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英國「馬拉松教父」 人生目標是完賽1000場馬拉松
1
英國「馬拉松教父」 人生目標是完賽1000場馬拉松
2
24 種方法助你破PB、跑步速度更快
3
2016 RUN FOR LOVE 藥健康-全民公益路跑 邀您與毛寶貝跑出健康跑出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英國「馬拉松教父」 人生目標是完賽1000場馬拉松

2016-11-12
人物誌 跑步 馬拉松 故事

2016年10月30日於英國牛頓阿伯特舉辦的Sibelco Dartmoor Vale Marathon上,人稱「馬拉松教父」的史帝夫·愛德華茲 (Steve Edwards) 完成了他人生第752場馬拉松。

這些年下來,憑藉他跑過的700多場馬拉松,現年54歲的史帝夫·愛德華茲已經打破了許多紀錄。雖然有其他堅強的跑者也累積了同樣甚至更多的馬拉松完賽紀錄,應該沒有人敢在他面前誇耀自己的平均完賽時間——史帝夫擁有驚人的3小時16分紀錄!

Steve Edwards完賽人生第752場馬拉松。 ©Facebook/Steve Edwards

每兩週就完成一場馬拉松

平均算下來,史帝夫在過去28年裡,每兩週就完成一場馬拉松。但儘管跑馬拉松於他來說看似輕鬆自在,他仍然為每一場比賽不遺餘力地在準備著。

「我們必須對每一場馬拉松比賽保持敬意,」史帝夫說。「我不對一場全馬的距離望而生畏,因為我對於過程已經非常熟悉,但我從來不因此而不尊敬每一場馬拉松。若你敢這麼做,那麼這天將是馬拉松反咬你一口的日子。我所有的準備都一絲不苟;每件事都要注意到最微小的細節才行。」

來看看史帝夫創下的紀錄吧。他在28歲時便已締造完成第100場馬拉松最年輕者的世界紀錄,然後接著在次年創造另一個世界紀錄,在他29歲時(1987)這一年裡完成了100場馬拉松比賽,也繼續成為完成200場馬拉松比賽最年輕的人,並擁有在連續10天裡以最快速度完跑10場馬拉松比賽的紀錄。

當他在回憶自己的第一次馬拉松是早在1981年時,我們發現史帝夫對於馬拉松的喜愛並非忽然而來的。「我跑到大約14或15英里時,對自己想『這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史蒂夫回憶道。在這場比賽之前,他最長只參加過5英里距離的賽事。「我本來打算用穩定的速度來跑,並希望可以用約3小時30分完賽,不過接著再跑了一英里之後我的雙腿變得…… - 我不知道怎麼了 - 我只是不想再往前跑了!我當時不知道什麼是撞牆期,​​身體狀況變得很糟,所以我只能走一段接著跑一段,然後又用走的完成這場馬拉松。這真是最不應該做的事,因為你的雙腳會變得越來越硬。」

正如許多其他的初馬跑者一樣,在這次痛苦折磨的經歷之後,史帝夫非常堅決地認為他永遠再也不會跑這種距離,讓他的腳「黑青腫痛」的賽事,但他隔年又報名參加了一次這場考文垂馬拉松(Coventry Marathon)。雖然他第二回跑得稍慢一點,但是馬場上參賽群眾的互相打氣和感染的跑步氛圍把他一再拉回起跑線。直到1988年,他在自己的第四次馬拉松比賽跑出3:16的成績,他才開始對跑步認真起來。當時他遇見一位「百馬俱樂部」成員並有了簡短的對話,不過這段談話竟成為他跑馬的啟蒙語。誠如其所言,史帝夫在那年完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20場馬拉松。

©Facebook/Steve Edwards

人生目標是1,000場馬拉松

打破記錄、達成目標的渴望是絕不是一種簡單的魅惑。展望未來,史帝夫的長遠目標是完成1,000場馬拉松。他說:「也許之前不敢想,但我現在認為這是可能的,」這位勇者相信他可以在60歲出頭時在這個目標旁邊打上勾勾。

儘管史帝夫並沒有受到太多嚴重的傷,他承認,「我跑過完全沒受傷馬拉松的數目應該可以用一隻手的手指頭數出來。」史帝夫平均每星期跑超過50英里,但他將他跑步的持續性和耐力—與相對健康的身體—歸因於多項因素,包括良好的營養和水分補充、大量的核心運動、重量訓練和交叉訓練。「交叉訓練對於身體整體肌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我認為它這麼多年以來幫助了我,」史帝夫說。

談到他的動機,史帝夫認為自己是由成就一些無人匹敵的壯舉來驅動。但同時他也知道,人體是一個隨時容易出錯而停擺的機器。

「另一件激勵我的事情是,只要上路跑,你永遠離你的下一次傷害不會太遠,你永遠不知道運動傷害什麼時候會出現,」他說。「我會這麼想:是的,這可能是你最後一場馬拉松了,那麼你要不要出門?」

Steve Edwards 近日也將700馬經歷出書。 ©Facebook/Steve Edward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4 種方法助你破PB、跑步速度更快

2019-08-12
跑步知識庫間歇訓練跑步姿勢全馬訓練跑步訓練馬拉松觀念

想要破PB﹖從跑步訓練、交叉訓練、伸展、恢復、營養補給到比賽策略,甚至心理建設,各方面的努力都能為跑速加分。我們統整出24個重點方法,助你跑速更上一層樓,甚至突破個人最佳紀錄!

24 種方法助你跑得更快、破PB

1. 保持良好姿勢

無論任何跑速,關鍵都是練習良好且適合你的跑步技術。大原則是保持上半身挺直且放鬆、以中足在臀部下方著地,手臂呈90度前後擺動而非左右。(延伸閱讀:開始跑步前必學會的事-關鍵跑姿)

姿勢跑法中「關鍵跑姿」的4種角度 ©臉譜出版《跑步,該怎麼跑?》

2. 間歇跑

間歇訓練是利用高強度與低強度訓練交替,以提高速度和耐力,並在更短的時間內燃燒熱量。

3. 法特雷克跑轉換配速

「法特雷克跑」在瑞典用語中意為速度遊戲,是一種與間歇訓練相近的長距離的訓練方法。透過交替慢跑和衝刺,可以逐步建立速度和耐力,同時消除跑步的單調無聊。

4. 節奏跑訓練快速穩定

緩慢而穩定可能贏得比賽,但快速而穩定可以建立速度。節奏跑(又稱乳酸閾值跑,比你的5K配速慢10-15秒)讓跑者能找到一個「舒服有難度的」速度並保持20分鐘。

5. 別忘了衝刺

為了改善加速技術,衝刺跑必須納入訓練,通常約50-200公尺跑8-12趟。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一些菁英跑者、嚴肅跑者在路跑賽前都會做一些短衝刺。(延伸閱讀:長距離跑者也需要做衝刺訓練嗎?)

6. 跟跑步機當好朋友

跑步機有助於調整你的步幅和步頻。基於「速度=步頻×步幅」的公式,如果提升步頻與步幅任一項,就能提高速度。(延伸閱讀:跑步遇瓶頸?用跑步機拉抬跑速的3大好處與8個提醒)

7. 跳繩

把跳繩加入你的日常訓練中。一般拳擊手都清楚﹕快速的雙腳意味著快速的雙手;對跑者而言,跑速的雙腳更直接影響快速的步伐。

快速的雙腳意味著快速的雙手 ©fitnessmagazine.com

8. 運用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是預防傷害、強化體能的基礎,強壯的核心肌群讓跑者能在跑步時使用更多力量。根據2009年有關核心肌力訓練和運動表現關係的研究指出,每週只需15分鐘的核心訓練,就足以幫助跑者加快速度。

9. 阻力訓練

試著在跑步時拖著某些重物以提高阻力,如果預算允許或有體驗機會,可嘗試反重力跑步機來觀察阻力的影響。

10. 重量訓練

更強壯的肌肉能讓你更快抵達終點。雖然跑者不需要練出大肌肉,但2016年一項研究顯示,每周2-3次重量訓練可大幅提高跑速。

11. 跑坡

跑在戶外或是跑步機的斜坡上是一種阻力訓練,你將建立起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後肌和臀肌等跑步時所需的肌肉。

12. 飛輪交叉訓練

騎飛輪可以訓練你的臀部,同時迫使你的雙腿舒適地從緩慢優閒騎行到全力衝刺。跑步也是如此,所以試著以飛輪做為交叉訓練吧!

13. 做登山者

登山者 (Mountain Climber)是一個模擬登山的全身性的動作,除了能鍛練核心肌群,還可鍛鍊到三頭肌、肩膀、核心、臀部和大腿等肌群。步驟如下﹕
步驟1﹕以棒式預備,手臂彎曲呈90度,雙腳併攏伸直,腹部收緊。
步驟2﹕一腳膝彎曲觸碰至胸前 (另一腳不要掉下來)。
步驟3﹕左右腳交替觸碰至胸前,盡量快速移動。

14. 每天伸展

雖然伸展和預防跑步傷害的關連尚未釐清,但每天伸展,特別是針對髖屈肌,可提高靈活性、更能邁開大步往前。

15. 做瑜伽

你可能曾聽過「跑者瑜伽」一詞,瑜伽確實相當適合跑者納入訓練。2016年一項有關男大生運動員的研究顯示,每週2次瑜伽課程可增加關節靈活性,並在10週內改善平衡,而這些都是跑者需要的。

16. 足夠的睡眠

以往研究顯示﹕良好休息的運動員有更好的反應時間和更快的速度。近期一項研究更指出﹕延長睡眠時間能提高耐力運動表現,並建議每晚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或是多運用零碎時間小睡片刻。(延伸閱讀:想跑更快?睡眠時間是秘密武器)

17. 減脂

減掉脂肪(而非減掉肌肉)可以幫助跑者節省時間,研究顯示美減少1磅每英里平均配速能減少2.4秒,相當於減掉0.45公斤每公里平均配速可減少約1.5秒。要注意的是,每個人都有其適合的減重範圍,在開始進行減重計畫前應諮詢專業人員。(延伸閱讀:我跑馬拉松 我還需要減肥嗎?)

18. 注意腳趾

整個身體從頭到腳都可能影響跑速,跑步時試著腳趾上鉤(背屈),可透過減少著地時間來降低著地時的衝擊力。

19. 改變呼吸方式

學習如何在更快的跑速下呼吸,是需要平時練習的。請同時使用鼻子和嘴巴吸吐,以獲得最大的氧氣量供給肌肉,並嘗試腹式呼吸,將空氣填進橫膈膜而非胸腔。(延伸閱讀:跑步搭配3:2節奏呼吸 讓你跑得更穩、降低傷害)

20. 少碰糖

雖然跑步的能量需要碳水化合物(醣類)轉化而成,但垃圾食物提供的「糖」只會減慢你的速度。在跑前適當時間吃全穀物、義大利麵能提供更持久的能量,又不會壞了身體。

21. 喝杯咖啡

有研究發現,低劑量攝入咖啡因可提高運動表現,儘管這方面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但咖啡確實是個符合比賽規定的運動前補給劑,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奧運會運動員使用咖啡因來提高他們的表現。(延伸閱讀:跑步前先來杯黑咖啡對於跑速有幫助?)

有研究發現低劑量攝入咖啡因可提高運動表現

22. 別往回頭看

低頭看腳或是轉頭觀察戰況,可能會浪費你寶貴的比賽時間。應專注於前方距離約10-20公尺,想像自己衝過終點線的喜悅,或是拿到獎牌時的成就感,總而言之,就是把目光放在前方。

23. 換更輕便的跑鞋

不是要求你赤腳跑步,但跑鞋越輕量,越能模仿足部的自然動作、提高步伐效率。在符合腳型和足弓前提下,可嘗試市面上販售的赤足鞋,或是挑選較輕量的鞋款,看看減少重量後是否影響你的步伐。(延伸閱讀:你是不是穿錯鞋了? 專家親授選鞋6大指標)

24. 衣物輕量化

比賽當天,把額外的衣物、外套和補給腰包拿走吧!身體上的贅物越少,速度越快,這就是為什麼多數職業選手都穿著背心和短褲上場,補給則靠專屬補給員協助。

資料來源/GREATIS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6 RUN FOR LOVE 藥健康-全民公益路跑 邀您與毛寶貝跑出健康跑出愛

2016-10-06
賽事跑步話題馬拉松活動路跑

臺中縣藥師公會為慶祝70周年並協助創世基金會安養植物人,特發起 「2016 RUN FOR LOVE 藥健康-全民公益路跑-為植物人而跑」。9月30日,假台中市政府文心樓一樓中庭,台中市議會林士昌議長、議員、藥師、植物人和其家屬以及兩隻可愛的柴犬聯合出席,呼籲民眾走出戶外,以跑步方式健身,並提醒民眾重視自身的健康管理及用藥安全,也藉此拋磚引玉,號召更多民眾一同參與公益路跑,幫助弱勢家庭。

    繼去年「望高寮」公益路跑,今年「2016 RUN FOR LOVE藥健康-全民公益路跑」將沿海線,由台中港旅客服務中心起跑至高美溼地話題景點「景觀橋」折返,設有21公里、12公里、6公里、3公里休閒組和3公里寵物陪跑組,期盼愛的足跡能夠遍布臺中山海屯。主辦單位臺中縣藥師公會邱建強理事長表示:「藥師為社區鄰里間健康及用藥安全的第一線守護者。104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以慢性疾病為主,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佔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二、三名;據衛福部104年統計,全台植物人數共4千多位,創世基金會17所植安院,共安養了700多位,歷年安養約1,900位,因疾病導致植物人的狀態佔5成,其中發生者年齡多處青壯年期,個人健康問題,不可不重視,因而舉辦公益路跑。此次特別加入3公里寵物陪跑組,期待11月20日號召民眾、寵物以及主人們,跟著藥師一起跑出健康、跑出愛。現場並設有諮詢區與流浪動物認養區,歡迎民眾詢問相關問題。

競賽路線COURSE MAP

本次公益路跑路線,沿途海天一線,港口特有景觀貨櫃場、風車大道和景觀橋,以及跑者補給站讓跑者大飽眼福、口福!歡迎民眾與家中心愛寶貝一同參加。即日起至10月中截止報名,活動所得扣除支出全數捐贈創世基金會作為弱勢服務經費。詳細報名資訊請見http://lohasnet.tw/Runforlove/,愛心專線:04-23841126 愛跑小組。

參賽物品 SOUVENIR

紀念衫
紀念衫圖樣放大

完賽好禮 FINISH-SOUVENIR

完賽獎牌樣式

2016 RUN FOR LOVE 藥健康-全民公益路跑

date 2016 年 11 月 20 日(日)
place  台中港區服務中心
web 報名請上 http://lohasnet.tw/Runforlove/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