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韓國東豆川市舉辦的KOREA 50K Trail Race,即將在4月23日盛大舉辦,東豆川市位於首爾北部,距離朝韓軍事分界線僅20公里。賽事設全程組59公里組及體驗組10公里,比賽將從東豆川事體育場出發,翻越Chilbong,Cheonbo, Haeryong, Wangbang和Audeung五座山峰。該比賽是韓國第一場長距離越野跑賽事,也是ITRA(國際越野跑協會)認可的第一場韓國賽事,完賽選手可獲得ITRA 的4個賽事積分!
已往參加過的選手,都對KOREA 50K Trail Race的路線、美景讚不絕口,能獲得ITRA 4個賽事積分,賽事的難度自然不在話下。去年大會設定的關門時間是12個小時,接近40%的選手沒辦法在限時內完成,因此今年特地將時間拉長至15個小時,自然也吸引更多各國越野好手前來挑戰,其中即包含今年(2017)一月參加SUPERACE台灣站獲得團體組冠軍的「高雄鐵人隊」的三位菁英跑者,自稱三傻的他們將代表台灣參與本次經典越野賽事。
「既然是報名團體組,我們就一定會等最慢的那一個,絕對不會自己衝自己的啊!這就是團體賽好玩的地方,不是嗎?」三傻中的大哥-崔毅軍說
在高雄鐵人隊這個大家庭裡,大家都稱他們為三傻,因為不管是訓練上、或是在各種賽場上總是看到他們一起出現,而他們三位在這個傻勁十足的團體中,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倒是分配得非常明確。
崔毅軍(崔傻)-標準運動員體型,出賽得名十拿九穩,據說在鐵人三項場上,沒有人不認識他,因此總是展露出經驗老道的老大哥模樣。
馮國璋(二馬)-在銀行上班,多年前接觸鐵人三項之後,熱愛挑戰的靈魂大爆發,可以說是現今最不安逸的上班族了,
葉寬裕(寬裕)-講話總是慢條斯理,不急不徐,二毛說他是三傻裡的公關,因為只要出國比賽所有機票、住宿都由他一手包辦。
聽到高雄鐵人隊這個稱號,大概都會覺得他們應該只玩鐵人三項吧?但毅軍表示他接觸鐵人三項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也常出國參與各大國際賽事,一年多前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越野跑,他才驚覺原來在鐵人三項之外,還有這種單純只靠著自己身體的能耐,奔走在山野間,歷經溪流、攀岩,這樣衝擊又刺激的比賽,當然一發現這樣好玩的新挑戰,絕對不會忘了要推另外兩個團員一把,把推坑精神完全展露無遺,而三人最近更是剛挑戰完成2017橫台賽。
對於挑戰的不設限,是他們對於自己的要求,所以今年一月報名了SUPERACE台灣站,毅軍說其實第一屆的時候他們就曾有想過組隊參加,但是當他看到報名費要一萬二,然後簡章上還說這三天所有的水、食物、睡袋還有其他參賽用品都要自己背在身上,兩天晚上還要睡帳棚!他就想說「這什麼鬼東西啊,這麼貴,還要自己背東西,誰會報啊!」但自從接觸越野跑之後,就能理解要舉辦這樣的越野超馬賽,不僅距離要拉長至一百多公里,還須將天數增加到三天,這當中所有細節與安全上的安排規劃,都必須要花費相對的時間排除各種困難,才有辦法達成,當然就能明白為什麼SUPERACE會是這樣的玩法與費用。
所以特地找了另外兩傻一起組隊參加,在第二天的賽程中,寬裕因為腳受傷沒有辦法跟上其他兩位的速度,害怕拖累了團隊成績,所以要團員先往終點跑,但身為老大哥的毅軍覺得既然報名團體,就應該要一起進終點,才有意義。最後,在三人互相鼓勵與扶持之下,不僅共同完成了挑戰,更是以團體第一名之姿獲得了KOREA 50K的參賽資格。
這次參加KOREA 50K越野賽的團體組,最近收到大會通知信的時候才發現團體組規定三人抵達終點的時間不能相差超過10分鐘,否則將會取消團體競賽資格。當天聽到這消息的毅軍突然激動的說「我們不是報個人組嗎?夭壽!寬裕你趕快去把你的腸胃看好啦!不要又比賽一直拉肚子,拖累大家!」雖然老大哥毅軍這樣嚷嚷著,但整個團隊中最在意團隊精神的非他莫屬了,每一次只要是組隊報名,他都不會將成績放在第一順位,只在意三人是不是能一起完賽,只要有一個人稍微慢下來或狀況不好,他就會馬上展現出老大哥應該有的風範,以最慢的那個人為定速標準,對他而言,能一起完賽的意義比任何成績證明都來的重要,成績只是一個數字上的大小變化,但能一起完成挑戰,卻能獲得無法量化的成就。
這次高雄鐵人隊出戰韓國,是由高雄鐵人隊孟亞輝帶隊,SUPERACE也將會有特派記者一同隨行,並在網路上進行即時轉播(4/22~23),想要追蹤高雄鐵人隊的參賽實錄嗎?請隨時關注SUPERACE粉絲專頁。
曾有不少報導和研究指出走路對於身體是相當良好的運動,而近年也相當流行日走10000步的話題,緊接著健身追蹤器與計步器也跟著普及,於是便有許多人開始出現每天到底要走多少步的問題,而專家則表示,其實每天跑步的具體數字取決於兩方面:你的跑步量和你不跑步時的活動度。
在60年代,日本的吉城旗野 (Yoshiro Hatano)博士,因對日本的肥胖人口增多的趨勢非常擔憂,於是便著手研究一種能跟蹤卡路里燃燒量的簡單方法,以幫助人們更活躍、減肥並改善健康。
他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如果一個人每天走路的步數從小於5000步到多於10000步,他們將透過運動燃燒大約20%的卡路里攝入量,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這個概念(和計步器的使用)也漸漸在世界各地日益普及。
需要注意的重點是,從跑者的角度來,這個方程式應該要是根據個人的健康程度、體重、健身頻率、目標以及整體生活狀況而有所變化。所以當在考慮步數時,還要加入其他條件一起計算。
以下三種情境,你可依自己的需要作參考: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減肥的跑者,以每天10000步的目標為例;每周跑3次,每次3-5公里,並在其它日子加入交叉訓練,這樣的目標能夠增加你的運動動機,並提高你減肥的卡路里燃燒量。因此,為達到你想要的減肥目標,平均每天10000步,中間並無休息日,是一個很正確的作法。
如果你是個平均每周跑3-4天,每次6-10公里,並在其它日子加入交叉訓練,且有一份讓你能到處走動的活動性質的工作,那麼你的日平均步數可能就要超過10000步了。由於的整體活動水平較高,即使是某一兩天休息或者進行輕度運動,這樣的運動量也足夠了。
但是,如果你是一位跑長距離的跑者,而其他時間則需要久坐來工作,即使平均每天能達到日走10000步的標準,對身體也不是的最佳方式。你可能需要走更多步數來抵消你久坐工作生活的風險(如不平衡的姿勢,由於肌肉、關節不平衡所引起的運動傷害,高血壓和心臟病等)。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小組」發現,單位時間內久坐會讓跑步的益處抵消掉8%。換句話說,如果你早上跑1小時,然後白天坐10小時,那麼早晨跑步所帶來的益處就會被抵消80%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跑者就需要針對性的在久坐期間加強運動:比如走樓梯、打電話時來回踱步、上廁所走更長的路、安排散步聚會或者只是每小時定時站起來走上幾百步。雖然完整的休息日可以達到最佳狀態恢復,特別是如果你正進行漸進式訓練計劃時,但即使是在休息日,經常運動也是有益的。比如20-30分鐘的跑者瑜伽課程或短距離走路,之後用滾桶和靈活訓練來放鬆,能達到改善肌肉和關節健康的作用,這樣做能在不增加身體壓力的情況下提升肌肉和關節健康。
無論是跑步或是走路的概念,都是為鼓勵大家經常運動以達到減肥、維持體重和保持全面健康的目的。對跑者來說,它可以是個有用的指南,而你可以根據目前訓練情況和日常生活來修改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