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7國際奧林匹克路跑代言人陳瑋琳、蘇志濱,現身分享訓練秘技
1
2017國際奧林匹克路跑代言人陳瑋琳、蘇志濱,現身分享訓練秘技
2
小戴跑出超標成績! 2019 Wings For Life台灣站近6千人跑給車追
3
市民跑者之王川內優輝的獨門跑步訓練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國際奧林匹克路跑代言人陳瑋琳、蘇志濱,現身分享訓練秘技

2017-05-03
話題 跑步 路跑 馬拉松 賽事 觀念

「2017國際奧林匹克路跑」將於本週日(5月7日)在宜蘭運動公園活力開跑,賽前,主辦單位特別邀請邀請活動代言人「最強上班族跑者」陳瑋琳與「最強消防員跑者」蘇志濱兩位馬拉松男女百傑分享將運動融入生活當中成功發揚奧林匹克精神,小編也親臨現場,為各位整理一些她們平時訓練的小秘訣分享給大家。

2017國際奧林匹克路跑代言人 陳瑋琳(左)、蘇志濱(右) 中華奧會提供

下班後的訓練,才是最開心的時候

學生時代就是田徑選手的陳瑋琳和蘇志濱,畢業後因踏入職場而離跑步越來越遠。向來不愛長跑的瑋琳,直到4年前,突然覺得自己得開始健身維持體態,於是從跑跑步機開始重新接觸跑步,下班後,還會到操場跟隨教練做正規的訓練以及參加路跑賽事。
 
過去曾為短跑選手的她也表示:其實開始真的不習慣長跑的感覺,但既然決定做了,就堅持將每日的訓練時間拉長,日積月累,慢慢增加時間,訓練耐力,就這樣從9k、半馬到全馬,漸漸找回當初所丟失的成就感。
 
現在,瑋琳平均一個星期訓練4天左右,假日則以賽代訓。一般人只要一想到下班後還要跑步,光想就覺得累,但瑋琳卻表示下班後能夠訓練,才是她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候。

下班後的訓練,才是最開心的時候 陳瑋琳FB

路跑力量感染旁人,邁向健康

本身職業為消防員的志濱,跑步生涯長達11年,雖然出社會後埋首於工作,但好在因著消防員的工作,需要強健的體魄,於是訓練時間也跟著變多,其中跑步就是他們主要的訓練內容之一,也因此慢慢把跑步的感覺找回來,越跑越上手後,便開始參加一些路跑賽事。
 
不僅如此,志濱單位的同事們偶因受到他的感染,漸漸開始跟著志濱參加一些有趣的賽事,即便沒有跑步,也會著重於健身方面,因為從中,他們已更能感受到知道健康的重要。

蘇志濱FB

談到訓練的小撇步,志濱表示訓練除了實際課表外,休息也是他們相當注重的一環,也是另一種訓練。他相當珍惜休息時間,偶爾會以看電影當做放鬆,並不會讓自己的身體訓練到筋疲力盡。
 
不只跑步,瑋琳更曾參與過越野跑以及鐵人接力賽事,問及訓練方法她也表示自己並無特殊訓練方法,只要設定好自己的目標,每一場比賽都盡心盡力的完成,對她來說就是最好的訓練方式。

來場男女半馬PK吧!

會受邀於擔任2017國際奧林匹克路跑代言人也是因為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各自有著相當不錯的成績表現。
 
瑋琳平時以半馬為主,在2016年的台北馬,獲得國內第二名的加績,在剛結束不久的女子路跑賽中,更創下過去三年的紀錄,以85分鐘完賽獲得第一名。

志濱的最佳成績是萬金石馬拉松的2小時35分, 不過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卻是2014年的富邦馬拉松,雖然那次的成績是2小時36分,但卻獲得了國內的總冠軍,每每想到都覺得開心又驕傲。
 
兩位這次也說好要以2017奧林匹克路跑賽來一場半馬PK,如果瑋琳的目標是85分鐘,則志濱就要跑進75分鐘內才算獲勝。所以到底誰會勝出呢?拭目以待。
 

另外,跑前瑋琳和志濱還透過時空明信片為今年國際奧林匹克路跑所有參賽選手加油祝福,瑋琳寫下超越自己,全力以赴,志濱則想打破現況,為他們自己的成果加油,也為即將到來10月宜蘭的全運會喝采祈福。

賽前飲時避免乳製品,賽後多補充蛋白質

2017奧林匹克路跑賽事分別有3k、10k、21k的選擇,針對初階跑者賽前、賽後的飲食提醒,瑋琳建議飲食不需要做特別調整,平常該吃什麼就吃什麼,因為變化太多反而會讓身體受到許多不必要的影響。
 
志濱則以過去自身的經驗建議賽前盡量少碰乳製品,因為消化慢,在跑的過程中,會產生不舒服、拉肚子,跑後多補充蛋白質,修補受損的肌肉。
 

此次的奧林匹克路跑賽結束後,瑋琳的賽事訓練會暫時告一段落,專心準備10月份的全運會。而身為2015 WING FOR LIFE全球路跑優勝者的志濱,當天也會到現場為大家加油。

採訪整理/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小戴跑出超標成績! 2019 Wings For Life台灣站近6千人跑給車追

2019-05-06
賽事話題羽球路跑跑步

一年一度的熱門賽事「Wings For Life全球路跑」台灣站,繼去年於桃園航空城舉辦,今年移師到台中麗寶賽車場,於5日晚間7點正式開跑!今年特別的是,由Red Bull 運動員羽球球后戴資穎、極限單車選手鄭喬鴻、鐵人一哥謝昇諺等人領跑,現場近5千名跑者齊聚跑給車追。開跑前小戴原本為自己設定目標10公里,沒想到最終以16.5公里成績超越賽前目標!

小戴跑出超標成績! 2019 Wings For Life台灣站近5千人跑給車追

由「Wings For Life 脊髓研究基金會」主辦的「Wings For Life全球路跑」,特色是賽事沒有設終點線,而是派出「終結者號(Catcher Car)」,於開跑30分鐘後從起跑點出發追逐跑者,最後被追上的男女跑者各一名成為冠軍,並透過晶片將數據傳送至全球資料庫中,與87個國家共同排出世界名次。這是全球同步開跑的比賽,今年全球有12萬人零時差起跑,而報名費與來自各界的募款將全數捐給「Wings For Life脊髓研究基金會」,用於投入找尋脊髓損傷治癒方法的研究。

終結者號出發

今年有許多各界名人一同響應這場別具意義的賽事,包含世界羽球球后戴資穎、極限單車選手鄭喬鴻、鐵人一哥謝昇諺、紅面棋王周俊勳、花式籃球球魁陳勇勝、插畫創作人Duncan、我是馬克、大陰盜百貨、知名Youtube工作室:上班不要看的呱吉。

Wings for life活動大使,圖左至右:大陰盜百貨、我是馬克、李智群、陳雅芬、戴資穎、呱吉、洛基、阿傑、大黑、蔡哥

開跑前,戴資穎為自己設定目標10公里,並說:「聽朋友分享這次賽道有一些上坡道最難跑,好像是10公里後會遇到,所以我希望自己至少可以跑到10公里,我滿喜歡挑戰困難的。」最終小戴以超標之姿挑戰成功被跑者戲稱的「死亡上坡路」,更在即將被終結者號追上的倒數2分鐘路段,邊衝刺邊直播跟粉絲分享心情,被車追上也相當心滿意足的為自己和眾人歡呼。

與戴資穎說好一起跑到10公里的極限單車選手鄭喬鴻透露:「在開跑階段小戴的跑速就非常快,一下我就被甩在後面,所以後來我就乾脆輕鬆跑。」鐵人一哥謝昇諺分享:「這次賽道真的難度很高,上坡很陡,我在第二圈上坡前被追上,但氣溫涼爽,整體跑的感覺滿舒服的。」並表示還算滿意自己有達到賽前目標30-40公里間。

戴資穎開心參賽

擔任終結者號駕駛的活動大使上班不要看的呱吉(現任台北市議員)」,在出發後3小時37分鐘完成任務追上所有跑者。呱吉表示:「Wings For Life這個賽事就像祭典一樣,非常開心,即使大家彼此不認識,遇到彼此都會互相打氣、呼喊加油,感覺大家非常熟悉,像朋友一樣,很喜歡這次的參與。」

台灣賽道男子冠軍由台灣李智群以53.27公里奪冠,並成功拿下Wings For Life三度冠軍

今年台灣賽道男子冠軍由台南一哥李智群以53.27公里奪冠,並成功拿下Wings For Life三冠王;女子組則由上屆巴西賽道冠軍、來自斯洛維尼亞的Eva Zorman以42.16公里奪冠。李智群賽後謙虛地說:「這次賽道很多斜坡,難度真的很高,沒有想到成績比自己預估還高,滿開心的。」才將滿22歲的Eva Zorman則表示自己每週都會參加路跑,這次更在賽前先去爬了玉山,她也透露有男友的支持陪跑,是她前進的動力。

來自斯洛維尼亞的Eva Zorman以42.16公里摘下女子冠軍

至於今年在全球所有賽道勝出的世界冠軍,男女都由俄羅斯選手拿下,男子冠軍為Ivan Motorin以64.3公里獲得,女子冠軍則由Nina Zarina以53.7公里封后。

資料來源/Red Bull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市民跑者之王川內優輝的獨門跑步訓練法

2019-04-09
跑步全馬訓練馬拉松話題六大馬書摘跑步訓練

「市民跑者之王」、「日本最速公務員」川內優輝,最撼動人心的一戰就是在2018波士頓馬拉松的狂風大雨中稱王,一年後,他將以職業選手(而非市民跑者)身份回歸2019波士頓馬拉松。我們以他大學田徑社教練的角度,回顧大學的川內優輝是用什麼跑步訓練法,使他之後步入與眾不同的跑者之路。

市民跑者之王川內優輝的獨門跑步訓練法 ©亞瑟士

練習不要過度提升速度

我(編按:指川內的大學田徑教練)的練習法是以每週兩天的重點(強化)練習為軸心,分別是週三的「速度練習」(間歇跑或配速跑)與週六的「LSD長跑」。

學習院大學的重點練習為每個月繞著駒澤公園的外圍跑一、兩次,其他時間則利用江東區的「夢之島競技場」或澀谷區的「織田田徑場」等田徑跑道來練習。

我很重視在田徑跑道上的練習,因為我想藉此讓選手用身體記住以四百公尺為單位的速度感。在跑道上的配速跑以1萬2000公尺到1萬6000公尺(跑道30-40圈)為主,有時候會把距離拉長到兩萬公尺(50圈)。

提到1萬6000公尺的配速跑,川內大一時一圈(400公尺)的時間是85-86秒(每公里3分33-35秒),升上三年級後,一圈(400公尺)時間是77-78秒(每公里3分13-15秒),而且這是在行有餘力的狀況下跑出來的速度。

間歇跑的練習菜單是以1000公尺及2000公尺為主,總距離達1萬公尺以上。如果是1000公尺就跑10趟,2000公尺則為5趟。

我設定的速度都不快。川內大四的時候,如果是1000公尺的間歇跑,通常以3分5-10秒的速度跑15趟,和其他強校的選手比起來慢了許多。

如果是其他強校像川內這麼有實力的選手,1000公尺最慢也只要3分鐘左右,因為川內跑得比這個速度還慢,感覺就像有10秒左右是慢慢走。以慢了10秒的速度跑1000公尺的話,感覺甚是遊刃有餘。

駒澤奧林匹克公園 @GO TOKYO

降低配速以拉長距離

在跑1000公尺間歇跑時,一般人都覺得要快速地跑完每一趟,但我的想法正好相反。

比起每趟1000公尺都跑得飛快,我把重點調整為縮短休息的慢跑時間。每跑完一趟,在心跳穩定、呼吸調勻之前就開始跑下一趟。這樣比較不容易受傷,還能逐漸增強速度持久力及心肺功能。

川內剛進社團時,對這套練習方式心存疑慮,我告訴他:「不是1000公尺跑得快就好了。比起1000公尺跑得快,更要重視休息的200公尺慢跑。」休息的200公尺慢跑一開始設定為60秒,習慣這個節奏以後再縮短到50秒以內。

我安排的練習課表幾乎不做像400公尺這些距離比較短的間歇跑,反而直接安排10趟1000公尺的練習,等選手習慣後再拉長每趟的距離,例如變成8趟2000公尺或5趟3000公尺。

重點練習以降低配速來拉長距離,但川內反而覺得若不逼迫自己跑快就會有壓力。所以重點練習結束後,我會讓他再跑一趟1000公尺或300公尺的間歇跑,唯有這時不設定速度,任由他照自己的步調跑,藉此「消除壓力」。

大學時期的川內優輝覺得若不逼迫自己跑快就會有壓力 ©馬拉松看世界

練習到停在「還想再跑」的程度最有效

我讓川內完成事前設定的練習菜單後,再依自己喜歡的速度跑1000公尺或300公尺。以300公尺為例,川內起初要花上44-45秒,後來慢慢加快速度,大學畢業時只要41-42秒就能跑完,連他本人也很驚訝。

希望各位讀者不要誤會,並不是因為100公尺短跑的速度變快了,跑300公尺的速度跟著變快;而是因為2000公尺或3000公尺的間歇跑鍛鍊出速度的持久力,300公尺才跟著變快。

我時常告訴川內:「只要先跑一趟300公尺衝刺,速度的練習就沒問題了。就算你的速度不見得能在14秒內跑完100公尺,但速度再掉也掉不到哪裡去,所以不用擔心速度掉下來,不妨確實地讓身體記住『迎頭趕上』的感覺,以培養腳力。一面讓身體記住『迎頭趕上』的感覺,再加一趟300公尺衝刺,如果能在42秒內跑完就太完美了。」

很多長跑選手都能在40秒內跑完300公尺衝刺,但是只要能在5000公尺的比賽中以42秒跑完最後300公尺,幾乎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考慮到這一點,我在間歇跑稍微降低配速,縮短銜接的慢跑時間,訓練選手「迎頭趕上」的感覺。

在練習的時候全速追趕,跑到跑姿都亂掉了,或許會覺得很痛快、很有成就感,稱讚自己「幹得好!」那並不是好的練習。在練習後抱著「還想再跑!」的心情下結束練習,反而能提高練習的效果,下次從事相同的練習時會不會覺得「想跑」也是判斷的指標之一。

2018年4月川內優輝在低溫風雨中奪下2018波士頓馬拉松男子組冠軍

書籍資訊
◎ 以上文章摘自一心文化出版,津田誠一
著作、賴惠鈴譯《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

本書特色 
川內高中時期曾受過傷,並且有1年無法好好跑步。畢業後沒有成為職業跑者,反而是當起上班族,利用業餘時間訓練、週末和假期去比賽。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跑出2小時08分14秒,擠身世界一流菁英之列。截至目前創下世界金氏紀錄,累積了85場全馬完賽時間2小時20分以內,他也參加過兩屆世錦賽和一屆奧運會,所以日本國內都稱他為「最強公務員」或「市民跑者」,是跑者勵志代表人物。因為曾經受過傷,並且是市民跑者的身分,使用了本書的練習法讓他找回自信與成就,而這樣的練習法也適用於廣大的一般跑者。

「川內訓練法」打破跑界常識:
  1.速度練習及長跑都必須從一開始就保持固定的速度跑到最後。
  2.重點練習一週只要兩次,其他天都以慢跑來消除疲勞。
  3.減少練習量反而能刷新紀錄。
  4.不做短距離的間歇跑,直接做1000公尺或2000公尺的間歇訓練。
  5.以參加比賽來代替重點訓練。
  6.間歇跑的休息區間要縮短,讓身體和呼吸還沒完全恢復下就繼續下一趟衝刺。
  7.需要工作的平日就算只慢跑30分鐘也無所謂。
  8.長距離的跑步,維持膝蓋彈性、保護膝蓋才是關鍵。
  9.練習時,狀態越好越不要拚命跑,練習只要八分飽就好。
  10.LSD中間用走的也沒關係,只要能在3小時內慢慢走完即可。

◎ 更多一心文化出版《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