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9種適合久坐族的瑜珈,告別臃腫下半身
1
9種適合久坐族的瑜珈,告別臃腫下半身
2
養成快走訓練
養成快走訓練的4大技巧!讓你不用跑步也能有效完成燃脂目標
3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9種適合久坐族的瑜珈,告別臃腫下半身

2016-12-05
知識庫 瑜伽 瘦身 瑜伽動作 訓練動作 知識

長期久坐不只會導致人體內臟脂肪逐漸堆積、降低新陳代謝、下半身血液循環變差並增加血栓形成風險等,而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和上班族,長期都採坐姿為生活,在享受坐得舒坦的同時,也不得不承受久坐帶來的不利影響。以下9種針對下半身的瑜珈,能幫助許多久坐族雕塑自己的身型、排出多餘的水分,並且讓每天都擁有勻稱的好體態。

Leah Cullis ©yogajournal.com

 1  Airplan Kicks 飛機式

步驟1:採四足跪姿,背部保持水平,腹部收緊。
步驟2:將右手向前伸直,左腳向後伸直,停置5-10個呼吸後,再將右手向右邊伸展,左腳往左邊伸直。
步驟3:再次停置5-10個呼吸後換邊進行。

飛機式 ©yogajournal.com

 2  Chair Twist To Crescent Twist 坐椅扭轉式

步驟1:雙手合十放在胸前,雙腳併攏後膝蓋微彎。
步驟2:將上半身向左邊旋轉,右手手軸放在左腿膝蓋左側。
步驟3:右腳抬起向後伸展,採弓箭步的姿勢,停置5-10個呼吸的時間,做完之後換邊進行。

坐椅扭轉式 ©yogajournal.com

 3  Big Toe Pose Leg Lifts 手抓腳趾單腿站立伸展式

步驟1:雙腳打開比肩寬,將上半身向前彎。
步驟2:雙手勾住雙腿大拇指,並保持雙腿直立,如果勾不到,可將膝蓋微彎。
步驟3:將右腳向右邊勾起,與身體呈90度,停至5-10個呼吸後,換邊進行。

手抓腳趾單腿站立伸展式 ©yogajournal.com

 4  Extended Hand-to-Big-Toe Pose 單腿站立伸展式

步驟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將右腳向右邊伸直抬起,並用右手抓住右腳腳掌。
步驟2:停至5-10個呼吸後,將右腳抓向前方,停至5-10個呼吸後,再換邊進行。

單腿站立伸展式 ©yogajournal.com

 5  Lord of the Dance Pose 舞王式

步驟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將左腳向後抬起。
步驟2:將右手向前方高舉,並將左手抓住左腳,停至5-10個呼吸後,再換邊進行。

舞王式 ©yogajournal.com

 6  Crescent Lunge 新月式

步驟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將左腳向後延伸,呈弓箭步姿勢。
步驟2:將右手向上高舉,背部打直,腹部收緊,停至5-10個呼吸後,再換邊進行。

新月式 ©yogajournal.com

 7  Bridge Pose with One Leg Lifted 抬腿橋式

步驟1:膝蓋彎曲,雙腳張開與臀部同寬,雙手手掌朝下,向身體兩側伸直。
步驟2:雙腳用力往下採,將下身提起,慢慢移動肩膀讓雙手可以在下方交握。
步驟3:將右腿向上高舉,保持直立,停置5-10個呼吸,再換邊進行。

抬腿橋式 ©yogajournal.com

 8  Thread the Needle 半臥鴿子式

步驟1:採躺姿,雙腳抬起將膝蓋彎曲呈90度。
步驟2:將右腳腳掌放在左膝蓋上方,雙手抱住大腿後方。
步驟3:停置5-10個呼吸,再換邊進行。

半臥鴿子式 ©yogajournal.com

 9  Cow Face Pose 牛面式

步驟1:採坐姿,將左腳彎曲進來,右腳跨到左腳外側,雙膝交疊。
步驟2:將雙手放在兩腿旁,背部打直,腹部收緊,將身體往前下壓,雙手放在前方,停置5-10個呼吸再起身。

Cow Face Pose ©yogajournal.com

示範老師:Leah Cullis
資歷:Cullis是一位專攻巴蒂斯特瑜珈(Baptiste Yoga)的老師,她每年都會在白宮前面的大草原指導大家做瑜珈,而朝聖的人口達到好幾千人,她也會遊走在世界各地的瑜珈學院傳遞瑜珈的美好,在許多瑜珈雜誌上你會見到她的身影。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養成快走訓練的4大技巧!讓你不用跑步也能有效完成燃脂目標

2022-08-16
知識庫有氧運動有氧訓練減脂瘦身

一講到有氧運動你是否就直接聯想到「跑步」呢?其實,近幾年來還有一個運動方式比跑步要更容易上手,也非常適合大家做為運動入門的首選項目,那就是「快走」!由於快走這項運動對於膝蓋的壓力大約只有體重的2~3倍,相對於跑步時所承受4~5倍的壓力來說要來的小,因此,也非常適合體重過胖的人來進行訓練,再加上這項運動也屬於中等強度,所以也非常適合想要瘦身減脂的人來進行練習。然而,要如何有節奏的「走」才能達成目的?小編就用這篇告訴你快走的4技巧,有興趣的人就只細看下去吧!

快走燃脂
養成快走訓練的4大技巧!讓你不用跑步也能有效完成燃脂目標

快走的步行速度

在2018年《運動醫學》(Br J Sports Med)的一項研究,將中等強度的速度定義為60歲以下成年人每分鐘約100步(約3英里/小時),但這樣的速度取決於每個人的體能狀況,如果體能較佳的人有可能必須要將速度提升至4英里/小時,或是更快的速度才能進入中等強度的訓練區間。但對於一般人來說,每小時走3英里(4.82公里)已經是正常符合中等強度的速度。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步行時中等強度活動的範圍是每小時2.5~4英里 (mph),中等速度為2.5~3.5英里/小時,而輕快的速度為3.5~4英里/小時。

快走的速度
你快走的速度要達到多少才能算中度運動呢?

快走要注意的4個技巧

如果你平時就有在進行快走練習,但並沒有達到所謂中等強度訓練區間的速度,那你就必須要調整你的快走技巧,以達成這項運動訓練的目的。大多數的人都可以透過調整姿勢、步輻和手臂的擺動技巧,來達成提高步行的速度,這邊也要提醒大家,穿著輕鬆的運動鞋和舒適的運動服裝也可以提高速度喔!

快走的服裝
用輕快舒適的服裝搭配軟底運動鞋,也能提升快走時的速度。

步行教練朱迪·海勒(Judy Heller)表示,當你懂得採用快速步行的正確技術時,就會有機會每小時提升0.5~1英里的速度,這相對於能在一英里的距離減少2~4分鐘的時間。她也特別強調,一開始你必須要先放慢速度來練習正確的姿勢,一般來說快走的技巧分為以下這4大類:

1.走路的姿勢

正確的行走姿勢,除了可以讓走路更加輕鬆之外,還能減輕頸肩處的肌肉壓力。

1)行走時身體不要向前或向後傾斜。

2)將肚臍向脊椎處收緊(如同收緊核心一般)但不要過度收緊。

3)要保持正常呼吸,千萬不要屏住呼吸。

4)讓眼睛朝前看不要往下看,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前方20英尺處。

5)放鬆下巴以避免造成頸部肌肉的緊張。

6)讓肩膀下垂並放鬆並略微向後收。

7)行走時身體站直,不要拱起背部。

8)頭部應該向上挺直,下巴與地面呈現平行狀態,就能減少頸部和背部的壓力。

9)走路時頭部應保持水平;所有動作都應該從肩膀向下進行。

快走的技巧
懂得快速步行技巧之後,就有可能每小時提升0.5~1英里的速度。

2.手臂擺動位置

走路時使用適當的手臂位置和運動可以幫助你走得更快並增加訓練強度。

1)上臂與下臂呈現90度的彎曲。

2)走路時不要拿任何東西在手上。

3)保持手臂和肘部盡量靠近身體,而不是朝外。

4)將手臂與腳部相對性的移動。例如:當你右腳向前右臂則向後,同時左臂便向前。

5)手臂移動的方向應該是前後而不是對角線,同時大部分的狀態也應該是水平,另外手臂向前伸時盡量不要超過胸骨。

3.行走的步伐

當我們開始行走時,就必須要注意腳部的移動方式。

1)從腳後跟到腳趾都運用滾動的方式踏出每一步。

2)在每一個步幅結束時,都運用腳掌和腳趾進行推動。

3)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用滾動和推動來移動步伐時,請注意是否為穿著硬底鞋款所造成的問題。

4.採取自然步幅

快走除了上述的三點之外,歩幅也十分的重要!但這邊所講的步幅並非延長或刻意加大,而是採取自然的步幅來進行。

1)當你在進行快走練習時,試著讓腳後跟停留在地面的時間變長,然後運用腳趾的力量來進行移動。

2)當你試圖想要增加速度時,就必須要讓腳跟跟靠近身體,同時注意腳是否向前過度伸展而造成錯誤的姿勢。

快走動作影片:

訓練快走的注意事項

當你養成將快走成為訓練的一部分時,就必須要先從慢走搭配上述的4個技巧來練習。同時,你也可以以悠閒的速度進行5分鐘的熱身,接著以快速的行走10分鐘來訓練,最後再運用5分鐘輕鬆的步伐來做為緩和動作,在訓練的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肌肉或脛骨的痠痛感,因此,建議你可以每週增加5分鐘的訓練時間來做為目標,慢慢的增加到能一次快走30分鐘的程度。

資料參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Br J Sports Me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2018-05-17
觀念瘦身跑步知識庫

任何運動對瘦身都是很好的鍛鍊,雖然在熱量消耗上,跑步並不是最能消耗卡路里的運動(常見運動中第一名為游泳),但當談到減重,仍然最多人第一個想到跑步。你知道為什麼嗎?下文告訴你跑步成為減重最佳運動的4個理由,看完它,平常不運動又嚷著減重的你就該動起來了!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好處  1 跑步增進後燃效應
強度較高的跑步運動比其他低強度運動更能增進「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也就是在身體停止運動後還繼續消耗氧氣,因此也能持續消耗熱量來燃脂。
 
若比較相同距離的跑步和走路,研究發現,跑步促進減重的效果比走路好,推測原因是跑步後、休息時,靜態能量消耗值(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指一般人所需的最小熱能需求量)仍維持較高。一項針對跑者和步行者的長期比對研究指出,透過跑步消耗的卡路里遠比步行多出90%。
 好處  2 時間效率高
跟步行相比,即便許多研究顯示,相同速度或距離下,步行的能量消耗不一定低於跑步(其變因包括步伐大小、步伐頻率等因素),但整體來看,跑步仍然是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的方式。

相反地,雖然有許多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例如「科學運動7分鐘(Scientific 7-minute Workout)」,在相同時間下能比跑步燃燒更多熱量,但這些訓練的時間太短,總消耗熱量不會比跑步來的好。

跑步相對步行來講,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又比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更能持久燃燒熱量

 好處  3 方便性高
非常實際地,「便宜」對於許多跑步初學者來說,是選擇以跑步減重的最大好處。除了一雙適合你的跑鞋,跑步不需準備任何配備或設備、不用花太多錢,在任何戶外場域都能開跑,下雨天還能躲進健身房或在家跑跑步機,甚至在海外旅遊都能跑。雖然進階跑者會買很多貴桑桑的配備,例如GPS運動錶、壓縮褲、運動太陽眼鏡等,怎麼買彷彿跑袋裡總缺一樣配備,但記住,如果你只是想用跑步來減重,別想這麼多!跑就對了。
  好處  4 跑者的愉悅感
運動減重的首要鐵律是:如果你不喜歡它,你就不會堅持下去。幸運的是,不少研究顯示許多經驗老道的跑者能享受「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科學家發現,當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到近乎筋疲力竭時,大腦會適時分泌大量腦內啡,它是一種類似嗎啡的興奮劑,讓人情緒高亢、充滿活力,原本快虛脫的感覺一掃而空,頓時即便跑多累都有愉悅感,更讓你仍想投入下一次的跑步。

跑者的愉悅感可讓人忘卻跑步時的痛苦,增加下一次仍想跑步的動力

跑步減重有這麼多好處,想必你已經開始準備動身了。然而,想聰明又健康地瘦下來,如果盲目地以為只要跑幾步就能有苗條身材,那可能要有看不到預期效果的心理準備。固定時間的運動瘦身同時,在生活中也該遵守以下三項定律:
 定律  1 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
每天做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除了慢跑,也可以是快走、跳舞、游泳、爬山等,但一定要連續運動,活動量要達到全身發熱、微微喘氣的程度。
  定律  2 午、晚餐半小時內不坐或躺
午、晚餐後的半小時內,可從事一些溫和的活動或家務勞動,如散步、來回走動、打掃、洗衣等。如果跑完步吃完飯就馬上躺著當沙發馬鈴薯,那只是前功盡棄;看電視應站著看,邊看邊做轉腰、抬腿、踏步、擴胸等動作。
  定律  3 生活中增加步行
現代人多數坐著工作,體力活動量小,因此除了固定運動,在生活中也應增加一些體力活動,例如通勤族在目的地的前一站下車,開車上班族把車停遠一些,步行一段路到公司,走路時步伐盡量快,約每公里10分鐘速度;上樓時則以走樓梯取代搭電梯。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肌肉緊實度、降低脂肪比例、改善身體線條,也能藉運動轉換心情、放鬆身心。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