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 
1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 
2
PUMA Cruise Rider 勇敢追夢!Winnie Harlow 親身演繹釋放美麗靈魂
3
美國70歲高齡奶奶透過健身讓自己回春
Ivan Hsu
Ivan Hsu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 

2016-12-28
運動部落 健身 專欄 體適能 Ivan Hsu

近幾年來,功能性訓練這個名詞在體適能或是運動訓練的產業中開始受到注意以及使用,然而當我們去細究、詢問什麼是功能性訓練時,卻往往無法得到一個類似或是具有共通點的一個答案。

有人說:“功能性訓練是建立身體在真實的環境下能夠從事日常活動的能力,而不僅是在理想化設計的機器上比較誰能舉得更重”。也有人說:“功能性訓練是整體訓練的概念,讓所有的肌肉發揮功能而不是分隔開來單一訓練”;或是指“能夠強化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重新發現與訓練人體本身就具備的能力”......等各種說法不勝枚舉。
 
究竟功能性訓練的定義為何?功能性訓練的定義目前在國際上仍然是缺乏共識,一個缺乏共同定義的訓練概念或方法,可能導致每位訓練人員有各自屬於自己的解釋方法,而產生完全不同的訓練目的與效果。

功能性訓練是近來火紅的健身訓練概念。

功能性訓練最早是由物理治療師或是復健師所使用的一種觀念、方法,他們希望透過某些肌力與體能訓練來使其患者恢復其受傷部位之功能,也就是讓這些受傷的部分能夠恢復足以讓患者執行其符合個人需求之任務或工作的能力。

由於在80年代左右開始,專注於肌肉線條、尺寸以及外表的「外觀導向」訓練觀念主導了大眾普遍對於健康的美感,以及大部分體適能訓練思維,使得訓練目標與方法著重於外表看起來如何,而將人體本身肌肉、骨骼等系統最原始的功能與目的–求生存忽略掉,產生了一些俗稱「好看不好用」、「肌肉大但是活動起來不靈活」、「只限在器材上發揮的能力」等現象。

2000年後從美國及歐洲的一些體適能訓練界開始對應於過去「外觀導向」的趨勢所產生的鐘擺效應,有些具有專項運動教練、復健或物理治療師背景的訓練師提出所謂「功能性訓練」的看法及訓練模式,希望能夠將人體健康的觀念從光注重外表的思維中,再加入增加身體肌肉素質的「動作模式」訓練,來改善人們在生活或是運動表現中更全面性的能力。

舉例而言,過去為求二頭肌有效的增大,大量使用二頭肌彎舉這個動作,如此會將訓練方式停留在矢狀面的活動,而忘記了人體在實際生活中其實是呈現3D的活動方式;或是說過去重訓有許多是坐在椅子上做動作,卻忽略了人體在實際生活中多半是在立姿或蹲姿的情況下做動作,使得訓練出來的能力僅能在特定器材上發揮。

誠如上述,在缺乏對於功能性的認知有太大交集的情況下,希望透過研讀與彙整各個功能性訓練領域專家的說法以及相關文獻探討,歸納出一個涵蓋較大範圍且簡單扼要的定義,讓體適能或是運動訓練的專業人員能夠有較為共同的語言以及對於各種功能性的訓練有系統性的解釋,讓顧客有更大的信心與興趣。

首先,讓我們理解一下功能的定義。根據牛津字典的解釋,功能是指(An activity that is natural to or the purpose of a person or thing )人類自然產生的動作或是某種物體作用的目的。比如說一座橋的功能是提供人們從一端移動到另外一端;或另外,根據偉伯字典,功能是指能夠達成某種目的的能力或是能夠運作的能力( capable of operating or functioning or capable of serving the purpose for which it was intended )。也就是說,無論對象是人或物體,功能本身必須涵蓋:一、目的、二、能力。因此功能性的訓練,其訓練的要素必然包含受訓者的目的以及達成目的的能力這兩個要素。

著名的教練Michael Boyle對於功能性訓練,他說:「功能基本上就是目的,功能性訓練就是目的明確的訓練;應用在運動訓練上,是指透過目標明確、系統性的計畫與訓練,強化運動員的基礎運動能力,而非僅只是體型更大或是力量更大;功能性訓練還包含降低運動傷害與增進運動表現的作用。」另一名知名的教練Vern Gambetta說:「運動員使用功能性訓練的目的,就是訓練運動員如何在任何情況下有效控制身體重心來對抗地心引力。」《Movement》作者Gray Cook 也提到大自然給了我們最好的功能性訓練方式:“基本、單純、不做作的自然學習。”

功能性訓練最早是由物理治療師所使用的一種方法,希望透過某些肌力與體能訓練來使其患者恢復其受傷部位之功能。

綜觀了上述的說法及因素,我們可以大致上歸納出幾點:

第一,功能性的訓練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或任務 ( task )。比方說為了增加生活中活動的安全性,我們希望強化走路時的平衡感,可以選擇使用不穩定的表面來做一些動作訓練如站立、踏步等,或是使用雙邊不同重量的啞鈴來做Farmers walk ,那麼走路就是我們的目標任務;或是為了能夠強化在搬運重物時的能力或防止受傷,可以透過前蹲舉 ( front squat ) 或是過頭蹲舉 ( overhead squat ) 來強化核心肌力,並學習如何利用下肢(含臀部)肌力來舉起重物,這時舉起重物就是我們的任務;甚至於對兒童而言,在遊樂場中的爬單槓,都是他們的一種任務。

第二,這種訓練必須是在符合人體自然條件下來操作。
 
就結構上而言,必須符合人體關節的可動度以及肌力所能負荷下的動作模式,如蹲舉、伏地挺身等在關節合理活動範圍內的動作。

就方法上而言,不應該透過如服用禁藥、外部手術,或是任何違反自然情況(有些運動員在生長板或是肌肉未能完全發育情況下,就開始進行過高強度的肌力及體能訓練,影響他們正常發育或是造成運動傷害,像是目前年齡過小的體操選手,或是早期台灣國小棒球投手要求他們投變化球這種過早訓練,也應該算是非自然條件下訓練情形之一 ) 的方式來執行。

就人體發展模式而言,根據美國密蘇里州教育專家研究,在小學四年級時,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了能夠跑、跳、投擲、攀爬等基本的身體功能;如果在此時期缺乏這些能力,未來無論是一般活動或是運動員能力可能都會有所影響。所以以台灣目前普遍缺乏體育活動的教育模式,這些基本能力的發掘,可能也是教練們可以朝向的訓練方式。

第三,這種訓練是為了培養出為達成某種必須使用身體完成的任務所具備的能力。比如說軍人必須時常在各種突發狀況下迅速趴下、蹲下或是跳躍障礙等,所以訓練軍人的課程中這種動作模式的訓練是必備的;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這樣高強度的瞬間加速、減速能力與動作模式,卻不見得是他們所必備的身體能力,因此這種因應某專項任務所必需具備的身體能力,是功能性訓練的目的之一。

因此,我們可以或許可以說,功能性的訓練,是一種針對特定目的或任務,在符合人體自然條件下,增加或培養完成該項特定任務能力的訓練方式。

舉例而言: 如果你的目的是增加生活品質,使身體能夠應付日常生活得需求,那麼你的訓練就是培養足以負擔日常生活中所必須面臨的狀況如走路、爬樓梯、提重物等任務,比如說正確的走路的動作模式訓練、爬樓梯的肌力、提重物的核心穩定能力等,這樣清楚包含了功能性訓練目的、符合自然原則與專項任務能力三個要項。

或是說你的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過早專項化,遺失了幾塊在人體成長過程中的身體能力拼圖,如台灣有些跆拳選手在青春期之前很少有上半身推拉或是投擲的動作,然而這些卻是人體功能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缺乏了這幾片拼圖,有可能會造成將來運動表現上進步的限制。

功能性訓練發展至今僅短短十多年,無論讀者同意與否,希望透過這樣的一篇簡單研究,能些許帶給大家對於功能性訓練法更多的討論與思維空間,並歡迎大家不吝一起來討論並給予指教。

關於徐蔚人 ( Ivan Hsu )中國文化大學
- 運動教練研究所 碩士
- 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 兼任講師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NSCA
-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CSCS
- 私人教練CPT
 
英國跑酷運動機構 Parkour Generations
- 跑酷體適能訓練師 PFS
 
中華民國合氣道推廣協進會
- 合氣道三段
 
美國TRX懸吊訓練系統
- 指導員
 
澳洲有氧體適能協會FISAF
- 健身指導員

/ 關於Ivan Hsu /
Ivan Hsu

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 運動教練研究 碩士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NSCA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CSCS

私人教練CPT 英國跑酷運動機構 Parkour Generations

中華民國合氣道推廣協進會 合氣道三段

美國TRX懸吊訓練系統 指導員

澳洲有氧體適能協會FISAF 健身指導員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PUMA Cruise Rider 勇敢追夢!Winnie Harlow 親身演繹釋放美麗靈魂

2021-01-28
配備館時尚穿搭鞋子服裝PUMA健身

全球知名運動品牌 PUMA 去年起將紅極 80 年代的經典鞋款 PUMA Rider 重新翻玩重塑,在市場上颳起一陣 #無色限 Rider Family 旋風,超吸睛獨家顆粒大底搭配繽紛色彩拼接,更是深受次世代年輕族群喜愛,時尚玩色風潮襲捲全台。迎接嶄新 2021 年, PUMA 再祭專為女孩們量身打造的全新復古風華美鞋 Cruise Rider,畫上春季清新粉嫩色彩,流線增高大底設計,十足彰顯 Cruise Rider 不受外界框架侷限的風格態度,由超級名模 Winnie Harlow 親身演繹,自信踩上人生時尚伸展台,釋放每個女孩們潛藏的美麗靈魂。

PUMA Cruise Rider 勇敢追夢!Winnie Harlow 親身演繹釋放美麗靈魂

全新 PUMA Cruise Rider 專為時下都會女孩們量身打造,以春漾活潑的天空藍、湖水綠、及粉鵝黃跳色拼接,加上 Rider Family 獨特減震顆粒大底,流線加厚設計,光是外型就讓女孩們愛不釋手。PUMA Cruise Rider 鞋面混合尼龍、麂皮、與皮革等異材質,外底使用輕量耐磨材質搭配超舒適 Rider Foam,宛如彈簧柱般能有效吸收雙腳落地時地面的反向回震,舒適度全面升級,十足將實著機能與復古時尚揉合再現。首波擔綱形象拍攝的超級名模 Winnie Harlow 勇敢追夢的個人經歷與 PUMA Cruise Rider 所要傳遞的精神不謀而合,勇敢翱翔妳的美麗夢想,做自己獨一無二的 Super Star。

Winnie Harlow 對外表示:「這雙 PUMA Cruise Rider 彷彿是為我量身打造!亮眼吸睛的外型設計不管搭配什麼風格的服飾都是街頭時尚焦點。」Winnie Harlow 在形象拍攝中以一襲全黑 PUMA 經典寬版連帽套裝搭配 Cruise Rider,超模氣場瞬間吸引全場焦點,十足為 Cruise Rider 做下最佳詮釋。全新 PUMA Cruise Rider 復古風華美鞋將於 1 月 29 日正式登台發售,PUMA 再次以 80 年代的復古時尚魅力攻佔運動伸展台,引領女孩們釋放心中的自由靈魂,美麗追夢。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70歲高齡奶奶透過健身讓自己回春

2017-06-14
話題高齡趣味故事健身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非常熱愛健身的老奶奶佩姬·希爾伯特(Peggy Hilbert),雖然已經一把年紀卻寶刀未老。她透過健身讓自己的外貌回春以及擁有更火辣的身材,如果跟許多同年齡的女士站在一起,實在很難讓人想像她已經有70歲了。

70歲高齡奶奶佩姬·希爾伯特(Peggy Hilbert) ©dailymail.co.uk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70歲的希爾伯特是一位健身教練兼有氧老師,她從50歲開始時接觸健身,當她開始接觸舉重時,才發現這項運動是她的興趣。

希爾伯特:「從我20至30多歲時,就保有跑步習慣,直到50歲後就開始接觸健身,當時開始慢慢接觸舉重這項運動後,才驚覺這怎麼這麼有趣,而且舉重讓我的身材改變了許多,比起同年齡的女性們,我的曲線更顯得健美、性感,而且我皮膚的彈性以及光澤度也比她們來得好,長時間下來,發現自己越來越有年輕的趨勢。」

在2001年,希爾伯特開始參加各種各樣的健美比賽,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贏得了大多數比賽的冠軍,則她激動的表示,自己也沒想到身體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在每天都花了很多時間進行運動和健身,而現在對自己的身材和健康狀況都相當滿意,但是在2014年時,她的丈夫被診斷出患有肌肉萎縮症,這種病是不會被治癒的,只能靠復健來拖延時間。當時希爾伯特希望丈夫能與自己一起運動,並且透過健身能延緩病情。之後,隨著在丈夫過世後,她也依然堅持鍛鍊,並將悲傷的心情轉為正面的力量。

以一位70歲的女士來說,可以擁有這樣的體力運動和健美的身材以及凍齡的外表,真的讓人覺得非常了不起,對此,希爾伯特也透露出一些祕訣。

希爾伯特:「我每天都吃上六餐,其中包括兩杯蛋白奶昔,這對增肌來說非常有用,雖然飲食和運動真的很重要,但是心裡上的更要保持更加年輕的心才行,因為我的思想年輕且我熱愛流行音樂、追隨年輕人喜歡的事務並且保持獨立思想以及愉悅的心情,所以不管我到幾歲,都可以越活越年輕。」

希爾伯特在度假時大秀她的身材。

©infonubia.com

最後希爾伯特表示,自己不管到幾歲都會堅持鍛鍊並且以愉悅的心情來享受生活上樂趣。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