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完美的古銅色是許多喜好運動族群追求的目標,但平時要上班根本沒時間做日光浴。多虧了現代黑科技,這個夢想可以輕鬆實現皮膚黝黑願望。不少人為了讓身材看起來更加結實,都會選擇日曬機方式來助曬。
1.快速效果
日曬機可在幾分鐘內達到你想要的膚色,當你沒有時間進行足夠長的日光浴以曬黑時時,不仿選擇日曬機作為曬黑的另一種選擇。
2.改善情緒
根據 WebMD 的研究表明,紫外線接觸可以改善人們的情緒。關於憂鬱疾病可能是由缺乏自然陽光引起的,多曬太陽會增加維生素 D,從而提高血清素水平。血清素是一種神經遞質,負責監督情緒平衡的維持。事實上,《科學日報》的研究表明,無論是在陽光直射下自然還是在日曬機上,暴露在紫外線下都會引發感覺良好的內啡肽的釋放,這些荷爾蒙也會會立即改善你的情緒和自尊心。
3.維生素D
維生素D是健康骨骼、肌肉、牙齒、皮膚色素沈澱的必需激素。相反,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兒童佝僂病和成人骨痛。Research Gate的研究表明,經常使用日曬機可以幫您吸收 40–100 nmol/L 維生素D ,而這種吸收是由於日曬機的 UVB 射線刺激皮膚產生維生素D。
4.遮瑕改善膚況
大多數痘痘都發生在油性皮膚的人身上。為此,曬黑可以使多餘的皮脂變乾,以減少粉刺的出現。曬黑會隱藏可見的疤痕,包括妊娠紋,變得不明顯。如果你想隱藏疤痕和妊娠紋,會許這也是一種方式,可透過日曬機方式均勻曬黑,來達到隱藏疤痕的狀態。
1.日曬和日機曬差在哪?
戶外陽光和室內助曬機的紫外線種類不同。 UVA會讓你曬黑,UVB會使你的皮膚紅腫疼痛,UVC則可能導致皮膚病變。 日曬有UVA和UVB以及UVC:沒擦夠防曬或曬太久,容易曬傷不適。日機曬大部分是純UVA或UVA含比高:時間可調控,不易曬傷;而有的燈管會摻一點比例的UVB,讓皮膚曬出來像室外曬般自然。
2.日曬/日曬機要曬多久?
日曬:
如果在大太陽底下,建議每次曬的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以免曬痛曬傷,而且曬的時間過長不只會脫皮,表皮皮膚還會壞死,脫皮後的膚色反而很難看,甚至有明顯色差,適得其反。助曬乳每半個小時就要補擦一次,以免因汗濕或玩水被稀釋掉。
機曬:
依機器燈管數量不同而有差異,每次約莫15分鐘就足夠,如果是單次9分鐘的機型可以連曬兩次,如果是單次20分鐘的曬一次就好。助曬乳只要曬前擦一次就好。
3.曬的頻率多久?
日曬:
如果天氣晴朗,又有時間天天曬,不妨抓一次曬半小時。如果隔兩三天曬一次,不妨一次曬1~2小時。
機曬:
一周起碼曬兩次,如果想要效果好,最好密集曬,也不必怕曬傷。
4.室內日曬前需要注意什麼?
日曬前不需要刻意洗澡,但需要徹底卸妝並清除身上任何保養品。治療皮膚用的果酸、A酸也請於日曬前一晚停用,有些藥物會因接觸紫外線而產生敏感現象,如避孕藥、抗生素及排尿劑等。若能在日曬前1–2天做去角質護理,使皮膚愈被接受陽光洗禮,定期將皮膚上的老舊細胞去除,您的肌膚將會更富有光澤,曬出來的膚色將更持久亮麗。
5.使用日曬機容易致癌?
在目前生活環境下,很多生活因子都會有致癌風險,選擇在戶外曬太陽容易曬傷,紫外線更無法控制強度,反而更可能加提高致癌風險。使用室內日曬機除了穩定日曬波長,也可控制日曬時間避免曬傷、過量曝曬或造成皮膚的曬傷,千萬不要求快,做足適度的防曬與曬後保養才能成功打造出理想的小麥肌!
6.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一般來說只要選擇使用適當的助曬乳,並使用日曬機約4–5次即可擁有迷人的膚色,然而這當中還需要取決你的皮膚狀況而定。
訓練背部肌群不外乎就是採用拉的動作,最常見的就是引體向上或是划船訓練。但你知道這兩個動作都有可能會造成肩關節的損傷嗎?關於這點我們先來了解背肌訓練時所會遇到的傷害以及該如何做會比較好。
首先,跟背部肌群相關的運動傷害有關的拉傷或撕裂傷,相較於其它肌群在發生的機率上並不算太高,一般來說在背闊肌遠端連結肱骨的接點,會比近端靠近腰部的接點更容易出現運動傷害,會產生這樣的運動傷害不外乎是訓練量或負重過大所導致的問題;其餘在練背時相對常見的運動傷害,反而是訓練過程中雙手高舉過頭所導致的肩關節傷害。
你可以嘗試看看引體向上的動作,是否都必須要將雙手高舉過頭來進行。這樣的動作對於棘上肌來說是一種高風險的訓練動作,同時,也由於雙手高舉過頭的動作會減少肩峰下的結構空間,並增加棘上肌過度摩擦所造成的損傷機率,棘上肌受傷最常出現於體操或是攀岩選手上。
雖然,引體向上高舉雙手的動作與棘上肌損傷有著極大的關聯,但不同的握距以及握法也會有高低不同的風險性,其中最高風險的動作就是寬握距搭配上反向握法(雙手小指相對);所以,如果你的訓練課表一定要加入引體向上這個訓練動作,就建議可採用中握距搭配上正握法(雙手拇指相對)來進行。
練背的另一個常見動作就是划船,它比引體向上所造成的傷害風險要來的更低,就如同我們剛剛前面所說的「雙手高舉容易造成肩關節壓力過大」,因此,只要避免雙手過頭的訓練動作,就可以讓肩峰下方處減少因為空間不足所造成的壓迫,所以,划船訓練相較於引體向上對肩關節的壓力就小了許多。
但划船訓練動作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性,在進行離心伸直手臂動作時,對於公二頭肌的負擔相對來說就會比較高,這時如果你採用的是前臂後旋掌心朝上的握法,就非常容易提高受傷的風險性;同樣,在划船訓練動作進行的過程中,對於下背肌的穩定性也會有相當程度的要求,如果這時你的核心肌群力量不夠,反而容易造成下背肌的拉傷,這點就與引體向上有助於下背肌放鬆的狀態恰恰相反。
講了那麼多!你一定會發現無論是採用引體向上或是划船訓練,都會有造成肩關節或背肌傷害的風險,那是否有別的動作可以來進行訓練?在引體向上動作訓練時,你一定都看過有人採用雙手在前水平引體向上的姿勢來進行,這個動作就是結合引體向上與划船動作的混合式訓練,這樣就能避免掉雙手垂直朝上造成肩關節夾擠的問題。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身體微微朝後仰,讓雙手在胸前以水平的方式將身體拉起,在動作的過程中保持胸口肋骨伸展面朝上,簡單來說就是有點類似反向划船的訓練動作。
這種結合引體向上與划船訓練的混合式動作,可以減少肩關節的壓力並融合兩個訓練動作的優點,但你要注意這樣的訓練動作在肌肉的徵召上,會從原本的背闊肌和大圓肌這兩大塊,加入部分的斜方肌中段與菱形肌。因此,最後建議你可以試著訓練看看這個混合式動作是否適合你的需求。
資料參考/menshealth、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