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6臺北馬拉松「古城巡禮」賽道佳評如潮 睽違五年肯亞桑米破大會紀錄
1
2016臺北馬拉松「古城巡禮」賽道佳評如潮 睽違五年肯亞桑米破大會紀錄
2
防止跑步腳痛的6個最佳方法
3
Eliud Kipchoge 柏林馬拉松奪冠,卻跑到鞋墊滑出來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6臺北馬拉松「古城巡禮」賽道佳評如潮 睽違五年肯亞桑米破大會紀錄

2016-12-18
話題 跑步 賽事 馬拉松 新聞

2016臺北馬拉松今(12/18)在臺北市大家長柯文哲市長、中華民國路跑協會榮譽理事長「飛躍羚羊」紀政、臺北市體育局局長鄭芳梵、活動大使「臺灣之光」旅美棒球好手陳偉殷等人的鳴槍聲中,於臺北市政府前廣場盛大起跑,吸引了約兩萬五千名的跑者一起參與這場年度盛事。已有30年歷史的臺北馬拉松,今年也特別在賽道規劃上進行巧妙調整,以「古城巡禮」為主題,路線經過承恩門(北門)、麗正門(南門)、重熙門(小南門)和景福門(東門)等古城區,沿途並會經過國父紀念館、總統府等古蹟,除了呈現臺北市獨特的城市風貌,彎道與河濱路段減少的新賽道,對於選手的表現也又一定程度的提升。全程馬拉松男子冠軍由肯亞籍桑米(Sammy Kitwara)以的2小時09分59秒的驚人成績,一舉打破原大會紀錄2小時10分24秒。女子冠軍則同樣由來自肯亞的茉西(Mercy Jerotich Kibarus)摘下后冠。國內冠軍部分,揮別傷勢陰霾的「黑色閃電」蔣介文以近期內最佳狀態2小時20分59秒稱霸男子組全馬。里約奧運選手謝千鶴展現國手實力,以2小時43分25秒的個人最佳成績封后。

一年一度的馬拉松盛會「臺北馬拉松」熱鬧登場,現場聚集2萬5千名跑者熱情起跑

古城巡禮行銷臺北 活動大使殷仔大讚「馬拉松精神」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臺北馬拉松在今年走路第30週年的歷史。臺北馬拉松一直以來都是跑者心目中指標性的大型賽事,除了有不少成績優異的國際菁英跑者來臺參賽,國內也有許多知名跑者共襄盛舉。除了菁英跑者陣容堅強,獎金更是全臺最高、並提供男女組別相同獎金,提倡男女運動員平等。臺北市長柯文哲致詞時說到:「呼應到北市政府重點政策『西區門戶計畫』,讓這次的路線沿途經過四個古城門,跑者們可以體驗臺北市多元的面向和歷史文化,同時將城市行銷至全球。」

活動大使陳偉殷今天也起了個大早來到市府前廣場,為現場兩萬五千名選手加油。首度參與馬拉松賽事的殷仔,鳴槍初體驗直呼「好過癮!」,表示現場兩萬多名選手都聽自己的「指令」起跑,是個很特別的經驗!同時也表示:「過去只有在國中訓練時會跑到10公里,因為棒球員通常訓練長跑主要是用來維持體能或是動態恢復(代謝乳酸)。等到退休後可以嘗試看看參加臺北馬這種長距離的跑步活動」。因此相當佩服各位馬拉松跑者,除了要早起進行長距離征戰,更要克服各種天氣狀況。也表示希望棒球員也都能具備這種堅持達到目標的「馬拉松精神」。

除了為臺北馬的選手鳴槍之外,偉殷今天也偕同世大運執行長蘇麗瓊以及熊讚(Bravo)一起逛活動現場世大運攤位。並化身為熊讚的棒球教練,指導熊讚挑戰棒球九宮格。在名師的指點之下,熊讚球球命中,讓一旁的蘇麗瓊執行長直呼「100分!」。隨後,偉殷更是在隔壁的撞球攤位和熊讚「挑桿」現場PK起撞球來,除了呼籲大家支持明年的臺北世大運之外,偉殷也在圍觀群眾前展現俏皮的一面。受到現場跑者們熱情的感染,身為活動大使的殷仔特別在終點前等待臺北馬跑者的歸來,並親自為半程馬拉松的冠軍周庭印披上毛巾致意,有始有終的展現出活動大使的親和力與魅力。

為活動大使的殷仔特別在終點前等待臺北馬跑者的歸來,並親自為半程馬拉松的冠軍周庭印披上毛巾致意

創新賽道佳評如潮 選手體驗古城之餘再創高峰

今年的臺北馬不僅強化古今交融的城市主題,賽道的調整更是讓許多選手與跑友們創出個人佳績,紛紛表示這條美麗與舒適兼具的賽道規畫非常的讚。全馬男子組冠軍桑米(Sammy Kitwara)在現場上千名群眾的吆喝加油聲中,以2小時09分59秒的成績展現黑色旋風的霸氣,一舉打破五年前由衣索比亞選手耶曼尼(Yemane Tsegay Adhane)締造的2小時10分24秒紀錄,並帶走破紀錄的180萬新台幣獎金。賽後桑米也很開心表示,在賽前記者會就預告要打破大會紀錄,現在如願完成了,除了臺灣友善舒適的賽道,主辦單位的安排也非常「有組織」,並宣佈將會捐出10%的獎金給家鄉。而女子組則是由茉西(Mercy Jerotich Kibarus)以2小時36分33秒封后。

2016台北馬全馬男子組冠軍桑米(Sammy Kitwara)

國內冠軍部分,曾經受傷休養長達一年的國內半馬紀錄保持人、「黑色閃電」蔣介文揮別傷勢困擾,以2小時20分59秒的成績稱霸。現年34歲的他表示,嚴重受傷後曾一度想放棄,想慢慢退下來。但受到身邊親友與其他跑友們的不斷「洗腦」與支持,最後還是決定積極復健。沒想到回到臺北馬這賽事中,又可以跑進2小時30分內,內心除了感動、還有感謝!另一位回到終點後笑的樂不思蜀的選手是甫從里約奧運光榮返台的謝千鶴,她以破個人最佳的2小時43分25秒摘下國內女子組后冠,並聲稱在國外出賽多場後,回到臺灣賽場上沿途聽到呼喊自己名字的加油聲才是最激勵自己的,「回家的感覺真好!我還是最喜歡在臺灣比賽。」也表時非常喜歡調整後的賽道。

蔣介文

各城市馬拉松經驗交流 賽事周邊攤位服務多元

臺北馬拉松每年都會吸引許多城市馬拉松的相關單位前來交流,今年日本的友好城市:靜岡市、松山市、千葉縣、花卷市、沖繩縣,及對岸的城市代表上海,鄭州也都前來參加這場年度盛事。透過城市與城市間的互相交流,擷取來自不同城市成功舉辦馬拉松的良好建議,讓臺北馬拉松更上一層樓。

另外,今年賽事週邊除了啦啦隊加油、賽後放鬆按摩等既有服務外,也增加了創新規劃,如:全馬完賽的選手將有完賽T恤、首辦賽衣回收,將跑者的戰績轉換成愛心…等,再加上響應2017年世大運,臺北馬會場除了有世大運的展示區,亦架設為世大運加油的集氣牆,讓完賽的跑者或一般市民都可以留下加油語句,祝明年的世大運選手可以創下佳績!

2016台北馬全馬女子組則是由茉西(Mercy Jerotich Kibarus)以2小時36分33秒封后。

「2016臺北馬拉松」不僅是國內外跑者們朝聖的賽事,也獲得多家企業熱情地投入資源協助活動順利舉辦。在今年除了賽事內容更加邁向專業、與國際看齊,在運動休閒與各領域產業的結合上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中華民國展覽暨會議商業公會和展盟展覽公司與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合作,於12月15日至17日在世貿三館共同主辦了臺灣第一屆的馬拉松運動博覽會,也是國內唯一將馬拉松運動和博覽會結合的盛會,除了吸引大批民眾參與,更是開創新一波運動產業商機。而在賽事活動中,包含長年支持臺北馬拉松賽事的富邦金控,以及運動品牌adidas的贊助。其中,與臺北馬合作第五個年頭的adidas也在今年的運動博覽會中請到全國半馬紀錄保持人蔣介文與里約奧運馬拉松國手陳宇璿現身座談會,分享馬拉松競技經驗。並於賽事中安排配有adidas定位氣球與配速時間號碼布的官方配速團隊投入。另外,白蘭氏、CITIZEN、brita、馬拉松運動博覽會、JBL、臺灣大哥大、EPSON、撒隆巴斯、富邦產險、健喬信元、舒跑、All Sports community、Subway、explore餅乾、阿華田、SNICKERS、中華航空、amino VITAL、True Yoga等各領域的知名企業,也都紛紛表示投入這項指標性的馬拉松賽事,讓跑者們在今年享受到更充沛的資源,實踐本屆的賽事主題Run My Way!

2016台北馬國內全馬女子組冠軍謝千鶴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防止跑步腳痛的6個最佳方法

2017-06-27
伸展肌肉痠痛觀念鞋子運動傷害跑步知識庫

跑者們關注於跑步的速度、距離、配件、交叉訓練和恢復資訊,卻容易忘記擁有健康的雙腳才是跑步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為不管你跑得多快,或者裝備有多強大,若雙腳有疼痛的傾向,便很難將跑步跑好。
 
每隻腳有26塊骨頭(這些骨頭是你身體中所有骨骼的25%!)其中還有33個關節和100多個韌帶、肌肉和肌腱。如果其中的任何一部位不舒服,你的腳不僅會受傷,連帶著你也會開始注意到其他地方的對齊問題。

防止腳痛的6個最佳方法

以下有兩名同為跑者的復健科醫生,若你現正處於受傷休息、冰敷或熱敷的處境,剛好可以花些時間,與他們學習保持足部健康的6個秘訣。

 1  買一雙新鞋

根據北卡羅萊納州教堂山的足科醫師Jane Andersen博士表示,若你腳上的鞋子已經跑了超過500英里,建議定期更換跑鞋,她說:「有很多患者受傷的原因是一直穿著壞掉的跑鞋。如果他們能更頻繁地更換鞋子,就能防止我們看到的這些傷害。」
 
對於那些除了跑步外,還會穿著跑鞋在日常生活行走的跑者來說,更要追蹤每日的里程數。Andersen說,這就像檢查你的手機或是運動手環一樣的簡單,如果你在操場上跑了4英里,又和狗一起走去便利商店約莫2英里的路程,這樣你的鞋子就磨損了6英里。

 2  慎選適合自己的跑鞋

在芝加哥伊利諾伊州骨骼與聯合研究所工作的Andersen和Megan Leahy博士都強調,在購買新鞋時,一定要多問鞋店的專業人員。不僅知識淵博的銷售人員能夠分析你的步態,確定你最適合的類型、尺寸等。同時他們也知道所有最新的產品資訊,以及哪一款最適合你的腳。
 
談到鞋子的尺寸,Andersen和Leahy也表示,在最長腳趾和鞋底之間,至少要留有一個拇指的寬度空間,甚至更多。若你打算跑得更遠更長,這樣才有足夠的空間活動腳趾,否則當腳腫脹之後,你便會發現這雙鞋子太小,對你的雙腳並未有太多的好處。

©schwollo.com

 3  矯正疼痛

如果你有膝蓋受傷的歷史,或者是腳掌向外翻轉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在鞋子內添加鞋店或是其他支撐的輔助用具。

醫生的建議:根據Leahy上述,腳痛是不正常的,如果你的腳正在疼痛的話,是時候去看醫生了。一位專業的醫生,從膝蓋以下任何疼痛,包括運動員的腳拇趾外翻、腳踝、肌腱炎、壓力性骨折,神經瘤,扭傷等等。他們甚至會告訴你該如何預防和護理來保持你的足部健康。

 4  定期更換襪子

你還需要注意的是買一雙適合你雙腳尺寸的襪子。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縮,變薄,失去彈性,這些問題加起來,很容易使腳部有水泡的情況產生。盡量避免100%棉襪子,因為它容易吸水產生細菌,建議一季就換一批新的襪子以把持足部的健康。

 5  請著支撐性拖鞋

Andersen又補充說道:「夏末是足部疼痛患者的夏末高峰。」如果你想繼續跑步,那麼當你沒有跑步的時候,你需要對於你所穿的鞋子做出很好的選擇,她表示:便宜的人字拖鞋對你足部健康不會有任何幫助
 
但是,對於那些熱愛自由的人來說,這一切都不成問題。一旦你找到適當的支撐性拖鞋,請隨時穿著它們。此外,盡量不要赤腳在公共場所,如游泳池甲板和更衣室,以防止香港腳,足癬和皮膚感染等問題。

 6  伸展

如果你每天只在某個時間伸展,Leahy建議可隨時利用牆壁做小腿伸展。她經常看到的大多數跑者的小腿都非常緊繃。所以建議每天伸展三次,每邊持續90秒。
 
牆壁小腿伸展:  
步驟1:距離牆壁大約2英尺,將右腳尖貼在牆上,保持右腳腳跟接觸地面以及膝蓋伸直,左腳膝蓋彎曲
步驟2:伸展你的右小腿和腳趾和足底筋膜,保持90秒,再換左腳重複。

©popsugar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Eliud Kipchoge 柏林馬拉松奪冠,卻跑到鞋墊滑出來

2016-05-18
六大馬趣味馬拉松跑步話題

2015年9月27日舉辦的柏林馬拉松,來自肯亞的 Eliud Kipchoge 不但以個人最佳成績 (PB) 2:04:00 勇奪男子組冠軍,也創下今年世界各大馬拉松最佳成績。不過,沿途最吸引眾媒體的不是他一路衝刺的情形,而是在他的腳下——他的鞋墊一直掛在鞋外,形成一個有趣的畫面。

鞋墊上還有“Berlin”字樣,看起來是新鞋。 ©Reuters/dpa

據 Runner’s World 網站報導,Kipchoge 跑到一英哩時,他的左腳鞋墊已經慢慢滑出鞋外,等跑到10K處,雖然他超越馬拉松10K世界紀錄5秒鐘,不過他的右腳鞋墊也滑了出來。就這樣,他帶著腳痛尷尬地一路跑完全程。

「那真的很不容易,」Kipchoge 說,「我的左腳起了水泡,左拇指也破皮,流了不少血。」

在激烈競賽之中,他不敢貿然停下來,怕失去優勢,而且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只好硬著頭皮,忍著腳痛繼續往前跑。還好他在眾人好奇(或者說有點好笑)的眼光之中順利完賽,他說「我的腳越跑越痛,但是我還能怎麼辦?我必須完成比賽啊!」

他的鞋墊就在他的步伐之下在鞋後跟上下揮舞著,成為本屆柏林馬拉松最有趣的畫面。

其實小編也有類似經驗,2008年穿一雙同品牌的跑鞋跑玉山馬拉松時,可能是因為下雨加上山路爬坡,也可能是自己跑姿不正確,跑著跑著鞋墊在鞋裡居然對折成一半,必須一段時間停下來重新拉好才能繼續跑,還真是一次難忘的過程。

您也有類似經驗嗎?歡迎跟我們分享。

Kipchoge在眾目睽睽之下拖著鞋墊跑回終點。 ©KIRSTEN KORTEBEIN/Runner's World
鞋墊上可以清楚看到“Berlin”字樣。 ©Reuters/dpa
賽程中已經可以看到Kipchoge滑出鞋外的鞋墊了。 圖片截自YouTube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