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小朋友玩遊戲的過程中,有時候孩子的反應總是慢半拍?其實,這些都是身體協調性以及反應力不足的關係。發展身體協調性對小朋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因為可以讓孩子的身體姿勢和心理狀態、自信心都有大幅提升以及好的發展,也會影響孩子對人的開放態度及對陌生情況的反應,而以不同動作訓練關節協調性的遊戲,都可以幫助孩子維持良好的姿勢,以及增進四肢活躍度。
以下這四種親子體適能遊戲,都可以促進孩子的手眼協調以及增加身體四肢的肌力。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的協調性、專注力和創造力。
步驟1:首先,大人將身體模擬成籃框,雙手向前圍成一個圓形。
步驟2:再用口令請小朋友將小皮球投進來,過程中,大人可以隨時將圓圈換位置,或是左右搖擺來增加趣味性。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手眼協調性與專注力。
步驟1:首先準備幾個小沙包或是小球,與孩子一起往上丟。
步驟2:丟上去的同時可以轉圈圈或是拍手1-3下,等物品落下來時再接住。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的平衡感、專注力以及手眼協調。
步驟1:首先,準備一顆氣球,用繩子將氣球綁住。
步驟2:請小朋友將氣球向上踢高,如果想增加困難度,可以把繩子拆掉,並且連踢10次不落地。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孩的敏捷以及協調性。
步驟1:首先,準備小顆紙球或是小皮球,再準備繩子或是膠帶貼在地面的中間上。
步驟2:大人與小孩分別站在兩邊,看誰當進攻者丟球,防守者盡量閃躲不要被球打到。
推拿、指壓、按摩是不少人忙碌之後消除疲憊的好方法,但醫師提醒,如果按摩後發現脊椎異常痠麻,要留意可能是傷到脊椎了!一名年僅21歲的搬家工人林男,某次在按摩師按壓下背時,突感右腳痠麻,過幾天竟軟腳,連油門也踩不了,就醫才發現椎間盤突出已嚴重壓迫神經,所幸經神經外科醫師開刀治療後改善,恢復健康。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許詠鈞表示,患者前來就診時,自述因工作性質,經常需彎腰負重而腰痠背痛,每月定期按摩2到3次。某次在一輪按壓推拿過後,師傅加碼為他整脊,按壓下背過程中,林男忽然感覺右腳一陣痠麻,「像是有電流流過」。
林男原本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彎腰搬重物時,下背感覺異常、無法伸展,右腳也軟腳無力,右腳盤沒辦法抬起。就近到醫院檢查,發現是椎間盤嚴重壓迫腰椎神經,但因林男擔心開刀會有副作用,決定尋求中醫保守治療。
怎料過了幾天後,林男發現右下肢無力症狀加劇,連開車都無力踩油門、煞車,經轉介來到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門診就醫。經過檢查後才確診為腰椎第5節周邊的椎間盤突出、脊椎神經壓迫導致右下肢無力。
許詠鈞表示,椎間盤是人體一節節脊椎間如橡膠般的緩衝物,富有彈性,可緩衝外力對脊柱的震盪,也可增加脊柱的運動幅度。檢查發現林男的椎間盤並未滑脫,椎間盤突出或破裂,透過椎間盤切除減壓手術即可改善,不需要打鋼釘或是放置其他植入物。
在醫療團隊建議下,林男以微創顯微鏡做椎間盤切除與神經減壓手術,術後當天下午即可正常下床走路,右腳無力症狀也完全改善。
許詠鈞提及:「不少病患非常擔心脊椎神經開刀會導致癱瘓,但其實,現今脊椎神經手術已非常發達且安全,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手術前透過核磁共振與神經傳導檢查,可正確找出脊椎病兆位置,術中全程神經監測,以及高精密度顯微鏡、內視鏡等設備的應用,大大增加手術對於脊椎神經的保護與安全性。
許詠鈞提醒,即使中醫針對脊椎疾病有許多傳統治療手法,如針灸、推拿、中藥、熱敷等,號稱不必開刀的治療方式,但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尤其本身脊椎問題嚴重者,若推拿、整骨不慎,可能導致無力甚至癱瘓。
許詠鈞建議,若因推拿或外力造成脊椎不適,切勿迷信脊椎手術會導致癱瘓而不開刀,拖延治療恐造成脊椎神經永久性損傷,應積極就醫藉由準確的核磁共振掃描找出病因,並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法對症下藥,別一時輕忽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