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8種活力瑜珈開啟你美好的一天
1
8種活力瑜珈開啟你美好的一天
2
告別水梨型身材!雕塑雙腿的5組瑜伽動作
3
瑜伽不只體位法,還可觀察脈輪了解自己哪裡失衡!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8種活力瑜珈開啟你美好的一天

2016-11-23
知識庫 瑜伽 瑜伽動作 生活 訓練動作

瑜珈是開啟你早晨的一天活力來源,當一早起起床時,懶懶得伸個懶腰以及深深地呼吸之後開始進行瑜珈,人體將會感受到許多活力以及平和的心情。早晨進行瑜珈可以增進我們新陳代謝、調解人體內分泌,並讓外在以及內在變得更加光彩,更可以提升我們日常工作表現,以及緩瑣碎事務帶來的煩躁的心情。

起床 ©metro.co.uk

 1  闊腿嬰兒式

步驟1:採跪姿的姿勢後,將雙腿打開大於肩膀。
步驟2:將身體緩緩向前延伸下來,雙手向前伸展,上身貼近大腿,額頭碰觸床,伸展髖部、背部和肩膀。(保持30秒)

闊腿嬰兒式 ©livestrong.com

 2  貓牛式

步驟1:​四足跪姿,保持背部平直,藉由骨盆前傾動作。
步驟2:讓脊椎慢慢地延伸直至頸椎,再藉由骨盆後傾動作,將背慢慢向上拱。(保持30秒)

貓牛式 ©livestrong.com

 3  坐姿長腿前彎式

步驟1:​雙腿伸直坐在床墊上做準備。
步驟2:深吸一口氣,上身往腿部靠近,雙手順勢向前延伸,頭部盡量靠近大腿,維持此姿勢三次呼吸的時間。

坐姿長腿前彎式 ©livestrong.com

 4  仰臥脊椎旋轉式

步驟1:​躺在床上後,將左腳彎曲,右腳膝蓋呈90度壓住左腳。
步驟2:用左手壓住右膝,之後再換邊進行。

仰臥脊椎旋轉式 ©livestrong.com

 5  魚式

步驟1:雙腿伸直,手掌靠在臀部兩側,保持手掌完全貼地並朝向前方,雙臂保持平行後雙臂彎曲貼在床上。
步驟2:頸部放鬆讓頭貼床,挺背讓胸口向上延伸,維持此動作30秒的時間。

魚式 ©livestrong.com

 6  快樂嬰兒式

步驟1:躺在床上,提起膝蓋,讓膝蓋朝向身體,雙手抱住膝蓋。
步驟2:雙手抓住腳掌外緣,讓雙腿自然張開。背部保持貼住地面,如果不會感到背部不適,可以嘗試左右搖晃身體。

快樂嬰兒式 ©livestrong.com

 7  鴿子式

做法:趴在床上,將右腳呈90度往下腹伸展,雙手可向前伸展或是相疊在頭部前方。維持30秒後換邊。

鴿子式 ©livestrong.com

 8   輕鬆坐式

做法:雙腳盤腿,雙手放在膝蓋上,大拇指與食指握圈,手掌向上,感受髖關節伸展與呼吸。

輕鬆坐式 ©livestrong.com

示範老師:Sophie Jaffe
資歷:國際瑜珈聯盟認證的專業級瑜珈老師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體育醫學的私人瑜珈教練老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告別水梨型身材!雕塑雙腿的5組瑜伽動作

2018-11-13
訓練動作瑜伽動作瑜伽知識庫

擁有又直又細的雙腿以及圓潤的臀部是每個女性夢寐以求的事,但是,由於忙碌的工作以及生活,以及許多不正確姿勢,都會導致腳踝粗壯、大腿臀部外擴、骨盆歪斜等,不僅僅是影響到身型,連身體的健康平衡也會被打壞,透過下列5種針對下半身的瑜伽動作,能幫助雕塑外,也能減少水腫、改善身體健康等問題。

告別水梨型身材!雕塑雙腿的5組瑜伽動作 ©fitnessblender.com

 1  束角式 Cobbler Pose

束角式能有效伸展到大腿內側肌肉,幫助雕塑線條,還能改善不規則經期,幫助女性平衡賀爾蒙。

步驟1:坐在瑜伽墊上,雙腳盤開,腳掌對齊。
步驟2:背部打直,雙手抓住腳掌,雙腿往下壓。
步驟3:停留5-10個呼吸後休息。

束角式 Cobbler Pose ©gaia.com

 2  站姿前彎式 Standing forward fold

站姿前彎式除了能伸展大腿、小腿後側,還能幫助平常姿勢不良者改善脊椎的負擔。

步驟1:雙腳併攏站在瑜伽墊上。
步驟2:吸氣時,將上半身往前傾並彎曲。
步驟3:雙手放置在地面上,持續3-5呼吸時間(彎不下去可將膝蓋彎曲)。

站姿前彎式 Standing forward fold ©©yogajournal.com

 3  鹿式扭轉 TWISTED DEER

鹿式扭轉能幫助髖關節、骨盆放鬆,幫助多餘的贅肉能雕塑。

步驟1:坐在瑜伽墊上,臀部坐骨左右撥開,將左腿彎曲,右腳向左後方延伸。 
步驟2:將左收到瑜伽墊內,放置在肚子下方。
步驟3:停留3-5個呼吸後,換邊執行。 

鹿式扭轉 TWISTED DEER ©runnersworldonline.co

 4  仰臥英雄式 Reclining Hero Pose

仰臥英雄式能伸展到大腿前後側,幫助線條能更好看,同時還能舒緩腰椎,在長期姿勢不良的狀況下可以得到改善。

步驟1:跪在瑜伽墊上,吸氣將上半身往後躺,用雙手先撐在後面。
步驟2:慢慢的將身體躺平後,將雙手往後貼在瑜伽墊上。
步驟3:停留保持呼吸3-5的呼吸,再慢慢用手將身體撐起。

仰臥英雄式 Reclining Hero Pose ©yogainternational.com

 5  雙腿向上伸展式 Upward Extended  Leg Pose

雙腿向上伸展式能促進下半身血液循環、改善靜脈曲張,幫助雙腳可以更順暢,下肢的體態也會更加好看。

步驟1:躺在瑜伽墊上,雙手平放在身體兩側。
步驟2:吸氣將雙腳打直抬起,與上半身呈90度,腳背面向自己往下壓。
步驟3:停留3-5個呼吸後再慢慢放下。

雙腿向上伸展式 Upward Extended  Leg Pose ©yoga-oefeningen.nl

資料來源/Dr.Axe、Yoga Journal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瑜伽不只體位法,還可觀察脈輪了解自己哪裡失衡!

2017-09-06
觀念書摘瑜伽知識庫

無論是在哈達或勝王瑜伽體系,其訓練都包含對有形肉身與無形氣身(pranic body)的控制, 後者便是「脈輪」:存在人類精微身內的七大能量中心。脈輪的梵文「chakra」直譯是車輪、圓圈的意思,自古以來,關於脈輪所進行的研究甚多,其相關理論不勝枚舉,其中最早的資料來源記載於古印度經典《吠陀經》中。

在深入七大脈輪的討論之前, 練習者應對人體氣身與氣脈分佈有個概括的瞭解;哈達瑜伽的「哈達」二字由梵文音節「ha」代表太陽/陽性能量,而「tha」象徵月亮/陰性能量所組成。生命量能藉由瑜伽練習自左右鼻孔(分別連結陰脈與陽脈)導入人體氣身後,陰陽二脈的能量如經淨化與平衡調節,最終將匯入中脈以喚醒沉睡的昆達里尼(Kundalini)能量。

做瑜伽也要了解脈輪。

陰陽二脈如同基因圖示呈螺旋狀、沿著脊椎骨環繞於中脈兩側,而三大氣脈交叉匯流處正是七個主要脈輪所在;哈達瑜伽哲學提倡透過六大淨身法、體位法、與呼吸法練習,來淨化、調節並且活化人體內部氣能(prana,泛指生命量能)、氣脈與脈輪,進而使身心準備好進入冥想練習。

位於我們精微身內,沿著脊椎骨找到七個脈輪,由下到上分別為: 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心輪及頂輪,每個脈輪各有其代表性身心特質,並且連結不同內臟器官、內分泌腺與激素的生成及分泌。
脈輪坐落於氣脈交會點的能量中心,以心輪為分界可分為上三輪與下三輪,上三輪代表靈性、高我、直覺力,下三輪則連結基礎生理需求、生物及生存本能,據傳統瑜伽哲學理論,脈輪的啟動應自海底輪開始,再逐步進入其他更高脈輪,待前導練習充分淨化激活所有氣脈 ,脈輪也呈現平衡狀態後,昆達里尼能量將於時機成熟時甦醒。

覺知脈輪的所在,再將自己的近況對照下列每一脈輪良性及失衡狀況的描述,便可以了解自己需要在進行瑜伽練習時多關照哪一個脈輪,讓自己得到身心靈的平衡。

七大脈輪

 1  海底輪

名稱: 「mula」含有根、基礎、源頭之意;「adhara」是地基或根基;海底輪為根輪。
所在位置: 會陰與尾骨或髖骨之間。
對應腺體: 循環系統、卵巢、睪丸、腎上腺。
掌管區域: 腿、脊椎、尾骨、肛門、直腸、結腸、血管以及骨骼系統。
良性反應: 感到輕鬆、安全、穩定,活在當下。
失衡症狀: 自我批判、恐懼、緊張、心不在焉、拘泥形式或執著於教條、貪婪、傲慢虛榮、固執、完美主義。骨骼或循環系統疾患、厭食症、焦慮症、便秘、痔瘡、坐骨神經痛、體重過輕或過重。

 2  生殖輪

名稱:「sva」意為自己的;「adhisthana」 是指居處、所在;生殖輪又稱骶骨輪。
所在位置: 尾骨上方、下腹部下方。
對應腺體: 生殖系統、性腺。
掌管區域: 生殖器官、大腸、膀胱、腎臟、骨盆及臀部,身體體液(淋巴腺、血液、黏液、 精子、尿液、汗液、唾液、眼淚、鼻涕及各種荷爾蒙分泌)。
良性反應: 生殖輪是掌管歡愉的中心,與情感表達、創造力、性慾和生殖力相關;能量活躍而平衡的生殖輪讓人得以自由地表達情感、建立親密關係,採取健康熱情的態度來享受生命中各種愉悅經驗。
失衡症狀: 孤立、易於沉迷、在親密關係中過於依賴或恐懼失去、嫉妒、有罪惡感、性慾過盛或性冷感。不孕症、結腸、盲腸及膀胱疾患、骨盤或尾椎緊繃。

 3  臍輪

名稱: 「mani」是珠寶、「pura」意為城市;臍輪常被形容為「珍寶或火焰(agni)之所在」,此外,nabhi(肚臍、樞紐、核心)chakra 也位於此處。
所在位置: 太陽神經叢與上腹部。
對應腺體: 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胰腺。
掌管區域: 胃、小腸、肝臟、脾臟、胰臟、腰椎、肌肉。
良性反應: 臍輪是決定我們生理健康品質的關鍵角色,此外,它也象徵人的意志力與韌性,擁有健康的臍輪能量給人帶來自尊、決心、勇氣、活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社群網路。
失衡症狀: 暴飲暴食、消化系統或代謝異常、糖尿病、潰瘍。搖擺不定、懦弱、被動、控制慾或憤怒管理問題、剛愎自用、具有侵略性、批判性強、工作狂傾向。

 4  心輪

名稱: 「anahata」是無法被擊敗、打倒的意思
所在位置:心臟中央。
對應腺體:胸腺。
掌管區域: 胸部、乳房、肺臟、心臟、皮膚、雙手、循環與免疫系統。
良性反應: 心輪與自愛、慈悲心、同理心、寬恕、喜悅、無私的愛及自我接納直接相關,心輪能量開啟的人有能力主動去愛與被愛,這也將為我們在生活上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
失衡症狀: 循環、免疫、呼吸、心肺系統疾病、高低血壓。偏執、對人際關係冷漠或耽溺、缺乏同情、同理與慈悲心、情緒不穩定。

 5  喉輪

名稱: 「visuddha」的意思是淨化,而喉輪則被視為一純淨無二元對立的能量中心。
所在位置: 喉嚨底部。
對應腺體:內分泌系統、甲狀腺。
掌管區域: 頸部、聲帶、喉嚨、食道、口腔、氣管、甲狀腺及副甲狀腺、呼吸道。
良性反應: 喉輪主要負責表達技巧、溝通能力及創造力,喉輪能量活躍且平衡者通常能夠自在而真實地表達自我,這使他的話語充滿睿智、真誠的份量,許多領導者說話都是這樣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
失衡症狀: 上呼吸道感染、甲狀腺、副甲狀腺及內分泌系統機能失調、喉嚨、扁桃腺、支氣管發炎。自吹自擂、過於沉默或多話、說謊或扭曲事實、愛挑撥離間。

 6  眉心輪

名稱: 「ajna」的意思是命令。
所在位置: 眉心輪也被稱作第三眼,位在眉心。
對應腺體: 內分泌系統、腦下垂體、下視丘。
掌管區域: 雙眼、前額、大腦、鼻竇、顳葉。
良性反應: 眉心輪是掌管第六感、直覺、想像力、洞見的中樞,也是人體內最後一個可以用邏輯理解的脈輪,這是個跨越肉身版圖與超自然領域的最高能量中心,眉心輪的潛能一旦開啟後將使人覺醒,為其帶來穿透性的靈見、超能力、並使其得以超然而中立地看見萬事萬物的實相與本質。
失衡症狀: 頭痛、頭昏眼花、腦充血、視力異常、失眠、人格分裂。無精打采、陷入迷惘或自我懷疑、沉迷於幻想世界、產生幻覺、迷信

 7  頂輪

名稱: 「sahasrara」字面意義為一千,而頂輪被形容為一朵有千片花瓣的蓮花,這千片花瓣象徵其無限無量的特質。
所在位置:頭頂上方。
對應腺體:松果體。
掌管區域:神經系統、頭顱、皮質。

有別於其他脈輪各自有其邏輯與釋義理論,頂輪已超越我們對身體版圖的理解範圍,它無以名狀的存在難以訴諸文字來形容表達。連結著宇宙能量,頂輪無法單以一套冥想、呼吸法、或體位法練習來啟動,欲使這個最高能量中樞甦醒,得先由海底輪一路往上至眉心輪的所有能量中心皆一步一步充分淨化啟動後才有可能發生,頂輪掌管真實智慧、潛意識、靈性、信仰和高我,它也是所有脈輪的發源所,當沉睡的昆達里尼能量上達此處時,覺悟者將感受到與至上合一的純然喜悅、並得到解脫。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寫樂文化出版, Master Jitu/Master Inder著作《慢慢做到位的深層瑜伽:中英雙語,融合解剖學、體腺排列與生理學的印度瑜伽大全,引導你感受生命能量,挑戰身體極限!》一書。

從冥想、調息、手印、脈輪,
到站姿、躺姿、坐姿、扭轉、後彎等103式經典體位法,
平均師資25年,透過「控欲、制心、調息、強身」的印度瑜伽真諦,
不管是從入門到精通,從練身到煉心,
全面掌握體位練習法、調息冥想和靈性療癒的方式,
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臻至深層瑜伽的完美至融境界!

◎印度瑜伽冠軍老師親自指導
本書所有內容,皆在瑜伽冠軍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品質保證

◎全書圖片皆是瑜伽老師、親自、真人示範
本書所收錄的103招全體位法,皆由印籍老師親自示範,每個步驟都讓你看清清楚楚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