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聖安東尼奧的Angela Cortez今年六歲,年紀小小的她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好幾場5公里和半馬的比賽。現在,她正在為今年秋天在當地所舉辦的達拉斯超級野獸斯巴達障礙路跑賽做準備。
當她的教練Javier Rosas第一次聽到她的年齡時,不禁揚起了眉毛表示驚訝,不過Rosas也表示:「從去年開始,我就一直幫助她持續向前,直到她完成了第一個五公里的比賽,如果他不想要跑,我也不會這樣做,但是,她就是想贏。」
是什麼樣的因素讓Angela想要開始跑步呢?她的阿姨在幾年前的某個路跑賽上獲得好成績,當Angela看到她的阿姨在台上領獎時,竟激起了自己也想像阿姨一樣獲得獎牌的慾望,因此這個小女孩便開始了自己艱苦的訓練路。
Angela的人生第一場5公里路跑賽的完賽時間為41:00,半馬的時間是2小時44分鐘,就這樣每天持續不斷的練習,一天比一天進步,目前,她的5公里最好紀錄是28:30。
斯巴達障礙路跑賽中,有一個項目叫做泥漿跑步,泥漿跑起源於英國特種部隊,原來是一項10-12英里的跨越障礙比賽,主要用於軍事訓練,測試參賽者的力量,耐力和毅力。為了讓Angela順利通過這項挑戰,Rosas也為她安排了更多的耐力和距離訓練,並增加肌力訓練。Rosas表示:「我不會訓練她快,只想讓她安全完賽,若要快,也要按照自己的心念,才能真的快。」
其實Angela並不太喜歡做訓練,有時,她會因為不想訓練而鬧脾氣,當發生這種情況時,教練Rosas都會提醒她,要她不要忘記自己的目標以及快要接近比賽的時間,而後,Angela便會認真地回到訓練之中。
大多數的跑者在看別人進行訓練時,通常不會對於誰幫她訓練或做什麼訓練感到疑惑,因為這是個人的決定。不過,對於那些不跑步的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麼Rosas要幫Angela做這麼多的訓練?此外,很多人也認為,讓一個六歲的孩子跑26英里是一種虐待行為。而她的媽媽Siomara Moreno也提到,很多人也曾向她投訴為何要讓自己的女兒做如此瘋狂的決定?但是Siomara Moreno卻回答他們:「如果我發現她做不到,我會阻止她,但如果她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那我會支持她。」
Angela經常跟比她年齡大一倍的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當起跑後,她便很快地超越他們。Rosas解釋說:「最常和她一起跑的是一位10歲的孩子,Angela是最年輕的一個,而且大多數的孩子不會像她一樣跑的這麼多。」而Angela也表示她跑步只是因為她喜歡贏的感覺。
Angela最喜歡5K的賽事,但她也喜歡跑馬拉松。正如她所述,馬拉松有點瘋狂,如果她喜歡的話,有時候她會跑更長的距離來提高速度。
Rosas說:「當父母讓孩子去參加運動或其他相關課程時,他們當然會乖乖的參與,這是因為你帶著他們去。」但Angela是自己決定要開始跑步,對她來說,這不是一個課程,而是之中,她真的很開心。
今年九月到十二月期間,Angela還將再參加六場比賽。有時候,最小的腳印能夠創造出最大的奇蹟。
資料來源/Women's Running、News 4 San Antonio
責任編輯/瀅瀅
「如果你夠努力的話,40 分鐘就夠了。」培訓非洲首位女性奧運金牌得主德拉爾圖.圖盧、5,000 公尺和 10,000 公尺世界紀錄保持人肯納尼薩.貝克勒等多名世界冠軍的教練森塔耶胡.艾胥圖,在《跑出巔峰》一書受訪時,分享他培訓衣索比亞跑者們的一週訓練課表,更透露教練對跑者的訓練哲學:訓練並不是在追求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而是一種共同努力。
衣索比亞的跑者花了很多時間培養節奏感和時間感,每天早上我看到那些無止盡的練習就是這件事的證明。閉上眼睛,你會聽到一腳穩穩踩在地上,一聲輕輕摩擦,又一隻腳,一起一落的節奏,聽起來就像是一個人。張開眼睛,眼前是十二名成列的跑者,正節奏一致地做著同樣的運動。
「跟上某人腳步」(Following someone's feet)的意思不只是跟上他們而已,就字意上也是去模仿他們的步伐,在他們踏出左腳時踏出左腳,踏出右腳時也跟著踏出,將自己的步伐完美套入他們的節奏中。我跨大步的跑步動作是源於十多年來的練習,我的身高接近六英尺(183 公分),但我無論是在英格蘭、蘇格蘭還是法國的跑步俱樂部裡,都沒人教過我要跟其他人同步來跑,也從來沒聽過這種事。要忘掉自己的步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有人要我像這樣「跟上他們腳步」時,我覺得自己就像被蹣跚又缺乏節奏的步伐絆倒向前一樣。不過,看一群衣索比亞的跑者訓練,他們卻經常跟彼此完美同步,踩著同樣有效率又整齊的步伐,像這樣的步伐是由無數小時的練習而來。
我請森塔耶胡跟我說明一下他一位運動員平均一週的訓練。他說,首先會有 30-40 分鐘之久的漸進式暖身,週一他們會跑長坡,他指著森林下方一隅,指出一條先是陡峭、爬上去後沿著森林邊緣都是緩坡的路線。你可以看到那條經過上千次踩踏而形成的路線,他現在提到。「這山坡剛好四百公尺長。」他告訴我。原來那裡就是蒂鲁内什.迪芭芭(在四屆奧運會中共獲得 3 枚金牌和 3 枚銀牌)進行長坡訓練的地方,也是大家在阿迪斯(衣索比亞首都)提到的地點,我在心裡想。他跟我說自己的訓練原則是:年輕運動員剛好適合持續進行 40 分鐘不間斷。「所以他們花 40 分鐘上去再下來,然後停下來。」他說。再來他們會伸展 20 分鐘,因為「沒有伸展你將一無所獲」。
隔天他們會做「法特雷克跑」(Fartlek),這是我最愛的瑞典語單字,沒有之一,意思是「速度遊戲」,基本上就是把很多段快跑和很多次慢跑混合在一起。這種跑法在衣索比亞很熱門,是阿比比.比基拉的瑞典教練歐尼.尼斯卡諾在 1960 年代引進當地,森塔耶胡說這個訓練內容涵蓋「很多種速度」。同樣地,在漫長的熱身之後,他們會跑 40 分鐘。他急著強調,在快跑和慢跑之間都沒有休息,只有不同程度的強度。
「如果你夠努力的話,40 分鐘就夠了。」他說話的時候眼中閃耀光芒,他說到了週三他會開始讓他們去跑柏油路,這件事最近才可能做,因為「中國人決定為我們從阿塞拉修一條路到這裡。」他說即使是現在,他們也只能兩週跑一次。「那感覺就像跑在石頭上一樣。」再一次,他們會跑 40 分鐘,常常是費勁難熬的 40 分鐘。他會騎摩托車跟在他們後面,根據路邊的公里標記監測他們的進度。「我會等在標記位置,」他調皮地說,「然後大喊:『你晚了!你得跑快點。』」這是最近另一個新方式,這條路和摩托車都是一年前才有的。
到了週四,他們會再回到鬆軟的地面訓練,在一大片田野上,跟平常一樣連續跑 40 分鐘。「他們可能會跑斜線或是繞圈或『法特雷克』,」他說,「做些讓自己持續感到有興趣的事。」
週五他們會輕鬆長跑 1 小時 20 分鐘,其中應該有「很多地方要跑上跑下,但是沒有山丘」,森塔耶胡語帶神祕,又說他會利用這次練跑來測試跑者的領跑能力,以及能否承擔起選擇合適路線的責任。
學習領跑之所以重要,是跟跑者對於能量的共同看法有關。去「跟上某人的腳步」就是去分享他們的節奏、利用他們的能量,所以領跑或配速通常被阿迪斯的跑者描述為「承擔別人的負荷」。這些跑者所背負的期望是要他們能夠學會分享自己的能量給他人,然後一起求進步。
阿姆哈拉語中有一個片語描述這種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當許多細線集結在一塊時,它們就可以綁住一頭獅子。」訓練並不是在追求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而是一種共同努力。這也是為什麼森塔耶胡會對衣索比亞人的近期表現感到如此失望,他們的表現在最近的主要錦標賽上,屢屢都未能實踐團隊合作的「綠色洪流」。他將失敗歸究於去到阿迪斯阿巴巴的運動員被比賽的全然競爭給吞沒,還有受到大筆獎金滋養的個人主義。「找回綠色洪流,」他輕笑說著,「然後我們就可以對莫.法拉(英國長跑選手,創下多項世界、歐洲與英國紀錄,並獲英國女王封為爵士)和肯亞人說『ciao』。」
森塔耶胡指導的跑者正處於他們田徑生涯之初,其中很多人還不到十五歲。如果他們有進步,就會前往某個政府贊助的培訓中心或像阿勒姆那樣加入阿迪斯阿巴巴的俱樂部。由於這些運動員都很年輕,在貝科吉他們一週只訓練 5 次,到了週六,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可以自己做些熱身和技術練習,但是他們總會在週日休息一整天。「但他們不應該關機」教練補充說,「他們應該要一直想著如何提升下週的表現。」這是他訓練哲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說,運動員雖然是採取團體訓練,但是他的回饋卻是針對個人。
一個教練最糟的事就是用快速匯報來突然結束訓練。「跟我的運動員在一起」他說:「我們會在訓練結束後坐上 20 分鐘。跑步是社交活動,所以運動員會個別來問我:『我今天有哪裡不好?要怎麼改進?』我試著讓他們在每次跑步過後去思考某些東西。」在這裡,成為一名跑者大多是在培養心智強度與心理韌性,還有(再次提到的)耐心。跑者可以藉由每週練跑 5 次以上來試著加速進步,但森塔耶胡寧可採用循序漸進而且經過審慎計劃的方式。
• 圖文摘自墨刻出版, 麥可.克羅利著,陳卓均譯
《跑出巔峰:越慢越快,從衣索比亞跑者的逆境思考術,學習如何戰勝自我、改變人生》一書。
本書特色
To 專業跑者
這不是關於跑步技巧的工具書,卻是非常具有啟發性的跑步寶典,或許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
To 業餘跑者
你或許不必像書中的專業跑者一樣折磨自己,但你還是能從他們的經歷感受到跑步的熱情,想起自己跑步的初衷。
To 潛在跑者
如果你還沒開始跑步,說不定你會被書中的跑者感染而躍躍欲動,發現自己其實也愛跑步。
To 人生跑者
跑步就是人生,也許你不跑步,但人生總是要過,如果你現在對人生感到困惑,本書可能引導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To 好奇讀者
你的好奇是對的,順從你的直覺,這本書能帶給你的,不止於知識,還有面對生活困境的勇氣。
更多《跑出巔峰》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鐵人三項一直以來都需要大量的體力、肌耐力,以及意志力才能完成的賽事,然而就因為這種巨大的鐵挑戰,總是吸引許多人參與,但是在賽後總是會精疲力盡,不僅精神上,身體也會受到巨大的傷害,此時,除了透過飲食恢復身體外,也需要一些方法來輔助。以下5種超實用的恢復方式,身為鐵人的你,一定要收藏!
在賽後,想必全身都需要洗刷過才感到舒適。在賽後,可先沖一下冷水洗,再泡上6-10分鐘的熱水,此時熱水澡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冷水能收縮血管,在冷熱交替下,可以加快排掉乳酸,幫助賽後能較快恢復疲勞。
在賽後,身體正處於肌肉全不沾黏的狀態,因此如果要加快排出乳酸堆積,建議可以採用深層組織按摩或是運動療法按摩來來恢復身體,如果要自己按摩,建議可使用滾筒來對深層肌肉進行按摩。
對於所有運動員來說,瑜伽是一項對身體恢復非常好的運動,不需要太多的體力就能達成。許多瑜伽都有針對鐵人三項開設課程,除了能幫助賽後恢復外,對於提升運動表現以及預防賽中受傷都非常有效,當你結束賽事時,不仿做一些靜態瑜伽伸展,不僅能恢復疲憊的精神,身體也能修復。
運動完後,總是肌肉處在緊繃狀態,總會有痠痛的不適,有時呼呼大睡也未必能將全身肌肉放鬆,此時,可以透過針灸來緩解緊繃的肌肉與神經。中醫認為,過量的運動會造成身體經脈受損,使缺氧血液堆積在局部組織,形成氣滯血瘀,就容易產生痠疼痛,此時,針灸就是行氣活血最快速有效的方法,透過針灸能讓血瘀散開,酸痛就能緩解。
靜脈注射是給賽後需要快速恢復的人使用,通常會注射非固醇類消炎藥、止痛,與肌肉放鬆作為治療的方式,還會注射許多維他命以及礦物質來幫助身體恢復,但如果能採用以上四種方式來恢復疲勞的身體,是不需要考慮到注射,營養方面也可多攝取大量蛋白質來幫助肌肉恢復。
資料來源/ACTIV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