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1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2
效法精英跑者一日兩跑 破PB之外還有其他驚人好處
3
粉紅健走嘉年華三千人齊步走 毛小孩超萌示範護波5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2016-12-13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觀念

一場馬拉松,在通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著無比的感動與榮耀,但事過境遷後,是否曾有過突然感到憂鬱或悲傷的時刻呢?是否覺得跑完之後,然後呢?

首先,完成一個馬拉松是一個成就,並非每個人都能有所經歷,所以你一定要欣賞你所獲得的這份成就。第二,許多跑者在馬拉松之後,迎面而來的競是滿滿的憂鬱,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安慰自己其實並不孤單,也並沒有損失任何東西。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失去目標如同失去人生的方向

馬拉松後的憂鬱症或許不需要進到醫院做診療,但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可能發生的。當你訂定了一個目標,並在這一大段時間之中,你的生活一直致力於朝這個目標實現前進,無論營養、睡眠模式甚至是社交活動,全數圍繞在你的生活之中,甚至幾乎決定了你的生活型態。所以當他結束之後,會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是不可避免的,那感覺就像人生突然失去了方向一樣。
 
但若換一個角度想,當這件事情結束後,現在的你便開始有了自由的睡眠時間、飲食以及社交活動,無須在被限制於這個目標。

繼續挑戰或休息?全憑你做主

那麼現在怎麼辦呢?是否該尋找下一個馬拉松賽事做為目標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有一些跑者確實會這樣做,在他們的字典裡,永遠有下一場更艱鉅的挑戰。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同的跑步比賽,如七大洲馬拉松的挑戰,因為對他們來說唯有挑戰,才能使生命持續燃燒。
 
但也或許,這是他們逃避憂鬱的另一種方法。不過一個跑者若有一套良好的訓練策略;通過不同的比賽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或是為下一場更高難度的比賽做準備,如果你選擇了這一種訓練方式,必須要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恢復時間,以防止下一場比賽表現不佳或是運動傷害。

要避免賽後的憂鬱,其真正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方法把你平時在馬拉松訓練中學到的東西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嘗試應用結構、組織、重點和目標設置到每天的規畫之中。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會發現,生活和跑步是可以是令人興興奮與滿足,而不容易因為失去目標而感到恐慌害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效法精英跑者一日兩跑 破PB之外還有其他驚人好處

2019-07-04
知識庫半馬全馬訓練觀念跑步訓練馬拉松跑步

一日兩跑(Doubles)是多數精英跑者的訓練標準方法,但市民跑者鮮少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即便時間足夠,也會擔心有過度訓練或傷害風險。然而據美國休士頓大學運動生理學家暨越野跑教練Steve Magness建議,對於追求自我突破的嚴肅跑者來說,是時候重新考慮自己的訓練策略了!

效法精英跑者一日兩跑 破PB之外還有其他驚人好處

Steve Magness表示﹕「有一種誤解,認為一日兩跑是高里程選手和精英選手才需要做的事,但許多跑者都能從中受益。」為什麼呢﹖研究已顯示,在耗竭狀態下一日兩跑可促進脂肪燃燒、訓練身體更有效率地使用肝醣,並刺激粒線體產生,而更多的粒線體可延緩疲勞。除了這個,一日兩跑還有其他好處。

為什麼你該嘗試一日兩跑﹖

好處1﹕如果你要在週間一次跑10-13公里可能較難,但如果把這樣個公里數拆成兩半,你將獲得驚人的跑量好處。例如,一天跑兩次40分鐘可增加人體生長激素(在跑步中,生長激素產生的高峰期大約是40分鐘),這有助於建立和修復肌肉。

好處2﹕你還可以享受兩次運動後的安靜代謝率(RMR)飆升,這被稱為「減肥催化劑」,有助於減重。

好處3﹕在較短的訓練中較容易加快配速;有時進行兩次狀況良好的訓練,更勝過一次。

好處4﹕運動生理學家暨線上跑步教學網站創辦人Greg McMillan指出,通過縮短每次練習之間的時間,你正在嘗試讓身體恢復得更快,而加速恢復時間對訓練來說是件好事。

不過,如果訓練過度將提高傷害風險,所以我們也要熟知如何「安全地」進行一日兩跑。

一日兩跑可以享受兩次運動後的安靜代謝率(RMR)飆升,有助減重

一日兩跑的時機

無論你的練習或課表是什麼,累積里程很重要,可透過每週一次的一日兩跑來增加總里程,同時仍然保有休息日。在進行間歇訓練或節奏跑等關鍵訓練後的4-10小時,可做20-45分鐘輕鬆跑,此時不需要在意配速。這樣不但能增加跑量,還能透過增加新陳代謝來促進第一次練習後的恢復,讓你的下一次訓練更加帶勁! 

「最佳跑後恢復來自一日兩跑的第二跑」,即便如此,跑步作家布拉德·哈德森也指出,如果你實在無法忍受一天內穿上第二次跑鞋,那也可以嘗試水中慢跑、騎自行車或滑步機,這些選擇可提供類似的恢復效益,同時不會受到過多衝擊。 

要注意的是,在建立耐力、肌力和心理準備上,每週的長距離訓練是無可取代的,特別當你的目標賽事是半馬或全馬時。因此,你可以保持長跑和關鍵訓練,只需將中距離的恢復跑切分。

跑後恢復除了第二跑,也可嘗試水中慢跑、騎自行車或滑步機(圖為滑步機) ©Walmart

如何運用一日兩跑破PB﹖

這是針對經驗豐富的跑者,他們擁有扎實的有氧基礎和高遠的目標時間,很適合透過一日兩跑來增加耐力和速度。以下方法適用於想盡力加強訓練並尋求額外跑量提升的人,原則是在你的速度訓練日,根據特定比賽目標量身規畫短距離高強度訓練(距離約是第一次訓練的一半到4分之3)。

∙ 如果你想提高半馬或全馬速度﹕依照早上的節奏跑配速調整晚上的訓練,例如重複3 x 1,600公尺,速度比節奏跑再快一些。

∙ 如果你的目標賽事是5K或10K﹕和早上的節奏跑配速相同,並在晚上增加更短、更快的重複爬坡或間歇訓練。例如以10K配速重複4 x 2公里,恢復3分鐘;接著以3K配速重複4 x 400公尺,恢復1分鐘。 

Steve Magness提醒,當部分肌肉疲勞時,你必須使用平常不會使用到的肌纖維,所以你必須制定一個不同的策略來深入挖掘它們。而上述負荷讓你的跑前暖身、跑後伸展和恢復顯得更加重要,所以切記休息日就得完全地休息。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Daniel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粉紅健走嘉年華三千人齊步走 毛小孩超萌示範護波5招

2018-05-07
跑步話題活動健走

2018粉紅嘉年華5日在圓山花博公園舉行,共三千位民眾齊步走,不只以健走提前歡慶母親節,也為宣導乳癌防治而走。粉紅健走今年邁入第8年,適逢狗年,活動邀請網紅毛小孩「麥可&噗優」現場帶領三千人開走,更為大家示範讓媽咪不受乳癌威脅的防癌5招超萌版。

粉紅健走嘉年華三千人齊步走 毛小孩超萌示範護波5招

毛小孩示範「握、呸、趴、轉、抱」

乳癌的成長速度是國內十大癌症之首,台灣癌症基金會趁母親節前夕舉辦粉紅健走,今年超人氣網紅、也是領有狗醫生證照的「雪橇犬噗優」,和她的好夥伴麥可一起加入。兩位毛小孩以「握、呸、趴、轉、抱」等超萌動作帶領示範防癌5招。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提出乳癌預防5招:定期篩檢、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勿太晚生育。而兩隻毛小孩以握手(用手手討蔬果吃-蔬果彩虹579);趴下(趴下伸展運動-規律運動);呸(吃多了也要懂得節制-體重控制);抱抱(愛的抱抱-避免晚生育);轉圈(不要在診間猶豫不決-定期篩檢)示範給大家。

超人氣網紅汪星人「雪橇犬麥可噗優」示範防癌5招

每個人都可能中標  逾9成乳癌患者非遺傳

乳癌長年高居國人婦女癌症發生率首位,且快速上升中。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年癌症登記年報顯示,台灣有13,543人罹患乳癌,即每天有37人被診斷為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間。
 
賴基銘提醒,別以為沒有乳癌家族史就能高枕無憂,事實上,超過90%的婦女罹患乳癌主因不是遺傳;乳癌發生率快速攀升與飲食型態西化、缺乏運動、肥胖、太晚生育,甚至環境荷爾蒙的影響都有關。

乳癌防治關鍵年齡40歲

乳癌發生率的成長是國內十大癌症之首,賴基銘分析,以乳癌發生年齡層來看,近4位(3.7位)乳癌病人中就有一位發生在40-49歲,而近6成的乳癌發生在40-59歲中年女性,因此對乳癌防治而言,40歲是一個關鍵年齡。
 
據統計,0期及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分別高達97.5%及95.5%;第2期發現存活率達89.4%;但若延至第4期發現,5年存活率僅為27.8%,因此防癌5招裡的「定期篩檢」尤其重要。目前政府提供45歲以上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若有二等親家族史的女性則可提前到40歲就開始篩檢。

台灣癌症基金會粉紅健走開啟寵愛媽咪禮盒,一起「護乳旺健康」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