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1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2
輕鬆跑
研究證實慢慢跑比較快! 輕鬆跑佔訓練80%進步幅度高2成
3
開廣飛跑50公里超馬 洪一仁破全國記錄達標國家級成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2016-12-13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觀念

一場馬拉松,在通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著無比的感動與榮耀,但事過境遷後,是否曾有過突然感到憂鬱或悲傷的時刻呢?是否覺得跑完之後,然後呢?

首先,完成一個馬拉松是一個成就,並非每個人都能有所經歷,所以你一定要欣賞你所獲得的這份成就。第二,許多跑者在馬拉松之後,迎面而來的競是滿滿的憂鬱,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安慰自己其實並不孤單,也並沒有損失任何東西。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失去目標如同失去人生的方向

馬拉松後的憂鬱症或許不需要進到醫院做診療,但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可能發生的。當你訂定了一個目標,並在這一大段時間之中,你的生活一直致力於朝這個目標實現前進,無論營養、睡眠模式甚至是社交活動,全數圍繞在你的生活之中,甚至幾乎決定了你的生活型態。所以當他結束之後,會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是不可避免的,那感覺就像人生突然失去了方向一樣。
 
但若換一個角度想,當這件事情結束後,現在的你便開始有了自由的睡眠時間、飲食以及社交活動,無須在被限制於這個目標。

繼續挑戰或休息?全憑你做主

那麼現在怎麼辦呢?是否該尋找下一個馬拉松賽事做為目標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有一些跑者確實會這樣做,在他們的字典裡,永遠有下一場更艱鉅的挑戰。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同的跑步比賽,如七大洲馬拉松的挑戰,因為對他們來說唯有挑戰,才能使生命持續燃燒。
 
但也或許,這是他們逃避憂鬱的另一種方法。不過一個跑者若有一套良好的訓練策略;通過不同的比賽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或是為下一場更高難度的比賽做準備,如果你選擇了這一種訓練方式,必須要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恢復時間,以防止下一場比賽表現不佳或是運動傷害。

要避免賽後的憂鬱,其真正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方法把你平時在馬拉松訓練中學到的東西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嘗試應用結構、組織、重點和目標設置到每天的規畫之中。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會發現,生活和跑步是可以是令人興興奮與滿足,而不容易因為失去目標而感到恐慌害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證實慢慢跑比較快! 輕鬆跑佔訓練80%進步幅度高2成

2020-03-18
跑步知識庫觀念跑步訓練

無論是跑步新手或是半馬、全馬訓練課表中,輕鬆跑都是佔比最高的訓練,然而常有跑者覺得輕鬆跑「很沒用」,在輕鬆跑時跑得太快。事實上,國外研究已發現輕鬆跑對跑步表現的驚人影響,輕鬆跑佔所有跑步訓練比例較高(80%)的跑者,反而比佔比較低者(65%)進步幅度高出23%!

輕鬆跑
研究證實慢慢跑比較快! 輕鬆跑佔訓練80%進步幅度高2成

輕鬆跑(Easy Run),也稱E Pace,顧名思義就是要夠輕鬆。別小看它!它是幫助你輕鬆完成比賽的幕後大工程。你可能認為「按照邏輯,不是該讓輕鬆跑配速接近馬拉松配速,這樣才能讓參賽時更輕鬆嗎?」但一項研究顛覆了這個想像,結果指向輕鬆跑佔比高者,進步幅度反而比佔比低者來的大。

精英男跑者試驗證實 80%輕鬆跑進步比較大

2007年一項多國大學聯合發表的研究證實了這個說法:該研究針對20名西班牙精英男性長跑運動員,分配給他們兩種不同的訓練計畫,並追蹤5個月。這些男跑者10公里最佳紀錄都在30分30秒至35分鐘之間(這樣的速度如果在台灣,約一半的人可進男子一萬公尺歷代百傑)。

第一組跑者接受低強度訓練計畫,即輕鬆跑佔所有跑步訓練的80%,輕鬆跑的配速明顯低於乳酸閾值跑,約比5K馬拉松配速慢1.12倍;其餘20%則平均分攤做中等強度(接近乳酸閾值)和高強度(接近最大心率)訓練。第二組跑者則接受更高強度的訓練計畫,也就是輕鬆跑佔65%,另外25%中等強度和10%高強度訓練。

兩組跑者平均週跑量50-55英里(約80-88公里),他們每週的訓練方式不同,但都維持相同的強度分布,並在訓練全程透過心率監測控制配速,研究人員也使用一套訓練負荷測量系統,以確保兩組跑者的總體訓練負荷相似。5個月後,扣除沒有達到試驗條件的8人,兩組僅各剩6個受試者。

為了測試兩組訓練方案的有效性,研究開始和結束時,他們都進行了10公里越野跑,結果顯示,經過5個月訓練,兩組跑者都獲得改善。然而,低強度組即便在速度訓練上花費的時間較少,但與高強度組相比,他們進步得更多。低強度組的10K越野跑時間平均縮短2分37秒,高強度組則縮短2分1秒。

越野跑
低強度組的10K越野跑時間平均縮短2分37秒,高強度組則縮短2分1秒(圖為越野跑示意)

怎麼解釋這項驚人結果?

本身為跑步教練的該研究作者針對結果推測原因:身體對高強度訓練(如間歇跑、節奏跑等)的反應相當迅速,並可以在相對適中的訓練量就能達成;低強度訓練(如輕鬆跑)則花費了更長的訓練時間。

另一方面,大量劇烈運動可能增加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像是研究團隊最初規劃讓第三組跑者進行非常高強度的訓練,主要專注在接近最大心率的訓練內容,但是他們發現,該組大多數運動員在2-3週就開始出現過度訓練症狀,遑論撐到5個月的研究時程。

雖然這項研究已超過十年,但美國耐力運動教練暨作家Matt Fitzgerald也大力推薦80/20跑步原則,甚至為此出書《80/20 Running》,彰顯保持低強度訓練約80%的優點;此外,許多精英跑者的訓練計畫也遵循此原則。

輕鬆跑的速度怎樣才算輕鬆?

輕鬆跑要怎麼跑才叫輕鬆?E配速的關鍵在於「慢」,因為過高的強度會讓身體長時間處於無氧狀態,就無法增強有氧能力。以自我感受來說,輕鬆跑時呼吸輕鬆順暢,是可以自然地跟朋友聊天對話的速度。以心率區間來說,E心率約是儲備心率(最大心率-安靜心率)的59-74%。目前不少運動App可依照自身狀態算出E Pace的配速區間。

資料來源/RUNNERSCONECT、《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開廣飛跑50公里超馬 洪一仁破全國記錄達標國家級成績

2018-10-22
賽事超馬馬拉松跑步話題

2018開廣飛跑盃超級馬拉松於20日在台北田徑場開跑,其中50公里個人賽由陸軍超馬好手洪一仁以3小時20分01秒奪冠,成績刷新高掛四年的國家紀錄,向前推進多達6分鐘,更成為全台第一位50公里達到國家級成績的跑者。

開廣飛跑50公里超馬 洪一仁破全國記錄達標國家級成績

開廣飛跑盃超級馬拉松是全台唯一舉辦在田徑場內的50公里計時競賽,50公里等同田徑場跑125個藍色甜甜圈,獲得國際超馬總會IAU銅牌標籤認可,更提供國內優秀跑者從42公里跨入50公里的銜接橋梁。
 
男子組第一名是來自南天樂跑的洪一仁,他在報名前就下定決心刷新紀錄,比賽更以3:20:01大破國家紀錄(國家級標準成績男子3小時25分)。他表示,自己平時自備補給桌練習,一練就是50圈操場,賽事中也以此作為區間目標,達到就歸零重計,讓心態可以不斷回復到剛開賽的最佳精神。台灣開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騰龍也特別到場頒發破紀錄獎金給洪一仁,鼓勵他明年繼續挑戰。
 
50公里組第二至五名賽況激烈,最終依序由黃則原、郭啟祥、馬福順、張鼎融獲得;女子組第一名則由國內歷代女子第五節陳秀卿以4:23:14封后,她目前仍是國內女子分齡紀錄保持人,第二至五名依序是林宜儒、朱美蓓、李桂淑、楊喬因,其中楊喬因更是以初次挑戰之姿上凸台。

6小時接力賽項目,今年有來自各地跑團共25隊150人,其中4隊為台大、東吳、政大等校的EMBA及戈壁隊友組隊而成。最後由「造甘那盃」以總里程80.542公里奪下第一名寶座,他們以造型搶眼的國旗裝扮備受矚目,其中團員竟是臨時組成,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雖然不曾一起練習,但實力堅強狂刷其他隊伍。
 
此外,超馬接力賽的全勤團體﹕內湖社大慢跑班學員、康健雜誌大人的跑步學堂學員共組九支隊伍參賽;學員表示,透過進修跑步課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更能找到夥伴一起透過運動獲得健康。

造甘那盃以總里程80.542公里奪下接力賽項目第一名寶座

賽事結束後,台灣開廣舉辦戈友分享會,邀請曾參與戈壁挑戰賽的跑友分享參賽經驗,現場除政大、台大、東吳戈友外,還有超馬協會代表秘書長郭豐州、台灣開廣代表總經理蔡晉暉、戈賽隊員事務負責人孫志梅、運動筆記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姚焱堯一起分享跑步之旅中的收穫。至於下一屆開廣飛跑盃超級馬拉松,預計將於2019年10月10日在台北田徑場舉辦。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