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只有不返航,才能到天堂!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後要告訴我們的是?
1
只有不返航,才能到天堂!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後要告訴我們的是?
2
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挑戰不丹高山200公里、奮戰吸血蟲森林奪冠
3
避免跑步受傷的8招瑜伽訓練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只有不返航,才能到天堂!New Balance眾力飆速接力賽後要告訴我們的是?

2017-04-11
話題 跑步 賽事 路跑 馬拉松 NEW BALANCE

小時候玩過大隊接力嗎?當時的自己,無論跑得快或慢,都會為著自己的隊友,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向前將棒子交到下一個人的手裡。
 
接力賽與路跑賽最大的不同就是接力賽是多人合作的競賽項目。同隊選手之間以棒子或接力帶做為傳接工具,必須在接棒區內接棒。接力賽跑的成績除以選手人數通常比獨立項目的成績為快。根據選手的個人最佳速度,來安排接力賽跑的接棒順序,最終最快完成賽程的隊伍獲勝。而路跑賽通常是個人表現的賽事,以完賽或是個人PB為目的。

New Balance在4/9時舉辦了一場全台規模最大的山路飆速接力賽,聚集各大院校好手與一般組跑者,面對全長44.2公里、近500公尺高低落差與21公里爬坡段的終極坡道馬拉松賽程,最終獲勝的隊伍,將代表台灣前往美國紐約參與「布魯克林半程馬拉松」,進行最終跨海決戰。

每次的訓練,都是重新開始

過去一直有運動習慣的小編,卻從未參加過正式的接力賽,藉由此次的機會,鼓足勇氣,加入這場戰爭。雖然有固定的運動習慣,不過因為此場路段是以山路為主,跑什麼就練什麼,所以每一次的準備就像新的一樣,忘記過去,重新開始訓練。
 
由於只有三次的訓練時間,加上隊友之間的程度不同,所以台大田徑隊的總教練簡坤鐘教練運用他的經驗,在最短的時間,幫我們這群忙碌的上班族做最快的訓練。
 
不管是什麼賽事,什麼強度的訓練,一定是從熱身開始:400公尺*2、拉筋、放鬆短跑,至少20分鐘,目的是為了讓身體熱起來,才不會在接下來的訓練之中受傷。

由於是山路的挑戰,也就逃不了上下坡的魔掌,所以除了跑步的速度,肌力一定要足夠有力量,尤其是下半身,更為重要。所以暖身過後,簡教練每次都會花15分鐘的時間幫我們做腹部、棒式、側棒式、棒式抬腳、背部,除了加強核心的力量,更重視股四頭肌的強度,尤其對於要跑下坡的隊友來說,更為需要。

這三次的主課表,我把它稱做為簡易的科學化訓練,訓練一圈是400公尺,每跑完一圈,教練便會要求我們做脈搏的測量。

方法:

  1. 暖身10-15分鐘後,手摸脈搏,計時1分鐘,來確認自己的心跳,1分鐘過後,自己的心跳數,就是目前的心率。
  2. 第一趟:用自覺的八成力去跑完第一趟的400公尺操場,回到終點後利用上述的方式查看心跳數。如果超過180,就代表在剛剛的跑步之中,跑得太快,超過了自己所能負荷,所以第二圈時,就得將速度放慢些。休息3分鐘後,接著跑第2趟。
  3.  第二趟:用自覺可以的速度跑一圈,利用上述的方式查看心跳數。休息3分鐘後,在量一次脈搏,接著跑第3趟。

以此類推,用這樣簡易科學化的訓練方式,找到自己心率中間值,從中穩定自己的配速。在這個過程中,小編與隊友們便很快地找到自己的節奏與配速,在棒次的分配上,也能很快的知道誰適合哪一棒。

簡教練表示:很多人跑步一段時間後便傳出受傷的訊號,或者是當你膝蓋不舒服時,許多醫生便會請你不要再做激烈運動,但他認為,跑步應是一輩子的事情,只要你確實保養,知道該有的嘗試,其實受傷的機率相當低,觀念是比訓練量更重要的事,有了正確的觀念,就能夠延長訓練的壽命。

每次的訓練結束後,教練也不斷地叮囑我們收操的重要性,無論訓練的強弱,收操一定要確實做到,前後左右的大小腿肌群皆不可忽略,這樣,當你下一次在做訓練的時候,才不會因為筋膜的緊繃而影響到運動表現。

在開始之前,我們各棒就分別搭乘接駁車前往各棒的起點,隨著車子越開越高,我們的心也就越來越慌…在定點等待的同時,我們每個人都緊盯著螢幕關注跑友的狀況,即使再跑的他們聽不到我們的聲音,也能感受到我們的心意。

第一棒由雙溪國小出發,總共設置三處接力點,包含三貂運動公園與美拍景點「不厭亭」,位於瑞芳與雙溪交界處,跑者沿途不但可眺望瑞芳美景,雙溪鄉全貌亦能印入眼簾。一般社會組是07:50起跑,小編是第四棒,我的前三棒隊友們似乎都友在預期的時間內跑到定點,雖然只有4.8K,但在等待即將接棒的那一刻,我內心緊張的程度幾乎無法言喻,直到小編第三棒的隊友接給我的那一刻,只見他面目猙獰、中氣十足的大喊GO的那一瞬間,我身上的緊張蟲就像看到獅子一般,全被嚇跑了,套上接力帶,順利衝了出去。

不為自己,只為團隊而跑

9點45分,太陽公公已露出了30度的熱情,還不到一公里時,就看見沿途充滿了步兵,雖然心疼,但卻更激發了自己的意志力,因為今天,我不為自己,只為團隊而跑,一想到還在等接我棒的隊友表情,腳步只有更快。

花了26分鐘的時間,我順利將棒子交給隊友。跑完後,工作人員問小編說:「途中你有停下來拍照嗎?」我說:「如果是個人路跑賽,我肯定不會錯過這次的風景,但是這個是團體賽,我們是在為團隊而跑,所以就算再累,也不能停下來。」

New Balance接力賽所要傳給跑友們的理念。不管與隊友熟不熟,跑的過程有多艱辛,但是為整個團隊而跑,就算用爬的也沒有人敢停下來變成步兵。

大專組冠軍的「疾走大師A」興奮表示:「我們每個人的擅長項目不同,這次特別以肌力與耐力來區分棒次,像是第五棒能在拉鋸中甩開對手奠定勝機,就是良好成效的印證!但很高興有機會參賽,能夠前進美國更是開心!」雖然僅是短短的幾句話,但是從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雖然路線相當具有挑戰性,但是能夠學到得到的東西,絕對不只有在這44.2公里之中。

接力形式賽制讓跑者不再依循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邁開疲乏腳步跟緊前端跑者,一股作氣超前對手,在疲憊中燃燒因高溫沸騰的血液,為團體榮譽奮力比拼,不論有多少力量,但那種為團隊拼了的感覺,就像生活一樣,我們為著自己的家人、工作團隊努力的模樣,過程中固然有苦有樂,當完成之後回頭看,你會發現,即使一生只有那麼一次全力以赴的機會,依然能夠念心不忘,將感覺永留此刻。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挑戰不丹高山200公里、奮戰吸血蟲森林奪冠

2018-05-28
新聞馬拉松越野跑跑步話題

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赴神祕國度不丹,參加為期6天的2018不丹高山200km超馬賽,他自去年義大利賽事造成左腳膝蓋韌帶撕裂傷,經半年治療恢復後重回賽場,這場賽事總海拔爬升+10,840公尺、總海拔下降-8980公尺,不僅起伏極高,賽程中第二、三天行經他最擔心的吸血螞蝗森林,第四天雙腳腳皮已被磨光、襪子和跑鞋都滲血,但堅持不放棄的他,最終以意志力完成賽事並拿下冠軍。

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挑戰不丹高山200公里、奮戰吸血蟲森林奪冠 ©陳彥博FB

陳彥博會參加這次賽事,源於2017年在義大利參加TDG巨人之旅賽事時,有選手分享在不丹比賽的心得,他分享不丹高山海拔約3,500公尺,森林面積占72%,當地居民非常保護生態環境。雖然分享的選手最後因為高山反應沒有完賽,但他敘述過程和對大自然的敬畏,讓陳彥博燃起前往神秘國度挑戰高山的渴望。
 
不料義大利賽事結束後,陳彥博因為激烈賽程造成左腳膝蓋韌帶撕裂傷,歷經半年治療和修復,終於在兩個月前完全治癒,回到正常訓練軌道。他為了讓身體能更適應不丹高山比賽,每天凌晨特地進入深山做長距離山徑訓練,更在各周末前往百岳高山做強度訓練,加強肌耐力和速度表現,希望藉由不間斷的高強度訓練,讓不丹高山賽事再創佳績。

不丹高山200km超馬賽前一天準備期 ©陳彥博FB

陳彥博25日從桃園機場啟程,這是他挑戰極地超馬第十年,不過身為超馬老手的他在賽前一天發現不只有總海拔爬升+10,840公尺、總海拔下降-8,980公尺難關,大會醫生團隊更提醒要注意賽程第二、三天的森林路段,去年有兩位選手在劇烈疼痛的越來越厲害,每一步就像用針在插一樣,第一次,我痛到幾乎無法忍受,便馬上停下來檢查,沒有小石頭和樹枝,但雙腳腳跟都出現的很大的水泡,眼看中被吸血螞蝗咬過,得知後大呼「這下除了高度,我真的緊張了...」。

第一天(27日)賽程陳彥博在不丹學生的頌歌和喇嘛加持下展開,共31公里、海拔1,200公尺。陳彥博完成時間為2小時46分31秒,排名第二,與第一名法國知名老將Guillaume相差40秒。第二天進入他最害怕的「螞蝗森林賽道」,不料穿越樹叢時仍被螞蝗咬出一個小洞的傷口。第三天後隨著高度越高,早上氣溫也越來越低,難度每天加劇,再加上第四天開始雙腳起水泡、腳皮被磨到流血,陳彥博在強忍劇烈疼痛中終於完賽,並奪得2018不丹200km高山超馬賽總冠軍。

第一天賽程終點站,陳彥博排名第二 ©陳彥博FB

陳彥博在賽前表示:「今年是我接觸極地超馬第十年,除了原有的極地技能外,我更朝向教練方向邁進,把自身的運動專業項目系統化、數據化,去指導後進運動員和台灣熱愛運動的市民跑者。對自己嚴格、對目標嚴苛,才能不斷持續進步,在各個國際賽事中,讓更多人看到我是來自台灣的代表選手。」

知識便利貼|不丹高山200km超馬賽
賽程總計200公里,6日分站賽,平均海拔在3,300公尺左右,今年有20個不同國家選手參加,不丹當地也派出兩位19歲和22歲的年輕選手共同競爭。賽道位於喜馬拉雅山區山谷間,落石與土石流痕跡連接不斷,每一步都得注意懸崖和坍方,選手還必須自己背負睡袋裝備、6日食物以及個人急救用品,自行依照大會標記尋找路線。由於賽程全都在高海拔山區,選手須注意身體在稀薄空氣下的適應力和血氧承載能力,多處森林也隱藏迷路、誤入其他山徑的風險,可說是自我警覺性相當高的一場賽事。

2018年每日賽程:
5/27〈日〉Stage 1  31 km  海拔1,200m
5/28〈一〉Stage 2  29 km  海拔1,750m
5/29〈二〉Stage 3  28 km  海拔2,500m
5/30〈三〉Stage 3  38 km  海拔3,600m
5/31〈四〉Stage 4  54 km  海拔2,280m
6/01〈五〉Stage 6  15 km  海拔2,500m

陳彥博小檔案
生日:1986/06/10
2009 第一站 亞洲馬拉雅山160km 5日賽  第四名
2010 第二站 北極點馬拉松  第三名
2010 第三站 南極洲100公里超馬賽  第二名  亞洲首位完賽
2011 第四站 非洲喀拉哈里沙漠250km超馬賽  第三名
2012 第五站 巴西170km non-stop超馬賽  第二名
2012 第六站 西班牙235km山徑超馬賽  第四名
2013 第七站 加拿大育空700km極地橫越賽  第三名  亞洲首位完賽、大會最年輕紀錄
2013 第八站 澳洲520km內陸橫越超馬賽  第二名  大會最年輕紀錄
2014 玻利維亞6日170公里高原超馬賽  總冠軍

2015 07月 挪威160km Non - stop超馬賽  第二名           
2015 09月 美國G2G273km大峽谷超馬賽  總冠軍
2015 12月 非洲布吉納法索213km沙漠超馬賽  總冠軍

2016年 全球四大極地 總冠軍賽                                                  
2016 03月 納米比亞撒哈拉沙漠250公里超馬賽 (7日分站)  第二名
2016 05月 中國戈壁沙漠   250公里超馬賽 (7日分站)   第五名
2016 09月 南美洲阿他加馬沙漠250公里超馬賽 (7日分站)  第一名
2016 10月 南極洲250km 超馬賽(7日分站)  第二名
 
2017 06月  祕魯亞馬遜叢林230公里冒險賽   第三名
2017 09月  義大利TDG 330公里不休息耐力越野賽  106小時完賽

資料來源/RUN FOR DREAM、 陳彥博FB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避免跑步受傷的8招瑜伽訓練

2017-12-20
自主瑜伽訓練訓練動作瑜伽動作伸展跑步瑜伽動學堂

跑步是一種重複的動作,雖是全身性運動,不過在跑的過程中,只會用到特定肌群,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然而,瑜伽有很多修復的修復方法可以針對跑者改善受傷部位以及肌肉使用不均勻的狀況,能徹底伸展,助跑者避免受傷,並提升跑步表現。
 
以下是由超過7年資歷的資深瑜伽老師Jordan針對跑者設計及示範跑步前及跑步後預防受傷的動作,其能確實伸展髖關節並放鬆緊繃的腿部肌肉,進而恢復平衡。每一個動作約停留3-6分鐘,再換下個動作執行。

避免跑步受傷的8招瑜伽訓練

CHECK POINTS!

課程進行長度  30分鐘
建議配備  瑜伽墊、瑜伽磚、瑜伽繩
最佳進行時間  跑步前、跑步後
練習要訣  所有動作執行時肌肉放鬆、骨盆盡量貼地
注意事項  每一式動作的停留或伸展,以個人身體可接受的程度即可
Level 
★★★★★
功能  延展大腿肌肉、伸展髖關節、增加跑前呼吸專注、安撫跑後神經系統

 1  嬰兒式

執行這個動作時,從腹部到下腰保持呼吸,並讓鼠蹊部、髖關節放鬆,讓氣息來到髖關節。手伸直的時候讓肩膀維持一個延伸的位置,讓肩關節周邊肌肉微微伸展,同時也讓氣息來到肩關節。此動作,停留6分鐘,保持心情放鬆。

步驟1:呈四足跪姿,手掌張開,膝蓋置於臀部正下方預備。
步驟2:雙腳往外打開成八字型,手掌推地板,讓臀部往後坐到腳跟(如果腳踝很緊或痛,可以墊一個小毛巾在腳踝下)。
步驟3:保持雙臂伸直,掌心緊貼於地板,額頭碰地板,下巴保持微收,讓脖子後兩側拉長(如果頭碰不到地板,可以墊一個瑜伽磚於額頭下方)。

 2  低弓箭步

此動作主要能放鬆髖關節。執行時請保持呼吸,感受腿內側的微微伸展,每邊停留3分鐘,保持心情放鬆,如果有膝蓋骨頭壓在地板不舒服的現象,可用小毛巾墊著,盡可能在這動作留以不費力的態度停留。

步驟1:從墊子後面開始,臀部坐在腳跟,腳趾頭抓在墊子上,停留1分鐘。
步驟2:右腳往前跨一大步,左膝跪於地面,腳背放下,保持延伸,右腳和左腳的距離越遠越好。右腳保持腳趾分開,足弓提起,右邊臀部盡量往下。左膝於地面,腳背壓地,大拇指往後延伸,膝蓋微微用力往上提起,與地面離約0.1公分的距離(若提不起來,就讓它保持於地面即可),每邊停留3分鐘,共6分鐘。
步驟3:雙手撐著在地板的時候,保持肩膀放下(若會聳肩,左右邊可各用一個瑜伽磚墊高)。

 3  臥手抓腳趾腿伸展式

這個動作主要伸展大腿後側、臀部髖關節,從腹部、髖關節到骨盆頂端保持呼吸,盡可能把膝蓋內側往下壓,如果有膝蓋在地板出現不舒服的現象,可用小毛巾墊著。每邊停留3分鐘,保持心情放鬆。

步驟1:躺下,雙腳保持平行伸直,腳掌與大拇指並攏(雙腳不外翻),將瑜伽磚放置頭後面當枕頭,下巴微收,確保下腰維持一個弧度,手掌朝上,肩胛骨往下放鬆。

步驟2:右膝彎曲,雙手互扣,抱著小腿脛骨前則,盡可能讓大腿靠近胸口 (如果腿沒辦法靠近,也可以利用瑜伽繩勾在脛骨上作為輔助),保持左腳伸直,大腿內側往地板的方向壓下,停留1分鐘,然後換腳。

步驟3:繩子勾住右腳跟外側,向天花板的方向伸直,從右臀部延伸力量到右腳大拇指腳(如同腳踩油門)。注意若膝蓋後側沒辦法伸直,在拉繩子的時候可以放鬆一點,讓腿完全伸直。

步驟4:雙手抓繩子的時候不要聳肩,確保兩邊肩胛骨壓在地板上固定。

 4  束角式

執行此動作時從腹部、髖關節到骨盆頂端保持呼吸,雙腳打開的時候需要瑜伽磚支撐雙腿,雙手保持45度彎曲,並確保肩胛骨平壓在地面上,呼吸時可以慢慢的從腹部到胸腔,肩膀和手臂肌肉放鬆,讓上半身能自如的休息。動作停留6分鐘,保持心情放鬆,專注在自然呼吸,如果有點強迫性的呼吸,或許是雙腳和雙手臂的支撐不夠,可以調整磚塊高度。

步驟1:坐姿,雙腳伸直,將上半身挺直,胸腔打開,手掌朝下預備。
步驟2:讓比較緊或受傷的一邊腳先彎曲,並保持膝蓋併攏(小腿度貼著大腿後側)。
步驟3:雙腳往外打開,雙腳掌相對,把大腿放在磚塊上,利用雙手撐著地板,然後慢慢的往後躺下。
步驟4:躺下時候如果下巴高過額頭,頭後面可以放一個小毛巾或瑜伽磚墊高。

 5  股四頭肌伸展

執行此動作時,保持呼吸、脊椎放鬆,在伸展的時候,盡量不要讓脖子的肌肉變緊,鼠蹊部盡可能貼在地板。跑步後大腿通常會變得很緊,所以不需要過度用力,感覺到適宜的張力就好。每邊停留1分半鐘,共3分鐘。

步驟1:趴下,雙腳往後伸直,左手或右手手背置於地面,額頭靠在另一手的手背上預備。
步驟2:左腳膝蓋彎曲,用地板上的手向後抓住左腳踝(如果抓不到,可用繩子套在腳踝上輔助)
步驟3:保持平緩的呼吸,每次吸氣的時候讓彎曲腳的腳跟碰到臀部,吐氣的時候股四頭肌往膝蓋內側延伸。

 6  三角前彎式

這個動作可以讓大腿後側、臀部和骨盆徹底延伸,此外,也能讓大腦能透過磚塊的支撐讓放鬆,脊椎也能同時得到支撐和延伸。呼吸的過程中慢慢來到腹部和骨盆周邊的空間,保持專注力,感受肌肉微伸展和髖關節放鬆的感覺。共停留6分鐘。

步驟1:雙腳伸直,上半身打直,胸腔打開,雙手掌朝下預備。
步驟2:雙腳散盤姿,手往上延伸讓胸腔挺起來,然後再把雙手往前延伸,腰椎開始一節一節慢慢的往地板彎曲。
步驟3:待頭與身體完全彎下來後,用一個瑜伽專墊在額頭下面 (如果沒辦法彎到這麼低,可以用兩個磚塊或轉換磚塊高度做輔助),頭往下的時候,下巴微收,使脖子呈現一個C型。
步驟4:此動作約停留6分鐘,彎曲的時候,肩胛骨到下背部呈圓型。

 7  下犬式

這個動作可以讓大腿後側、臀部和骨盆徹底延伸,脊椎也能同時得到支撐和延伸。呼吸的過程中慢慢來到腹部和骨盆周邊的空間,保持專注力,感受肌肉微伸展和髖關節放鬆的感覺。共停留3分鐘。

步驟1:骨盆靠牆,雙腳平行站著,雙腳掌與牆壁大約是一個腳掌的距離(若下背很緊的跑者,則需離更遠些)
步驟2:雙手放於鼠蹊部,保持鼠蹊放鬆,雙腳打開,距離大約是一條腿的長度。
步驟3:準備好一個磚塊放置於雙腳中間,吸氣時身體延伸胸挺,吐氣保持雙腳掌穩定於地面,大腿用力,讓身體慢慢向前彎曲,雙手必須在地板上支撐著,手肘彎曲,不過度用力。

進階版步驟4:雙手往前走,手指張開,掌心壓在地板,手掌往前推,臀部離開牆面 維持雙腳掌與臀部維持在同一水面上,腳趾張開,腳跟用力踩下。

 8  靠牆倒箭式

這動作能讓大腿充分休息,倒立後躺的動作也能讓神經系統冷卻,讓血液回流,讓腫脹的腳踝和膝蓋血液循環。下背和大腿後側微微伸展,釋放脊椎和髖關節的壓力肩膀在地板上也能確實將胸腔打開,放鬆跑步時肩頸過度緊張的狀態,腰在磚塊上,腹部放鬆能讓骨盆維持一個中立的位置,讓骨盆沒有壓力。保持下巴、口腔、舌根和喉嚨放鬆,能有效的減低身體的壓力。此動作停留6分鐘或更久,但不超過12分鐘。

步驟1:找一面牆,將瑜伽繩和瑜伽磚放在旁邊備用,側躺一邊,利用雙手支撐著,臀部與牆壁間隔一條小腿的長度預備。

步驟2:左手推地板讓雙腳上牆,膝蓋保持彎曲讓身體準備移動。雙手肘彎,用手肘推地板和雙腳彎曲推牆壁移動到和墊子垂直的位置。

步驟3:雙腳推進牆,讓臀部離開地板,把磚塊放在薦椎後面(兩個臀部中間的三角形骨頭)利用磚塊支撐時仍保持下背彎曲、腹部保持飽滿,臀部平行,恥骨和尾椎應該同時朝向牆壁的方向。

步驟4:將瑜伽繩綁在雙腿股四頭肌的中段,繩子要夠緊,直到大腿能完全放鬆且維持垂直不掉下來。掌心朝上,雙手往後,手肘彎曲自然放於地面,胸腔盡可能挺起來往下巴的方向延伸。

 附錄  瑜伽繩扣法

步驟1:首先把雙環重疊在一起。
步驟2:將瑜伽繩穿過雙環。
步驟3:拉到合適的位置之後,把兩個環扣分開,並把沒有環扣的繩子一頭回穿過第一個環扣。
步驟4:最後把繩子拉緊即可。掉下來。掌心朝上,雙手往後,手肘彎曲自然放於地面,胸腔盡可能挺起來往下巴的方向延伸。

產品提供/agoy

來自英國倫敦的agoy,成立於2000年。
創辦人為Howard Napper,
才華洋溢的他曾經擔任倫敦時尚伸展台的模特兒,
本身也是一名攝影師。
現在除了擔任 agoy 的創意總監,
同時也在倫敦教授瑜伽。

agoy 由yoga反寫而來,從材料的選用、美學的設計風格,
到回收再利用,對功能品質的要求、對環境的尊重與保護,
每個細節都有 agoy 想說的故事。

相關產品
agoy學園瑜珈墊
agoy經典瑜伽磚
agoy止滑瑜伽繩


❊台灣總代理/JaJaJam

場地提供/Space Yoga

關於示範者Jordan老師目前任職於Space yoga 

Jordan出生於馬來西亞,旅居美國15年,喜愛繪畫,曾是服裝設計師、藝術工作者、舞者,現在則是瑜珈指導師。因為對舞蹈肢體的興趣,他學習芭蕾和現代舞 ,並在紐約、台北演出。2007年來台時,為紓解工作壓力,因緣際會接觸了瑜伽,自此愛上瑜伽生活。從疲於奔命的服裝設計師生活一腳跨進舞蹈練習,再遇到瑜伽,Jordan啟動了至今多年的累積、堆疊、鑽研,並深入療癒瑜伽範疇,給予學習者獨特的引導。

Jordan 歷年來參與無數國內外工作坊,持續學習的老師有Richard Freeman和Doug Keller,其中影響最深的是近年來不斷的向加拿大具有創傷療癒背景和療癒瑜伽的師中之師的Hart Lazer學習,目前Jordan也是Hart Lazer在台北Space密集研習課程的助教,同時也固定每年回加拿大學習。

一如Jordan的多元背景,他的課程充滿啟發,智慧,挑戰和樂趣。 Jordan 的瑜珈教學融合了Ashtanga,Iyengar和西方療癒瑜伽的哲學理論,巧妙的透過瑜伽體位法,解剖學 ,肌肉動力學,創傷療癒,疼痛照護,佛理靜坐冥想等領域,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特性、身體每個當下的獨特狀況,以創意佐智慧,引導學員跳脫問題表象,在適度的空間中,敞開、放鬆、停頓、體察、突破自我並修正慣性,以進入深具影響力的療癒瑜珈。深信「不傷害Ahimsa」的練習原則,不僅是保護學員不受傷,更是積極地以「慈悲」對待身體的需要,給予身體滋養,明辨真實的聲音。

研習認證與執照:

• 國際瑜珈療癒師們極力推崇疼痛大師Neil Pearson的Pare Care Yoga疼痛照護瑜珈證照。
 • Hart Lazer, 加拿大United Yoga Montreal 進階療癒瑜珈 300小時 RYT瑜珈聯盟師資(2018待完成)
 • Neil Pearson, Life is now 加拿大疼痛照護療癒瑜珈50CE 認證 (2016)
 • Hart Lazer, 加拿大United Yoga Montreal 療癒瑜珈 200小時 RYT瑜珈聯盟師資(2016)
 • Doug Keller, 療癒瑜珈課程 CEU70小時瑜珈聯盟繼續教育(2015/2016)
 • Hart Lazer 加拿大United Yoga Montreal 哈達瑜珈 200小時 RYT瑜珈聯盟師資(2014)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