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的種類百百種,想要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子,其實並沒有想像的容易。一雙真正適合的鞋子是在走路時,從腳到腳趾的感受都能相當舒適。
當穿進鞋子後,你的腳跟應該感到舒適且不緊,並且能夠滑動你的腳。
鞋面與腳背之間的距離應感到舒適,如果穿進去後感覺壓力或壓迫,那也代表你需要更大尺寸的鞋子。
關於前掌寬度的部分,以亞洲人的腳型來說,大多數人前掌偏寬。所以當腳在鞋子裡面以後,應該還能夠有前後移動的空間。試著將腳頂到最後面,前面應該預留一個拇指的寬度才是適合你的鞋子。
當跑到一個階段後,腳也會因為疲勞而腫脹,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上述須留一個拇指的寬度,而且每個人最長的腳趾不見得都是大拇指,如果是其他腳趾的話,這樣也會比較舒服一些。如果當下看不出來的話,可以先在紙上用筆畫自己的腳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哪根腳趾是最長的。
將腳趾頂至最前端,並用腳尖用力頂地彎曲鞋身。此時鞋子應沿著鞋面本身呈彎曲一條線。如果無法彎曲或是因為彎曲而感到腳很緊的話,那很可能因為缺乏靈活性而導致足底筋膜炎或跟腱及小腿拉傷。
一雙適合的鞋子除了舒適度,應該也要與你腳的輪廓相配合。想要知道是否真正的舒適,不是光站著來回原地走動就好, 而是應當在適當的空地來回跑幾圈或是至少在跑步機上測試一下。如果有感覺到任何的不適或是抽筋,就不要執著這雙鞋子,因為一雙好的鞋子應該是要配合你的步頻,而不是硬生生的適應它。
在了解鞋子的結構與該如何挑選之後,以下有四個是鞋店老闆長年觀察大家挑鞋容易犯的錯誤:
過緊的鞋子容易導致水泡和黑指甲的發生。特別是長期穿高跟鞋的女性朋友習慣於選擇較合腳的鞋子,因為若太大,會造成走路的困擾。
但選擇運動鞋不一樣,在運動時我們的腳其實也在跟著前後左右的移動,所以必須要選擇比自己原本尺寸大半號的鞋會比較舒服。
走路和跑步一樣,當一整天下來,腳一定會比早上出門的時候腫脹。許多人喜歡早上到店裡買鞋,到了隔天下午又回到店裡說鞋子太小。但其實是因為活動了整天而造成腳腫脹,建議盡量選在晚上的時間選購運動鞋,這樣無論什麼時間穿它,都不會感覺到不舒服。
每雙鞋子打版不同,所以無論再熟悉自己腳的尺寸,都不要去假設自己的尺寸,還是要實際穿過、跑過再做決定。
東吳大學24小時國際超級馬拉松今年已邁入第16屆,本屆以「相信自己 跑出希望 關愛社會」為主題,於12月3日上午9時在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正式開跑,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42位超馬選手齊聚東吳跑道,共創佳績。
東吳大學今年邀請台北市政府秘書長暨世大運蘇麗瓊執行長、世大運吉祥物熊讚、體委會國際與兩岸運動組葉劉慧娟副組長、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陳嘉遠副會長、台北市潘懷宗議員、東吳大學校友總會劉吉人理事長等貴賓蒞臨指導,亦邀請中信兄弟職棒明星王勝偉及張志豪等人參與為漸凍人而跑之公益活動。
東吳大學潘維大校長表示,東吳超馬已邁入第16屆,特別感謝教育部體育署、各界企業及許多校友,對本次活動提供經費及物資上的贊助,使活動得以順利舉辦。他同時對參賽選手表達敬意,並祝福選手以「堅持完成」的精神,創造佳績。
本次活動榮幸邀請前總統馬英九參與,馬前總統表示:「繼參加1999年東吳首屆超馬後已相隔十七年,很高興能再次參加名人體驗賽。」同時他也詼諧的對參賽者們開了小玩笑:「千萬不能跑得比我快,否則會收到超速罰單,但也不能跑得比我慢,因為會造成交通阻礙。」語畢,選手們哄堂大笑,舒緩了不少賽前緊張的氣氛。
本次大會另一位神秘嘉賓是東吳超馬創下7屆冠軍的傳奇跑者─關家良一先生。今年他因背傷無法出賽,仍心繫他最愛的東吳超馬,故特別來台參與30分鐘名人賽。
本次賽事在潘維大校長與前總統馬英九帶領貴賓共同鳴槍下,正式開始。30分鐘名人體驗賽的跑道上,除了馬前總統領跑外,另一個焦點是東吳大學視障生沈柏鴻同學,沈同學雖雙目天生失明,但他依舊懷抱熱情,希望能在東吳的跑道上奔馳,因此,在東吳大學鐵人隊隊長姚君翰同學的陪伴和訓練之下,一同參與了本屆30分鐘體驗賽。
而24小時的跑道上,除了國內外超馬好手外,還有一位是來自馬來西亞罹患腦性麻痺的跑者曾志龍,曾志龍是世界上少數罹患腦性麻痺的馬拉松選手,同時也是腦性麻痺跑者中挑戰24小時賽制的第一人。四年前應東吳超馬賽事之邀,改寫他的馬拉松生涯,今年也是他連續第五年參與東吳超馬,並以達到一百公里為本次目標。
東吳超馬已於2012及2014年獲得金牌賽事[註]的標籤,是台灣唯一獲有國際總會認證的金牌賽事,而在全球一年百來場24小時賽中只有兩個比賽獲此殊榮。本次選手、工作人員及志工同學3,000人將一同集力集氣再創金牌賽事。亦期望本屆賽事選手都能創造佳績,再創金牌賽事。
[註]金牌賽事資格
根據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IAU)金牌賽事認證標,24小時制超馬賽男子組選手完成240公里,女子選手組完成220公里,達標人數合計5人,方可獲得IAU金牌賽事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