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全美年紀最小瑜珈老師,將所得全捐給罹癌兒童
1
全美年紀最小瑜珈老師,將所得全捐給罹癌兒童
2
強化平衡感的3組瑜伽動作,提升運動表現及預防受傷
3
5個瑜伽動作讓你在全身僵硬緊繃時,能迅速回歸正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美年紀最小瑜珈老師,將所得全捐給罹癌兒童

2017-05-26
話題 瑜伽 新聞

在美國加州,有一名11歲男孩名叫阿特金斯(Tabay Atkins)他是一位瑜珈老師,去年當時10歲的他就已經取得資格認證,他很可能是全美最小的瑜珈老師。由於他母親因為練瑜珈而抗癌成功,所以他希望透過瑜珈能幫助別人,並且讓他們獲得健康,他現在開設了許多課程授課,不收費只採募款,之後,他將所得悉數捐給慈善機構以協助有需要的罹癌兒童。

全美最小年紀的瑜珈老師——阿特金斯(Tabay Atkins)

在2012年時,阿特金斯就開始學習瑜珈,當時他只有6歲,因為時常陪母親上過一些瑜珈課程而對它產生著迷。在母親倆尚未接觸瑜珈前,就罹患了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s),身上出現許多不明腫塊以及精神變得非常差,只可以依靠化療來治療,當時他的母親就一邊開始治療一邊接觸瑜珈,沒想到病情居然快速地好轉,讓阿特金斯的母親終於順利與病魔分離,從那時起,他才慢慢開始與母親一起接觸瑜珈。

母親表示,阿特金斯一直陪伴在她身邊,也看到她因為練瑜珈而有顯著改善,當他去年完成小學五年級的學業時,她給阿特金斯兩個選擇以示獎勵:一是去歐洲旅行,二是參加200個小時的瑜珈老師培訓課程,而他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阿金斯特與母親

而在這個瑜珈老師培訓的過程中,阿特金斯是年齡最小的學員,則其他學員都為女性,但他們都把阿特金特當作同儕一樣看待,並沒有輕視他,最終,他也終於通過資格認證,成為合格的瑜珈老師。

阿特金斯:「我希望透過瑜珈教導人們,並使瑜珈可以幫助他們,就像幫助母親一樣,讓她更健康以及更加快樂。」

拿到認證的阿特金斯,現在每週有兩天都會在學校裡教瑜珈,則另外有一天是在母親的工作室教瑜珈,他上課從不收費,他只是放個罐子讓人們自己自行捐款,每次課程結束後,他都會固定找時間將所得全部捐給慈善機構,以幫助罹患癌症的兒童。

阿特金斯(Tabay Atkins)教課情形 ©ocregister.com

對此,曾經擔任過職業運動員的父親非常引以他為榮,並表示他將百分之百支持自己的兒子,覺得同樣是熱愛運動,但阿金斯特卻能更無私奉獻,以及熱愛生命,就激勵人們而言,他能做的比自己多太多了。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強化平衡感的3組瑜伽動作,提升運動表現及預防受傷

2021-01-04
瑜伽動學堂運動傷害瑜伽動作

平衡感對運動員或是有健身習慣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則身體前後肌肉的平衡對於運動表現的好壞以及容易受傷與否是非常關鍵。鍛鍊良好的肌肉有助於做出運動時所需要的強力動作,並提升肌耐力以及預防運動傷害。然而在許多運動以及體能活動中,下半身的肌肉常常是訓練以及放鬆重點,擁有強穩的下半身,能讓身體更加穩固。

強化平衡感的3組瑜伽動作,提升運動表現及預防受傷 ©ekhartyoga.com

樹式 Tree pose

樹式是一個能增加身體平衡、強化下肢力量的瑜伽體位法,對於熱愛運動的人來說再也適合不過。樹式這動作在透過單腳站立拾來增加身體平衡,同時也強化下肢,從腳掌到腳踝、小腿到大腿內側、外側都能增加許多肌肉力量。

步驟1:雙腳踩穩在瑜伽墊上。

步驟2:吸氣將左腳抬起,將左腳腳板靠在右腳大腿內側或是小腿內側,但是注意不能將腳板靠在膝蓋上。

步驟3:雙手合十擺在胸口位置,停留3-5個呼吸後換腳。

樹式 Tree pose
樹式 Tree pose ©yogabasics.com

半月式 Half moon pose

半月式是能緩和情緒與穩定身體軀幹的瑜伽姿勢,對於許多運動者或是生活壓力太大的人都可以透過此動作來緩和心情、增加身體穩定度。

步驟1:雙腳打直站在瑜伽墊上,十指相扣將食指伸出,將雙手打直向上延伸。

步驟2:吸氣時,將上半身往左邊彎並且停留3-5個呼吸,雙手保持保持穩定,吐氣時回到中間位置。

步驟3:再次吸氣時,往右邊彎,雙手保持保持穩定停留3-5個呼吸,吐氣時回到中間位置。

鷹式 Eagle pose

鷹式是一項能強化下肢且增加平衡感的體位法,對於年長者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姿勢,由於年紀越大,下肢的肌肉力量也會減少,這時就會出現走路不平衡、跌倒等情況,這時就需要多多強化下肢力量來預防這些情況發生。

步驟1:雙腳打直站在瑜伽墊上,將右腿跨在左大腿上並且蹲下,同時將右手放在左手下方並且彎曲交叉,左手捉住右手。

步驟2:蹲下時吸氣,停留3-5個呼吸,吐氣回到初始站立姿勢。

步驟3:再次吸氣蹲下時,將左腿跨在右大腿上並且蹲下,同時將左手放在右手下方並且彎曲交叉,右手捉住左手。

步驟4:停留3-5個呼吸,吐氣回到初始站立姿勢。

鷹式 Eagle pose
鷹式 Eagle pose ©styleoga.it

資料來源/Do you yoga、styleoga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個瑜伽動作讓你在全身僵硬緊繃時,能迅速回歸正軌

2020-11-13
瑜伽動學堂運動恢復瑜伽動作

瑜伽透過正念以及和緩的動作達成全方位活動幅度,是備感壓力和緊繃時的理想運動。只是有時候,你甚至連進行輕柔伸展的力氣和時間都沒有。但是有一種瑜伽,就算只擺一個姿勢也能做,毫不費力卻很有效率。根據丹佛擔任瑜伽教練的物理治療博士 Danielle Hoguet 表示:「恢復瑜伽中的動作能讓神經系統從戰或逃的交感反應,轉變至休息和消化的副交感反應。這個轉變有助於降低壓力指數、緩和心率,讓身心狀態漸趨平靜和放鬆。」

Hoguet 表示,當肌肉以及周圍的結締組織,也就是筋膜完全放鬆時,神奇的事就會發生,就是生理壓力會開始煙消雲散。要執行有效的恢復動作,就要保持被動姿態,也就是要避免肌肉收縮或用力。Hoguet 進一步解釋,你必須維持姿勢至少 3 分鐘,動作幅度約為 50% 至 70%。伸展過頭會讓肌肉緊繃,因此許多恢復動作都會使用瑜伽磚、折疊瑜伽墊或枕頭等道具,幫助保持舒適而有支撐的動作幅度。 感到腰痠背痛或緊繃時,可透過以下的指導迅速緩解和放鬆。

如果你備感壓力或焦慮:分腿前彎伸展式 Wide-Angle Seated Forward Bend

步驟1:雙腿張開坐在瑜伽墊上。

步驟2:身體向前坐,盡量張開雙腿。

步驟3:吸氣,吐氣時慢慢身體向前靠,雙手伸直碰觸地板,以自己能力最大限度,將身體靠近地面。

瑜伽 分腿前彎伸展式 Wide-Angle Seated Forward Bend
©theyogacollective.com

如果你在電腦前待了一整天:仰臥束角式 Reclining Bound Angle Pose

步驟1:躺在瑜伽墊,雙手自然擺放在身體兩側。

步驟2:將雙腳彎曲打開,盡可能將膝蓋碰到瑜伽墊,腳掌合攏。

步驟3:腳掌合攏。

瑜伽 仰臥束角式 Reclining Bound Angle Pose
仰臥束角式 Reclining Bound Angle Pose ©yogajournal.com

如果你經常久坐或是跑步:橋式 Bridge Pose

步驟1:平躺於地,屈膝保持在舒適角度,雙手放置兩側。

步驟2:將背部往地面平貼,收緊肚子預備。

步驟3:臀部抬起,讓身體呈一直線。

瑜伽 橋式 Bridge Pose
橋式 Bridge Pose ©yogajournal.com

如果你有下背部的問題:仰臥脊骨扭轉 Supine Twist

步驟1:平躺於瑜伽墊上,雙手攤開在兩側。

步驟2:雙腳屈膝90度,先往右邊擺放。

瑜伽 仰臥脊骨扭轉 Supine Twist
仰臥脊骨扭轉 Supine Twist ©styleoga.it

如果你想要獲得全身舒緩效果:靠牆抬腿式 Legs-Up-the-Wall Pose

步驟1:側身坐在牆壁旁做準備。

步驟2:身體往右側躺保持臀部靠近牆壁,順勢將腳靠在牆上。雙手、背部與頭部都靠在瑜伽墊上。

瑜伽 靠牆抬腿式 Legs-Up-the-Wall Pose
靠牆抬腿式 Legs-Up-the-Wall Pose ©worldpeaceyogaschool.com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