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25次打破世界紀錄 長跑皇帝 Haile Gebrselassie 獲AIMS頒終生成就獎
1
25次打破世界紀錄 長跑皇帝 Haile Gebrselassie 獲AIMS頒終生成就獎
2
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
3
最大攝氧量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5次打破世界紀錄 長跑皇帝 Haile Gebrselassie 獲AIMS頒終生成就獎

2016-10-10
人物誌 跑步 馬拉松 故事

國際馬拉松與長跑賽事協會 (The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athons and Distance Races, 以下簡稱AIMS) 日前宣佈,他們在11月11日的年度最佳馬拉松跑者獎 (AIMS Best Marathon Runner, BMR) 餐會上將會頒發終生成就獎給衣索比亞「長跑皇帝」海勒·格布列塞拉希 (Haile Gebrselassie)。

AIMS的會員是由世界110國家的超過410場長跑賽事的主辦單位所組成,其中包括號稱「世界最速賽道」的柏林馬拉松,而格布列塞拉希光是在柏林馬拉松,就曾於2006-09年連續四年拿下冠軍,並且在07年和08兩年都打破馬拉松世界紀錄。這位被公認為世界長跑史上最偉大的衣索比亞籍運動員,也曾在2006-08連續三年獲得AIMS年度最佳運動員 (World Athlete of the Year Award) 的成就。

格布列塞拉希得知消息說:「我非常開心AIMS的會員和贊助者今年選擇將這樣的殊榮頒發給我。我非常期待能夠出席頒獎典禮,我也很高興能在馬拉松的發源地雅典來和世界上從事長跑的所有朋友們一同參與這個盛會。」

「我們很榮幸能夠有機會表揚格布列塞拉希的個人成就,以及他對於世界馬拉松和長跑運動的推廣方面種種無人能及的偉大貢獻。」AIMS 總裁 Paco Borao 說道,「海勒的成功對於無論是非洲還是世界各地的人們無疑地都有極大的激勵作用,他對於長跑運動的專注與奉獻,已經成為我們追隨的模範。」

長跑皇帝 Haile Gebrselassie ©IAAF.org

長跑皇帝的故事

格布列塞拉希這位被公認為史上最偉大的長跑運動員,他在長跑界的地位與菲爾普斯在游泳界的地位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在生涯中參加過400多次比賽,曾獲兩面奧運萬米金牌、9項世界錦標賽事冠軍頭銜,其中包括4項萬米賽、1項半馬賽和四個室內田徑賽項目。在馬拉松方面,他也曾多次獲得柏林、杜拜、阿姆斯特丹和福岡等等國際馬拉松賽事的冠軍。在世界紀錄方面,從室內2千公尺、萬米賽到馬拉松,他名下總共有27項紀錄。這樣傳奇的一位「長跑皇帝」,究竟背後有怎樣的成長故事呢?

©sporting-hereos.net

成長歷程與訓練

格布列塞拉希1973年4月18日出生於衣索比亞阿魯西高原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家裡共有九個孩子,他排行第八。格布列塞拉希一家靠種植玉米和稻米為生,在他的一篇自述中,他說自己小時候甚至沒見過自來水。格布列塞拉希每天要跑10公里去上學,途中會穿過森林、狹谷與河流。晚上放學的時候,他也要跑同樣的距離回家。這個每天為了上學而來回跑的20公里里程,為格布列塞拉希未來的跑步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貧窮,小時候的格布列塞拉希一直是光著腳跑步,直到18歲時,他才第一次穿上跑鞋,不過當時他覺得非常不適應,因為它們「太沉重了」。更坎坷的是,他母親在他七歲時去世,因此他和其他兄妹一樣,必須早早肩負起幫父親擔起家計下田工作,整個童年就是一部辛酸史。

在他衝線並贏得眾人歡呼之際,觀眾們可能會注意到他的跑姿,一隻手臂總要比另一隻抬得要稍高一些,而且更貼近於身體——這並不符合身為一個專業跑者應有的姿勢,原來這都是因為他當年經常夾著書本跑步所導致的習慣。

他的父親曾經問過他,跑步有什麼用,能夠賺大錢嗎?然而他心裡比誰都清楚,他單純只是因為熱愛跑步這件事。沒錯,對於跑步的熾烈熱情才是敦促他不斷努力並獲得無比成功的基礎。直到1993年,格布列塞拉希贏得10000米世錦賽冠軍之後,他父親才確信他能更靠跑步來謀生,可以不用像其他兄弟姐妹們一樣務農,也可以過優渥的生活。

16歲那年,正在跑步的他被著名田徑教練科斯特 (Woldemeskel Kostre, 1947-2016) 選中,18歲時進入國家隊。從此,格布列塞拉希開始重寫他的人生篇章。當時他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獲得第99名的成績,於是,此後他選擇了更加刻苦的訓練。在科斯特的監督之下,他每週要跑220公里,時間是每天早上5點到9點和下午2點到5點。正是這樣對於訓練的堅持,讓他的長跑生涯達到了世界水準。

©sporting-hereos.net
傳奇田徑教練科斯特 (Woldemeskel Kostre) ©IAAF.org

踏上傳奇之路

格布列塞拉希憑藉天賦和努力,很快地在世界中長跑領域中嶄露頭角。1992年的世青賽10000米決賽中,格布列塞拉希在最後200米逆轉超越對手奪冠,對手還為了保住領先優勢而出手往他頭部揍了一拳。從此,這位長跑皇帝就這樣拉開了自己傳奇職業生涯的序幕。

以下是他職業生涯的一些亮點:

● 1993年,參加德國斯圖加特 (Stuttgart) 田徑世錦賽,獲男子萬米冠軍、5000米亞軍 

● 1995年,參加瑞典哥德堡 (Gothenburg) 世錦賽,以27:12.95獲男子萬米冠軍

● 1996年,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會,以27:07.34獲男子萬米冠軍

● 1997年,參加雅典田徑世錦賽,獲男子萬米冠軍

● 1999年,參加西班牙塞維爾 (Seville) 世錦賽,獲男子萬米冠軍

● 2000年,參加雪梨奧運會,以27:18.20獲男子萬米冠軍

Haile Gebrselassie於2000年雪梨奧運男子萬米奪冠 ©sportal.co.nz

● 2001年,參加英國布里斯托世界半馬錦標賽,以1小時00分03秒獲男子冠軍

● 2002年,在卡達以27分02秒打破男子10公里路跑賽世界紀錄

● 2008-2010,參加杜拜馬拉松,蟬聯三屆冠軍

● 2006-2009年,蟬聯4年柏林馬拉松冠軍,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馬拉松跑進2小時4分大關的人

● 他還是第一位5000米跑進13分 (1994年)、萬米跑進27分 (1995年) 的選手

● 格布列塞拉希獲得榮譽無數,1998年榮膺第18屆傑西·歐文斯獎,當選國際田徑總會年度最佳男運動員;2001年還獲國際奧委會授予奧林匹克勳章

● 他職業生涯共打破25次世界紀錄註,「長跑皇帝」的頭銜當之無愧

Haile Gebrselassie 25項世界紀錄(總共27項,其中兩項未獲IAAF認可) 畫面翻攝Wikipedia

光榮謝幕

2010年,格布列塞拉希曾因膝蓋受傷而被迫退出紐約馬拉松,並宣佈退休。然而經過數月的醫療與康復,他感覺自己傷勢好轉,便重返長跑舞台。當時,他說了一句話感動了很多人:「我覺得,我停不下來。」的確,馬拉松是一種充滿魔力的運動,不僅在比賽途中難以停下腳步,人生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比賽,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向著終點不斷奔跑,而且停不下來。

然而,人生沒有永遠的巔峰。2015年5月10日,42歲的他在曼徹斯特萬米賽結束後宣佈結束自己25年的長跑生涯。他坦言:「在2010年之前,我從未想過退休這個字眼,我也從未提過離開的想法。不過,我認為是時候停下來了,暫且來從事一些其他的事情,把機會留給年輕人吧。」

前任國際田徑總會主席迪亞克對格布列塞拉希的退役表示惋惜:「我實在無法想出什麼頭銜能夠授予這位超級巨星,對於地球上的人們而言,他早已超越了運動的範疇。」

格布列塞拉希於2015年正式宣佈退休 ©Andrew Boyers/Reuters

運動生涯雖已落幕,事業永不停止

雖然財富足夠讓格布列塞拉希在歐洲過奢華的生活,但他選擇留在衣索比亞創業投資,給自己的國人創造更多工作的機會,並不時捐助慈善事業。他很早就開始展現自己在商業上的天賦,從房地產到健康中心,除了贊助學校,還開辦了多功能體育訓練教育機構。但他個人私下生活很儉樸,還開著一部破舊的賓士車。

不但享譽國際,格布列塞拉希在衣索比亞已經擁有崇高的聲望,人們非常愛戴這位國際級的運動明星。很多人在給孩子取名字時,會選擇和他一樣的名字——海勒。「在過去幾年中,我們國家遇到了很多天災人禍,我必須盡我所能為它貢獻一份力量。在衣索比亞,只要我們生活在這裏,我們就應該發揮自己的所長,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格布列塞拉希未來計劃競選議會議員,「我希望未來成為獨立候選人,也可能會參選總統」。

身高僅有164公分的格布列塞拉希,迷你的身軀內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他從中距離到長距離,幾乎所有項目上都有所斬獲,這對於田徑運動來說,幾乎是不可思議的。雖然他已經不再在賽場上發光發熱,但他永遠是長跑史上的傳奇,是每一位長跑運動員崇拜的偶像與激勵的目標。

[註] 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Haile Gebrselassie總共有27次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不過其中兩項未獲國際田徑總會 (IAAF) 認可,所以官方紀錄是25項。(詳細資料見上表)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

2016-12-07
賽事馬拉松超馬跑步話題

台灣,是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的起家站點,也是品牌創辦人林義傑最內心身處的嚮往,他用自身參加極地超級馬拉松多年的經歷而產生的概念,透過三天兩夜長達一百多公里的賽程,讓選手體驗到必須用徒步的方式自行背負行李、食物,地形更是重重挑戰,從台灣南部的浸水營古道,甚至到了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這些路線對選手而言代表著對於不可能的挑戰,對義傑來說更是代表著一個願景的實現,藉由在極限領域的挑戰不斷,傾聽自己的聲音。

SUPERACE 品牌創辦人-林義傑
圖片說明 攝影師

跑步學堂台中班糨糊教練 裝備及賽前訓練祕技大公開

三天134公里的賽程中,選手必須自行背負7-8公斤的裝備跑,所有的食、衣、住、行都在這個包包裡全部完成,因此,大會在開賽前一天會進行裝備檢查及賽前說明會,確保選手有攜帶大會強制要求的參賽物品,以保障選手自身的參賽安全。相信有很多第一次接觸多日超馬賽的選手,對於裝備及賽前訓練一時之間還不知該如何下手,建議可以參考「糨糊」教練所分享的賽前裝備及賽前訓練文章,讓首次參賽的你,也能夠做出最專業的準備。

SUPERACE 台灣站裝備檢查
SUPERACE極地超馬賽事選手需自行背負行李、食物

回歸最原始的本質 走吧!用雙腳旅行去

超級馬拉松,這聽起來多令人嚮往又令人膽怯的詞啊!即便身體訓練素質已經足夠,第一次要跨出這一步,總是充滿著不安與不確定,很多人只願意相信教練,卻不相信自己其實已經可以,直到按下報名鍵的那一刻,還是覺得自己不可能完賽,但當你踏上自我挑戰的旅程,你會發現自己的力量遠比想像的還要強大。

2015 SUPERACE台灣站團體組-一直跑女孩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
越過極度疲憊與沮喪的界線後,我們也許會發現自己擁有從未意識到的力量與自在。這些潛在的力量從未被發掘,因為我們從未強迫自己越過障礙力量的高墻。

SUPERACE選手衝過終點後與隊友相擁而泣

當你越過那面障礙力量的高牆後,會看到的是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明年一月SUPERACE台灣站的冒險即將展開,SUPERACE的選手們常常在說,最難的其實就是報名而已啊!接下來一切就會這麼的發生下去,不是嗎?
賽事報名網址:https://goo.gl/2OP1rn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最大攝氧量

2016-05-16
觀念運動生理知識庫跑步跑步字典體適能

在耐力訓練一文中提到,身體的耐力跟「最大攝氧量」與「AT/LT」有關,「最大攝氧量」是在運動時身體能夠吸收的最大氧氣量,最大攝氧量的高低關係到氧氣的有效轉換高低,所以身體最大攝氧量越高,代表運動能力越好。

最大攝氧量的測定,仍舊需要專業的儀器測量與醫師測量,因為這樣的測量是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存在,所以無法自行測定。測定的方式利用在跑步機上跑步,並戴上氧氣面罩,藉由不斷調高速度,檢驗測試者的攝氧量的最大值。

最大攝氧量關乎耐力運動的表現。 ©getgoing-getrunning.com

不過現在的許多的心率表,也開始有測定最大攝氧量的功能,但是這些功能都是經由演算法所「預估」出來的數值,就會因為測試的環境不同,產生誤差。在《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一書中有提供一套測試方式與測驗量表,利用跑步搭配書中的分級量表來「估算」自身的最大攝氧量值,雖然這樣的測試比較簡單,但是仍有 一定的危險性存在。

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需要特地去測身體的最大攝氧量,只需要利用簡單的「安靜心率」與「最大心率」兩項數值,就可以大概了解身體狀況,與訓練狀況,唯有需要往專業運動員邁進時,在考慮前往專業的醫療中心做測定,再利用這些數值安排計畫,才是最恰當的方式。

最大攝氧量的測定。 ©10kstepsdaily.com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臉譜出版公司出版 (2015)
6. 徐國峰與科學化訓練 - 運動錶上最大攝氧量的估計值,準嗎?
7. 山姆伯伯工作坊-估目前的體能狀況(跑步)​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