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寶寶按摩:經由觸摸,傳遞揉軟的愛
1
寶寶按摩:經由觸摸,傳遞揉軟的愛
2
如何用言語使人疼痛:反安慰劑效應
3
維持身體機能不可缺乏的6種必需營養素
Ivy
Ivy

寶寶按摩:經由觸摸,傳遞揉軟的愛

2017-05-09
運動部落 保健 親子運動 專欄 兒童

 1   印度擠奶法

一手握著寶寶腳踝,另一手四指與拇指呈C型,從腿部按摩到腳踝處。

 2   擁抱滑轉法

雙手撐開90度,兩手上下重疊握住寶寶大腿,雙手做開合狀,進行腿部滑轉。

 3   姆指連續推按

利用拇指外緣側邊,輪流從寶寶的腳底板根部向腳趾頭處做連續推按。

 4   腳指柔捏

利用自己的5隻手指頭以旋轉的方式來揉捏寶寶的每一根腳趾頭,促進血液循環。

 5   拇指雙側分推

利用雙手大拇指外的四隻手指扶助寶寶的腰部兩側,兩手大拇指在寶寶肚臍處左右推按。

注意:腹部按摩前,避免喝奶的前後30分鐘再進行。

 6   日月法

左手掌貼於寶寶腹部,以順時鐘方向畫圓連續推按,右手從11點到5點鐘方向放開。

注意:腹部按摩前,避免喝奶的前後30分鐘再進行。

 7   跟寶寶說I Love You

在腹部倒著寫下 I、L、U,是寫給寶寶看的。

I:在寶寶腹部上方,往下滑落,寫出英文字母I。
L:再從寶寶腹部左邊平行滑至右邊,再至右下方,就像寫出倒的字母L。
U:再從寶寶的右下腹,像是畫出一個馬蹄形,在往上滑到上腹部,再到寶寶的左下腹。

注意:按摩時要避開寶寶肋骨,順著腸胃蠕動方向按。

I
L
V

關於Ivy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專業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 關於Ivy /
Ivy

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分享文章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

如何用言語使人疼痛:反安慰劑效應

2018-09-28
運動部落史考特醫師專欄保健

各位不知道有沒有這種經驗?在醫院或診所的小房間裡,醫生告訴你接下來要進行的療程(拔牙、打針、手術)會非常疼痛,要做好心理準備。

從那一刻開始,你的手心開始冒汗、身體發冷,似乎全身的肌肉都緊繃了起來。這時候醫生開始替你消毒,酒精棉球碰到皮膚的那瞬間,你的臉部肌肉抽動了好大一下,竟然連又輕又軟的濕棉花球,都能引發巨大的不適。

終於撐過了治療,你覺得半條命都沒了,醫生卻看著你,似乎心裡在想「有這麼嚴重嗎?」

你對天發誓,剛才真的是你人生中最痛苦的體驗,這個醫生也太沒______(請插入同理心、醫德、品,或任一個同意詞)。

在上述的例子中,你感到的痛楚是100%真實的,只是原本小小的不適,被大腦對疼痛的預期反應給放大了,這就是「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

就史考特的觀察,反安慰劑效應每天都在上演,眾多健身愛好者更是身受其害。不相信嗎?讓我慢慢解釋...

如何用言語使人疼痛:反安慰劑效應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如果你從沒聽過「反安慰劑效應」,那麼史考特醫師的這篇文章,絕對會讓你有「恍然大悟」之感。其實,無論是保健醫療、運動或是日常生活,反安慰劑效應無所不在,差別在於有沒有意識到這個機制正在暗中控制你的感覺。所以,以後當你說「我感覺很不舒服」、「我感覺做這動作很累」、「我感覺感冒怎麼樣都好不了」時,可以試著問問自己,是不是反安慰劑效應在作祟?小編讀後心得:要「反」反安慰劑效應,最簡單的方式應該是敞開心胸,對任何事都不預設立場,培養歸零心態。

​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很多人都聽說過,其意義為「原本無療效的治療或藥物所提供的療效」。

舉個例子:有一群頭痛的病患分別被給予止痛藥、裝麵粉的假藥丸、以及甚麼都不給。吃下止痛藥的病患頭痛改善了,但神奇的是,吃下假藥丸的組別頭痛也有好轉!至少比甚麼都沒吃的可憐蟲好得多。

這是因為「接受治療的假象」讓病患的認知受了影響,產生「我應該會變好」的想法,症狀因此減緩(註1)。類似的情況不僅是在藥物有,假運動、假電療、假手術都能夠提供一定的療效。

所以為什麼喝符水、放血、某些健康食品、地下電台賣的藥(註2),還有拔到獅子頭上的鬃毛都會有效,有不少例子是安慰劑效應在作祟。

註1:安慰劑效應不僅是認知所造成,研究發現神經傳導物質、大腦皮質活化、以及遺傳都有牽涉其中。
註2:地下電台賣的藥時常加入西藥成分,所以倒也不能說療效都來自安慰劑效應。

連拔到獅子頭上的鬃毛都對生病有效?其實生活中有不少例子是安慰劑效應在作祟

反安慰劑效應

甚麼是反安慰劑效應?把安慰劑的概念反過來想就對了!

以下是幾個科學研究所提供的反安慰劑效應實例:
 1  76位因高血壓而接受Beta-Blocker藥物治療的病人,有一半被告知該藥物有勃起障礙的副作用,另一半則沒有接受此項資訊。結果被告知者有32%產生勃起障礙,未被告知者僅有13%有這樣的問題。兩組吃的藥物都相同喲!但是心理的預期作用讓身體產生不同的結果。
史考特評:如果是這樣,各位男性讀者以後看醫生還敢問副作用嗎?

 2  因下背痛而接受影像檢查的病人,在三個月後比起沒有接受影像檢查的病人疼痛更嚴重。
史考特評:跟拍大頭照一樣,每個人的臉孔都能找到一些讓人不滿意之處。脊椎的X光片也是如此,很少人的X光片是挑不到一點毛病的,但這些小毛病未必一定是疼痛的根源。醫師在解說X光片的過程中提到這邊一點點歪、那邊一點點退化、或是有小小的骨刺,無形之中也會造成反安慰劑效應。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對下背痛的治療指引,反對醫師過度開立影像檢查。

 3  如果醫師對生產時做無痛分娩的婦女強調麻醉過程的疼痛,而非麻醉帶來的疼痛緩解,婦女的疼痛會更加強烈。
 (就跟我們一開始提到的例子一樣,醫生事先強調會痛的治療,最後都會變得更痛。)

如果一個人因為任何原因而相信他的身體有狀況,那麼原本容易忽略的小症狀,突然都變得像是疾病的前兆。這樣的認知會提升焦慮感、讓疼痛閾值下降(註3)、疼痛又再度加深焦慮以及病患對自己有問題的認知,最後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惡性循環。

如果有一天各位在路上遇到史考特,聊著聊著我開始胡扯,說你的步態歪斜、左腳比右腳長,甚至印堂發黑,中氣隱隱不足。在高劑量的反安慰劑作用下,我相信你未來幾天應該也會覺得身體不太對勁,甚至肩頸下背開始隱隱作痛。

註3:原本不會造成疼痛的刺激,也變成會引發疼痛,像一開始提到的棉花球消毒案例。

反安慰劑與健身族群

反安慰劑效應跟健身有甚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

史考特常常看到長短腳、脊椎側彎、骨盆前傾、骨刺、椎間盤突出這些診斷名詞每天在臉書上飛來飛去。許多鍵盤醫師看到某個網路影片就會說,你有A、B、C、D、E等問題,需要靠W、X、Y、Z等方法來矯正。

暫不提透過網路診斷這件事是否違反法律,如果這些診斷有一定的學理依據,我可能還不會那麼反感。但很多時候,這些出自善意的建議其實是反安慰劑,傷害了無知的受眾。我的論點是根據以下兩點事實:
 1  許多身體結構或姿勢的問題「不一定」會造成疼痛。

 2  讓健康無疾病的人相信自己身體有狀況,會產生反安慰劑效應。

身體的不對稱、退化、組織受損,其實未必與疼痛有100%的關聯性,舉幾個例子來說:
 1  健身社群最愛提的姿勢異常「骨盆前傾」,曾有醫療專業人士說會導致腰痛,但這說法實在是沒有根據。2014年的統合性研究發現,下背痛患者與無疼痛健康人的脊椎弧度、骨盆姿態並無不同。

 2  姿勢歪斜普遍被認為會造成痠痛問題,但有一群姿勢歪斜而且改不回來的朋友可能不這麼認為:脊椎側彎。研究發現許多脊椎側彎病患完全沒有背痛的問題,大多數下背痛患者卻都沒有脊椎側彎的問題。如果站沒站相、作沒坐相會導致腰酸背痛,那又要怎麼解釋脊椎側彎卻沒有疼痛的這群特例呢?

 3  長短腳會造成腰痠背痛?研究在這方面相當的分歧,有些認為會,有些認為不會。

 4  用核磁共振檢查運動員的肩關節,會發現許多旋轉肌受損的患者,一點症狀也沒有。

 5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常有軟骨磨損的問題,有趣的是,軟骨磨損的程度跟疼痛不一定相關。有些人初期磨損就痛得受不了,有些人軟骨都要磨光了卻沒有症狀。

 6  手療師協會宣稱,許多健康問題都是脊椎錯位所造成,透過他們的手法治療將脊椎位置回復正常,病患的問題就能獲得解除。在科學上,所謂的「脊椎錯位」從未獲得科學證實,甚至歐洲的手療師學會已經完全屏棄了脊椎錯位的概念。脊椎錯位確實很有可能發生(例如嚴重車禍的病患),但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如果你有脊椎錯位的問題,你比較需要外科手術,不是手法治療。

「脊椎錯位」從未獲得科學證實,歐洲的手療師學會已完全屏棄了脊椎錯位的概念

疼痛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東西,單看姿勢或組織的受損都無法解釋疼痛的產生。

在沒有足夠科學證據下矯正姿勢異常、給予疾病診斷、要求避免特定活動,不僅對於病患的疼痛沒有幫助,在無形中可能製造了反安慰劑效應。

史考特在上節目或接受訪問時,常被問到以復健科的角度來看,哪些坐姿不好、哪些床墊不好、哪一種運動不要做。

這些問題都讓我感到難以回答。

有些答案很明顯,例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不該去跑全馬、槓鈴深蹲時應保持脊椎中立、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應避免高衝擊運動。

但脖子怎麼擺?重物怎麼搬?怎麼站最好?研究上都找不出明確的答案。對上述問題我不願意給予肯定答案,因為我的話語可能在無意之間,讓大量的受眾產生反安慰劑效應。

槓鈴深蹲時應保持脊椎中立是個顯而易見的觀念,但脖子怎麼擺? 重物怎麼搬? 怎麼站最好等問題,研究上都找不出明確答案

結語

疼痛是一個高度複雜的東西,身體組織受損可能會產生疼痛沒錯,但認知、情緒、甚至一個人的社交狀態才會決定後續的疼痛感受。
透過這篇文章,我希望各位理解到許多姿勢、結構的「問題」都未必會產生症狀,但是如果我們心中篤定認為這些正常的身體變化會造成疼痛,甚至到處說服別人有病需要接受治療,那麼不自覺之中,反而讓反安慰劑效應放大了原本無害的問題。

關於史考特醫師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 關於史考特醫師 /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維持身體機能不可缺乏的6種必需營養素

2018-06-20
營養補給觀念飲食方式保健飲食話題

無論你正在經歷增肌或減脂的階段,除了運動方面的訓練方式之外,在飲食上也會做許多的功課來調整營養素之間的攝取比例,然而,我們人體是一個十分複雜又精密的化學工廠,它能透過許多複雜的化學反應及轉換,產生出能量供應給身體各部肌肉及器官使用。但是,你知道人體有哪6種特定營養素是不可缺少的嗎?你應該特別將它們納入你的每一天。

無論你正在增肌或減脂的階段,維持人體機能運作的6種營養素都不能少!

 1  碳水化合物

儘管這些年它都被妖魔化為不健康或肥胖的來源,但你知道碳水化合物對身體功能至關重要嗎?我們吃進的碳水化合物(又成為醣類)會被分解成葡萄糖供應給大腦及各部器官使用,它們不僅為身體提供能量,還通過防止蛋白質分解能量來幫助穩定血糖水平並保持肌肉量。

此外,世界上一些最健康的食物都有屬於碳水化合物類別,例如:水果和蔬菜營養豐富含有重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即使在低碳水化合物或生酮飲食法中,你仍然需要攝取幾克的碳水化合物,這也因為碳水化合物是成為任何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你該選擇的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分解的複雜碳水化合物,這可以幫助你長時間的飽腹感並保持血糖水平。

最容易被誤解的營養素-碳水化合物!

 2  蛋白質

對於有點肌肉組成概念的人來說,蛋白質對於肌肉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性。蛋白質由稱為氨基酸的小單位所組成,在人體內的蛋白質主要由20種氨基酸所構成,其中有9種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需由食物攝取才能補充的必需氨基酸,這9種包含苯丙胺酸、纈胺酸、蘇胺酸、色胺酸、異亮胺酸、亮胺酸、蛋胺酸、賴胺酸及組胺酸,另外11種稱為非必需胺基酸。雖然動物蛋白質提供了足量的所有必需氨基酸,但基於植物的蛋白質通常缺少一種或多種,所以,為了確保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量的最佳方法,就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各種蛋白質食物,例如:肉類、雞蛋、奶類製品、堅果和豆類。

蛋白質對於肌肉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性。

 3  脂肪

它就像碳水化合物一樣,因為飲食中的脂肪由於與體內脂肪相關而獲得了不恰當的壞名聲。其實,脂肪是提供身體能量,促進某些維生素吸收並幫助保護器官免受傷害的必需營養素之一。然而,某些類型的脂肪比其它類型的更好,例如:反式脂肪是一種再加工食品及烘焙食品和起酥油中發現的一種脂肪,這種類型的脂肪已被證明會顯著增加心髒病的風險,我們就應該避免去攝取。另一方面,不飽和脂肪實際上可以幫助保護心臟並幫助預防心髒病。這些健康的脂肪來源包括堅果、酪梨、鮭魚、橄欖油與亞麻籽這些不飽和脂肪含量豐富的食物。

好的脂肪是提供身體能量,促進某些維生素吸收並幫助保護器官免受傷害的必需營養素之一。

 4  水

人體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長時間存活,但卻不能在沒有水的情況之下生存下去,因為,水佔身體體重的55%至75%之間,可以說是人體十分重要的無熱量營養素之一,它在廢物去除、消化和溫度調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它還是構成人體內每個細胞的核心成份,如果長時間缺水會導致皮膚乾燥、頭暈、疲勞及心跳加快甚至死亡等症狀。

人體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長時間存活,但卻不能在沒有水的情況之下生存下去! ©Bariatric Cookery

 5  維生素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葉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A等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所以維生素成為必需營養素列表應該不會令人吃驚,另外,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維生素分別都有著不同的特定功用於身體裡,例如維生素A對眼睛和皮膚的健康至關重要;而維生素K能夠強健骨骼並參與凝血等等。雖然,男性與女性的特定維生素含量可能存在細微差別,但基本上對於這些維生素的攝取量都不會差異過大。攝取這些維生素的最好方法,就是吃健康和均衡的飲食加上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如果你有限制性的飲食方式,以維生素補充品也能補齊不足的地方。

攝取這些維生素的最好方法,就是吃健康和均衡的飲食加上大量的水果和蔬菜! ©Be Brain Fit

 6  礦物質

就像維生素一樣,礦物質對幫助身體正常運作和保持健康也很重要,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特定的作用。例如鐵是血液生成的關鍵;磷可以強化骨骼和牙齒;而鎂是體內300多種反應的關鍵組成部分,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包括:鈉、鐵、鉀、鈣、氯化物、鎂、磷與微量礦物質,其中又以鐵對於運動員及女性來說較為重要。

必需營養素的好處

這些營養素被稱為必需的原因,就在於沒有這些關鍵的營養素你的身體將無法正常運作,例如礦物質-鉀是幫助維持體液平衡和血壓的基本電解質外,它也是肌肉收縮、心臟健康、調節血液pH值以防止其變得太酸的必要條件;而鈣和維生素D也可以保持身體的骨骼框架結實和堅固的好處。所以,你只要在飲食或補充品上獲得這些足夠的必需營養素,就能讓身體維持生命與正常的運作。

資料來源/draxe、nutritiondata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