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跑步時聽耳機會打亂節奏,你認為呢?
1
跑步時聽耳機會打亂節奏,你認為呢?
2
有運動習慣的孩子比不運動高3公分!  醫:做到這點才能快速結實長高
有運動習慣的孩子比不運動高3公分! 醫:做到這點才能快速結實長高
3
美38歲超級媽媽推3小孩跑馬破金氏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時聽耳機會打亂節奏,你認為呢?

2016-12-07
話題 跑步 路跑 生活 馬拉松

有統計顯示,61%的跑者會邊跑步邊聽耳機,其中82%的跑者是聽自己喜愛的音樂。但是關於跑步的時候是否可以戴耳機的問題,從隨身聽出現的年代開始,就有許多不同建議的聲音了。以下是跑者們正反兩方不同的意見,一起來看看!

Costas Karageorghis門研究音樂對運動員的積極影響 ©moveitorloseit.co.uk

 贊成  2 保持速度穩定度

很多跑者不願意跑步的時候聽音樂,是因為他們在不受到音樂干擾的情況下能夠專心注意一些細節,比如自己的呼吸和步伐,有助於控制速度。但是專家表示,如果正確利用音樂,能更好的控制速度。研究發現,當音樂節奏和自己的速度相匹配的時候,跑者的表現會更好。進行高強度訓練時可以聽120拍以上的快節奏音樂,長距離跑步時可以聽120拍以下的音樂。

 贊成  3 降低疲勞的感覺

如果沒有跑友的陪伴,跑步時便容易感到孤獨,關於長距離的訓練也是很難堅持下來的。但是,英國基爾大學的研究發現,跑步時聽自己喜愛的音樂會降低對疲勞的感覺,讓跑者覺得跑步變得容易了。音樂對於跑者的刺激實際上是阻止了疲勞等內部刺激產生的副作用,當跑者對跑步艱苦程度的感覺降低之後,跑者會認為自己能夠跑得更遠更快。

©betanews.com

 反對  1 忽略周圍的環境

在反對跑者戴耳機跑步的意見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全問題。反對者認為戴著耳機跑步會讓跑者無法了解周圍的環境,聽不到周圍的聲音,因為在跑步的過程中,傾聽自己的步伐與呼吸聲是很重要的。同時也可能發生交通事故,容易因音樂的聲響而未注意到周圍的車輛而發生危險。

 反對  2 打亂比賽的節奏

當跑者在日常訓練中習慣戴耳機之後,就會對音樂產生依賴感。因此在比賽的時候,如果沒有音樂,跑者會感到不習慣,進而打亂自己的節奏,失去對比賽的控制。另外,有的比賽會出於安全的考慮,禁止參賽選手攜帶手機或其他相關電子設備,這對於習慣聽音樂的跑者來說是個難以接受的規定。

©ron-sheese.wikidot.com

 反對  3 降低跑步體驗感

跑步不簡單,即便有再多的經驗,長時間下來,依然會感到疲累。如果再加上聽音樂,無疑會加重負擔。現在的跑步環境受外界的干擾已經太多,要想心平氣和的感受跑步所帶來的美好已經十分困難了,所以沒必要再讓音樂來分散跑者注意力了。
 
所以各位跑者們認為呢?其實無論有無戴耳機跑步,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找到自己跑步的節奏,當練習足夠,能抓到技巧後,不論有無外界聲音的干擾,依然能夠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運動習慣的孩子比不運動高3公分! 醫:做到這點才能快速結實長高

2023-12-14
跑步跳繩兒童書摘親子運動知識知識庫

想讓孩子健康地成長,達到理想身高,父母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陪孩子運動。大量的研究證實,有運動習慣的孩子的身高比不運動的孩子普遍高 2-3 公分。在新書《打破基因天花板!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中,作者潘慧醫師提出不同年齡適合的運動形式,本文適合給 3-5 歲兒童的家長參考。

有運動習慣的孩子比不運動高3公分!  醫:做到這點才能快速結實長高
有運動習慣的孩子比不運動高3公分! 醫:做到這點才能快速結實長高

運動可以幫助孩子調節情緒。我們體內有一種激素叫「內啡肽」(endorphin,亦稱腦內啡),它是一種由腦下垂體和下視丘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愉悅的感覺,還能幫助人緩解壓力。而運動可以幫助人體分泌更多的內啡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運動完之後,雖然身體很疲憊,但是心理往往會感覺愉悅、快樂。孩子運動之後,體內的內啡肽會提高,情緒會更加積極,而積極的情緒本身就能促進生長發育。

其次,運動之後孩子因為比較疲憊,睡眠品質就會明顯提高,而生長激素的分泌峰值就是在睡眠時,好的睡眠會促進人體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孩子睡得越好,個子自然會越高。

我見過很多類似的例子:父母帶著孩子來就診,在給孩子進行檢查之後,我多半不會給他開藥,而是幫助他調整飲食結構,並且給他制訂運動計畫。一般來說,孩子按照我給的醫囑有規律地進行運動,不出 3 個月,他的身體就會變得比原來更好。半年或者 1 年之後,我們給孩子測量身高,多半會發現孩子的生長速度比以前快了。

孩子運動後體內的內啡肽提高
孩子運動後體內的內啡肽會提高,情緒會更加積極,而積極的情緒本身就能促進生長發育

再次,適當的運動還對骨骼生長有幫助,能夠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增加骨的血液供應,讓骨骼得到更多的養分。這樣一來,骨骼就能快速地增長,骨骼的品質也會變得更好。比如,骨骼的橫徑增寬、骨髓腔增大、骨的重量增加、骨皮質增厚、骨密度增加。總體而言,運動會讓我們的骨頭生長加速,而且越長越結實。

不同年齡適合的運動形式

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應該選擇不同的運動形式,儘量遵守孩子身體發育的規律。

適合 3 歲孩子的運動形式

3 歲的孩子處於運動的起步階段,身體還比較弱小、柔嫩,不太適合複雜的運動。這個時期,我們要特別關注提高孩子手腳協調的能力。醫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感覺統和,簡單來說是孩子大腦和身體配合的能力。手腳越協調,孩子將來的大腦發育就越好。

這個時期,我們最提倡的是爬行、攀登,比如爬樓梯、爬沙發等。 再大一點以後,可以讓孩子慢慢地跑。父母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遊戲來督促孩子跑動,比如捉迷藏、老鷹捉小雞、玩皮球、追氣球、追肥皂泡泡等。 除了正向的跑以外,還可以通過變向跑,比如故意把玩具放到身後,不斷地改變方向,讓孩子來追玩具,這種變向的跑動可以提高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和下肢的肌肉力量。 再接下來,可以跳繩、跳格子。通過增強孩子的協調能力,讓孩子更好地適應運動,更喜歡運動。

3歲爬行、攀登
對於3歲的孩子最提倡爬行、攀登,比如爬樓梯、爬沙發等

適合 4 歲孩子的運動形式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活動能力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試著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到太陽底下邊運動邊進行日光浴。

可以去戶外做操、跑步、打球。比如隔著 1-2 公尺給孩子一個球,讓孩子主動去抓球。通過這個過程,能夠提高孩子手指的精細運動能力,全面提高運動協調的能力。

4歲的孩子活動能力已提升,可多進行戶外運動
4歲的孩子活動能力已提升,可多進行戶外運動

5 歲以後哪些運動能促進身高發育

從 5 歲開始,就要進一步提高運動的強度,並且選擇多樣性的運動方式了。比較適合這些「大孩子」的運動形式是伸展性運動,比如健身操,還可以增加一些彈跳性的活動。

對於 5 歲以上的孩子,我最推薦的是跳繩。我在北京協和醫院是有名的「跳繩教授」,恨不得讓所有小朋友都去跳繩。跳繩能夠促進孩子的手腳協調,是非常有效的感覺統合訓練方式。另外,跳繩這項運動對於場地沒有限制,如果室外空氣不好,在室內跳繩也是很方便的。

 

跳繩
5歲以後可以增加彈跳性的活動,最推薦跳繩

另外,適當進行全身性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這些都是能夠擠壓軟骨板的運動,軟骨板受到刺激就會快速地增長,同時促進孩子長高。 總體來說,要引導孩子愛上運動,並且養成持之以恆運動的習慣。這對孩子來說,是受益終身的。

最後還要強調一個誤解:很多父母一想到讓孩子長高,就讓孩子做「吊起來」的運動,比如拉單槓、雙杠。這類運動看起來好像會讓孩子長高,事實上拉開的是關節間隙,而不是真正讓孩子的長骨變長。

 

我小的時候,媽媽特別喜歡要求我背著書包,雙手抓住門框上面,掛在門框上,希望我能長高。但是我掛著掛著發現胳膊「越變越長」了。實際上,這並不能促進長高,因為拉開的是關節間隙,不久就會被「打回原形」。

資訊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潘慧著《打破基因天花板!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一書。

【本書特色】

1個觀念改變,你的孩子可能比預期多高 10 公分!
本書由內分泌科醫師、兒童生長發育專家潘慧,統整了超過 10 萬名兒童、青少年長高的案例,一步步教父母關於孩子從 0 到 14 歲生長發育的知識和技巧。讓你抓住孩子的生長黃金期、挖掘孩子的生長潛能,讓他比預期多長至少10公分!

★內容專業,涵蓋完整面向
•這是關於孩子該如何健康成長,兼具專業、系統化和通俗性的指導用書。
•內容包括身高監測、避開長高的迷思、飲食習慣、睡眠方法、運動方式、情緒管理、輔助手段、專家解惑,並加值提供大量增高食譜。

★以年齡分類,實用性高易執行
適用年齡涵蓋從孩子出生(0 歲)到青春期(14 歲),全書架構以 0-3 歲、3-7 歲、8-14 歲區分。內容附有清晰直觀的身高監測表格、資料圖、插圖、增高食譜等工具,便於父母幫助孩子管理身高。

• 更多《打破基因天花板!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資訊 請點此 

打破基因天花板!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
打破基因天花板!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38歲超級媽媽推3小孩跑馬破金氏紀錄

2017-08-01
賽事新聞馬拉松跑步話題

來自美國蒙大拿州有8個孩子的38歲超級媽媽Theresa Marie Pitts在7月份的米蘇拉馬拉松上,帶著3個年幼的孩子以及推著150磅的嬰兒車,以4:25:37完賽。不僅與接近過去的世界記錄不相上下,更創造了金氏世界紀錄。

美國38歲超人媽媽推3小孩跑馬拉松破金氏世界紀錄 ©listelist.com/Theresa Marie Pitts

其實,這已經不是Pitts的第一個金氏世界紀錄。今年六月份,她一樣推著嬰兒車載著三個孩子,在蒙大拿州的海倫娜所舉行的總督盃半程馬拉松賽中以2:01:11成績打破了三輪嬰兒車的半馬紀錄。
 
在這之前,從未有人嘗試過這項挑戰。而金氏世界紀錄組織建立在4:30:00的基準之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Pitts將自己的跑步配速維持在4:20到4:30之間,而這樣舒服的速度,也把她2歲的Anders、4歲的Evan和5個月大的Avi哄得昏昏欲睡,看起來很舒服呢!
 
Pitts說:「為了持續下去,我知道我必須保持非常穩定的步伐」不過仍然在途中,因為孩子的狀況而停下來兩次。在6英里處的時候,調皮的Anders試圖想要從推車上下車,於是Pitts只好停下將他扣回座位,緊接著到了8英里的時候,她的小女兒Avi,因為想要媽咪的擁抱而發出可愛的尖叫聲,所以Pitts只好選擇再度停下來安慰Avi。

過程中,Theresa Marie Pitts因著孩子的狀況被迫停下來兩次 ©listelist.com/Theresa Marie Pitts

然而,以上都還不是Pitts遇到的最大困難,途中最困難的點是在20英里時,可能因為天氣等因素,Pitts突然因中暑而感到全身不適。她說:「但我不能停下來,必須更努力地往前推。」就在此時, 她注意到了了另一位跑者,似乎也想嘗試打破4個半小時的紀錄而努力奔跑著。
 
於是,Pitts便開始鼓勵這位跑者說:「我們一起跑吧!」也在此時,當她鼓勵這位跑者後,頓時再度感覺到自己的精神充滿活力,她開始專注讓她的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的跑著,直到轉過最後一個角落看到終點線與世界紀錄成績的那一刻,她驚喜不已。她表示這樣的興奮、喜悅與不敢相信的情緒夾雜是在當下很難形容的。

過終點線的那一刻,Theresa Marie Pitts幾乎不敢相信 ©listelist.com/Theresa Marie Pitts

與孩子一起跑向旅遊,讓生活更有意義

Pitts說:「我出發時只是想著以最好的態度,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玩得開心就好,隨著中途發生的許多情景,反而讓很多事情變得很好,也讓我對結果感到驚訝。」
 
雖然有著這樣的好成績,但實際上Pitt的跑齡僅有4年。2013年時,因為一些因素使得她得到了嚴重的憂鬱症,進而影響到生理狀態。為了讓自己能夠快速回到生活的正軌上,她為自己設定參加一場鐵人三項以及一場斯巴達比賽,雖然過程相當艱難,但她卻被這些需要努力的過程深深吸引,也因此到現在,她甚至能夠帶著孩子一同參加比賽。
 
Pitt接受訪問時說道:因為他們是大家庭,孩子的年紀從17歲到5個月不等,所以家務事也相當對繁忙。但是她知道孩子們喜歡與她一起跑步,她也不想因為跑步離開他們,所以,自去年起,Evan和Anders就開始陪著Pitts一起跑步。去年冬天,AVI出生後,Pitts便正式將嬰兒車升級為三輪嬰兒車。Pitts也認為,比起坐在家裡看Youtube,他認為一起出去旅遊要來的更有有意義。

用感覺訓練,將自己推向更遠

去年春天,當她決定參加馬拉松式的挑戰賽時,有一天她的大兒子和她說:「媽媽,我想和你一起跑步。」因此Pitts萌生了這個想法,並實現了它。於是她從去年3月開始,遵循著跑步訓練課程,開始為26.2英里鍛鍊。
 
Pitts說:「我喜歡用感覺訓練勝過於嚴格的訓練計劃,如果我想把自己推得更快更遠,我就會這樣做。」如果Pitts的孩子需要休息一天,那麼她會依家庭的需求為優先,停止訓練。
 
她的馬拉松準備工作除了自我訓練以外,還訓練她的小孩睡晚一點,希望在比賽的途中,他們能夠一直安穩的睡著,直到她衝過終點線後,剛好起床,一起慶祝勝利。

©Runners World/Theresa Marie Pitts

未來,Pitts會持續與孩子們一起跑下去,她表示,以後若孩子大了,則可以在旁邊跑邊騎自行車。目前,她又報名了9月份的半程馬拉松,其目標設定為:打破兩小時大關。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ListeList、Daily inter lake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