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跑步
  • 10個階梯訓練,進階到跑步的下一階段
1
10個階梯訓練,進階到跑步的下一階段
2
2017 GARMIN LAVA 鐵人三項賽年度盛事 近2千選手決戰大鵬灣
3
人生第一場馬拉松,你會需要什麼裝備?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個階梯訓練,進階到跑步的下一階段

2018-03-19
跑步 初階訓練 徒手訓練 間歇訓練 訓練動作 核心訓練 上半身肌群 下半身肌群 有氧運動 無氧運動 減脂 動學堂

爬樓梯是相當困難的,無論走或跑,沒有強大的肌力與肺活量,到達目的地後,往往會呈現癱倒狀態。但就因為累才更需要訓練,若將這個概念帶到下一個訓練橋段,是否又能更進一步呢?
 
階梯是變強的額外元素,而爬樓梯其實本身是一項健康的有氧運動,主要是通過身體下肢大腿的力量進行全身的鍛鍊。據研究顯示,爬樓梯可以幫助降低靜態心率,除了改進心血管健康之外,比起平地訓練,透過跑樓梯健身,你也會發現自己的靜態心率隨之降低。
 
因此,下一階段你需要的快速訓練就是樓梯鍛煉了。你可以尋找家裡附近安全的公園或體育場,並確定旁邊無任何危險的障礙物來進行訓練,並使用下面的指南來掌握樓梯訓練法。

 1  斜推伏地挺身

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雙膝跪在下面一層的階梯,雙手掌撐扶在上層的階梯。肚子收緊,保持背部呈一直線,手肘彎曲,上半身往下貼至地面,上下連續動作,做10下。

© greatist.com

進階版: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雙腳伸直於上層樓梯,雙手掌撐扶在下層的階梯,呈現棒式,手肘彎曲,上半身往下貼至地面,上下連續動作,做10下。

© greatist.com

 2  三頭肌訓練

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雙腳彎曲平放,屁股坐在下面一層的階梯,雙手掌反向撐住上一層階梯的台階,向下壓,伸直手臂使臀部抬高,再回到起始位置,上下連續來回動作,做10下。

進階版:再執行的過程中,讓其中一條腿伸直,執行10次後,再換另一邊重複進行

© greatist.com

 3  鱷魚爬行

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開始時以棒式的動作預備於下面一層的階梯,肚子收緊,保持背部呈一直線。右手往右上方階梯移動,右腳往右上方的階梯移動,左手往右上方階梯移動,左腳往右上方的階梯移動。

左手往左下方階梯移動,左腳往左下方的階梯移動,右手往左下方階梯移動,右腳往左下方的階梯移動,左右來回,如果可以的話,可嘗試爬行更高更多的階梯。

© greatist.com

 4  階梯深蹲

以一個階梯為基礎, 首先兩腳與肩膀同寬,保持後背挺直,身體下蹲時,膝蓋不超過腳尖,臀部重心往後,雙手曲起或是往前平舉。下蹲時注意保持挺胸,後背挺直,做10下。

© greatist.com

 5  交叉深蹲

以兩個階梯為基礎,其中一腳踩在層的階梯,保持後背挺直,身體下蹲時,膝蓋不超過腳尖,臀部重心往後,雙手曲起或是往前平舉。下蹲時注意保持挺胸,後背挺直,做10下。

© greatist.com

進階版:如同鱷魚爬行一樣,每深蹲一次,就上一層階梯,以移動的方式加強訓練。

© greatist.com

 6  階梯弓箭步

以兩個階梯為基礎,開始前雙腳站直於下面階梯,接著右腳跨向上面的階梯向前延展,,左腿向後延展,回到原點。左腳跨向上面的階梯向前延展,,右腿向後延展,左右重複來回,做10下。

© greatist.com

進階版:以兩個階梯為基礎,開始前雙腳站直於下面階梯,接著右腳跨向上面的階梯,左腳接著向上抬踢,另一邊亦是如此。

© greatist.com

 7  提腳跟

以一個階梯為基準,左腳掌的一半站在階梯台階,右腳彎曲於旁邊。右手可利用牆邊做輔助,左腳連續墊腳,這時可以感受到小腿肌肉被伸展,一邊執行10次後,再換另一邊,做3-5組。

© greatist.com

 8  滑式跳耀

以兩個階梯為基準,跳躍式,右腳跨至上面階梯,左腳跨至右腳後方,左手點地。左腳跨至下面階梯,右腳跨至左腳後方,右手點地。左右來回,做1分鐘。

© greatist.com

 9  高抬膝

以兩個階梯為基準,跳躍式,右腳跨至上面階梯,左腳跨至右腳後方,左手點地。左腳跨至下面階梯,右腳跨至左腳後方,右手點地。左右來回,做1分鐘。

© greatist.com

 9  大熊爬行

雙手雙腳與肩版和臀部同寬,打開趴在地上,如同小寶寶爬行一樣,雙手雙腳往上面的階梯爬行,爬行過程中,肚子收緊,背部保持水平,屁股勿突然翹高,爬行1分鐘。

© greatist.com

 10  登階式

以兩個階梯為基準,雙手扶在上面的階梯,雙腳放於下面的階梯,在雙腿交互往前移動的情況下,應以髖關節為軸心,核心、肩膀及手臂要保持穩定,不可隨著下身的動作而有所搖晃。

以標準棒式姿勢預備,左膝彎曲觸碰至左肘,右膝彎曲觸碰至右肘,向跑步一樣,快速左右輪替,做1分鐘。

© greatist.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 GARMIN LAVA 鐵人三項賽年度盛事 近2千選手決戰大鵬灣

2017-01-08
賽事鐵人三項游泳單車跑步話題

「2017 GARMIN LAVA鐵人三項系列賽暨年度冠軍錦標賽 屏東大鵬灣站」於本月7日及8日於屏東東港大鵬灣青洲濱海遊憩區舉辦。51.5公里標準鐵人三項賽事於8日上午06:55於青洲濱海遊憩區沙灘下水開賽,本次賽事由屏東縣政府擔任指導單位、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協辦單位,交通部大鵬灣國家風景管理處許主龍處長、莊瑞雄立委辦公室主任莊石川及台灣鐵人三項公司林澤浩董事長進行鳴槍儀式;本屆賽事共有逾1,800名鐵人好手參賽,其中有902位選手參加515標鐵個人組、63組515標鐵接力組、298組選手參加TryTri賽制、348位選手參加鐵人二項個人組、另外還有近50名小鐵人參與LAVAKIDS賽事。

Garmin LAVA大鵬灣站鐵人二項出發盛況。 台灣鐵人三項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8日登場的冠軍錦標賽及51.5公里標準賽事,冠軍組男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周汶傑(02:07:14)、蔡曜宇(02:10:44)、張景翔(02:12:52),冠軍組女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張綺文(02:26:13)、陳沁瑜(02:36:59)、費聿凡(02:40:40);51.5公里標鐵男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謝昇諺(02:00:56)、張家豪(02:04:17)、林志峰(02:06:28),51.5公里標鐵女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張嘉家(02:13:33)、張婷婷(02:14:23)、許雅喬(02:25:03);鐵人二項男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許政憲(02:01:27)、曾淵聖(02:04:21)、何政毅(02:09:48),鐵人二項女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李秀如(02:20:08)、林玉芳(02:26:47)、郭慧希(02:38:54)。
 
延續往年,本屆賽事充滿屏東東港純樸風情特色,現場提供擁有濃濃在地風味的櫻花蝦泡飯及啤酒於賽後給完賽選手享用,各大運動品牌齊聚大鵬灣共襄盛舉。主辦單位捐贈新台幣柒萬元給華山基金會東港站,回饋在地東港地區獨居老人照護服務,同時並邀請華山基金會東港站至賽事現場進行推廣活動。
 
國內首創先例的鐵人俱樂部對抗賽(TriClub)也增加不少賽事張力,最後由來自南投的南投鐵人笑擁冠軍盃。當然最熱情的莫過於來自國立東港海事水產職業學校、海韻舞蹈團、及屏東科技大學的志工熱情參與,還有感謝崎峰社區及南平里的民眾的支持,讓來自全台灣各地的鐵人選手及眷屬感受到無比的歡樂氣氛。
 
運動賽事結合在地活動為地方提升觀光效益,從一年比一年提升的參與率可見一般.主辦單位台灣鐵人三項公司於賽後特別感謝屏東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屏東縣警察局及相關單位、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南區工程處,在行政、場地以及安全上的大力協助,讓賽事順利進行,期待明年再次合作,共創地方繁榮!

鐵人一哥謝昇諺跑出本日LAVA大鵬灣站最速成績。 台灣鐵人三項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017 GARMIN LAVA鐵人三項系列賽暨年度冠軍錦標賽 屏東大鵬灣站」各項賽事距離及比賽項目

1月7日賽事
Try Tri三鐵賽個人組及接力組
游泳500m,自行車13km,路跑3km
Try Tri二鐵賽個人組
路跑: 3km,自行車: 13km,路跑: 3km
LAVAKIDS小鐵人賽
游泳: 100m,路跑: 500m

1月8日賽事
2016冠軍錦標賽(冠軍組)
游泳: 1500m,自行車: 40km,路跑: 10km
51.5KM標準鐵人賽個人組及接力組
游泳: 1500m,自行車: 40km,路跑: 10km
鐵人二項賽
路跑: 3km,自行車: 40km,路跑: 10km

「2017 GARMIN LAVA鐵人三項系列賽暨年度冠軍錦標賽 屏東大鵬灣站」賽事日程表

賽事日程表
1/7(六)06:00-07:10TryTri自行車交車檢錄
07:10轉換區關閉
07:30TryTri男子組游泳Rolling Start出發
(Try Tri男子組使用魚雷浮標者於最後方集結出發)
07:30Try Tri 鐵人兩項第一項路跑於青洲濱海遊憩區大門集結出發
07:35TryTri女子組游泳Rolling Start出發
(Try Tri女子組使用魚雷浮標者於最後方集結出發)
09:00-17:00鐵人博覽會
09:00-11:00轉換區開放取車
09:30TryTri比賽結束
10:00TryTri頒獎典禮
13:00-17:00標準賽及鐵人二項賽、LAVAKids選手報到
(賽事當天不接受報到,請選手務必準時完成報到)
13:00-17:00標準賽及鐵人二項自行車交車檢錄
14:00LAVAKids比賽開始 (游泳出發)
15:00LAVAKids比賽結束
1/8(日)05:00-06:30標準賽及鐵人二項自行車交車檢錄
06:40轉換區關閉 (逾時後所有選手不得交車,並取消比賽資格,請所有選手務必準時交車)
06:40~06:50
07:10-07:20
標準賽選手集合 (青州濱海遊憩區沙灘)
鐵人二項選手集合 (青州濱海遊憩區大門口)
06:55冠軍男子組游泳出發  (同時出發)
06:56冠軍女子組游泳出發  (同時出發)
06:57分齡男子組游泳Rolling Start出發(分齡男子組使用魚雷浮標者於最後方集結出發)
07:02分齡女子組游泳Rolling Start出發(分齡女子組使用魚雷浮標者於最後方集結出發)
07:10鐵人二項賽比賽開始 (路跑出發)
10:30-13:00選手領車 (憑選手號碼布)
07:00-13:00鐵人博覽會
11:35賽事結束(預計)
12:15頒獎典禮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人生第一場馬拉松,你會需要什麼裝備?

2016-12-28
運動配備馬拉松跑步話題

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即將來臨,想必此刻的心情是既緊張又興奮,準備了這麼久,也參考了各式各樣的建議;包含訓練計畫、目標設定、裝備甚至是心情,除了上述,那麼在比賽當天,還有什麼是我們需注意的呢?
 
其實這是不需要太擔心的,基本上只要保持冷靜的心情,便不那麼容易忘記事情。在比賽開始之前,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裝備的再一次檢查,所謂的裝備不只是衣服或鞋子,也包含了大會的物資包、號碼布以及補給等食品。
 
當我們收到物資之後,便會開始思考還需要準備哪些東西,除了要根據比賽的規定之外,以下有些裝備準備的建議可以參考:

©mindbodysouldeveloper.com

在比賽開始前,我們通常會將自己的隨身物品或包包交由大會的寄物處,由他們來幫你保管直到你完賽為止。而很多的比賽也有設置所謂的安全系統,確保你的物品安全無虞,並協助你快速領取回東西。

 1  乾淨舒適的衣服

首先,應當是放上一套乾淨舒適的衣服,以便於比賽之後身體的舒暢,這類型的衣服可以選擇是較寬鬆、保暖的上衣或外套,以及舒適的襪子和涼鞋。

 為什麼需要保暖的衣服呢?雖然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是我們並無法預測賽後可能會有的狀況,若過程中狀況不佳,賽後則容易有疲勞或脫水的情況發生,這時保暖的衣物便派上用場。 

此外,你可能會想:「我比賽後立即回到飯店休息就好。」但若會場離飯店的地方很遠呢?甚至需要驅車才能到達,所以事先準備好保暖的衣物及鞋子是絕對必要的。

 2  小毛巾以及壓縮襪

再者便是小毛巾以及壓縮襪了;有許多研究顯示,賽後穿上壓縮襪有助於血液循環的恢復,對於放鬆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pinterest.com

 3  舒適的鞋子和小餅乾

舒適的鞋子以及小餅乾也是不可少的。在42公里過後脫下鞋子的那一瞬間,一定會認為人生實在太美好了,為了維持這份美好,我們可以換上舒適的涼鞋或拖鞋,並舒舒服服地走路。

雖然大會都備有賽後補給的簡易食物,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或許不合你胃口,抑或是根本吃不下。這時若身上帶有隨身的小零食,則可以隨時食用或是感受到肌餓後食用,都是相當方便的。

 4  親自保管貴重物品

關於貴重物品;像鑰匙、錢、身份證、藥物等東西,建議隨身攜帶,因為這些東西體積較小,容易從袋子中滑出,神不知鬼不覺,有時連系統也難以辨出,所以自己帶在身上也較安心。

©xeroshoes.com

 5  特別的好處

若有攜帶自己的背包,以及有親戚朋友前來幫你加油,在比賽之中,你便可以請他們協助保管物品,事後在人群之中,也可以依著包包的樣式,更佳容易辨別出親朋友好的方位,並能更快的與它們分享完賽的感動。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