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過倉鼠嗎?大家應該都知道倉鼠相當喜歡跑滾輪,常常在籠子裡跑個不停,而看著滾輪中努力運動健身的倉鼠,實在令人覺得相當療癒。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有名熱愛跑步的39歲男子狄恩·歐沃 (Dean Ovel),日前在自家後院打造了一個高6英呎 (1.8公尺) 的巨型木造滾輪,他將在這個滾輪上連續跑24小時,為當地醫院的失智症患者募款。
這位兩位孩子的爸爸來自英國艾塞克斯郡邵森德鎮 (Southend),他一直在尋找能夠為當地醫院募款的創意,直到他有一天福至心靈,想出了這個點子。
狄恩說,這個想法是他在挑戰另一個「10天內完成8個馬拉松」慈善募款行動時想到的。他說,當時他想到,「我需要一個能夠有『交際』功能的挑戰,而不是像這樣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於是,當他後來與同事聊到這個計畫時,並談到不想在枯燥的跑步機上連續跑一整天,而且這一點都不吸睛,其中一位建議說,那何不試試大型「倉鼠滾輪」呢?這個點子像閃電一樣打中了迪恩,於是他便利用幾周的時間,以及500英鎊 (台幣2萬多元) 的資金DIY打造了這個重達65公斤的巨型滾輪,他準備在當地一家購物中心的中央大街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這項慈善活動,因而認為心理因素可能是他最大的挑戰。他說,「真的像一隻倉鼠在一個大輪子上,並在大家注視的目光之下跑個不停實在會令我很不自在,而且我會很在意是否會在眾人之前跌倒。」
狄恩的38歲妻子長久以來一直為他的一些大膽但出於善心的舉動所困擾,不過,這次聽到這麼瘋狂的概念,她也只能淡定地搖搖頭走開。狄恩說,「她知道我頭腦裡會有怎樣瘋狂的想法,所以,我知道她這個搖頭而去的舉動,等於是同意我放手去做了。」
其實這種給跑者用的大型「倉鼠滾輪」並不是什麼創新。知名運動品牌在一些大型馬拉松前的博覽會上都曾建置過類似的裝置,讓跑者上場體驗,嘗試一下當倉鼠的快感。有些除了測速儀,甚至還連接上了發電設備,像最近的2015台北馬拉松expo就有,看你能夠讓幾個字發光。
狄恩過去跑馬拉松的最佳成績是3小時13分,而為了完成這項任務,他目前每天在巨型滾輪上練習。這個滾輪剛完成的時候,狄恩的29歲弟弟麥特,自告奮勇地當了第一個「白老鼠」,然而他上去跑了沒多久就跌了下來。狄恩表示,這巨型滾輪並不像一般倉鼠用的塑膠滾輪會慣性地一直轉動,一旦亂了腳步,巨型滾輪的速度很快就會慢下來。狄恩目前在滾輪上的最長紀錄是連跑2小時,但他希望能在正式挑戰那天到來之前,拉長到可以連跑3-4小時。
相信有許多要進入到全馬的跑者都有一個共同疑問:全程馬拉松賽前減量期期間,我是否該參加一次半程馬拉松的比賽呢?假設離我的初馬比賽日剩下兩週的時間,而半馬的距離與我現在的訓練距離恰好相同,我參加半馬比賽好還是不好?
身為運動生理學家與1350多名跑者教練的蘇珊‧保羅表示:不好!在全馬比賽前減量期參加半馬,坦白地說,對於大多數馬拉松老手來說賽前兩週的減量期期間參加比賽都不好。
跑量的累積實現不需要全馬賽前參加一次半馬比賽,賽前減量期就是恢復期,因此你要完全放鬆身心,為即將到來的全馬比賽做好各種準備。減量期的訓練計劃是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有一個充分的恢復時間,同時也是為了保持你的訓練水平不下降,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平衡關係。
賽前減量期讓肌肉糖原能夠恢復到最高值,讓代謝酶、抗氧激素以及其它一些激素恢復到正常水平,讓肌肉、肌腱與韌帶以及其它一些人體連接組織得以恢復和加強。賽前減量期期間,你的身體會異常忙碌,而不是你所想像的輕鬆無負擔。
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一般都需要兩周到四周減量計劃期,最常用的是三週減量期計劃。三週減量期計劃會要求全馬賽前兩週的跑量是10到14英里的跑量(即約16.1公里到約22.5公里)。這樣一個距離的跑步訓練與同等距離的比賽大不相同,主要差別是在強度上。跑步訓練煮是要我們傾聽身體的聲音,如有必要,我們可以選擇減少跑量或是降低配速,但在比賽當中我們大概不太會這樣做。
比賽當中,我們可能會選擇勇往直前,而不是去傾聽身體的呼喊。比賽的高強度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雖然我們難以確定具體的傷害是什麼,但我們必須知道如何不失能量的恢復與補償身體在馬拉松比賽中所遭到的不舒適。
如果我們能在身體裡安裝一個像汽車油量表的東西,那可是在好不過的事情了。通過觀察身體油量表,我們就可以知道身體裡燃料儲量還剩多少?甚至有可能在只剩下一半燃料儲量時,我們可能仍然以為撐到最後沒有問題,直到了14-16英里(即約22.5到約25.7公里)馬拉松比賽的撞牆期,才如夢初醒,明白身體裡的燃料早已燒盡,但卻也來不及了。
所以賽前減量期的目的是為參加馬拉松比賽而做好充分的準備,請牢記這個最主要的目的,若想參加半馬比賽,就等參加了全馬比賽並且讓身體完全恢復好再做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