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場館資訊
  • 旭康復健科診所:高規格的復健新選擇
1
旭康復健科診所:高規格的復健新選擇
2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3
運動提升免疫力
不是每種運動都能提升免疫力! 用「說話」測試哪些運動適合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旭康復健科診所:高規格的復健新選擇

2016-12-22
場館資訊 保健 運動生理 伸展

肩頸痠痛、腰酸背痛甚至是近年流行的運動傷害,到底該找哪種專業的醫療院所尋求協助?是中醫、西醫、還是幽閉的診療密室?
 
上述的問題相信是一般民眾心中常見的問題,在了解答案之前,首先我們必須要導正的一個觀念是復健這兩字,不只是中風或是肢體障礙的患者的專屬,其實一般的小病痛也可以藉由復健治療以防小病變大病。

石牌旭康復健科診所

新潮設計,掃去疼痛煩惱

位於石牌捷運站旁邊的旭康復健科診所,其總院是在許多運動員心中首選的復健治療名單「桃園南崁旭康復健科診所」。隨著運動風氣增長,院長發現有需求的民眾供不應求,同時在北投地區也較缺乏此類型的復健科診所,因此今年七月,第二間診所於石牌開幕。從外觀看去,整體並不像傳統的診所;木質地板配上spotlight燈光,彷彿來到頂極spa會館,立即掃除一半的疼痛煩惱。

1樓的空間主要為看診間以及神經疾病治療室,針對神經方面患者包含中風、脊隨損傷等病患進行治療,治療室裡有專門設計的矮床,為需要做精細動作的患者設計,以及步態治療和器材輔助等。

神經疾病治療室

強化不足,復健自己動手做

2樓則以儀器治療為主,有基本常見的電療、牽引儀器治療,經醫生評估過後,除了儀器治療外,還有運動姿勢矯正、震波治療以及增生療法的選擇。
 
石牌的院長潘醫師表示:其實疼痛只是一個症狀,只是針對痛點做治療,但是造成疼痛的底層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姿勢或是肌力不足而造成,除了當下的治療,我們也會教導病人簡單的動作請他回家自己做,用運動強化不足的部分,減少復發。

震波治療

由於診所附近就是河堤,許多民眾常在附近跑步,也因此旭康的跑者病患占了很大一部份。其中最常見的問題為跑者膝以及髂脛束摩擦症候群;針對跑者膝,除了做局部治療外,醫師還會衛教跑者一些肌力訓練運動或是髂脛束的強化運動回家自主練習以減少不適。

若是狀況較嚴重的個案,旭康則會藉由增生療法;施打高濃度的葡萄糖液,讓發炎的部位再度活化,並促進韌帶的癒合和增加關節穩定度,免除因關節不穩而受傷再受傷。

另外足底筋膜炎也是常見的運動傷害,最常發炎的地方位於跟骨,痛的地方看似一片,但治療首先得先找到根源。因為有些痛的地方常誤認為是足底筋膜炎,但也許是阿基里斯腱連到骨頭的地方,所以正確的診斷非常重要。而受傷往往是因為小腿過度緊繃造成阿基里斯腱負擔過重造成,所以除了電療之外,更重要的應是藉由小腿放鬆的訓練做治療。

石牌旭康復健科院長潘冠誠醫師

運動治療:喚醒身體的深層肌群

走上3樓共有三間教室,分別為團課教室、兒童治療和語言治療室。團課教室主要以Record、徒手治療或皮拉提斯等課程為主,教室的左右邊佈滿鏡子,目的是讓患者藉由鏡子看到自己的姿勢做調整。
 
在做任何治療前,皆須經由醫師的評估整段,然而運動治療也不例外;一般有需要運動治療的患者,醫生會建議從墊上核心開始,一段時間之後,基本動作都可以做好或是需要更深層的肌肉訓練,則會推薦挪威Redcord懸吊訓練;以不穩定的繩子來誘發軀幹深層肌肉進行收縮,訓練核心肌群,以達到核心穩定,進而提升軀幹及肢體肌肉之間的穩定、平衡與協調能力。

運動治療教室,紅色的繩子為Redcord挪威懸吊系統

還有另一項特別的課程是皮拉提斯,一般健身愛好者都會較著重於大肌肉的訓練而忽略深層肌群的喚醒,藉由皮拉提斯可以讓民眾從日常生活中的坐姿、站姿甚至是呼吸中認識身體,再進行其他項目時效果更佳。

專業建議,助你一臂之力

目前Redcord以及徒手治療皆以一對一的課程為主,皮拉提斯除了針對有需求的病患外,也接受外面的報名,進行團體課程。課程的師資皆是院所中的物理治療師授課,他們除了本身的物理治療專業之外,也有著運動治療的長項,在非門診期間,不斷努力進修只希望能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民眾。
 
沈醫師也提醒大家:很多民眾喜歡前往中醫診所進行推拿,而這個治療對於放鬆來說效果很好,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你身上的痛到底是哪一種痛;神經痛還是肌肉痠痛?若是神經痛,則必須馬上就醫做鑑別診斷。

石牌旭康復健科診所團隊

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在治療的過程之中,有時並非一次就好,如果效果不佳,建議可以先與醫師討論,改變其他的治療方式;打針、吃藥固然好的快,但是如果不做運動訓練的話,復發機率反而容易增高。
 
健康是自己的責任,診所或醫院的角色是協助你在恢復過程中的加持,若當有問題就將責任全然丟給他們,那麼對自己或對診所來說,都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兒童物理、職能治療室

【附錄】桃園南崁旭康復健科診所

團課大教室 旭康診所提供
重訓器材室 旭康診所提供

石牌旭康復健科診所

add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一段40號
tel  (02) 2828-0067
time  週一~週五:08:00~21:30、週六08:00~18:00、週日08:00~12:00
price  
一對一課程:徒手治療/運動治療 1500/hr、骨震波治療 1600/次,6500/療程(5次)、玻尿酸/增生療法-視部位計價/超音波導引另計
fb  台北石牌旭康診所 復健科運動傷害 運動治療專科

撰文/瀅瀅
攝影/楊仁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2021-02-04
保健知識庫觀念上半身肌群書摘

當上肢或背部肌群過度使用,導致肌肉緊繃,則可能發生上背痛的狀況。可以透過簡單的檢測找出痠痛點或痠痛範圍,接著做些伸展動作來舒緩,或是使用按摩球進行筋膜放鬆,也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同時 還可使用肌能系貼紮來進行自我保健。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alodokter.com

上背痛是上肢或背部過度使用所導致

一位70歲的阿嬤,那日在評估時憂心忡忡的詢問:「治療師 - 我這個是不是膏肓痛?人家說病入膏肓,我是不是快要怎麼了?」,嚇得治療師趕緊安慰阿嬤一番。原來阿嬤長年 以來有駝背的不良習慣,又經常打掃家裡,才會發生上背痛的狀況。上背痛疼痛的部位,是中醫的膏肓穴位處,因此我們俗稱「膏肓痛」,也可以稱為「上交叉症候群」。上背痛的成因可能是長期姿勢不良、駝背,也可能是日常生活壓力過大不自覺聳肩、上肢或背部過度使用所導致。經常發生在常做家事的人、久坐上班 族、低頭族等姿勢不佳的人身上。除了膏肓處痠痛以外,有些較為嚴重的個案,甚至連呼吸時也會感到背部隨著呼吸起伏而更加疼痛。

以下先透過自我檢測找出疼痛位置,再透過伸展、按摩、肌力訓練、貼紮等四種方式,來對症下藥解決不適,就能輕鬆告別長期的困擾。

上背部痠痛檢測

疼痛的位置在上背處,肩胛骨與脊椎之間的肌群。

伸展-胸大肌

當自我檢測完成,確認疼痛位置之後,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來舒緩緊繃的肌群,通常上背部痛,很多都是胸前肌群過度緊繃,造成駝背姿勢,讓背部肌肉長時間處在被拉長姿勢下,因此此處伸展更強調延展胸前肌群,以及活動胸椎關節。

步驟1:弓箭步右腳在前,將左手臂貼於牆面,手肘、肩關節皆呈 90 度直角,身體些微向右轉動。

步驟2:伸展左側胸大肌,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15 - 30秒,另一側亦然。

伸展-胸椎

步驟1:躺姿,在胸椎下方墊上毛巾捲或高度適當的小靠枕,伸展胸椎。

步驟2:每次維持 15 - 30 秒,並搭配 5 - 10 次的深呼吸。

伸展-增加肩胛骨活動

步驟1:雙手抓住長棍或家中的雨傘,將雨傘向上舉起至最高處。

步驟2:緩慢放下,重複 10 至15 次。

伸展-肩胛骨關節活動

步驟1:若本體覺不佳,可以透過瑜珈球或彈力花生球來輔助,提供更多觸覺及本體覺刺激。將上半身躺在彈力花生球上,雙手向外打開。

步驟2:將雙手緩慢地向身體兩側靠近。

步驟3:慢慢將雙手向上舉起,掌心相對。

步驟4:手舉至耳朵旁,再回到步驟1。

按摩球-上背部肌群

上背部肌肉較難伸展,所以上背部疼痛使用按摩球,更可以針對單點緊繃的肌群按壓,進行自我肌筋膜放鬆。另外除了伸展胸前肌群外,也可以透過按摩球按壓, 放鬆更深層肌肉,減少駝背姿勢。

姿勢:微半蹲身體靠在牆上,將球放在上背痠痛或緊繃處。

動作:利用腳將身體重心左右轉移,小範圍滾動按摩球,要注意避免按壓到骨突處,例如肩胛骨、脊椎骨中間等骨頭凸起處。

操作時間:一個點進行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進行 2 - 3 回。

按摩球-胸前肌群放鬆

姿勢:靠牆站姿,手成投降姿勢,將按摩球放在胸前與牆壁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左右或上下移動,帶動球滾動,可將胸肌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小範圍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點進行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進行 2 - 3 回。

*上背痠痛往往是不良駝背姿勢造成,常忽略了因胸前緊繃,使 得身體難以維持在打開胸口挺胸的姿勢,所以當你上背痛時,應試著放鬆胸前肌群。

肌力訓練-肩胛骨穩定

姿勢:站姿,上半身貼牆,腰與牆的距離約維持一個手掌的厚度,雙手成 V 字形高舉,手背-手肘-肩膀貼牆。

動作:雙手以投降姿勢,慢慢彎曲手肘向下拉,過程中須維持手背 - 手肘-肩膀貼牆,約降到手肘與肩膀為同一高度時,再慢慢伸回到一開始的 V 字形。

操作時間:來回 10 次,可以進行 2 - 3 回合。

*動作過程中,要避免手向下彎 曲時,腰與牆的距離變大,應維持腹部核心穩定,動作過程中腰與牆的距離不變。

肌力訓練-肩胛骨擠壓運動

姿勢:站姿或坐姿,手肘可微微彎曲在身體兩側。

動作:將肩胛骨往身體中間夾緊, 維持 10 秒鐘,再慢慢放掉,夾緊的過程中,要避免肚子跟著動作往前凸出,應盡量控制為肩胛骨動作,當肩胛骨向內擠壓時,胸口會微微地挺起。

操作時間:每次停留 10 秒鐘,來回 15 - 20 次,可進行 2 - 3 回合。

貼紮-減緩疼痛

透過貼紮技術,彷彿治療師的雙手一直在您的身上,協助放鬆緊繃的肌群,舒緩 痠痛不適。建議貼紮的方式如下:

目的: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貼布:1/2 寬,燈籠形指紋款貼布,不拉貼布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駝背、低頭到底。

貼法:使用EDFTM. 貼紮技術,從上方不拉貼布張力貼於肩胛骨內側(膏肓處),兩條貼布交叉貼於疼痛位置處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書籍資訊
◎文字摘自運動星球《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
平常當你感覺身體各處痠、痛、麻、緊、卡時,許多人都會輕忽而不重視,尤其是上班族在忙碌之餘常會忽略,但當症狀嚴重時可能已經導致肌肉、筋膜沾黏,甚至引發坐骨神經、椎間盤突出等,對日常生活將有許多影響及不便。面對問題時,有些人會透過指壓按摩、SPA等方式尋求解決,但也只能暫時緩解特定部位的疼痛,並花費許多時間跟金錢。《自我解放肌痛點》本書希望提醒讀者重視身體痠痛,讓疑惑化為行動,及早的恢復健康。全文附有詳實圖文,不論是關於運動傷害預防或是職業上常見酸痛的問題,或是幫助自己針對痛點放鬆,對症下藥解決長久身體痠痛帶來的問題。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資料來源/《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是每種運動都能提升免疫力! 用「說話」測試哪些運動適合你

2020-04-21
話題運動生理觀念健走免疫力保健

防疫期間,除了勤洗手、戴口罩,用運動提升免疫力是最根本的預防感染措施。然而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助理教授劉鴻文提醒:「運動增加免疫力是有條件的!」你知道要做什麼運動、怎麼做才能真正提升免疫力嗎?下文由劉鴻文從運動強度、時間、環境各方面探討執行時的正確方式。

運動提升免疫力
不是每種運動都能提升免疫力! 用「說話」測試哪些運動適合你

免疫力與運動強度的關聯-J型曲線

免疫力是什麼?它代表著身體的免疫系統抵抗外來細菌和病毒的能力。而所謂「運動增加免疫力」是有條件的!需要「適度」的運動才可以減低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什麼是適度運動呢?我們可將身體活動粗分為三類,坐式生活、中等強度、高強度。對於坐式生活的族群,上呼吸道的感染風險在平均值左右;隨著運動量增加,上呼吸道感染風險會低於平均值;但當運動的強度和時間拉長,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會再度提升到平均值;若達到相當劇烈將高於平均值。這就是所謂的「J型曲線」。

運動免疫的J型曲線
運動免疫的J型曲線

「空窗期理論」可解釋為什麼劇烈運動會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首先,我們要知道中等強度運動為何能提升免疫力?每一次運動會使免疫力上升,再慢慢回到正常的狀態,當免疫系統增強,細菌和病毒就不容易侵入身體。但如果做劇烈運動,運動讓免疫力上升之後的下降幅度會降到低於平均值,在其回到平均值之前的時間,就稱為空窗期,而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指對於免疫應答的抑制作用,可由天然或人為因素導致)的情況將會發生。這時如果身體沒法產生足夠的應對能力,上呼吸道感染將大大提升;如果反覆進行劇烈運動,那感染風險將會更高。

空窗期理論
空窗期發生免疫抑制的時機

各種強度運動

什麼是中等強度運動?
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我們可以用「說話」當作評估參考。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可以說話但無法唱歌;輕度運動則可以說話又能唱歌;相反,如果連說話都困難就屬於重度運動。 另一種較有數據的界定方式是心率,所謂中等強度運動會介於最大心率的64%至76%。初步計算可用公式208﹣(0.7 ﹡年紀)。
e.g. 20歲人的最大心率是208﹣(0.7 ﹡20)=194(下/分鐘)

對於一個20歲大學生而言,他在做中等強度運動時,心率大約124-147(下/分鐘),要怎麼知道自己一分鐘心跳幾下?除了用手量脈搏,現在有很多如小米手環、Garmin手錶都可以協助偵測心率。

多激烈算是劇烈運動?
只要做一次長時間中高強度運動,時間在90分鐘以上,強度到55%至75%的最大攝氧量,就會產生免疫抑制情況。常見的包括馬拉松、超馬、鐵人三項等,都可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機率。過去文獻調查,從事上述運動兩週內,上呼吸感染的機率會提高到100%至500%。

多軟爛算坐式生活?
坐式生活會使免疫力無法提升。以每天走路的步數來評估,一般認為每天低於5,000步屬於坐式生活型態;5,000-7,499步屬於低程度身體活動;7,500-9,999步屬於稍微的身體活動;10,000-12,499步算是於中等身體活動(Active);12,500步以上則為高程度身體活動量(Highly active)。

拜科技之賜,我們很容易知道一天走幾步?例如iPhone使用者可以打開手機內建的「健康」App,可以告訴你一天跑步加上走路的步數總共多少。如果想增加走路步數,建議不常運動的人可以一天增加500步來逐漸提升運動量。

以心率和說話評估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可使用說話或是心率作為評估參考

防疫期間做什麼運動好?

為了提升免疫力,做什麼運動都很好,重點在環境。

.運動時應避免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而密閉的健身房因為汗水和飛沫接觸的機率較高,防疫期間建議避免。

.走出戶外運動,例如在河濱、公園慢跑或騎單車。戶外運動另外有個好處:曬太陽會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而許多研究已證實維生素D可加強免疫系統。

.最好不要團體行動,以單獨一人為主,團體行動請保持1公尺以上社交距離。

.覺得出門很危險可嘗試居家健身,徒手肌力訓練是不錯的選擇,但就算在家也要注意避免把自己操得太兇,以免產生免疫抑制情況。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基層醫學第二十二卷第十一期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