誰,如果你正在完成一項耐力挑戰,都會在訓練期間和賽事中感受到各種疼痛和不適,這種疼痛是我們在能力範圍內能做的最高強度表現,並且長時間不斷重複同一動作。
 
正因如此,運動員不僅要學會將一些正常的疼痛(即前段所提能力範圍內的最高強度表現)與訓練連結起來,也需要辨別出訓練時「可承受的痛苦最大值」,以及「可能是運動受傷徵兆的痛苦」。學習辨別不同程度的痛苦,能幫助你克服長跑時感覺的正常疼痛與不適,並調整培訓計畫,來解決更多肌肉拉傷之類的問題。

學習辨別不同程度的痛苦,有助克服長跑時感覺的正常疼痛與不適

方法:將痛苦活動連結有價值的結果

糟糕的跑步經驗不足以讓跑者回到原本的跑步正軌上,但弔詭的是,每一位全馬跑者都能講出各種痛苦的馬拉松經驗,例如在最後幾公里處變跛腳、與無情的抽筋和擦傷搏鬥、整個腿像被火燒灼一樣痛、冒著颳風下雨快失溫…,在講述跑步的苦難同時,也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起跑線上。
 
這些跑者真的失憶了嗎?當然不是。Tracey Devonport分析,低估跑步時的痛苦是腦部工作記憶(以往稱短期記憶)中一個功能,人們傾向於回憶事件中的亮點,而不是每一個枝微末節,例如,你可能會記得開始和結束片刻,或是在某個距離標記處在人群中遇到朋友,這些值得注意的事件往往是片段的、偶發的,因此你記住了事件,而非當下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愉悅的情緒」,例如完賽後成就感、自滿、驕傲,可能減弱了你對艱難事件的記憶。如果一項痛苦的活動能產生有價值的結果,就會產生正面積極的情緒,而這樣的情緒似乎有助於確保疼痛不會阻止我們再次行動。

完賽後愉悅的情緒,可能減弱你對艱難事件的記憶


 
把痛苦當作馬拉松完賽的預兆,而不是跑步造成的結果。
-Przemysław  Bąbel
為了強化自己心中認定艱困比賽是一種正面積極的經驗,Przemysław Bąbel建議,跑步時將心力專注於已經達到了什麼成就,而不是還得付出多少努力。

最後,在賽後試著全神貫注於好的部分,例如今年四月全球六大馬之一「波士頓馬拉松」,在狂風暴雨和史上最低溫中開跑,參賽者跑步時可能感覺自己身處地獄,但也許能在比賽中保持住良好配速,或訓練了增進心智力量的技巧。認同這些正面積極的因子(而非抱怨途中補給),將能帶你跑出更長遠的路。

知識便利貼|跑者的愉悅感 (Runner's High)
廣泛發生於各類型運動員身上,通常在劇烈、長時間訓練期間或之後立即出現。大腦在體力近乎耗盡時,會適時分泌大量腦內啡,這是一種類似嗎啡的興奮劑,讓人情緒高亢、充滿活力,原本的肌肉痠痛、快虛脫的感覺就此一掃而空,得以繼續往前跑。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維基百科、書房旅人:李偉文的閱讀漫遊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