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新冠疫情持續,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居家時間增長引爆「宅胖」隱憂,民間體重管理機構也觀察到減重需求與體重管理詢問度大幅成長!2021 年發表的一項美國 APA 壓力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延燒一年後,高達 42% 美國成年人體重增加,且平均增幅達 13 公斤。國內外數據統計也普遍發現,約 40% 民眾在疫情期間因缺乏運動、飲食不正常等導致體重增加,普遍稱為「疫情性增肥」。
台中佳鴻診所唐子涵醫師指出,「疫情性增肥」在臨床上有不少導致心理壓力升高的案例,背後隱含著慢性病與憂鬱症風險,近期臨床上也常遇到家長求助。當父母跟孩子因爲長期宅在家,出現疫情性增肥症狀,切勿輕忽壓力影響!建議建立「健康85210」習慣,搭配均衡飲食與營養補充,維持好體態與好心情。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以來,國內外政策雖逐漸鬆綁,但仍有不少人以遠距方式上班、上課,居家時間變長、社交減少,連帶影響運動、飲食習慣,導致出現疫情性增肥趨勢。美商賀寶芙 2022 年關鍵營養報告也顯示,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因為缺乏運動、飲食不均、宅家時間長、缺乏社交互動,高達 6 成民眾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感到擔憂。
疫情性增肥反映的不只是體態變化,甚至會因此產生許多不良生活習慣,諸如熬夜與飲酒增加等行為。醫師提醒,千萬別忽視疫情下生活習慣變化造成的健康警訊,當心健康問題與心理壓力雙重引爆!
疫情之下,一般人通常比較關注外在影響如免疫力、體力下滑等,疫情對心理壓力造成的影響卻是常被忽略的重要警訊。研究指出,疫情期間患者憂鬱與躁鬱心理疾病狀況有增長趨勢,顯示疫情對民眾心理健康確實產生影響,並可能延伸成為心理疾病 。
衛福部 110 年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成果報告顯示,約 3 成民眾在過去 1 個月內曾因疫情感受到工作、經濟或生活的壓力,相比去年呈現成長趨勢 ,顯示疫情以來民眾因大環境變動影響,承受多重來自職場、學業、生活、家庭與健康的壓力,長久累積可能導致心理疾病。
唐子涵醫師表示:「診間近期也經常遇到許多因壓力失眠、睡不好、不明胸痛與心悸前來求診的患者,除了建議患者情緒上適當調節放鬆、排解憂慮,也會建議民眾從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或適度運動開始。」
國外相關數據也顯示,運動可以帶來健康效益,如促進正面心理發展和減少飲酒習慣等,建議大家透過簡單的室內伸展、核心運動,或是到戶外散步、快走 10 分鐘,適度排解壓力,擺脫疫情造成的憂鬱症與躁鬱症危機。
美商賀寶芙觀察發現,疫情期間台灣民眾減重需求與體重管理詢問度大幅成長,主因為民眾運動量減少、居家時間長、飲食不均狀態增加。唐子涵醫師指出:「近期有許多親子一同求診的案例,父母居家上班、孩子居家上課,因為在家除了正餐吃飽、零食也少不了,導致短短幾週過去,體重就增長 10 公斤!」。
唐子涵建議,疫情間飲食仍以自行烹調為佳,外食族則盡量挑選原型、精緻澱粉較少的食品,注意蔬果攝取量,或增加蛋白質攝取。蛋白質不僅可以維持健康的身體肌肉量、還能延長飽足感,減少宅家暴飲暴食機率,養成均衡飲食習慣。如有額外需求,透過補充維他命 A、C、D、E 等營養素可幫助維持健康。此外,日常可遵從「85210」口訣,找回健康體態與健康心情。
每日睡足 8 小時;
每日均衡 5 蔬果;
每日觀看 3C 螢幕時間少於 2 小時;
每日運動 1 小時;
每日 0 糖飲、喝足水。
資料來源/Herbalife Nutrition
責任編輯/Dama
腹部脂肪是否一直都無法有效的消除?然而,腹部的脂肪也是許多人所困擾的部位,如果你想要擁有明顯的腹肌線條或塊狀腹肌,就必需要更有效率的減少它。除了外觀之外,腹部脂肪也是許多造成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包含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那腹部脂肪該如何有效的消除呢?雖然,我們都知道沒有局部減脂這件事,但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六個方式,比身體其它部位的脂肪消除更針對腹部,現在就快來檢視一下你是否有做到以下這六件事吧!
臺灣路邊隨處可見的手搖飲料,就是讓腹部脂肪難以消除的元兇之一,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用過量的糖(主要是果糖的攝取)會導致腹部以及肝臟周圍的脂肪堆積,同時,過量的添加糖對於身體的代謝及健康有大量的影響性。這是由於這些常見的糖類有一半葡萄糖和一半果糖,當你吃很多這類的添加糖時,我們肝臟中所攝取的果糖過多就被迫將其轉化為脂肪,它會增加腹部脂肪和肝脂肪,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和各種代謝問題;另外,在飲料裡我們通常都會加入液態的糖,這會使得大腦似乎沒有像固體卡路里那樣記錄液體卡路里,因此,就容易讓熱量的攝取在不知不覺中超標。
減脂或增肌中最不能或缺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研究表明,吃進足夠的蛋白質可以減少60%左右的飢餓感,同時,可讓身體每天增加80-100卡路里的新陳代謝,並能幫助你每天減少多達441卡路里左右的熱量攝取,所以,蛋白質不僅可以幫助減輕體重,還可以幫助避免體重增加。在2012年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蛋白質的攝取量與腰圍大小呈現出反向的現象,另一項研究表明,蛋白質與女性5年內腹部脂肪增加的機會顯著降低有關。然而,這些研究還將精製碳水化合物、油類與腹部脂肪堆積程度連結在一起,並觀察到從蛋白質中攝取總熱量的25-30%卡路里,能有助於減重及減脂的成效。
有許多研究都支持減少食用精緻碳水化合物,是減少脂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當人們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時,他們的食慾就會開始下降並且體重減輕,這也就是為何低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風靡全世界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控制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並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在短短的幾個星期就可以立即感受到明顯的成效,另外,有一項比較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低脂肪飲食的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特別能減少腹部以及器官和肝臟周圍的脂肪,這也意味著採用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能特別減少腹部以及器官和肝臟周圍的脂肪。
大家都知道膳食纖維是指不能由人體消化道酶分解的植物源食物成分,因此,有人會建議多吃纖維能有效幫助腸道蠕動並幫助減肥,但是你知道纖維的類型也十分的重要嗎?大多數可溶性纖維和粘性纖維都會與水結合,形成粘稠的凝膠並粘在我們的腸道內進而影響我們的體重。一項評論研究發現,每天增加14克纖維與4個月內卡路里攝入量減少10%和體重減輕約4.5磅(2公斤)有關,另外,一項為期5年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每天吃10克可溶性纖維與腹腔脂肪減少3.7%有關;這意味著可溶性纖維在減少有害的腹部脂肪方面可能特別有效。想獲得更多纖維的最佳方法,就是攝取多樣化的植物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以及一些穀物(例如全燕麥)都是很好的來源。
規律的運動習慣是延續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同時,也能有效的透過運用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但這不意味著狂做腹肌訓練就能大量減少脂肪量,採用重量訓練及有氧運動才是減少脂肪堆積最好的方式,在另一項研究中也發現,運動與訓練完全可以完全防止,減脂之後讓脂肪再次堆積於體內的問題,這也就表明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減少炎症、降低血糖水平,並改善與腹部多餘脂肪相關的其它代謝問題。
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有時後隨便買個便當就囫圇吞棗式的吃進肚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什麼,如果你想要減去多於的脂肪或體重時,就必需要記錄每天的飲食內容與營養成分,例如有的人認為自己吃的是高蛋白或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但如果沒有紀錄追蹤飲食成份,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攝取過量或是不足呢?因此,紀錄吃進肚子內的食物及營養素,就能幫助你了解每天的飲食狀態,並能觀察出是否高估或低估熱量的攝取。
關於身體的脂肪或腹部的脂肪都與某些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改變飲食習慣與養成規律的運動,就能有效率的降低體脂肪的堆積,例如飲食盡量減少精緻的碳水化合物並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再加上蔬菜與水果的攝取,就可讓腸胃道能更加的健康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率。
資料參考/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