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提高生活品質與運動表現的呼吸肌力訓練
1
提高生活品質與運動表現的呼吸肌力訓練
2
跑步擺臂
跑步訓練時哪種擺臂能量消耗最大?
3
腿後肌腱拉傷 Hamstring Tendonitis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提高生活品質與運動表現的呼吸肌力訓練

2016-12-09
知識庫 運動生理 呼吸訓練 健氣家

呼吸提升生活品質

現代人生活忙碌,雖然沒有立即的危險疾病,卻常天天受到許多小毛病所苦,例如腰痠背痛、胸悶頭痛、失眠焦慮等等,而引發這些問題最大的因素之一,來自於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和負面情緒。
 
俗話說:「忙得喘不過氣」來,你可知道,平常被忽略的「呼吸」竟是解決這些文明病的重要良方?改善你的呼吸長短、次數、頻率和深淺,就能夠有效地改進你的生活品質,更不用說呼吸扮演關鍵角色的運動了!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常覺得喘不過氣來。

呼吸也需要訓練

常聽人家說,「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才能夠讓自己思慮清晰,呼吸和身心健康的關係,是非常密不可分的。我們的身體,天生有其自然的運作頻率與節奏,而外來或內在的壓力,會容易導致這些節奏的紊亂,讓大小毛病通通找上身。因此,從呼吸這個我們可以控制的、維持生命的基本能力來做改善,就能讓身體找回該有的運作節奏,也就能更容易維持身體健康了。
 
進行呼吸訓練,就是在訓練身體控制呼吸行為的肌肉,使之變得更強,從而增進我們每一次呼吸的空氣量,如此一來便可以改善我們的呼吸品質。
 
那麼,呼吸會使用到的肌肉有哪些?所謂的「呼吸肌」分為吸氣肌(主要為橫膈肌、外肋間肌)與呼氣肌(內肋間肌和胸腹部的輔助呼吸肌如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與腹直肌),呼吸運動便是由這些呼吸肌收縮來完成,這些肌肉都核心肌群的一部分,所以訓練呼吸肌也等於訓練核心肌群。
 
而呼吸肌除了基本的呼吸功能,影響呼吸行為的容積量、氣體交換、壓力與瞬間吸吐的流速,還有說話時的清晰度與音量、運動中熱氣的排放、呼吸道的暢通、咳嗽時的強度、吞嚥的力道等等,是平常為一般人所忽略,但是卻扮演我們生命維持的關鍵角色,不可不重視它!

呼吸訓練與日常保健

如前所述,呼吸肌除了基本呼吸功能,還影響我們說話的清晰度、呼吸道的清潔與暢通、咳嗽時的強度、吞嚥的力道等等,因此,不是有呼吸疾病或是需要增強肺活量的人才需要做呼吸訓練,若能夠時常做呼吸肌力訓練,平時就鍛鍊好自己的呼吸肌,就能讓我們的喉嚨和氣管保持暢通不卡卡,呼吸道暢通,自然能一整天都神清氣爽!
 
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一項以呼吸訓練改善老人睡眠品質的研究發現,老人經8周訓練訓練後,睡眠品質有明顯改善,比較不會睡睡醒醒,睡眠呼吸中止次數也下降。失眠應該是很多人的困擾,老人尤甚,若能進行呼吸訓練,便能有效改善睡眠品質。

呼吸訓練可優化運動表現

人體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於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的供應,而體內製造與儲存 ATP 的量,則直接決定人體活動量的大小與運動表現。運動選手一般會藉由肌力訓練來鍛鍊運動時所需肌群的肌力,以增加動作肌群的表現,並使其較不易產生疲勞以延長運動時間。而呼吸肌也可像骨骼肌一樣,可透過訓練而提升肌力。據文獻指出,呼吸肌力的訓練有助於改善呼吸肌群張力收縮的協調與效率、提升呼吸肌肉的肌力與耐力,因此,呼吸肌訓練證實是可延後呼吸肌疲勞的發生,而且運動強度所需的氧氣與 ATP 能量也就能被正常、充足地供給,進而突破運動員個人的運動極限表現。2012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物理治療系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指出,呼吸肌力訓練對於運動員來說,不管是在耐力運動、短跑衝刺型運動或間歇運動;不管是頂尖選手還是休閒型運動員,在呼吸肌力的表現上都有顯著的提升效果,而且,比較不會發生換不過氣來的狀況。因此,這種效果也可應用到一般人,以及年長欲提升運動能力者等等。

那麼,呼吸有哪些方式呢?一般來說,人類的呼吸分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2種,當然,呼吸還有許多種方式,哪一種方式是最理想的,並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每一種方式都能為自己帶來好處,身體處在不同狀況,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呼吸法來因應。在進行激烈運動時,身體需要迅速攝入大量氧氣,此時胸式呼吸能幫你快速獲得需要的氧氣量;而平日較為靜態的活動中,你可以使用腹式呼吸或胸腹呼吸法,來幫助自己穩定身心。

2大基礎呼吸法 ©tweez.net/dejaboo0421

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最自然的呼吸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會重複進行上萬次。這種呼吸方式以肋骨和胸骨的活動為主,吸氣時胸腔擴張,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吐氣時胸腔收縮將廢氣排出。雖然這是一種大家最熟悉的呼吸方式,但是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累積下來,卻讓呼吸變得短淺,使肺底部的肺泡無法徹底的擴張與收縮,得不到好的運動,氧氣也就無法充分被運送到身體各處。因此,就算是進行胸式呼吸,也可以藉由練習讓自己的呼吸變得更均勻、更流暢。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對於多數人來說較為陌生,不過這卻是身體在保持靜態活動時最佳的呼吸方式,而且,使用腹式呼吸可以按摩到腹腔的器官,幫助血液流通。腹式呼吸時,請使用橫隔膜出力,吸氣時專注在讓腹部鼓起,呼氣時則讓腹部回縮,呼吸時則建議使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的方式進行。若覺得練習不易,可以採取仰臥的方式(見圖示)來進行。在進行呼吸訓練時,建議以腹式呼吸為主,因為以這種方式才能讓身體的空氣吸吐量,也就是所謂「肺活量」達到最大化。

以90-90姿勢方式做腹式呼吸較為有效。 ©wikiHow

可測量的呼吸訓練

既然提到肺活量,表示呼吸訓練是一種可以進行科學測量的方式。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肺活量為用力吸氣後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能夠反映一次呼吸時的最大通氣能力。它是潮氣量(平時自由呼吸時一次所呼出的氣量)、補吸氣量(最大吸氣時的增量)和補呼氣量(最大呼氣時的增量)三者的總和。其正常值為成人男子為3500毫升、女子2500毫升,有過專業訓練的運動員可以達到8000毫升以上。肺活量反映了肺通氣功能和身體機能狀況,也是在做呼吸訓練時,最關鍵的指標。

使用電子式吸氣肌訓練器測量吸氣肌強度等數據。 ©girodilento.com

呼吸肌力訓練器的種類與用途

呼吸肌力的測量與訓練,除了專業使用的電子式吸氣肌訓練器,現在市面上尚有一種針對一般人及運動族群所設計的簡便型呼吸肌力訓練器,為一種屬於吸、吐閥負荷法 (threshold loading) 的手持呼吸肌訓練器系列產品。這種訓練器為一機三用設計,同時具備吸吐氣肌訓練及噘嘴呼吸訓練的功能,有10級精準的阻抗值、30段調節設定,可依照使用者呼吸肌力的程度做精細的調整。這種呼吸肌訓練器,針對專業與一般使用者等級推出了兩種款式:適用於專業高階運動選手與高強度訓練需求者的「訓練躍級款」與適用於基本入門及一般訓練者使用「一般訓練款」。使用這種簡便型的呼吸肌力訓練器,可以幫助你提高核心肌群穩定度、改善心肺耐力、提升氧合能力,並讓你呼吸時減少耗能,呼吸順暢之餘也能調節、放鬆身心,達到紓解壓力的效果,可說好處多多!

使用簡便型呼吸肌力訓練器,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訓練。

我們邀請到物理治療師曾彥綸針對此訓練器進行實測後,他表示,使用此呼吸肌訓練器時,建議將阻力調整得輕一些,比較能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是哪裡在出力。吸氣肌訓練,他也建議最大出力可設定在每個人所能承受最大阻力的30~60%即可,例如你的吸氣最大阻力可以到3等級,那麼平時訓練時調整為1~2即可,讓一點點阻力帶動你的身體慢慢做調整,避免阻力太大讓你做到臉紅脖子粗,才是比較有效的訓練方式。一般人短期內也許比較感受不到顯著效果,不過這種訓練器本來就是需要長期使用才能有所差別,正如我們的不良生活習慣並非一朝一夕養成,持之以恆才能發揮其長遠的矯正作用。
 
呼吸肌力訓練器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一種從來沒聽聞過的產品,不過只要你仔細閱讀本文就不難發現,其實人人都需要呼吸肌力訓練!就像我們做肌力訓練需要拿啞鈴來加重強度,這款呼吸肌力訓練器就是我們呼吸肌的重量訓練器材。熱愛運動的你,想要在劇烈運動時能夠游刃有餘、大口暢快呼吸,不想喘不過氣來?你絕對需要這種呼吸力訓練器來幫你強化你的呼吸肌!

健氣家BRAVO舒呼樂呼吸訓練器
編號  DT12/DT13
名稱  舒呼樂呼吸力訓練器(一般訓練款)/(訓練躍級款)
顏色  青草綠 / 艷陽橘
配件  專用軟咬嘴、軟式鼻夾、卡扣式安全頸帶、舒活樂運動收納包(綠/橘)
建議售價  一般訓練款$2450 / 訓練躍級款$2750
詳細資訊  健氣家粉絲專頁|健氣家購物官網

關於曾彥綸物理治療師Dr. GYM Movement Director
陽明大學碩士(肌肉骨骼與運動科學)
專長運動傷害之預防、運動表現強化、醫療等級精密動作分析及動作訓練、客製化暖身

分享文章
 運動科學網
運動科學網

跑步訓練時哪種擺臂能量消耗最大?

2021-01-06
跑步姿勢運動科學網運動部落運動生理跑步訓練觀念跑步

跑步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移動模式之一,透過近代運動科學的興起以及持續不輟的研究,有關跑步生物力學機制的論文已相當豐碩,然而卻較少研究探討到跑步訓練時,手臂擺動對於能量消耗的影響,以及不同擺臂姿勢或型態對跑步時能量消耗的影響又有多少?

跑步擺臂
跑步訓練時如何擺臂會影響能量消耗嗎?

2014 年一篇名為《The metabolic cost of human running: is swinging the arms worth it?》的研究,實際針對跑步時的不同擺臂姿勢對能量消耗的影響進行研究。

他們研究了 13 位年輕跑者,在跑步機上以 11.5 km/h 的速度(每公里配速5分13秒)進行正常擺臂(Normal)、雙手交叉放背後(Back)、雙手交叉放胸前(Chest)以及雙手交叉放頭頂(Head)等 4 種不同擺手姿勢的跑步,並同步收集他們跑步時的能量消耗與動作變化情形。雖然一般跑者很少會把手放在背後或頭頂跑步,但此研究是希望了解,當手臂不正常擺動時,會對跑步動作及能量消耗有什麼影響,因此設定了不同擺放位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雙手交叉放胸前的擺臂方式,類似於一些習慣將手緊貼胸前並幾乎不擺動的跑者。

不同擺臂姿勢下跑步的能量消耗
探討不同擺臂姿勢下跑步的能量消耗(Normal: 正常擺臂;Back: 雙手交叉放背後;Chest: 雙手交叉放胸前;Head: 雙手交叉放頭頂)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7(14), 2456-24

雙手放頭頂能量消耗最高

研究發現正常擺臂(Normal)的能量消耗(net metabolic power) (下圖中的灰線) 是最低的,而雙手交叉放背後(Back)、胸前(Chest)以及頭頂(Head)上跑步皆比正常擺臂分別多出3%、9%、13%的能量消耗。

跑步時正常擺臂的能量消耗
跑步時正常擺臂(Normal)的能量消耗顯著低於手放胸前(Chest)、背後(Back)以及頭頂(Head) (*及**符號表示與正常擺臂有顯著差異)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7(14), 2456-2

擺臂動作有助減少身體旋轉

這項研究也發現,當跑步時不擺臂,其肩膀與骨盆左右旋轉的幅度會比正常擺臂來的高。雙手交叉放背後、胸前及頭頂分別增加了10%、44%、8%的肩膀左右旋轉幅度以及63%、102%、101%的骨盆旋轉幅度。

此結果反映出,跑步時的擺臂動作有助於減少身體的旋轉。因為擺臂時所產生的力量可與擺腿所產生的旋轉力量相互抵銷,進而減少軀幹的轉動,藉此達到較少的能量消耗。換言之,當跑速增加擺腿力量隨之增加的情況下,擺臂的幅度自然也需要相應的提高,就如同衝刺跑時,我們會自然加大擺臂動作來穩定軀幹姿勢,避免身體過多的旋轉。

跑步時正常擺臂的肩與骨盆旋轉幅度
跑步時正常擺臂(Normal)的肩與骨盆旋轉幅度低於手放胸前(Chest)、背後(Back)以及頭頂(Head) (*及**符號表示與正常擺臂有顯著差異)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7(14), 2456-24
擺臂所產生的力量可與擺腿所產生的力量相互抵銷,進而減少軀幹的轉動與能量消耗。如衝刺跑時,擺臂與擺腿會相互對稱的提高與減少,藉此抵消兩者間的力量,使軀幹保持穩定

結語

跑步時的擺臂是相當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抵消擺腿時所產生的旋轉力量,進而減少軀幹的轉動與能量消耗,讓我們跑得更省力。雖然平常跑步時,我們很少會將手放在背後或頭頂,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擺臂過小時容易產生像研究中雙手交叉放胸前的姿勢。因此,適度的擺臂,並隨著跑步速度調整擺臂的程度,才能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參考文獻:
Arellano, C. J., & Kram, R. (2014). The metabolic cost of human running: is swinging the arms worth i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7(14), 2456-2461.

撰文/董智尚、陳韋翰、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跑步時的擺臂對能量消耗有影響嗎?

/ 關於 運動科學網 /
 運動科學網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腿後肌腱拉傷 Hamstring Tendonitis

2016-11-23
知識庫運動生理保健運動傷害跑步

運動員最常發生後大腿肌拉傷,且演變致慢性發炎。腿後肌Hamstring包含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這三條肌肉在步態的早期站立期幫助穩定膝關節,在站立期後幫助下肢的推進,在搖擺期中幫助控制下肢動力。後大腿肌的受傷,不管是部分撕裂或是完全斷裂,一般發生在肌肉與骨骼連結的肌腱處,常見於短跑者或需要較多爆發力的運動,例如美式足球、網球、足球等。

後腿肌腱拉傷 ©drdavidgeier.com

症狀

典型的症狀為受傷處一壓就痛或腫脹,高抬腿、大跨部或身體前彎時疼痛會加劇,越用力就會越痛;如果局部出現瘀血,連走路都會疼痛,那就表示大腿肌肉有撕裂傷。跑者的部分主要是在快跑加速、跑在有坡度的地方或坐下時,臀部下方或大腿後側的腿後肌上半部會感到疼痛。

如何治療

首先要做身體檢查,確定骨盆沒有不正,或因為其他沒注意到的問題造成疼痛。如果你被診斷為腿後肌拉傷,就要開始做組織按摩,幫助鬆開沾黏和疤痕組織,並增加肌腱部位的血流,以加快復原。

參考資料
1.《完全跑步聖經》,天下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 《筋膜線按摩伸展全書》,采實文化出版 (2016)
3.  runnersconnect.net
4. 骨骼肌肉徒手保健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