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7 IAU 24H 世界盃錦標賽 中華台北代表隊陣容強勢登場
1
2017 IAU 24H 世界盃錦標賽 中華台北代表隊陣容強勢登場
2
寫下歷史一頁!四胞胎一起完賽紐約馬拉松
3
運動傷害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 IAU 24H 世界盃錦標賽 中華台北代表隊陣容強勢登場

2017-05-22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賽事 新聞

2017 IAU 24小時超級馬拉松世界盃錦標賽,將在7月1日至2日於英國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Belfast, Northern Ireland)舉辦。這將是超級馬拉松運動的國際盛會,預計將有來自全球40個國家、近400位運動員一同參與。中華台北超級馬拉松代表隊,將由郭豐州秘書長帶領8位國內超馬好手出席!代表隊國手近期成績斐然,包含康庭瑞、鄭揚展、高志明、黃筱純、劉千聿、楊皇蘭、吳念湘、江伯盛,選手陣容堅強。

2017 IAU 24H 世界盃錦標賽  中華台北代表隊陣容

康庭瑞

在醫院擔任麻醉科醫師,在2016年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賽,運用醫學專業與獨門補給配方,以231.149公里打破個人最佳紀錄,摘下男子組季軍。

鄭揚展

由於職業是工程師,以前不常運動,還有抽菸的習慣,為了小孩開始運動改善健康,目前已經是超馬賽場上的常勝軍。2016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賽,突破個人最佳紀錄跑出222.352公里的佳績。

高志明

軟體科技公司主管,為了健康因素開始跑步。網路工程師的背景,讓他在跑步領域也講求科學化的訓練。每次訓練的數據,都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2017臺北超級馬拉松,是首度參加24小時賽,就跑出225.7公里榮獲第二名佳績。

黃筱純

平時是平面設計師,賽事的磨練讓她對自己更有信心,變得更加勇敢,曾在參賽多日賽時因腸胃不適嘔吐,還到醫院吊點滴,不過未曾打消她挑戰的決心。2016年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賽,調整飲食與補給策略,終以202.448公里國內封后。

劉千聿

喜愛跑步登山等戶外活動,在家人的支持下,長期參與超級馬拉松活動。2016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賽,在家人的補給與好友們的鼓勵,大破個人紀錄,以199.1公里完成,這次有望跨越200公里大關。

楊皇蘭

房地產專員,跑步就是她釋放情緒的方式,只要參與賽事開跑到最後臉上都保持著笑容。2016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賽,將個人成績紀錄推進到188.2公里。

吳念湘

職業軍人官拜陸軍中校。2016為了挑戰自我極限,首次參加長時間、長距離的環花東超馬六日賽總長333公里,最終榮獲總冠軍,展現出國軍官兵堅毅卓絕的精神!2017 臺北超級馬拉松,創下24小時賽個人紀錄211.756公里。

江伯盛

擔任科技業工程師。2016 環花東超馬賽六日賽總長333公里,以總排名第二的佳績完成。2017臺北超級馬拉松,跑出207.144公里的個人最佳紀錄。

本屆北愛爾蘭世錦賽,超馬跑者協會和康富物理治療診所合作,邀請院長蔡忠憲物理治療師擔任隨隊醫療防護員,與長期參與超馬活動的夥伴周家興、陳盈樺擔任隨隊志工,再加上選手家屬與個人補給員周青、吳黛鈺等,全團共計23人,這次將會是國內超馬代表隊史上陣容最完整的團隊,幫助選手能夠以最完善的狀況應戰。

感謝 美樂達  Meloda長期贊助超馬代表隊專屬TPE制服,選手們將穿著MIT的隊服與世界好手同場競賽;本次賽事承蒙 VIRUS 提供專業機能服飾,讓選手們能一身勁裝專注競賽。台灣味之素提供amino VITAL BCAA PRO頂級胺基酸,將從賽前訓練直到競賽結束,讓選手們維持最佳體能狀態!相信二個月後的英倫遠征,每一位再創佳績、超越顛峰!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寫下歷史一頁!四胞胎一起完賽紐約馬拉松

2016-11-10
跑步話題六大馬新聞馬拉松

今年在紐約馬拉松的賽道上,出現了46年來的首組四胞胎一起跑,他們分別是同為27歲的姐姐Jessica、Maria、Amanda和弟弟Brian。

美國四胞胎Jessica、Maria、Amanda和弟弟Brian一起完賽2016紐約馬拉松 ©KIT FOX

出生於布魯克林的四胞胎是紐約本地人。由於早產2個月,4個小寶貝中的唯一男孩Brian,在出生的幾天之後,腿部便得到骨髓炎,可憐的兩條小腿被迫截肢…從此一輩子得靠輪椅維生。不過,堅強的他成了一名輪椅選手,已經參加過2次殘奧會,並且在今年美國殘奧選拔賽上獲得男子100米的冠軍。

再召集三姊妹一起參加紐約馬拉松之前,他自己也已經完成了4場全馬。此次能夠與三個姊妹一起衝過終點線,他感動表示:我很高興,我的姊妹們都完成了!

Brian已參加過2012和2016的殘奧會 ©richmond.com

掛上榮耀,掛上回憶

在紐約中央公園的終點線的看台後面灑滿了陽光,Brian就在那裡等待著姐姐們的到來,六個多小時前,他以1小時51分6秒的成績獲得了輪椅精英組的第16名。為了這一難得的一刻,Brian試圖說服大會,讓他親自為姊姊們掛上獎牌。
 
他最終說服了大會,而大會也被他們四姊弟的熱血與親情所感動,從附近的志工手中拿到了3枚獎牌。於是Brian緊緊握著將要屬於姐姐們的3枚獎牌,當他們越過終點線時,準備為他們親手掛上。Amanda說:「能夠讓弟弟親自為我們戴上獎牌,是最美好的回憶。」

6小時59分38秒越過終點線,戴上獎牌的那刻;Maria、Jessica和Amanda一起彎下腰與弟弟緊緊相擁,27歲的姐弟四人成為了在同一年完賽紐約馬拉松的第一組四胞胎。

加油!你可以做到的

可惜的是在過程之中,Maria在韋拉札諾海峽大橋前面的1英里(約1.61公里)的地方扭傷了腳踝,否則她們的成績還可以更好一點。Maria也笑著表示:「比賽開始時很棒,不過剩餘的路程很痛苦。」於是他們只好調整了策略,將配速放慢了些。

在途中,Brian全程用手機觀看,並為他們加油,之中還不時會傳鼓勵的字句,像是「加油!你可以做到的」,加深他們通過終點的決心。更有趣的是,在她們還有幾英里路程的時候,他還忍不住傳了一張他正在食用的法國吐司早餐的照片,還有另一張他躺在床上的照片。

但是姐姐們始終互相鼓勵堅持向前著,Jessica也說:「真是太棒了,是我人生中一趟奇妙的旅程。」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傷害

2016-05-17
運動恢復保健運動傷害跑步話題

運動傷害發生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為由於運動本身所造成的直接性傷害或後遺症,另一種雖然不是由運動所造成,但也會影響運動的進行。運動傷害是運動或是訓練時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無論是運動當中的「急性傷害」、「長期使用與姿勢錯誤」以及「過度疲勞」所引起的,這些問題都會造成比賽或是生活中很大的影響,只有了解運動模式與適當的訓練身體,才有機會將傷害的機會降低。

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多半來自運動中的急性傷害,像是肌肉挫傷、扭到或是比較嚴重的肌腱斷裂等等。這種傷害通常比較難以預防,而且嚴重程度可大可小,也是最具傷害性的運動傷害,即使自身在小心也會因為其他的外在因素導致受傷,雖然多少可以藉由訓練提高肌肉能力,增加身體的柔軟度的方式,提高身體肌肉的對抗性,與關節活動度,來避免因為跳躍、碰撞或是用力過猛時肌肉的受傷,但是還是要注意其他的外力因素,才能降低受傷的可能性。

©Shutterstock

長期過度磨損的運動傷害好發於長期處於單一運動方式,像是棒球或是跑步,造成棒球肘以及跑者膝等等的問題,這些運動傷害經由長時間累積而來,當身體不斷重複單一動作時,肌肉、關節與韌帶就會不斷的受到刺激,如果又加上姿勢不當,就會在特定部位慢慢累積壓力,達到臨界值時,就會開始出現許多的不適症狀,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必須立刻停止動作,找尋專業醫生看診,進行緊急處置,有時候這類型的疼痛,會因為時間暫時消退,但是這樣暫時的消退,不代表痊癒,所以還是經由專業的檢查處置比較安全。

身體的過度疲勞也會導致運動傷害,當人體不斷的進行訓練,身體的機能就會下降也會破壞肌肉纖維,只要配合上適當的恢復就能夠達到增加身體能力訓練效果,但是沒有配合到適當的恢復時,這些疲勞會不斷地減少身體能力,這時候的肌肉或是骨骼就容易產生運動傷害,同時對於情緒與健康上也會出現問題,雖然運動或是訓練都是很好的,但是身體一旦沒有得到適當的恢復,更容易達到反效果。

唯有了解這些運動傷害的模式,在未來的運動中才可以找到比較安全的方式進行,或是提高身體機能,減少因為外力等其他因素造成的運動傷害。

預防方法﹕
1、加強補助運動或熱身運動。
2、避免運動過度(練習過量)。
3、有正確的運動技巧(方法)。
4、身心狀況不佳或疲勞時避免過大的運動量。
5、避免過度的緊張現象。
6、考慮運動器材及場地的安全性。
7、若是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何種程度的運動﹐最好做一次徹 底的體格檢查﹐以確保身體的健康和安全。

運動傷害急性期處理原則
1、依運動傷害的嚴重程度,於受傷後24-72小時均可稱為急性期。
2、急性期的症狀,主要為紅、腫、熱、痛等急性發炎反應。

急性期的處理原則(PRICE)
1、保護(Protect)
可用三角巾、副木及支架等器具,或貼紮來固定,或支撐受傷 的肢段,主要是保護受傷的部位,避免受到不當的外力而造成 更大的傷害。
2、休息(Rest)
通常經由降低訓練強度及減少訓練的頻率來達到休息的目的, 使傷者疼痛減緩並降低肌肉痙臠的現象。
3、冰療(Ice)
<1> 、降低局部代謝速率。
<2> 、控制出血及腫脹。
<3> 、降低神經傳導速率。
<4> 、減緩疼痛。
<5> 、配合加壓及抬高一起使用。
4、加壓:
使用彈性繃帶,減少腫脹及出血。
5、抬高:
<1> 、將受傷的肢段抬至心臟水平以上的高度。
<2> 、可幫助血液回流亦可消除腫脹及出血。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江旻諺-全面啟動:你真的知道啟動是在幹嘛嗎?
6. 凃醫師的運動保健室-避免疲勞的秘訣─重輕分明
7. 凃醫師的運動保健室-你累了嗎?談過度訓練
8. 山姆伯伯工作坊-護具可以預防運動傷害嗎?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