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大型馬拉松比賽中,我們總是有機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明星或名人來參加,但是「皇親國戚」的駕臨總還是會讓人眼睛一亮。據外國媒體報導,英國凱特王妃的妹妹琵帕·米德爾頓(Pippa Middleton)——也就是威廉王子的小姨子——就是一位熱愛跑步等運動的名人,非但於去年完成了自己的馬拉松首秀,而且是在非洲的酷熱草原上完成,令人訝異的是,她還以不到四小時的時間完成。
琵帕2015年參加的Safaricom馬拉松,位於肯亞的勒瓦野生動物保護區,之所以選擇這裡成為自己初馬的地點,現年33歲的琵帕當時對記者解釋說:「我之前在雜誌上讀到過很多關於這場象牙基金會 (Tusk Trust) 所舉辦馬拉松比賽的報導,也看過很多比賽的照片。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決定自己的初馬一定要跑過這片勒瓦野生動物保護區,在那些美麗動物的伴隨之下穿過熱帶大草原。」
除此之外,熱心公益的琵帕參加這場馬拉松的目的還是為了力挺賽事主辦單位「象牙基金會」,這是一個以保護野生動物、提供保護區周邊居民援助、促進當地教育發展的慈善機構。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姐夫」威廉王子也是這個基金會的資助人之一。2010年,正是在這片勒瓦自然保護區中,威廉王子向凱特正式求婚,因此琵帕此次參加簡直是「太有意義了」。
為了自己的這次馬拉松首秀,琵帕可說是進行了充分的準備。雖然之前沒有跑過全程馬拉松,但琵帕經常會跑步、騎自行車,也有過參加相關賽事的經驗,可以說對於耐力運動並不陌生。一直敦促自己參加高強度訓練的琵帕,在比賽開始前一周還和弟弟詹姆斯以及兩萬兩千名單車愛好者一起,從倫敦克拉彭公園騎行87公里到英國海邊城市布萊頓,為自己擔任形象大使的英國心臟基金會募集善款。
2015年6月27日舉辦的Safaricom馬拉松規模也創下新紀錄:全程和半程參賽選手超過1,400人,共來自近20個國家。琵帕頂著肯亞的烈日高溫,在非洲高原的荒野路上奔跑,並且以3小時56分33秒的成績順利完成比賽,獲得了女子第七名,總排名則為第30位,她的成績讓眾多男性跑者也望塵莫及。
賽後接受媒體採訪時,琵帕坦言自己百感交集:「這是我的第一次全程馬拉松比賽,當它來臨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所有的準備、訓練、努力和興奮全都凝聚在一起,我決定一定要堅持跑完全程,但是到了半程處,我感到筋疲力盡,眼眶裡滿是淚水。就在我質疑自己的時候,我想到了學校裡的孩子、荒野裡的犀牛、大象和獅子,還有慈善基金會的種種計劃,這些是我做這件事的理由。比賽很艱難,比以前我面對過的任何事情都難,必須用盡我身上的最後一點力氣、精力和毅力。我認為完成一場馬拉松是人生履歷中必須要「打上勾勾」的一項夙願,而今年就是我做這件事的最佳時機。儘管這是世界上最難跑的馬拉松比賽之一,氣溫飆升到攝氏30度以上,海拔高達5550英尺(約合1692米),還可能撞上獅子或犀牛,我終於還是完成了。」
琵帕雖然愛運動,但是非常愛惜羽毛的她,正式賽事卻不隨便參加,只有非常特殊的賽事才有可能吸引她的出席,而她第二次的選擇,則是給了長城。在2016年5月21日,她來到中國的長城,完成另一次超級艱難的馬拉松。並且,還不只如此,她是第13個衝過終點線的女選手,成績為4小時54分51秒,在所有參賽的876位選手中總排名第70。
此次的長城馬拉松比賽,賽道跨越兩段長城,其中有山路、有陡坡,還有總計5,164個上上下下的石階,對參賽的選手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更不用提30度的高溫了。不過琵帕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挑戰。當她爬上在35公里處有個250公尺高,全程最陡峭的一段爬坡時,她說道:「雖然是一段非常陡峭的爬坡,但我卻認為這是全程最精彩的一段路。這真是一次很棒的經歷。」當她抵達終點時,她說,整段路的景觀實在是太壯麗、太令人震撼了!
「這個比賽確實很長,也很艱辛。」琵帕對賽事主辦單位這樣描述。「但這次比賽真的是我所經歷過最特別的一次,我和朋友們都非常喜歡。」
琵帕不遠萬里到中國參加長城馬拉松,同樣是為英國當地的一家慈善機構籌款,她同時也是這個組織的慈善大使。
做為一位運動愛好者,琵帕在2012年的時候就曾經和自己的弟弟詹姆斯一起,在瑞典山林長途越野滑雪90公里,當時他們也是為了慈善事業募集善款——要減少英國貧困兒童的飢餓現象。她之前還完成了一場3000英里橫越美國的自行車賽。可見,這位皇室成員的體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2015年9月,在她32歲生日隔天,她則完成了她有生以來最嚴峻的耐力賽挑戰:「ÖTILLÖ Swimrun World Championship」,這是一場在瑞典舉辦,全程50英里、結合游泳與跑步、橫越26座島嶼的高難度兩鐵比賽。在寒冷的溫度下從事海泳與跑步,她仍以13小時4分24秒的成績完賽。
要預防病毒、細菌入侵身體,其實不用等到疫情流行才慌了手腳,平常我們就可以把運動當作最好的準備。跑步對於抵抗感染和某些癌症上有驚人的好處!許多研究指出,長期進行跑步、有氧運動等中等強度訓練的人,因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生病的天數較少,並可增加免疫力、降低罹患大腸癌和乳癌的機率。
首先,我們統合一些科學研究的論點,跑步帶給免疫力和部分癌症的好處有:
1. 低或中強度跑步會透過加速體內保護細胞循環,增強人體的自然免疫系統,並攻擊和殲滅細菌、病毒與真菌。
2. 另一個理論認為,跑步時體溫升高可能會抑制細菌生長,從而降低細菌生存在人體內。
3. 一些運動科學家認為,定期跑步有助於清除肺部中經由空氣傳播的細菌和病毒,而這些正是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的元凶。另一派人則認為,運動會藉由汗水和尿液的流失,進而使致癌物流失。
4. 經常運動者罹患大腸癌和乳癌的機率較低,研究人員認為適度的運動會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攻擊起源於病毒的惡性腫瘤。
一項研究在一組跑者跑步3小時內固定抽血,檢查他們的白血球與荷爾蒙水平。結果顯示,大多數類型的白血球、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水平都在跑步起初增加;但在運動後,某些類型的白血球隨之減少。不過,這些免疫系統的變化在24小時後將恢復正常。
跑步的強度、持續時間也和免疫功能有關連。中等強度的訓練被證實能增強免疫系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約1小時的均速跑。不過,如果跑16公里以上的距離或是跑到疲憊不堪,免疫系統會暫時減弱,這種現象通常僅持續數小時,而對於部分人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以觀察來說,馬拉松運動員在賽後患一般感冒的可能性高出6倍。
以上想法是運動科學界公認的學說,不過,2018年發表於《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期刊上的研究打破了這個論點。該研究人員收集並分析許多近期研究,重新解讀運動對免疫系統的短期影響。
結論指出,最初在1980年代的研究是依靠跑者對疾病的自我報告;但實際上,最新的唾液測試顯示,認為自己有感冒的馬拉松運動員中,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真正得了感冒。從統計學來說,他們生病的機率與賽事舉辦地的其他人差不多。
該研究合著作者之一、英國巴斯大學教授John Campbell表示,比賽後的運動員可能誤以為他們的過敏症狀或呼吸道短期搔癢是感冒徵兆。「人們不應因為擔心運動會抑制免疫系統而不去運動,運動對免疫系統是有益的!」
抵抗病毒、細菌入侵,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方法是調節自身的免疫系統。所謂「調節」,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非常複雜,並不是一昧讓免疫力「越高越好」,它比較像雙面刃,太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疾病,且有多種因素,如:白血球、荷爾蒙、體溫、血氧水平,其他如睡眠、壓力、飲食、藥物和病史,都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
那我們在生活上還能怎麼調節免疫系統呢?除了前文提及維持中等強度運動,平時常洗手,每晚睡眠7-8小時、吃健康的食物(包括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以維持肝醣儲存,以及大量蔬果),這些方法都能預防最常見的疾病。
在訓練上,每次長時間或高強度訓練後,應等到免疫系統完全恢復,再進行下一次訓練。如果這樣做有困難,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確保訓練時補充足夠的肝醣。此外,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強度,例如遵循10%原則,能幫助你的身體適應艱苦訓練,而不至於降低免疫系統。
資料來源/SEATTLE MARATHON , The New York Times , Running Magazine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