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林義傑團隊發起了第一次的國際「一年一口井」計劃,2017年6月,他們再次呼籲您用行動來幫助更多真正需要幫忙的人。這次透過「第二屆-林義傑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來呼籲守護水資源的重要,重新感受這世界的溫度,讓該團隊帶著大家的信念,持續努力實踐「一年一口井」。
由極地探險家–林義傑發起的「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帶領大家認識水的匱乏,及後續衍生而來的貧富差距與病媒孳生。藉由每年推廣的公益路跑運動,來喚起大眾對於水資源的認識與關懷。把理念化為實際行動,讓愛不斷延續,產生循環。
全世界因不安全的水源,及缺乏完善公共衛生的地區,每年所造成的疾病及死亡人數,超過任何的暴力事件或戰爭。特別是孩童,世界上每天有超過800名孩童因缺乏乾淨的水資源而過世。
2016年6月林義傑團隊發起了第一次的國際「一年一口井」計劃,與當地國際組織CCDO基金會合作,在吳哥窟偏鄉地區啟動了第一口井,也是CCDO的第1102座。
在台灣,你從雜誌、網路媒體上,了解水資源問題的存在,但你從未如此真實的接觸及感受,這一刻,他們用鏡頭記錄了下來,記錄東南亞孩童他們第一次不用徒步取水的樣子。
把愛分享出去,一加一我們還需要更多,推出超高CP值的5公里雙人組,報名費只要500元!
RUN FOR WATER風格設計棉T
為響應永續的水資源,並延續第一屆「一年一口井,把愛送到東南亞」的鑿井計畫。全新的紀念衫上,透過挖掘地層取水的概念,象徵行動的開始,讓改變一直延續到地球的永續資源。同時更代表了「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的三大核心-行動-教育-循環!
結合水資源與愛地球的紀念衫,讓你的每一步都更有意義,現在就踏出你的步伐,你的每一步都是我們計畫持續下去的力量!
SUPERACE運動頭帶 #共2款/深黑款/雪白款,加購價150元
台灣全新運動自創品牌SUPERACE,2016年強勢問鼎運動品牌圈給了台灣新的震撼,品牌以「Beyond the Limit 」為精神。特別推出SUPERACE運動頭帶,讓跑者們跑出最真的態度,突破無極限的可能。運動頭帶的吸水材質,讓跑者們無負擔,一路向前!
環保水杯夾扣
參加一場路跑的賽事中,你知道自己丟掉過幾個紙杯嗎?愛地球就從這一步開始!自己的水杯自己帶,使用環保水杯夾扣,讓我們一起提倡環保運動,今天我們不留下任何一個垃圾!
RUN FOR WATER完賽獎牌-地球限定款
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蓋,透過水資源包覆地球的設計,完賽獎牌中可翻轉的地球,象徵了水資源的永續循環。織帶上的跑步宣言,更加堅定我們每一步的計畫,讓「RUN FOR WATER」不再是一個口號,現在就付諸行動,從你我開始做起!
2017林義傑水資源教育公益路跑
近兩年路跑界世界紀錄頻頻創新高,從馬拉松延燒到5公里路跑。烏干達長跑名將Joshua Cheptegei(約書亞·切普捷蓋)16日在摩納哥以驚人的12分51秒,也就是平均配速每公里2分34秒,將肯亞選手Rhonex Kipruto締造的13:18紀錄推進27秒,更成為首位打破「13分鐘障礙」的跑者。
比賽一開始,Cheptegei就以獨跑之姿,用2:31飛速完成第一公里,接著以2:35、2:36和2:35的配速保持領先,最終以2:32打破了5K世界紀錄。賽後Cheptegei表示:「今天我滿腦子想著打破13分,所以在比賽中發現雙腿狀況不錯時,我就決定真的去達成。非常高興將世界紀錄推進這麼多秒,這對我來說是2020年相當棒的第一戰。」
值得玩味的是,Cheptegei在這場賽事中,腳上穿的正是「破紀錄跑鞋」Nike Vaporfly系列。這系列爭議跑鞋今年初差點被禁,所幸1月31日世界田徑(WORLD ATHLETICS)宣布新規定後,「放行」精英運動員可穿它參賽,也讓Cheptegei順利穿上並突破世界紀錄。
Cheptegei現年23歲,曾於2018年在荷蘭NN Zevenheuvelenloop 跑出15K路跑世界紀錄;2019年,他於杜哈世界田徑錦標賽奪下一萬公尺男子金牌、於丹麥IAAF世界越野錦標賽奪冠、更在2019年底以26:38衝出10K路跑世界紀錄(此成績於2020年1月被Rhonex Kipruto改寫,兩人的紀錄都尚未獲得世界田徑正式批准)。
在這塊被肯亞、衣索比亞人稱霸的長跑領域,Cheptegei成為唯一創下四項世界紀錄的烏干達人。而在摩納哥獲得勝利後,他將成為角逐東京奧運一萬公尺金牌的主要競爭者之一。
資料來源/WORLD ATHLETICS, ABC NEWS, PML Daily
責任編輯/Dama
你的目標賽事是什麼﹖參加人生初鐵515﹖有朝一日參加超級鐵人三項226﹖在年底馬拉松賽季跑一場全馬﹖還是5K破PB﹖無論目標是什麼,相信你都曾對自己說過「我要比之前更盡力練跑!」但是,知名線上專業教練團隊 Runners Connect 指出,這是完全錯誤的方法,如果你這樣想,幾乎可以保證你為失敗做好了準備!
作為一名跑者,最難以掌握的就是你不需要每次都跑得比之前更快、更遠或是強度更高;事實上,偶爾跑得比你的潛力還低或慢,可以帶來更持續的改善。你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以下研究和數據可以證實。
一項發表於歐洲應用生理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受試的運動員分為兩組﹕中強度組與高強度組,中強度組運動員在接近最大強度的情況下進行一系列訓練,為期12週;高強度組則進行相同類型的訓練(相同的重複距離和休息量),但強度較中強度組高。結果發現,高強度組在3週後,VO2 max(最大攝氧量)比中強度組高30%。
但是!
你以為上述結果根本不支持本文第一段的論點嗎﹖這項研究還沒完!研究者進一步在相同的訓練方法紀錄了6週、9週和12週的VO2 max變化,有趣的事發生了。9週後高強度組的VO2 max比中強度組高10%,更重要的是,9週後高強度組開始停止進步;到了第12週,兩組已達相同的VO2 max進步水平。
顯然地,這項研究表明,雖然你會在跑步訓練的最初幾週得到快速進步,但這種進步曲線將趨於平穩,隨著時間越久,效果越趨近於中強度訓練。
每個人1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量有一定限度,從事最激烈運動時,每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的最高值,即為最大攝氧量。由於最大攝氧量與心肺耐力有密切相關,被公認是心肺耐力的最佳單一指標。
攝氧量與體重、性別、年齡、高度、遺傳與活動水準等因素都有關,因此,最大攝氧量常除以個人體重,也就是用每公斤體重每分鐘的攝氧量來表達(毫升/公斤/分鐘)。e.g. 一位60公斤的人在最激烈運動中,測得最大攝耗氧量3.0公升時,其最大攝氧量為每公斤體重每分鐘50毫升(50 ml/kg/min)。
當然,以上述研究結果來看,多數運動員仍會選擇高強度的訓練,雖然12週後結果趨於相同,但能快點達到訓練效益當然要快點達成。
要注意的是,上述研究並未涉及運動傷害和過度訓練的增加曲線,以及對於長期進步的影響。但以往許多研究和實際案例已證實,訓練強度增加與傷害風險提升有關,也就是說,訓練越硬(越快),越有可能受傷。
Runners Connect總教練Jeff Gaudette指出﹕「他遇到許多跑者在傷病週期間訓練過度,這反而會阻礙長期進步,因為每向前兩步,你就會退後一步。」正如下圖所見,高強度跑者在幾週之內,VO2 max進步幅度遠遠領先於中強度跑者,但不久之後,高強度跑者遭受了他第一次受傷,影響長達1-2週。雖然高強度跑者在幾週的高強度訓練後就能追上慢慢跑的中強度跑者,但是,受傷的循環很可能繼續重演,直到高強度跑者遠遠落後於穩定進步的中強度跑者。
更讓人惋惜的是,在訓練42週後,高強度跑者再也無法透過幾週的艱苦訓練,來彌補與中強度跑者的這段差異,他們將繼續用盡全力激發潛能,直到終於學會用適度的強度訓練為止。
資料來源/Runners Connect, 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