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馬拉松世界50年來的變遷
1
馬拉松世界50年來的變遷
2
報名2017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 11/19用雙腳跨海跳島
3
跑馬拉松前受傷 該如何面對無法達成的目標?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馬拉松世界50年來的變遷

2016-10-26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趨勢 新聞

今年適逢Runner's World創刊50週年,不過當時這本雜誌在1966年創刊時的名稱叫做《長跑新聞 Distance Running News》。當這份雜誌問世時,一個馬拉松的距離為42.195公里,這個距離在今天看來依然如此,但不同的是,隨著世界環境與人口的變遷,馬拉松的發展景況也與50年前大有不同。以下就是Runner's World根據人口統計與時事為讀者所整理的5個重點發展趨勢,且讓我們看看未來在跑步賽事會有怎樣的演變:

 1  馬拉松參賽人數扶搖直上

根據路跑賽事統計協會 (the Association of Road Racing Statisticians,ARRS) 指出,1966年美國有29場馬拉松比賽,其中共有1,593位參賽者挑戰成功。50年來,這些數字逐年飆升,不過中間還是有一些小小的波折。

美國境內自1966年以來的馬拉松與跑者數目變遷 來源:Runner's World,轉製中文:運動星球

 2  跑馬選擇越來越多

1966年,全美僅有29場馬拉松比賽,但是,到了2015年卻有1,175場馬拉松比賽,這也許能解釋馬拉松賽為什麼有些無法長期舉辦下去的原因。五十年前,這些比賽的地點僅分別落在地圖藍點下方,如賓州、紐澤西和紐約州等附近的3個點上。時至今日,光同一個地區一年就可能有82場比賽。這個現象表示,跑者對於比賽會有更多的挑剔與選擇,包含沿途風景、過程、場地、樂趣…等等,正因為如此,各式各樣的路跑比賽籌辦者,得想盡各種新奇的方式及主題努力吸引跑者報名參加。

美國境內自1966年以來的馬拉松場次變化 來源:Runner's World,轉製中文:運動星球

 3  女性跑者增多,雖以短程賽事為主,不過也越來越多人跑全馬

Bobbi Gibb在1966年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比賽,她是參與及完成馬拉松賽的女性選手第一人,而她象徵了一個開始。1984年,美國選手瓊.班諾特 (Joan Benoit Samuelson) 在1984贏得奧運首次舉辦的女子馬拉松賽冠軍,隨後在名嘴歐普拉參加馬拉松比賽的宣傳效應 (Oprah Effect) 催化之下,儘管當時女性完賽者仍占少數,之後便有越來越多業餘的女性跑者參賽。這些日子以來,全美國馬拉松參賽人口的女性完賽者佔總人數的44%,女性跑者參與馬拉松賽的比例較過去有了相當顯著的增幅。其實,女性跑者僅在全程馬拉松項目仍無法超越男性跑者的總數,否則如今光是半馬賽程,女性跑者就佔了61%,更別說在2010年之後,女性跑者的總數已經超越男性。「參加一場馬拉松,除了本身的體力之外,更需要許多輔助的訓練與補給,與更多的睡眠。但大部分的女人還是以家庭為重,於是要她們放下身邊的事物來專心練習馬拉松,也就顯得困難。」賽事主辦者與專業跑者Kathrine Switzer說道,「女性參加全程馬拉松的人數也許很快會超過男性,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她們也漸漸感受到運動的重要勝過於整理凌亂的家裡。」

美國女性跑者在50年來的統計變化 來源:Runner's World,轉製中文:運動星球

 4  最瘋跑馬的國家已經不再是美國

50年前,在美國舉辦的馬拉松比賽佔全球總數超過60%,而且一半以上的參賽者都是美國人。不過這樣的主導地位也早已接近了尾聲,世界各地的不同國家的跑馬風氣正在快速興起。

1966年世界馬拉松完賽跑者數 來源:Runner's World,轉製中文:運動星球

2015年,日本馬拉松賽的完賽選手達到579,795名,首次超越美國成為馬拉松強國。雖然日本馬拉松賽以男性參與居多,不過近年也從4:1大幅縮短至1.3 : 1。目前中國的馬拉松人口也在急劇增加,相信再過幾年也會超過美國,以上種種都說明了為何美國的馬拉松主導地位接近了尾聲。

2015年世界馬拉松完賽跑者數(中國男女跑者比例不明) 來源:Runner's World,轉製中文:運動星球

 5  其他距離路跑賽事越來越受歡迎,不過全馬才是厲害跑者的競技場

如果你在1966年是一個重度跑者,那麽你應該是一位很棒的馬拉松選手。不過後來短距離的路跑賽越辦越多,吸引了更多的民眾來參與,雖然路跑賽事統計協會只能收集菁英選手的資料 (男性全馬最佳紀錄2小時20分以內、女性2小時50分以內),不過透過了相關統計數據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為何短距離的路跑會受到歡迎。正如,1970年代後期第一個10K路跑賽誕生,直至1990年代,參加5K和半馬的菁英跑者人數呈現大爆發。以賽事與參賽者來看,5K距離到半馬賽事在最近15年之間迅速增長,此外,越野賽和超馬兩種賽事最近則逐漸崛起,成為重度跑者的新寵。

50年來,三種路跑賽事的參與人數比例變化 來源:Runner's World,轉製中文:運動星球
1966年以來,菁英跑者參與美國路跑賽事的歷年變化 來源:Runner's World,轉製中文:運動星球

下一個50年仍是馬拉松盛世

與50年前相比,各種跑步比賽已經越來越多樣化,雖然增長數字有變緩,不過馬拉松的場次和參賽人數還是逐年攀升,而在菁英跑者方面,在2000年之後,參加全馬的比例也已經大幅增加。為何菁英跑者越來越愛馬拉松?有一部分的原因是馬拉松比一般路跑賽更有利可圖,自1998年起,全馬賽光是在冠軍獎金金額就已經翻多了一倍,但直到今日,一些田徑賽事獲勝者的獎金卻依然沒有什麼增長,這個原因往往是由於,許多馬拉松和路跑賽都是由企業贊助,而一些田徑賽都是由協會組織主辦,獎金額度當然天差地遠。以上種種因素加起來,讓Runner's World的編輯們仍信心滿滿:即使在下一個50年,最熱門的路跑賽事距離依然會是全馬42.195公里。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報名2017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 11/19用雙腳跨海跳島

2017-09-14
賽事跑步話題馬拉松

今年秋冬的澎湖很SPORT!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重磅出擊,推出「秋瘋季」系列活動,其中「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為壓軸賽事,是國內首見、在離島舉辦的「AB點」不繞圈馬拉松賽事!將在11月19日(星期日)於澎湖西台古堡盛大開跑。
 
「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精心規劃,共分:綠蠵龜組(全馬42.195公里)、天人菊組(半馬21公里)、小雲雀組(5公里)三個組別,其中全馬賽道首創從西嶼起跑,先往西直奔漁翁島燈塔,接著一路跳島、穿越跨海大橋跑回馬公。路線涵蓋:西嶼(澎湖第2大島)、白沙(第3大島)、中屯(第11大島) 及最大的澎湖本島,廣邀海內外跑者用雙腳完成一段相當獨特的「跳島+跨海」的旅跑壯遊行程,活動報名即將在 9月底截止,不容錯過。

報名2017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 11/19用雙腳跨海跳島

乘著偉大航道  我們用雙腳征服這美麗賽道

本屆賽事雖然是第一屆首次舉辦賽事,但「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希望透過這一條全新規劃、「不折返、不繞圈」的賽道,打造為一場經典版的離島馬拉松賽事。也讓澎湖渾然天成、絕美壯麗的海天景色,帶給跑友絕佳的感官體驗及深刻感受。而由設計大師蕭青陽操刀、入鏡、試跑的一支3分鐘大會形象片進來在網路上發佈,美不勝收的空拍畫面,已經在台灣島內及海外跑友圈內引發熱議及討論,並掀起一波報名熱潮。
 
主辦單位交通部觀光局澎管處方正光處長表示,今年澎湖秋冬共有四場路跑賽事,而由澎管處與縣政府共同舉辦的這一場「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不論賽道規劃、視覺設計都非常用心,目前外交部也積極邀約亞洲地區鄰近國家的外館邀請海外跑者也來參與這場盛會。澎管處也希望以「永續」的精神籌備這場賽事,希望「菊島澎湖跨海馬」能成為台灣知名,具有國際能見度,年年舉辦的澎湖經典賽事。

不繞圈、不折返   打造經典版離島馬

11月19日清晨開跑的「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期望讓來自各地的跑友感受澎湖獨特的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色,親身感受「世界最美麗海灣」的魅力。賽道路線沿經台澎金馬最古老的燈塔-漁翁島燈塔(高齡239歲)、壯闊的大菓葉玄武岩、二崁古厝群聚、牛心山、跨海大橋….等,有天然奇景、也有人文古蹟,不管是旭日初昇,或是海平面金波萬丈,連串美景無法言喻,唯有跑友們親身用自己雙腳,征戰這最美麗的賽道風光,才能留下這難以忘懷的足跡回憶。

國際設計大師蕭青陽操刀  熱血設計展現澎湖之美

本次賽事的整體視覺規劃,由葛萊美獎提名、德國紅點設計獎得主蕭青陽大師操刀,蕭老師親力親為,不管是空拍形象片、賽道親自試跑,還是陸續發佈的跑衣、獎牌…等完賽禮,從澎湖獨特的自然生態及歷史人文背景出發,呼應出菊島馬拉松令人讚嘆之美,值得所有跑友紀念珍藏。

01 環繞台澎金馬最古老漁翁島燈塔

沙灘瑜伽、排球、公益淨灘、BBQ選手之夜  賽前暖身活動四重奏

暖身活動的規劃也是「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的一大特色,本著YOLO樂活、運動旅跑、低碳足跡、海洋保育、守護澎湖灣的理念精神。11月18日(星期六)下午3:00起在隘門沙灘登場,包括與海洋公民基金會合作的公益淨灘,還有療癒的沙灘瑜珈、趣味的台法沙灘排球友誼賽,及最具澎湖海味的海灘BBQ選手之夜,動手、動腳又動口,暖身、暖心又暖胃。將讓這一趟「運動旅跑 x 低碳足跡」之旅格外有意義,並且留下更多美好回憶。無論您是跑友、非跑友,不管是遠來訪客或澎湖在地鄉親,都歡迎在賽前一天來到隘門沙灘同歡!

關於 2017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
日期:2017年11月19日(日)
組別:綠蠵龜組(全馬42.195公里)、天人菊組(半馬21公里)、小雲雀組(5公里)。
簡章+報名:
www.eventpal.com.tw/phcsm.html
暖身活動(選手之夜)線上報名: goo.gl/forms/4xqNdfOiNQfD75Wd2
機加酒優惠套裝行程:
goo.gl/pxbKYw
3D 賽道軌跡片:youtu.be/rIQ4wBg3kIo

 

資料提供/我尚網數位整合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馬拉松前受傷 該如何面對無法達成的目標?

2017-04-25
觀念運動傷害話題跑步

幾個月前,你報名了一場馬拉松賽事,開始制定訓練計畫,管理自己的生活,並努力進行著。過程中,甚至還為自己添購了新的裝備,一切都是為了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卻在這看似一切順利之時,啪!你的膝蓋似乎受傷了…。跑馬前受傷,要如何面對無法達成的目標呢?
 
眼看離賽事日期不遠,真不希望因為這個傷害而放棄比賽,於是你開始充分的休息、冰敷、熱敷、按摩、滾筒、上復健科,凡事對於治療運動傷害有幫助的方式一試再試,只希望在比賽得當天能有發生奇蹟。

糟糕的是,我們都知道發生運動傷害通常不單是某單個部位,而是整條筋膜的問題。在復健的過程中,原本只是膝蓋疼痛,卻可能因為過去長期的累積緊繃,造成其他的部位疼痛。天哪!幾乎整個下半身都在痛,該如何是好呢?

對一般的跑者或是非運動員來說,的確很難適應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因為當你和家人和朋友一起犧牲時間,甚至放棄了周末進行復健,只期望在比賽當天能順利完賽。
或許馬拉松對你來說甚至不只是完賽,是因為你本來就喜歡,是你的興趣,現在這一切的一切,逼得你得棄賽,該如何調適內心的拉扯呢?

 1   適當運用社交媒體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你隨時隨地都能在社交媒體上看見跑友們分享的運動大小事。這時候,你也可以適當運用這些工具,來分享最近的心情,聽聽其他人給予你的安慰,或許在其中,會遇到曾有著跟你有同樣遭遇的跑友,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或許能夠讓你的心情好些。

當然,每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心沉澱下來,不想再被額外的訊息打擾,暫時關閉這些社交媒體也無妨,選擇一個對自己最有益處的方式,再回頭看,心情會不同。

 2   放下完美,不害怕失敗

毫無疑問,在你的長跑中,你已經觸碰到了終點線,甚至可以從你身體的深處感受能量,並將最後階段的勝利回饋於此。但這些夢想的不會在每一刻發生,或許在這一次的規劃中,你已經想好自己要破PB或是到達某一個目標。但是時間只是一個數字,身為一位聰明的選手,就不要害怕失敗,因為真正的成功不在於你跑多快,而是心智能跑到多遠

 3   沒有跑步,沒有關係

有一些跑者認為即便他們得了足底筋膜炎或是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依然可以帶著這些傷到達終點,因此所謂的堅持兩字,便成了跑友們一定要印在心裡的詞。但是如果你不想,沒有人會怪你,若因為跑馬拉松會而受傷卻要一直堅持下去,對身體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且截至目前,並未有科學證實不跑馬拉松會造成任何不好的影響,所以請轉換心態,告訴自己:「沒有跑步,沒有關係。」

 4   擴展你的選擇

在治療運動傷害的過程之中,若遇到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他們能夠治療你的病痛,並幫助你更舒適。但在某些情況下,或許治療的醫生本身對運動並不是很了解,於是只能協助你注射些局部的止痛藥或類固醇,這些方式並未不妥,只是效果較短暫而已。建議可以多尋找、詢問一些治療、復健的地方,最終一定能找到合適自己的院所。

 5   記住你並不孤單

儘管看似所有的跑者都前去參加馬拉松了,但實際上還有很多跟你一樣狀況的跑友,只是沒有遇到而已,敞開心胸,多找些人說說話,當遇到知音,或有與你相同遭遇的人之時,你會發現這遠比一個人療傷來得更快一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