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開廣飛跑50公里超馬 洪一仁破全國記錄達標國家級成績
1
開廣飛跑50公里超馬 洪一仁破全國記錄達標國家級成績
2
輕鬆跑混和衝刺
新研究:輕鬆跑+衝刺能同時加強注意力、情緒處理能力
3
2016紐約馬拉松:肯亞女將連三奪冠,厄利垂亞小將成最年輕贏家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開廣飛跑50公里超馬 洪一仁破全國記錄達標國家級成績

2018-10-22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超馬 賽事

2018開廣飛跑盃超級馬拉松於20日在台北田徑場開跑,其中50公里個人賽由陸軍超馬好手洪一仁以3小時20分01秒奪冠,成績刷新高掛四年的國家紀錄,向前推進多達6分鐘,更成為全台第一位50公里達到國家級成績的跑者。

開廣飛跑50公里超馬 洪一仁破全國記錄達標國家級成績

開廣飛跑盃超級馬拉松是全台唯一舉辦在田徑場內的50公里計時競賽,50公里等同田徑場跑125個藍色甜甜圈,獲得國際超馬總會IAU銅牌標籤認可,更提供國內優秀跑者從42公里跨入50公里的銜接橋梁。
 
男子組第一名是來自南天樂跑的洪一仁,他在報名前就下定決心刷新紀錄,比賽更以3:20:01大破國家紀錄(國家級標準成績男子3小時25分)。他表示,自己平時自備補給桌練習,一練就是50圈操場,賽事中也以此作為區間目標,達到就歸零重計,讓心態可以不斷回復到剛開賽的最佳精神。台灣開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騰龍也特別到場頒發破紀錄獎金給洪一仁,鼓勵他明年繼續挑戰。
 
50公里組第二至五名賽況激烈,最終依序由黃則原、郭啟祥、馬福順、張鼎融獲得;女子組第一名則由國內歷代女子第五節陳秀卿以4:23:14封后,她目前仍是國內女子分齡紀錄保持人,第二至五名依序是林宜儒、朱美蓓、李桂淑、楊喬因,其中楊喬因更是以初次挑戰之姿上凸台。

6小時接力賽項目,今年有來自各地跑團共25隊150人,其中4隊為台大、東吳、政大等校的EMBA及戈壁隊友組隊而成。最後由「造甘那盃」以總里程80.542公里奪下第一名寶座,他們以造型搶眼的國旗裝扮備受矚目,其中團員竟是臨時組成,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雖然不曾一起練習,但實力堅強狂刷其他隊伍。
 
此外,超馬接力賽的全勤團體﹕內湖社大慢跑班學員、康健雜誌大人的跑步學堂學員共組九支隊伍參賽;學員表示,透過進修跑步課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更能找到夥伴一起透過運動獲得健康。

造甘那盃以總里程80.542公里奪下接力賽項目第一名寶座

賽事結束後,台灣開廣舉辦戈友分享會,邀請曾參與戈壁挑戰賽的跑友分享參賽經驗,現場除政大、台大、東吳戈友外,還有超馬協會代表秘書長郭豐州、台灣開廣代表總經理蔡晉暉、戈賽隊員事務負責人孫志梅、運動筆記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姚焱堯一起分享跑步之旅中的收穫。至於下一屆開廣飛跑盃超級馬拉松,預計將於2019年10月10日在台北田徑場舉辦。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新研究:輕鬆跑+衝刺能同時加強注意力、情緒處理能力

2020-02-26
新知間歇訓練保健跑步機跑步話題健身單車

大家都知道運動能讓人心情更愉悅,那你有想過,不同強度的運動能為大腦和情緒帶來什麼影響嗎?國外新研究發現,低強度運動與認知和注意力明顯有關,高強度運動則能增加情緒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在長距離訓練中加入一些衝刺,能雙重幫助你鍛鍊大腦!

輕鬆跑混和衝刺
新研究:輕鬆跑+衝刺能同時加強注意力、情緒處理能力

以往的許多研究中,運動和大腦健康之間的關聯已相當明確;而新的研究發現,依照活動強度不同,獲益也有所不同。這項發表在《大腦可塑性》期刊上的研究,招募了25名男運動員,他們分別在跑步機上以低強度跑30分鐘,並在另一天以高強度跑30分鐘。在每次訓練前後,研究人員透過MRI核磁共振檢查,測量活動過程中大腦發生的血流變化,並檢視大腦區域與跑步活動的關聯。

雖然受試者在高強度和低強度兩個階段,正面情緒都明顯增加,但低強度訓練與認知和注意力相關的功能有更多連結;高強度訓練則與大腦和情緒處理較相關。該研究合著作者、德國波恩大學附設醫院功能性神經影像學小組醫學碩士Angelika Schmitt指出,這是了解運動過程中大腦結構和功能動態變化相當好的一步。

在運動強度對大腦活動的影響上,上述德國研究並不是唯一發現有趣結果的。南澳大學2019年一項研究發表於《運動科學與醫學》期刊,研究128名同時參與HIIT高強度間歇運動,以及低強度、長時間有氧運動參與者的大腦活動狀態。結果發現,兩種運動都對神經連結產生了正面影響,但是混和高與低強度運動,可能在調節「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上具有額外益處。

南澳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研究員 Ashleigh Smith 表示,高強度運動時皮質醇升高,但持續的高水平可阻斷神經反應,而間歇訓練可以使皮質醇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

知識便利貼︱皮質醇

皮質醇又譯成可體松,屬於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之中的糖皮質激素,在應付壓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故被稱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提高血壓、血糖水平和產生免疫抑制作用。而皮質醇過高,會導致庫興氏症候群庫興氏症候群;皮質醇過低會導致愛迪生氏病。

高低強度混和策略還可能有增進恢復的潛力。2019年一項研究針對自行車手試驗,發現變動式的高強度騎行(即一系列的自行車衝刺穿插低強度騎行),比起相同時間的中等強度騎行,恢復效果明顯較好。

無論是在對大腦、情緒的影響,或是運動後恢復的效果,這些研究的結果都導向混和高與低強度。因此,下一次出門運動時,為了你的大腦和身體著想,試著把高、低強度混和在你的訓練中吧! 

資料來源/Bicycling、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6紐約馬拉松:肯亞女將連三奪冠,厄利垂亞小將成最年輕贏家

2016-11-07
賽事六大馬馬拉松跑步話題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的紐約馬拉松於6日舉行,肯亞女將凱塔妮(Mary Keitany)連續第三年摘下女子組冠軍,成為本世紀第1位在紐約馬拉松取得3連霸的女選手。今年34歲的她,以2小時24分26秒擊敗對手切普柯魯伊(Joyce Chepkirui)衛冕成功。男子選手的部分,由北京市錦賽冠軍厄利垂亞的小將格爾麥·格赫布雷斯拉塞(Ghirmay Ghebreslassie)以2小時7分51秒赢得了冠軍。

2016紐約馬冠軍 Mary Keitany和Ghirmay Ghebreslassie ©theguardian.com

打破紀錄,為黑人選手爭光

比賽之中,每位選手皆相當謹慎,深怕一個不注意,就被對手超過。到了10公里時,領先集團只剩下9位選手,而凱塔尼就藏身其中。領先集團到達15公里時的成績為52分48秒,此時,一個嬌小的身影開始加速,那就是凱塔妮,其切普柯魯伊(Joyce Chepkirui)和衣索比亞選手阿塞利菲克·莫吉亞(Aselefech Mergia)緊隨其後。而凱塔妮則繼續加速,平均每公里3.5分速的速度,讓莫吉亞無法跟上她的配速而掉了下去。當過21公里時,她與其他兩名肯亞選手,僅花了1小時12分39秒的時間。
 
甩開了切普柯魯伊(Joyce Chepkirui),凱塔妮持續加速。在經過32公里時,她以1小時49分3秒的成績已經領先了其他選手2分多鐘的時間。雖然錯過了賽會紀錄,但34歲的老將還是毫無懸念地拿到了3連冠。
 
過去在紐約馬拉松女子比賽之中,只有白人女選手來自挪威的格雷特·瓦伊兹在這裡拿到過3連冠,她共拿過9次冠軍,其中一次3連冠,一次5連冠。凱塔妮則是黑人選手中第一位完成此項壯舉之人。

©runnersworld.com

去年在自己的紐約馬拉松處女秀中退赛的肯亞選手薩莉·基普耶戈(Sally Kipyego)在32公里時竟然超過了與他競爭激烈的普柯魯伊和莫吉亞,以2小時28分1秒的成績,獲得第2名。首次參賽的美國選手莫莉-赫德爾以2小時28分13秒的成績獲得第三。

最年輕的紐約馬冠軍

男子選手部分也有2位美國選手拿過三連冠;一位是4連冠的比爾-羅傑斯,另一位是5連冠的阿爾伯托·撒拉里爾。
 
年僅20歲的非洲的厄利垂亞小將格爾麥·格赫布雷斯拉塞 (Ghirmay Ghebreslassie)成為了紐約馬拉松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並成為第一位代表厄利垂亞獲得馬拉松大滿貫的選手。比賽中,率先出線的是美國選手達坦·里岑海恩,領先集團在他的帶領下前5公里跑出了15分19秒的佳績,10公里又跑出30分37秒。雖然衛冕冠軍斯坦利-比沃特在15公里後因小腿受傷退賽,不過由美國選手帶動的配速隊領跑集團的影響並不大。
 
在21公里處跑出1小時4分24秒後,格赫布雷斯拉塞便開始加速,平均每公里以3分速的速度進行,在他身後僅剩下盧卡斯-羅帝奇(Lucas Rotich)和勒利薩·戴西沙(Lelisa Desisa)緊隨在後。雖然在最後的幾公里處,他也放慢了腳步,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最年輕的紐約馬冠軍。

©usatoday.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