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喜愛在戶外運動的跑步人們的比例近乎於待在室內練習重訓的健身愛好者。不論你喜歡哪一種運動模式,在開始一個新運動之前,如果能配合一些肌力的加強訓練,不僅對於跑步本身的速度提升快速有效,同時也能延續自己想要繼續跑下去的動機。以下有幾個針對初階跑者的腿部肌力訓練,無論在室內或是室外,每日只需花3-5分鐘練習,便有助於跑步效率的提升。
弓箭步抬腿可訓練臀大肌,在執行此動作時身體要保持直立,核心收緊,避免駝背或凹腰,前腳膝蓋不可內收。後腳的膝蓋應儘量接近地面,才能達到其效果。每次10次,共做3組。
進階版:待熟悉後,可以以交叉跳耀的方式做訓練。直接跳離地面,從原本的腳換至另一腳在地面,有點像是剪刀腳的概念。
橋式是穩定臀部肌群最有效又簡單的動作。針對長期坐著的人而言,此動作能有效改善姿勢,對脊椎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動作。
雙腳與肩同寬,接著雙腿屈膝,雙腳踩地,雙手平放於身體兩側,臀部夾緊,慢慢將下背及骨盆離開地面,抬起身體後,保持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呈現一直線,維持10秒,再回到平躺姿勢,共作3組。
進階版:當臀部夾緊往上提起,使身體呈一直線後,右腳向前延伸,放下左邊骨盆,利用支撐腳的力量推起停留10秒。 左邊亦是如此。
棒式在執行途中,肚子要保持收緊,身體呈一直線,不可拱背或凹腰。可訓練:腹直肌、腹橫肌、手臂和肩膀肌肉。
用肚子和腿部的肌肉將身體從地面撐起,用雙手肘和腳趾支撐身體重量並保持呼吸,維持30秒,休息5秒,再做3組。
進階版:側棒式,可以將身體翻至側面,並用前臂和腳部支撐重量,雙腿交疊伸直,穩定身體,將臀部抬離地面,至頭部和脊椎成一直線,保持呼吸約20秒。
登山式除了能鍛練核心肌群之外,主要鍛鍊到的肌群還有:三頭、肩膀、核心、臀部和大腿等肌群。在雙腿交互往前移動的情況下,應以髖關節為軸心,核心、肩膀及手臂要保持穩定,不可隨著下身的動作而有所搖晃。
以標準棒式姿勢預備,左膝彎曲觸碰至左肘,右膝彎曲觸碰至右肘,左右輪替,做1分鐘。
超人式可訓練到三角肌、臀大肌、腹橫肌、腰方肌等多項肌群,此外還可訓練身體平衡。
右手與左腿同時抬起,肚子平貼於地面,停留5秒,左手與右腳同時抬起,肚子平貼於地面,停留5秒,重複動作,每邊10次,共做3組。
進階版:上半身和雙手微離地面,雙手向後延伸,停留10秒,雙手向前延伸,停留10秒,動作交替,連續做1分鐘。
運動品牌New Balance釋出2021年為響應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所推出《We Got Now》女力無所畏懼形象廣告,邀請到了「運動女神」房思瑜與「長跑甜心」張芷瑄攜手詮釋女性在逆境中突破,散發出的自信光芒的時刻。
《We Got Now》的形象標語詮釋了品牌Fearlessly Independent無畏獨立的核心精神:無須等待他人的許可,展開積極行動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New Balance用此品牌精神鼓勵女性為自主權的發聲,以城市路跑做為引子,帶出兩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女子 – 房思瑜與張芷瑄,透過運動鍛鍊、步伐調適、呼吸平衡等心境轉折,以來演繹女力突破心境之美,特別在這世代,身兼多職、累積無數斜槓加權已是常態,女性如何在多重身分與外界標籤的壓力下,仍無所畏懼的綻放自我,不設限的把握當下的邁出步伐,以女力勇敢征服舒適圈。
「We Got Now的精神是鼓勵全球的年輕世代無畏地重新定義自己,並且追求自己的熱情。」New Balance全球行銷副總裁Chris Davis表示。「 New Balance相信當下的力量。的確,未來屬於每個人。但是現在卻只屬於我們。」
房思瑜示範款:極致緩震Fresh Foam 1080 v11
由New Balance實驗室所開發的獨家中底科技Fresh Foam X,將過去大受好評的Fresh Foam緩震系統再強力升級,整合跑者步態分析以及足部壓力圖等數據,打造出屬於新世代的科技結晶。Fresh Foam X中底以多邊、凹凸的幾何形狀加上雷射切孔創造出潰縮空間,並減去不必要重量,結合中底材質本身具備輕量、高韌性、耐用等特性。
鞋身選用精心製作的 Hypoknit 針織面料呈現半內靴式型態,使鞋面能縝密貼合腳掌曲線,透過織線密度的調整在不同區域表現出延展性、側向支撐、透氣排熱等功能,不需要太多磨合適應即可輕鬆開跑。Fresh Foam 1080v11 流線精練的外型可以輕鬆與不同風格的服裝相襯,從輪廓到細節曲線的安排都以不規則線條去勾勒,在提供舒適的暢快跑動體驗的同時,Fresh Foam 1080v11 都是那搶眼的足下亮點!
「速度」是New Balance FuelCell極速科技的DNA,身為New Balance史上回饋效能最強大的中底發泡材質,FuelCell極速科技能快速回彈造就澎湃推進腳感,挑起追求速度的渴望,幫助跑者盡情發揮實力,締造極速表現,2019年發表至今也持續以性能特色各異的跑鞋迎合不同族群的需求。
本季New Balance針對其Rebel系列推出全新第二代改革,除了延續第一代表現搶眼的科技中底帶給跑者的動能反饋,更使用與高階碳版競速鞋RC Elite 相同配方的中底;第二代優化了鞋底橡膠材質使其更輕盈,並針對高磨耗區域配置耐磨橡膠,提供更流暢的競速體驗外,更加倍衝刺與競速所需的絕佳穩定性與力量傳導,能於賽程後段有效帶動跑者奔向終點。
FuelCell Rebel第二代在鞋型輪廓上也大躍進,鞋身使用輕質網眼面料維持透氣乾爽,鞋領以兩側低、後跟高的造型兼顧腳踝靈活性與腳跟保護;鞋側的經典N字識別搭配不對襯色調拼接設計,在全新的大膽亮眼配色強化下,演繹了嶄新的競速運動美學。
資料來源/New Balance
責任編輯/Dama
年輕人發生膝蓋痛最常見於跑者,在跑步障礙當中,膝蓋痛高佔50%以上。許多運動咖一遇膝蓋痛,就認為自己罹患最常被統稱「跑者膝」的髂脛束症候群(ITBS)或髕骨疼痛症候群(PFPS),但膝蓋痛的兇手只有這兩個嗎?當你發現膝蓋周圍疼痛,看看以下這6種常見膝蓋疑難雜症,去找專業復健科或物理治療所檢查自己出了什麼問題吧!
跑步和走路的模式大不相同,以膝蓋為例,走路時會有一股力量將小腿肚的肌肉往腳踝方向拉,但理想的跑步姿勢卻是將其往膝蓋方向拉。另一方面,跑步的著地點如果跟走路相同,不斷反覆的錯誤動作,使膝蓋處的肌腱左右晃動,摩擦到骨骼,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疼痛;如果你喜好的運動項目廣泛,那麼膝蓋更可能有其他激烈動作造成的問題。
簡單來說,因為跑步導致的疼痛主因是「壓力」,過度的壓力使肌肉與肌腱有發炎現象,甚至使骨頭受損。造成疼痛的壓力可分為拉扯、壓迫、錯動,或是這三種組合成複合式壓力。拉扯壓力代表性的例子是拉傷;壓迫壓力代表性例子是髕骨疼痛症候群;而錯動壓力代表例子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以下是膝蓋周圍各種可能的疼痛症狀、原因,以及可自行舒緩的改善方法。
症狀:膝蓋外側刺痛、尖銳疼痛或瞬間劇痛,疼痛感可能從大腿外側延伸到膝蓋下方,上下樓梯時膝部疼痛加劇。
主因:膝蓋重複彎曲伸直動作時朝內或外倒,使韌帶與骨骼產生摩擦造成發炎。X型腿的人應特別注意右腳發生ITBS。
改善方法:把右大腿朝髖關節外旋的方向扭轉,若不疼痛可在伸展狀態下施加壓力。
症狀:膝蓋內側疼痛,但又指不出、摸不到確切位置。初期時有時無,隨著時間慢慢變嚴重,不只在跑步時疼痛,走路時也會痛。
主因:髕骨軌跡滑動異常,使髕骨與髕骨溝相互摩擦造成發炎、疼痛。
改善方法:握住左大腿靠近膝蓋部位,往膝蓋方向按壓;伸展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
症狀:突出於膝蓋內側的肌腱疼痛,尤其常見於左腳。因為患部接近,常被誤認為內側韌帶炎或半月板損傷。
主因:左腳踢蹬之後,讓鵝足部的肌肉在放鬆狀態下甩向空中,拉扯肌肉與肌腱;尤其在腳懸空時不是前後擺動,膝蓋下方出現扭轉動作,就容易產生此問題。
改善方法:伸展放鬆臀部肌肉,藉此改善左腳與身體連接處的緊繃狀況。
症狀:膝蓋內側中央刺痛或尖銳疼痛,右腳出現這種現象的機率遠大於左腳。
主因:通過膝蓋的小腿肚肌肉(腓腸肌)承受拉扯壓力,造成位於膝蓋的小腿肚肌肉端點(肌腱)發炎。
改善方法:揉捏小腿肚下方的內側部位的比目魚肌、伸展比目魚肌、訓練腓腸肌。
症狀:膝蓋肌腱接於膝蓋骨處有明顯的壓痛,尤其膝蓋下緣疼痛較常見,偶爾伴隨局部腫脹現象。
主因:最多見膝蓋肌腱反覆拉扯或過度運動引發,但也可能因為一次不當的跳躍或局部撞擊而引起。
改善方法:做股四頭肌等長運動,伸展股四頭肌、腿後肌。
症狀:輕則關節感到拉扯或活動時有疼痛感;重則關節腫大、劇痛發炎。如果韌帶完全斷裂,關節失去支撐造成不穩定現象,常合併嚴重血腫。
主因:膝關節有4條主要韌帶,包括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外側副韌帶及內側副韌帶。前、後十字韌帶損傷主因在運動中激烈跳躍或急停,脛骨過度前移或後移,增加十字韌帶的壓力;內、外側副韌帶常在膝部外側受到加強的外力或過度扭轉時造成損傷。
改善方法:大腿前方股四頭肌的強化訓練。
當你想解決運動傷害造成的膝蓋疼痛,不能只針對疼痛的患部,還得改善造成壓力的原因,例如不合腳的鞋子、變形的骨骼、失去平衡的肌肉與不當的跑姿。
資料來源/《跑步障礙改善BOOK》、堡 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運動醫學資訊網、力邁物理治療所、台中學善物理治療所、國軍高雄總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世英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