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關於PG1的10件事
1
關於PG1的10件事
2
第十六屆福興盃第五日:頂尖對決論輸贏 精彩戰局扣心弦
3
金牌網球名將推手 彰師大江勁彥教授:台灣網球不乏將才,只缺東風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關於PG1的10件事

2017-02-24
配備館 球類 籃球 NIKE 鞋子

PG1採用低筒設計,專為攻防俱佳的Paul George量身打造,正是Paul George與設計師Tony Hardman協力合作的成果。球鞋外形簡潔,注重功能性,前掌獨特的綁帶以Flywire固定。前掌搭載的Zoom Air氣墊帶來貼地的回應性緩震,同時透過具有個人特色的細節展現獨特風格。

Nike PG1 Ferocity

從PG1設計的細節中可以清楚發現Tony Hardman與Paul George之間的密切聯繫。乍看之下,你可能會忽略了這10件事: 

CRUSADER情結
Nike Zoom Crusader是PG1出現之前Paul George最喜歡的籃球鞋。有趣的是,Tony Hardman正是Crusader的設計師,並且其無縫貼合的特點也反應在PG1的設計中。

源自手稿的綁帶
PG1的前掌綁帶靈感直接來源於Paul George本人,在前幾次見面的時候,他向Tony Hardman展示了自己繪製的心目中理想球鞋的草圖。 

JANOSKI靈感
Paul George最喜歡的休閒鞋是Nike SB Janoski,其中的一些元素為PG1的材質和結構帶來了靈感,替球鞋增色不少。

魚鱗抓地
球鞋的抓地紋理和魚鱗極為相似,反映出Paul George對釣魚的熱愛——這是他與父親Paul George Sr.都很喜歡的休閒活動。

個人印記 
球鞋上的三個小設計展現了Paul George的個人細節。球鞋左腳內側印有“5-1-15”,這是為了在Paul George的第一雙簽名鞋上紀念他女兒Olivia的一歲生日。而Paul George自己的生日“5-2-90”則出現在球鞋右腳內側。右腳的鞋跟提環處印有條紋——象徵著Paul George那次嚴重的右腿骨折後,埋入的治療用鈦合金棒。

家庭為重
精妙的色彩搭配講述著真實的故事。黑曜石色的PG1在鞋跟提環與鞋帶孔上加入了紫色,旨在向他的母親Paulette致敬,與Paul George的球隊色黑曜石藍和黃色完美融合於一體。  

單純的個性
鞋舌上的PG個人標誌將Paul George名字的首字母縮寫成領結形狀,代表著他融合了純真和低調的獨特個性。還需要更多證據嗎?Paul George開著法拉利,卻總在後座上放著一根釣魚杆,就是為了隨時可以找到釣魚的地方。

最後潤色
對材料格外用心。從毛絨麂皮到鱗狀皮革,Tony Hardman和Paul George致力於使每個配色都能擁有獨特且品質優秀的感覺。

PG-13
Paul George的暱稱PG-13是鞋跟上的13字樣的靈感來源。

漫步雲端
PG1鞋盒採用雲彩點綴。為何有如此設計?因為Paul George最早對Tony Hardman提出的要求,就是設計一雙穿起來像“漫步雲端”的球鞋。

PG1的具體性能優勢包括:

1 前掌綁帶採用Flywire科技環形系統,提供適應性支撐 
2 前掌採用Zoom Air單元氣墊,配備毛絨鞋墊,帶來回應性緩震
3 一體化鞋面構造,提供舒適、完美的貼合
4 從魚鱗的結構中吸取靈感,採用多方向刀片鞋底,提供如刀鋒一般銳利的抓地性能

資訊、圖片提供:Nik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第十六屆福興盃第五日:頂尖對決論輸贏 精彩戰局扣心弦

2018-03-05
賽事新聞福興盃網球球類話題

第十六屆「福興盃全國大專暨青少年網球錦標賽」第五日賽程進入白熱化,大男公開組、小學五男、六女、四女、五女紛紛結束賽程分出名次,而國男、高男則開始進行預賽與複賽,一整天密集而緊湊的賽事接連舉行,讓高雄中山網球場除了繼大學一般組之後出現另一波蜂擁而入的人潮,異常激烈的戰況也讓場內場外都熱血沸騰,嗨翻整座球場!

第十六屆福興盃第五日:頂尖對決論輸贏 精彩戰局扣心弦

國小個人組賽事 穩定度是決勝關鍵

率先進行的小學五年級女子個人組決賽,由安順國小蔡雨耘及瑞光國小謝佳恩兩強對決,一開賽蔡雨耘掌握比賽節奏而大幅領先,不過後因被謝佳恩節奏牽制,反被3:3追平,但蔡雨耘立即調整心情重新掌局,雖雙方有來有往,最後蔡雨耘仍以8:5拿下勝利。

國小五年級男子個人組方面,花壇國小曹閔翔對上瑞光國小周曉風,兩位都是底線移動速度快的選手,加上紅土場地球速較慢,在底線抽球的穩定度便成為決勝關鍵。一開始曹閔翔憑藉良好穩定度取得2:0領先,但周曉風後續掌握數個關鍵點反以3:2超前,而曹閔翔借助炎熱天氣以上旋球壓制反拍消耗對手許多體力,最終以8:4取勝。

國小四年級女子個人組決賽,由大成國小謝語晴與潮昇國小鄭安潔爭奪后冠,謝語晴憑藉穩健的表現、優異的控球與節奏掌控而拿下多局贏得勝利,展現其先天的競爭優勢。

小四女冠軍台南市大成國小謝語晴展現絕佳天賦
小五男彰化縣花壇國小曹閔翔穩紮穩打贏得冠軍。

場上另一焦點國小六年級女子個人組決賽,陽明國小黃僅婷與民族國小曾子穎第23度對決,由於黃僅婷移動速度快,而曾子穎是大砲型選手,可惜在紅土場地球速不如硬地無法佔優勢,最終黃僅婷以穩定抽球及快速移動拿下8:1壓倒性勝利。此役也讓黃僅婷在福興盃拿下三連霸的傲人紀錄。

大男公開組 氣氛燃到最高點

本日賽事最高潮出現在大男公開組決賽,由臺灣師範大學A隊對上宿敵彰化師範大學A隊,首場雙打戰,臺師大陸漳武、鄭國亨兩位選手是自高中便開始搭檔的配對,但彰師大也不好惹,派出全中運單打金牌湯智鈞與宇毅龍搭檔,一開賽雙方互保發球局一度形成5:5平手局勢,後由臺師大以絕佳默契率先破對方發球局後以7:5拿下第一盤;第二盤形勢逆轉,由彰師大掌握良好時機以6:3拿下第二盤,第三盤彰師大延續旺盛氣勢一度以8:4領先,但臺師大發揮良好的穩定性以8:10逆轉,取得第一點勝利。第二點單打戰由臺師大譚立威對上彰師大黃亮祺,惜黃亮祺於賽事進行中因舊傷突感身體不適而放棄比賽,因此臺師大A隊順利取得2點贏得冠軍寶座。

大男公開組決賽可謂本屆最受矚目的焦點賽事之一,賽事進行時不僅凝聚全場關注,也吸引許多各年齡選手觀戰,將休息區擠得水泄不通,四位選手頂著午間熾熱豔陽辛苦奮戰,讓場外觀賽者情緒也為之燃燒高漲,隨著每一次的得分而興奮尖叫,也隨著每一次失誤嘆氣怒吼,可謂本屆最精彩的比賽之一,不但場上打得賣力,觀眾們也全心投入為選手加油,令在場者都熱血沸騰、意猶未盡,讚歎這是一次非常精采的比賽!

大專男團公開組決賽,臺師大A隊展現絕佳默契與穩定度與彰師大A隊在一番激戰後獲勝。

高男、國男預賽在上述各組決賽完畢之後接續順利進行,國男組也抽籤決定並進行了第一輪複賽,本日賽事在緊張又歡樂的氛圍之中結束,預料明日這兩組將有更為精彩的賽事成果出爐。

大專男團公開組決賽凝聚全場關注與熱情。
臺師大A隊獲勝後開心合影

揮拍送愛心 溫情滿溢

場內賽事火熱進行,而場外則溫情滿溢。由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發起的[揮拍送愛心_幸運大連線]已邁入第三年,本次共募得10,460元,共計超過1,000人次響應這次的小額公益活動,讓福興盃的比賽場地增添許多愛心洋溢的氛圍。自第十四屆推出測速遊戲、第十五屆開始推出的九宮格連線等等趣味遊戲,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希望透過這種創意又有趣的方式,號召大家ㄧ起舉手之勞做公益。活動募得款項全數捐贈伊甸基金會,將挹注資源於協助「慢飛天使」這樣的弱勢兒童療癒與復建等用途。今天活動結束,由南區資源中心黃鳳妮組長及鍾欣穎專員親自至會場接受愛心款項、並致贈感謝狀,表達對每一位參與者的感謝!

黃組長表示,伊甸基金會非常肯定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的用心,也非常感謝這筆溫情滿溢的大禮,兩基金會藉由此次的結合,能將資源分配給更多需要的孩子,讓他們有更多進步的機會。黃組長也期待未來也更多合作機會,例如透過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轉介教練至偏鄉指導弱勢兒童運動等等,讓這些孩子們也能夠接觸到最新最專業的訓練知識與技巧,未來也許有可能培育出更多頂尖好手!

揮拍送愛心活動募集善款幫助弱勢兒童。

成績公佈

國小五年級女生組:
冠軍 臺南市安順國小 蔡雨耘
亞軍 屏東市瑞光國小 謝佳恩
季軍 
屏東縣海豐國小 林柔廷
高雄市民族國小 蔡悅

國小五年級男生組:
冠軍 彰化縣花壇國小 曹閔翔
亞軍 屏東縣瑞光國小 周曉風
季軍 
高雄市陽明國小 余冠憲
基隆市東信國小 陳泓諭

國小四年級女生組:
冠軍 臺南市大成國小 謝語晴
亞軍 屏東縣潮昇國小 鄭安潔
季軍 
花蓮縣慈濟大學附小 莊芮羽
彰化縣花壇國小 鄭鈺臻

國小六年級女生組:
冠軍 高雄市陽明國小 黃僅婷
亞軍 高雄市民族國小 曾子穎
季軍 
臺南市龍潭國小 陳亭汝
彰化縣花壇國小 賴芃妤

大專男子公開組:
冠軍 臺灣師範大學A隊
亞軍 彰化師範大學A隊
季軍 臺灣師範大學B隊
殿軍 臺灣師範大學C隊

撰文/Oliver
責任編輯/妞妞
攝影/鄧穎謙、楊仁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金牌網球名將推手 彰師大江勁彥教授:台灣網球不乏將才,只缺東風

2018-01-22
人物誌心得分享故事網球球類

台灣最盛大的網球賽事之一──福興盃即將於2月開打,這個為學生舉辦的網球賽事,提供從國小到大專學生一個互相切磋球技的園地,由民間企業台灣福興獨資籌辦,今年將堂堂邁入第16屆。這樣的一場重量級賽事,對於台灣體壇有著怎樣的影響?運動星球編輯特別走訪了國內網球學界代表性人物彰化師範大學江勁彥教授,請他談談對於國內網球運動環境的獨到觀點,以及他對於福興盃賽事的看法與建議。

2017年台北世大運讓台灣男子網球揚眉吐氣,莊吉生打破網壇十多年的沈寂,帶領台灣代表隊在世界賽事中奪下雙金,背後有個金牌推手,他就是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網球隊總教練江勁彥教授。在江教練的帶領之下,彰師大網球隊在各大賽事佳績連連,於福興盃近三年也創下大專男子公開組二金一銀的亮眼成績,實力睥睨群雄。

其實江教授本身就是網球世家中的優秀選手出身,10歲就開始參加網球賽事的他,從小就南北征戰各大盃賽,獲得無數獎項,大學時期是以運動績優生的身分甄試進入中國醫藥學院就讀,18歲之後多年保持在國家排名前四名,為國家隊派往國際大賽的正選選手,實力可見一斑。國手退役之後江教授到學校單位服務,從講師開始擔任教職,歷經在職進修成為第一位網球國家隊員取得運動科學博士學位者,任職於彰師大期間將手下的網球隊調教成為全台灣最優秀的大專隊伍之一,104、105年度更蟬連教育部主辦之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網球公開組團體冠軍,江教授雖功不可沒卻客氣的將榮耀歸功給選手的努力與校方的支持;去年莊吉生代表台灣在世大運摘雙金,他歸功於購票進場觀眾、球迷與後勤團隊,帶給選手動力、激發亮麗成績,讓江教授執教生涯聲望再次達到高點。他更期待能透過這次世大運好成績能提振運動風氣,喚起國人、政府更加重視體育運動。

近年來,江教授已經多次擔任國家隊教練重任,如上屆韓國光州世大運、台北世大運、台維斯杯等等,2018年更榮膺第十八屆亞洲運動會網球代表隊總教練,可謂目前台灣最積極學習並具有影響力的網球教練之一。以下就是江教授談到關於台灣網球與賽事發展的種種看法: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江勁彥教授

台灣網球運動環境 仍有進步空間

關於台灣網球運動環境現況,江教授分析,目前培育的環境大部分在各級學校,其次在公有球場、部分委外網球中心或網球學院等等,另外還有少數的網球俱樂部,例如台北圓山飯店、新店胡娜碧潭網球俱樂部等等;另外一些民間舉辦的各種網球賽事,例如福興盃網球錦標賽、四維膠帶盃學童網球賽等,都是提升學校運動風氣、培育優秀選手的搖籃,尤其這些賽事是由民間企業出資推動,江教授認為實在功不可沒。

要能確實提升網球運動風氣,江教授認為還需要做到全民化、產業化以及國際化三項。全民化指的是要能夠吸引更多人來學習網球,雖然有能力可以成為國家隊等級者為少數,但只要根基夠大、面體夠廣,也就是從事這項運動的人數愈多,自然有機會在更多的候選者之中選出具潛力的培育對象。以台灣成年男子、女子單打網球選手為例,能在國際職業網球排名前300名的人數仍闕如,可見還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而產業化雖然政府運動產業發展條例有鼓勵企業投資,但成效仍不明顯。未來應可積極媒合企業贊助於運動界之需求,主動鼓勵、連結國營事業或民間單位企業冠名,有效促進企業投資或贊助運動團體與選手等,逐步朝向運動職業化,也就是讓運動經濟更普及,吸引更多企業來投入贊助、行銷,對於這些企業來說除了提昇公益形象,抵稅也可提高贊助意願,可說一舉兩得。

江勁彥教授暢談對於台灣網球環境的看法與期許。

國際化方面,江教授則認為台灣青少年選手和教練都需要再拓展國際視野,除了多參與國際競賽,也可增加國際運動科學或培訓交流。江教授本身就常利用寒暑假前往西班牙、瑞士、澳洲、日本等網球盛行國家參訪,將當地的優點逐一建議給網球最高指導單位。

大環境方面,江教授客氣的以專業角度,目前我國體育年度總預算約80億元,僅占中央政府總預算0.4%,建議政府單位可以多投注資源以完善競技運動體系,並提升國人運動競技實力,除了遴薦潛力與優秀選手出國訓練、比賽,也可增加舉辦研討會、講習會、工作坊的密度進行運科與競技交流。

另外,江教授表示,政府可以再強化網球運動的落實推廣,從學校單位出發,鼓勵各級學校成立網球校隊或社團,讓退役運動選手有更多機會可以擔任教練工作,發揮所長,才有機會把經驗傳承下去。除了每所學校校隊都有專任運動教練外,在運動傷害防護方面,目前各級學校普遍缺乏專任運動傷害防護員,可藉此補強巡迴式防護員的服務,由於選手們幾乎每天都參與訓練,長期訓練如受傷若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即時防護處理,到校外就醫復健又耗費金錢與時間,傷勢就很可能延遲或惡化,影響選手後續運動表現與生涯發展甚大。

江教授(右)前往澳洲國家網球訓練中心參訪

網球選手的培訓教育 建議政府多關心投入

在網球選手的培訓教育方面,江教授期待提昇的議題有三:

首先,目前台灣多數選手從國小與國中時期開始投入大量專項競技運動訓練,且著重在技術指導的層面,訓練選手的過程中教練與家長難免覺得「成績未達預期再加練」、「練得多就會進步」,然而,長期下來相對的選手恢復時間就被壓縮,無形當中抑制了生理發育與心理的發展,並可能增加因過度訓練所衍生之受傷風險。因此在體能與運動傷害防護教育方面也有成長空間。

第二,他建議教練必須持續接受運動科學相關教育,才能與時俱進。例如,當前我國潛力或菁英選手的全人教育培訓,普遍注重競技成績表現,缺乏體育以外第二專業知能的養成,造成運動員的退役職涯銜接過於窄化。

第三,他希望建立在地四級培育,也就是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一貫的在地就學培訓,而非小學或中學嶄露頭角展現亮眼成績之後,馬上有其他縣市學校單位挖角,這對在地教練是不小的打擊。讓優秀的選手在自己的戶籍縣市持續培訓成長,如此對於在地學校的隊伍與教練都會是正向的鼓勵與提攜,這方面,他也提到選手可與在地企業連結,促進長久的合作關係,如此才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人才培育體系。

江教授希望從小就能培養網球選手的教育,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

在學員培訓上最深的印象與感動

江教授表示,他執教這些年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將一位大學一年級時期居二線學生培育至連續打兩年職業賽才拿下職業賽積分第一分,而後進入國家隊。不放棄每一位學生,讓每個人只要肯練都有機會出線,他認為這是他當教練的職責。他也很自豪來彰師大服務之後,學校90年成立運動學系,91年開始招收網球績優生,經營校隊10餘年之後才帶領該校網球隊拿下104-105兩年全國大專公開組團體冠軍,成績斐然;另外就是常鼓勵學生到偏鄉或是弱勢基層義務指導與經驗傳承,透過這些回饋,藉此提升網球運動風氣,這些都是他印象最深刻、也最感動的幾件事。

與莊吉生結下師生緣 獲台北世大運雙金肯定

至於莊吉生,江教授說他們是三年前在一個國外的比賽場合遇到,經人引薦給他,表示想轉打國家隊,因為來台需要轉籍,江教授表示可以幫他詢問但不敢當面允諾,回台之後向校方及相關主管機關查詢法規表示可行,於是便著手協助他申請,一年之後核定下來,莊吉生便成為江教授所指導的碩士生之一,在2016年6月正式來台入學。江教授表示,莊吉生曾就讀美國名校密西根大學,四年拿全額獎學金,奠定學職基礎,是一個自律性很高的學生,就讀彰師大之後除了積極備戰世大運與國家隊,也開始展開碩士生的求學生涯,然而在世大運之前幾個月卻一度面臨技術低潮,但江教授仍正向鼓勵並深入問題核心調整其狀況,世大運賽會期間憑藉穩定表現最終獲得男單與男團雙金,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彰師大運科團隊也協助其職業網球發展,在生理、心理、力學、營養、醫學與傷害防護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

江教授(左)與莊吉生(右)結下師生緣,莊吉生在台北世大運獲得雙金。

對國內網球賽事的看法

江教授表示,學齡的孩子可參加的比賽有很多,公辦的青少年排名賽,其量體也已夠大,他的建議是主辦單位未來可思考如何提升賽會品質,能使其有成長空間。例如:
一、於賽會中結合傷害防護教育舉辦講座宣導,在比賽前就可以宣導教育學生如何自我防護。
二、舉辦教練座談,與教練對話提供改善建議。
三、提供部分獎學金、圖書禮券等等,給予選手更多實質上的支持。 在成年排名賽部分,他認為目前獎品、獎金誘因稍低,建議提供前三名機票獎助,讓這些優秀選手能多出國比賽,有更多機會在國際上汲取更多寶貴經驗。

而職業賽事的部分,他則建議主辦方可多鼓勵各級學校網球校隊、社團至現場觀摩與學習,讓這些孩子們能有更專業、頂尖的賽事觀摩經驗。主辦單位也可多至國際賽事觀摩,同時思考如何提升賽事品質,品質提升之後才會有更多觀眾買單進場觀賽,而有更多觀眾參與,選手們就會更有被尊重的感覺,打起比賽來也會更加努力,這才會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對於提升觀賽人口與觀賽環境方面,江教授覺得目前多數場地並沒有非常友善的觀賽環境,建議主辦單位可以增加觀眾席座椅,不要讓民眾只能席地而坐,另外多數場地都在郊區,在停車與接駁方面若能更妥善安排,可以吸引更多觀眾前來。另外,江教授也建議主辦單位強化行銷推廣,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比賽,例如運動星球等媒體的相關報導,另外也希望有電子媒體可以來進行轉播,讓有興趣的民眾以及選手的親朋好友們也可以即時收看到現場實況,一起為選手們加油打氣。再者,江教授建議這些賽事儘量安排在寒暑假或一般假日舉辦,不要影響學生受教權,讓選手們也可以安心兼顧學業與比賽。

江教授看福興盃網球錦標賽

福興盃是隊上每年最期待的賽事之一,江教授提及,對於一個企業能夠把一場賽事辦得這麼好,印象非常深刻。他認為福興盃規模已夠大,地位已難撼動,其他企業要舉辦這樣的賽事並不容易,建議可以吸納在地其他異業的力量,例如增加贈品贊助等等,擴大賽事吸引力與參與面,讓更多企業也可以有機會為國內體壇貢獻一份心力,也讓更多人可以一同來參與這麼溫馨歡樂的賽事;再者,他表示目前只有重點賽事有轉播,建議主辦方可以增加線上即時網路轉播的時段與場次,如此一來選手所有外縣市的親友們也都可以即時看到這位他們最關心選手的動態。

最後,他對於台灣福興能堅持十多年獨立舉辦學生賽事不中斷,而且規模越辦越大表示非常欽佩與肯定,他也祝願這個賽事能夠永續舉辦,繼續造福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

江勁彥教授極為肯定台灣福興及其他台灣民間企業辦比賽所投注的人力、物力與財力。

採訪撰稿/Oliver Wu
攝影/楊仁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