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Sinox IRONMAN70.3國際鐵人三項賽於台東活水湖進行,3月18日(六)進行5I50的51.5公里標準距離賽,賽事已於十點四十五分關門時間順利落幕,明天3月19日(日)則將進行的是113公里距離,本屆IRONMAN70.3 Taiwan第二屆於台東活水湖舉辦,台東景色秀麗,活水湖平靜無波,兩日賽氣候宜人溫度適中,吸引37國近3,000名國內外好手參加,參賽的選手及家屬齊聚台東森林公園為本日奮戰的選手加油!
本日5i50鐵人三項標準賽,男子第一名邱韋強,成績02:18:31,第二名游承翰,成績02:21:39,第三名楊博智,成績02:23:36。女子組第一名Meredith Grunden(美國),成績02:50:25,第二名蔡慧蓁,成績02:50:59,第三名CHAN, PUI LING(香港),成績02:52:17。本日5i50鐵人二項賽,男子第一名張培敏,成績02:09:27,第二名李元正,成績02:11:49,第三名黃俊豪,成績02:11:51。女子組第一名李秀如,成績02:22:52,第二名黃仲卿,成績02:40:04,第三名吳雅雯,成績02:41:37。
本次賽事將終點移至台東森林公園,擁有腹地開闊的優點,讓家屬齊聚終點區沿線替來自各國的選手吶喊加油,現場宛如野餐嘉年華會,現場歡樂的氣氛獲得選手及家屬們的讚賞及肯定! 明日3月19日將於上午06:00於活水湖進行113公里的IRONMAN 70.3 Taiwan賽事,預料會是一場激烈及快速的賽況,也歡迎台東鄉親至現場共襄盛舉,讓各國選手感受台東在地的熱情。
為紀念突破性的創新中底科技,睽違四年adidas Futurecraft 4D跑鞋元祖OG配色將於2021春季正式復刻回歸!2017年末,adidas顛覆傳統、發表革命新鞋款Futurecraft 4D,為全球第一雙搭載數位光學合成技術所打造的中底跑鞋,創新科技加乘潮流外型,「未來之鞋」adidas Futurecraft 4D復刻跑鞋將於3月強勢回歸,邀請跑者及潮流愛好者再次擁抱經典,感受無與倫比的霸氣之姿。
adidas Futurecraft 4D延續Ultraboost經典輪廓,採用Primeknit黑色針織鞋面,賦予雙足完美包覆及絕佳舒適;搭載超未來Futurecraft 4D科技中底,結合尖端科技與運動科學數據所打造,透過數位光學合成技術 (Digital Light Synthesis) 的多密度中底,可分別強化鞋跟、中足及腳掌三個關鍵區域設計,提供絕佳的能量回饋,滿足跑者對於緩震、穩定與舒適性的需求,更創3D製鞋技術新高度;搭載Continental馬牌橡膠大底展現優異的抓力地與耐磨性,為跑者帶來出眾的跑步體驗。
adidas Futurecraft 4D元祖配色以俐落黑色鞋面搭配灰綠色調的Futurecraft 4D中底,鞋側灰色反光三線標誌則低調展現科技感,鞋墊上則綴有’FUTURECRAFT’字樣展現型格態度,實現對於未來運動跑鞋的無限想像。
有著超過40年跑步經驗的美國著名跑走教練丹尼‧爵爾,在跑步生涯40年後,開始接觸太極,並且把「氣」的原理運用到跑/走等運動的訓練內容中,開創了「ChiRunning氣功跑步」。2016年更受邀來台,除宣傳新書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將其原理傳授於跑步、健走愛好者,讓大家能健康快樂的運動一輩子。
氣就是為生命帶來動力的能量,當身體確實對直,你也同時與自然力量連成一線,氣也可以流通於體內。重視運動效率的爵爾教練認為,如果身體沒有對直,就是浪費能量、浪費效率。對直有兩種:
太極拳最重要的理論就是用丹田去帶動身體的律動,一旦丹田移動,身體則會跟著移動。這不只是能用在運動之中,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亦能運用練習。
⚽實際測試:將雙手大拇指壓在肚臍,裡面三吋的地方就是丹田,它是一個位置,而非一塊肌肉或核心肌群。
想像丹田是一顆球,思緒是一雙手,它可以去操縱這顆球。雙腳與肩同寬,想像自己正在前後左右移動這顆球,就會感覺到丹田的律動是跟著身體在移動,往哪個方向轉動,身體就會隨之而行。
要跑的長遠,身體不見得要很強壯,用氣功跑步,其實是更聰明的方式。想要跑好一場馬拉松,必須要有完整的願景和規劃,要知道自己為何要跑步?最想參加的賽事?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可以回頭想想這些初衷。以下是完成馬拉松的七個階段:
(1) 上坡跑:可以訓練上半身和腿部的力量
(2) 間歇跑:快慢交替,讓心臟更強健
(3) 節奏跑:用比賽預定的速度去跑,只是跑比當天賽事較短的距離
(4) 長跑:在於時間。比賽時會花多少時間,練習時就必須花多少時間。同時也可訓練心肺耐力,心肺使用的氧氣效率。
(5) 趣味跑:在努力練行過程中,可以增加一點有趣的想法來減低練習時的辛苦。
4. 精通:回想前面的三個階段:願景、技巧、調節,運用在此一階段。包含起跑、補充能量、賽道特殊路段…等。有著這樣的事前準備,當天到了現場才不至於緊張或不知所措,反而可以輕鬆享受地完賽。
5. 轉換階段:比賽前的7-10天,必須讓自己處於休息狀態。這是指心靈的修養而非身體的休息,練習仍是必須的,但是想辦法放鬆才能在當天的比賽達到最佳狀態。同時也得開始注意飲食調整,多攝取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能幫助你有更強健的肌肉去應付比賽。
6. 比賽周末:就是所謂的賽前準備,可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
(1) 前:比賽前幾個小時要做哪些事,例如:交通、到達會場的時間安排
(2) 中:規劃好比賽當中要做哪些事情,包括補給的多寡和頻率
(3) 後:賽後如何回家、領取物資…等,都可事先安排,避免在比賽之中不必要的擔心。
7. 賽後的休息與復原:維持原本練習的基礎,不要因為很累就放棄了之前所有的練習。
有了上述的準備,在過程中就能更增加信心、有活力,甚至一年之內便能參加6-10場的馬拉松比賽。
所謂的氣功跑步不一定非要慢慢地跑,如果本身有一定的基礎,它反而能幫助你跑得更快、更輕鬆。已經累積人生16萬公里的爵爾教練,最後一次受傷是在1985年,也希望帶著這些經驗的累積和生活的改變,讓跑步或健走成為大家心中認為最放鬆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